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常用6篇

时间:2024-04-12 13:5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常用6篇,以供参阅。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6篇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1

  设计意图:

  新鲜的事物总能吸引孩子的眼球,《战斗陀螺》的动画片让无数的孩子如痴如醉,战斗陀螺更成了小朋友们爱不释手的玩具。自由活动时间,小朋友们都急着拿出来玩两下。玩的过程中,我发现小朋友们在议论纷纷,提出了许多的疑问:“它为什么能够不停的旋转?”“为什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有时转的时间长,有时转的时间短?”“为什么转动时,我们看不清上面的花纹?两个金属陀螺碰撞时为什么能够产生火花?”等等。大班的孩子对转动现象已经不陌生了,在他们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我们本次的活动正是从幼儿的生活实际中生成的,它符合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力求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交流,激励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积累旋转的知识经验。

  2、在操作中发现了解物体旋转的原因。

  3、探索让物体旋转的方法,尝试根据不同的旋转原因进行分类。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可以旋转的物品、图片。

  人力:风车、拉线小风车、音乐盒小风车、陀螺、战斗陀螺玩具、时钟、大转盘、小童车、回旋镖、地球仪、飞盘、溜溜球、果汁机、球、呼啦圈、轮胎、风火轮

  风力:风车、跳舞娃娃、旋转木马。

  电力:电子钟、电动钓鱼盘、电动灯笼、电动螺旋桨、录音机磁头。

  水力:一次性塑料杯、吸管、饮料

  图片、挂图:方向盘、车轮、钥匙、风扇、水龙头、削皮机、洗衣机、水车、大风车、微波炉、搅拌机、龙卷风、旋涡、纺车…

  2、每桌一盒水彩笔、若干张作业纸。

  3、实物投影仪、展示板、胶水、抹布。

  4、认知准备:有关物体旋转的知识。

  5、录象片断《生活中的旋转》

  活动过程:

  1、活动前引导幼儿收集相关信息。

  请小朋友回家后找一找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将收集到的物品以及图片带到幼儿园来。(丰富的操作材料是顺利开展科学探索活动的保证。而来自于幼儿周围生活,由幼儿亲自收集的材料,不仅能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使幼儿真切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幼儿真正热爱科学的品质。因此我们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收集大量的能旋转的物体,收集的过程也是一个质疑和探索的过程。)

  2、分组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小朋友回家后收集了许多可以旋转的物品。现在请你们试一试怎样才能使它们转起来?(幼儿自由探索怎样使物体转起来,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物体旋转的原因,鼓励幼儿用较流利的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环境,幼儿运用自身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寻找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以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始终关注幼儿的探索过程,根据他们的需要及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促使幼儿进行更深层的探索。活动中,一位幼儿发现用吸管搅动饮料,可以使饮料转起来,实验完他把吸管扔下准备离开,这时老师发现吸管也跟着旋转起来,而该幼儿却没有发现这一现象。于是教师适时的引导他“你再看一看,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索的兴趣,使他了解到“吸管随着水的旋转可以不停转动”。)

  3、交流讨论《怎样使物体转起来》

  (1)、同伴间自由交流。

  你们互相讲一讲,你玩了什么东西,是怎样使它旋转起来的?

  (“知识是在孩子们的探究之后、讨论之中形成的。”通过刚才的探究操作,每个幼儿都有了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他们渴望表达和交流,并在观点的相互碰撞中,明晰和构建新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讨论环境,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与结果,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通过“你发现的秘密真有趣”“还有别的想法吗”等鼓励性语言,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他们每一个人观点和想法的接纳与认可,从而更加积极踊跃的参与讨论。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三个小朋友围绕“怎样使风车旋转”各抒己见。第一个小朋友说“我用手不停的拨风车,它就转起来”,第二个小朋友马上大声的说“我在奔跑,风车也能不停的旋转,我用尽力气拼命地跑,风车就转得飞快”,第三个也不甘示弱“我把风车放到空调前面,空调吹出的风使风车不停的转呀转”…… 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在相互交流讨论中丰富了生活经验;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发现。

  (帮助幼儿进一步理清讲述思路,使幼儿更深入的了解一些较典型的旋转现象,建构新的知识经验。如:大部分幼儿只是简单的认为是人使车轮转动起来的,教师通过“人并没有碰到车轮,车轮为什么会转?”“脚蹬带动哪儿转了?”“链条使哪儿转了起来?”等问题,逐步深入的引导幼儿发现“人转动脚蹬,脚蹬带动链条,链条带动车轮旋转”这一复杂的现象。还有一位小女孩发现自己旋转后,裙子飘舞起来,象站在圆圆的荷叶上,她高兴地大声嚷嚷:“我是个荷花仙子。”)

  4、引导幼儿讨论物体旋转的原因,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幼儿根据刚才的探索发现对物体旋转的原因进行了分类归纳:电力、风力、人力、其他)

  5、幼儿设计标记。

  用什么标记能表示电力、风力、人力和其他旋转的原因呢?

  (幼儿通过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出了“电力、人力、风力、其他力量旋转”的不同标记图,如:有的幼儿结合生活中见到的高压电线上的警示符号,设计了相应的符号表示依靠电力旋转的标志图。)

  6、幼儿共同推选大家认为比较合适的标记符号,将标记贴到展示板上,并将自己手中的图片分类按标记粘贴到展示板上。(幼儿按旋转原因分类的过程就是一个巩固复习新知识的重要环节。)

  8、观看录象《生活中的旋转》

  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这么多使物体旋转的方法。谁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旋转,它们旋转有什么作用?(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活化为幼儿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直接经验和实际背景,才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我的意义,也才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活动。引导幼儿了解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幼儿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回忆生