精品语文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4-04-07 15:09: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精品语文教案模板6篇,以供参考。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6篇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史记》的文学常识及司马迁、张良的有关知识。

  2.理解重点实词。

  3.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4.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对中华民族尊敬老人的美好品德的赞扬与继承。

  教学重点

  1.《史记》及司马迁的文学常识。

  2.把握文章主题,分析张良及老人的形象。

  教学难点

  分析与理解张良所具有的优秀品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高祖刘邦曾经对一个人作出这样的评价: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并承认自己不如他。那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辅佐刘邦建立汉王朝的汉初三杰之一的著名军事家张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张良年轻时候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

  1. 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出生在一个世代相传的史官家庭。其父司马谈,做过30余年的太史令。司马谈逝世时嘱咐司马迁要做第二个孔子,写第二部《春秋》,这正是司马迁矢志写《史记》的动力。

  2.《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史记》以人立传,集传成史是主体,它多方面运用文学手段来表现历史人物,史实与艺术表现完美结合,这是司马迁《史记》一书的独特成就。为此,鲁迅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1.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帮学生解决有疑问的字词。

  2.学生分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生互评,说一说,哪组同学读得好,为什么?

  由此环节让学生透过文字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形象。

  (1)朗读老者的语言,要体会他故意考验的心态,他的笑、他的怒、他的喜,背后是怎样的一番良苦用心。由此说说老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2)张良的'一个诺,要读出他当时既诚恳虚心又满腹狐疑的复杂心态,要引导学生结合全文,认真体会。

  3.分角色朗读中会发现张良的语言极少,那么我们通过哪些地方去了解张良呢?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对张良的动作、心理的描写,想象一下张良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4.由此看出,张良具有怎样的品质?(全面理解张良的人物形象)

  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人物在年轻时有特殊的经历?

  6.学习过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四、总结

  《圯上敬履》只是《史记留侯世家》的节选,但是我们以小见大,由一件小事看到了张良身上优秀的品质,也正是由于这些品质,成为后来张良成功的重要基础,张良后来又有哪些成就?《史记》中还记载了你所喜欢的哪些人物的哪些事件呢?我们将利用课余时间继续研究。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3~5人合作,根据所掌握的资料,以《史记》为主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办一期手抄报。

  要求:(1)角度选取要具体集中,不可空泛,主题要鲜明;(2)内容要翔实,有理有据;(3)可有自己的评论,鼓励创新设计。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2

  一教材分析

  本文文句浅显易懂,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

  作者用儿童化的语言,讲述了孩子们眼中的"影子"现象。如"影子"常常伴随我们的左右,就像常跟随我的小黑狗,我的好朋友。

  学课文时,应鼓励孩子大胆地提问,学了课文,也应鼓励学生继续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我会写"中的三个生字"飞、马、鸟"中,笔画"竖折折勾"是一个难点。教师应强调这是一个一笔写成的笔画。

  "我会说",是用"我的()面是()"来介绍同学,只要分清方位,应不成问题。教师可利用拍手操进行方位强化练习。

  二预设目标

  1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会正确认读"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会正确书写"飞、马、鸟"。认识新笔画"竖折折勾"和4个新偏旁"三撇儿、反犬旁、小字头、宝盖头"。

  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激发学生观察生活中事物的兴趣。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将四盏灯挂在教室四角,.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词。

  3通过对"影子"现象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组织学生玩踩影子的游戏,并让他们说说玩后的感受。(正音:影yǐng子)

  (二)学习课文

  1有个小朋友,他也仔细观察了自己的影子,还写了一首小诗,想不想听听?师背诵课文。哪句话你觉得很有趣?

  根据学生回答正音。常常(cháng)、跟(gēn)着(zhe)、朋(péng)

  2比比谁先背出来。用各种形式练习背诵。

  3试读课文。

  4用各种形式练读课文。

  (三)质疑探究

  1学生质疑

  (预设:A影子为什么会有时在前,有时在右,有时在左,有时在右?

  B为什么说影子像条小花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2自由探究

  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读读书、或利用教室四周的灯观察观察自己的影子),进行研究。

  3交流汇报

  (四)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五)读词语

  大屏幕显示:影子、前后、常常、跟着、黑狗、它、朋友

  各种形式认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认读"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会正确书写"飞、马、鸟"。认识新笔画"竖折折勾"和4个新偏旁"三撇儿、反犬旁、小字头、宝盖头"。

  2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

  1各种形式认读词语。

  2分开词语,各种形式认读生字。

  影、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

  3偏旁显红,看看哪些字的偏旁,你已经认识了。

  4学习新偏旁:三撇儿、反犬旁、小字头、宝盖头。

  5找偏旁游戏

  将字的偏旁和字分开,进行组合游戏。

  (三)课间操

  拍手歌:师:我们大家来拍手,上面拍拍。

  生:下面拍拍。

  师:前面拍拍。

  生:后面拍拍。

  ……

  (四)小组认字比赛

  以五人为一单位,拿出各自准备的生字卡片,围成一圈,让圈中间的同学介绍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马字,一匹马的马;我的后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飞字,飞机的飞;我的右面是鸟字,啄木鸟的鸟。……

  如果有说错的小组成员可及时纠正,比比谁说的又快又对。

  (五)写字练习

  1教学新笔画"竖折折钩"。

  2学生根据书上的笔顺自学笔顺。

  3交流自学成果,并做小老师提醒小朋友哪些地方不要写错。

  4写字练习,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要正确。

  (六)继续激趣,引导探究

  1激趣:学了课文之后,你还有什么有关影子的问题想研究(或教师提问)?

  (预设:什么时候影子最长,什么时候影子最短?

  什么时候影子很清楚,什么时候影子很模糊?

  什么时候人们喜欢影子,什么时候的人们不喜欢影子?……)

  2引导探究: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研究研究,能干的同学也可学着课本上小朋友的样子,写一段小诗。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明白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别人,读文章要入情入境才能够被感动。

  2.积累16个成语。

  3.懂得“程门立雪”的意思,懂得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以便课堂上交流汇报,大家互相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朗读对话,畅谈体会

  1.自由朗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

  3.你从他们的'对话中发现了什么?

  4.小结、归纳:

  (1)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

  (2)要让文章感动自己必须要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

  (3)要注意表达的方式:①把思想感情含在事情的叙述或环境描写中;②直接抒发感情;③借景抒情……

  二、联系课文,深化认识

  1.从这一组课文中选择典型的句段,朗读、体会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式。

  ──直接抒发感情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我们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再见了,亲人》)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亲人》)

  ──在故事的叙述中表达感情

  (1)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可是你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再见了,亲人》)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她丈夫和她的儿子。(《桥》)

  ──寄情于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鱼钩》)

  ……

  2.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课文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感情的?

  3.还有哪些其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给出实例体会。

  (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情景交融……)

  三、拓展课外,加深理解

  交流课外书中自己发现的一些表达方法,进行佳作欣赏。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一、日积月累

  1.读正确

  (1)自由读一读这些成语,把字音读正确。

  (2)指名读,正音。

  2.解词意:

  (1)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说给别的同学听。

  (2)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向同学请教,也可以借助成语词典加以理解。

  3.加速记:按自己的方法把词语进行归类

  (1)比较适用于形容和平时代的精神。

  (2)比较适用于形容战争时代得精神。

  (3)比较适用于形容坚强意志的成语。

  (4)比较适用于形容思想境界方面的成语。

  4.说故事:

  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鞠躬尽瘁”等。

  5.巧运用:你能不能选用其中的几个成语说一段话?

  二、成语故事

  1.自由读故事,思考:“程门立雪”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用一两句话简单地说一说“程门立雪”的大意。

  3.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称赞什么精神?

  4.速读全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时非常尊敬老师?

  5.有感情朗读课文。

  6.全班畅谈班级中尊敬老师的典型事例。

  7.练习讲讲这个故事。

  三、布置作业

  1.将“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讲给父母或好朋友听。

  2.继续收集成语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4

  教学主题:阅读课

  所属学科:语文

  适于年级:一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S版)

  建议学时数:1学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

  2.会认“心、到、井”等11个字,会写“下、井、心、来、你”五个字。

  3.理解课文,养成遇到困难时乐观、动脑的好习惯。

  二、内容分析:

  《快乐的小青蛙》是语文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第19课内容。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了一只小青蛙不小心掉到枯井里,它不慌不急,在井里唱起了歌,最后被大象救了上来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有乐观的态度,勇敢地去面对,积极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三、学生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生动,没有说教,适合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理解本课设计的意图。学习本课,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四、设计思路:

  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利用歌曲《小青蛙找家》激趣整合于本课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自主阅读,合作识字,探究自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演奏《小青蛙找家》,一个学生戴着小青蛙头饰,伴随音乐跳出来,全班同学也跟着唱。

  小青蛙找家

  1=bE24

  天真地

  (5i5i│5i5i│3523│555│5i5i│5i5i│3523│110)│

  3523│50│3563│50│××│××│××│××│×××│×××│

  一只小青蛙,呱!要呀要回家,呱!跳跳,呱呱!跳跳,呱呱,跳跳跳,呱呱,呱!

  ×××│×××│000│0000│00│

  跳跳跳,呱呱,呱!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

  2.戴着青蛙头饰的同学说:“我怎么掉进枯井里了?怎么办呢?”

  3.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小青蛙。引导说:“现在小青蛙掉进井里了,谁来给他想个办法?”找几个学生说。

  二、初读课文,在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学习小组合作识字。学生相互出示生字卡片(生字卡片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也可以是爸爸妈妈写的。)

  4.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教师出示生字、词语、短句卡片,开火车读,抢读,学习小组齐读。

  5.引导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生字的。

  三、自主朗读,感知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别人听,可以是同桌,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是他最好的朋友们……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们评一评,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读出了恰当的语气。

  四、分角色表演读。

  1.学习小组分角色表演读。

  2.抽一二组在全班表演读。

  五、结合情境图,想想说说

  1.教师出示情境图(幻灯片)。

  2.想一想:①小青蛙掉到井里为什么还要唱歌?②如果小青蛙不唱歌,还可以怎么做?③你喜欢这只小青蛙吗?为什么?

  3.讨论、交流。

  4.教师总结:这只小青蛙是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教师板书“快乐的”“聪明的”“勇敢的”。

  六、在愉悦中下课。

  教师弹奏《小青蛙找家》,让每一个学生都变成一只快乐的小青蛙,聪明的小青蛙,勇敢的小青蛙边唱边跳出教室外。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读懂课文,读中感悟熊猫的美,培养孩子们对熊猫的喜爱之情。

  3、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恰当地理解词语,并从中感知文章的'语言美,初步培养学生语感。

  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难点:对熊猫是“国宝”的理解。

  教具:CAI课件、熊猫彩图、熊猫轮廓图。

  教学过程:

  一、初读全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①、谈话

  ②、释“国宝”

  2、听录音读课文

  二、细读开篇,让学生初步感知“国宝”。

  1、课件展示句子,读懂第一段中心句。

  ①、我叫大熊猫,是一种动物。

  ②、我叫大熊猫,是一种珍稀动物。

  2、引导比较读句子。

  3、提问

  三、品读重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国宝”。

  出示熊猫彩图

  1、说一说:用自己的话说出熊猫样子。

  2、读一读:师生互动读好课文第二自然段。

  ①、师带读

  ②、读重点词

  ③、师生合作读

  ④、同桌互读

  ⑤、师引背

  ⑥、指图背

  ⑦、提问:熊猫身上有几种颜色?

  3、画一画:给熊猫轮廓图添画颜色。

  ①、生添画

  ②、师评

  4、演一演:表演读好三、四自然段。

  ①、请学生上台做“慢悠悠”的动作

  ②、评价

  ③、表演读三、四自然段

  四、精读结语,使学生更加喜爱“国宝”

  1、齐读

  2、师范读

  3、指名读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巩固课文内容。

  六、拓展延伸。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6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学设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龟 沙滩 侦察 企图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鸥 补救

  争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无其事 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 愚不可及 气喘吁吁 响彻云霄

  3.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并多读几遍。

  4.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读懂了。

  2.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嘲鸫”,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边听边看,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自然之道》教学设计》。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踌躇”,评议“幼龟”的表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啄”“拉”,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若无其事”“冷淡”“极不情愿”“颓丧”,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初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然

  后范写“愚蠢”,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 二 课 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

  的感受。

  4.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向导一边走一边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b)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6.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画出其中

  一句话,并齐读:“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精品语文教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篇

北师大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篇

语文教案常用3篇

一年级语文教案12篇

小学三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大全3篇

语文教案4合3篇

实用三年级语文教案12篇

实用的语文教案6篇

高二年级语文教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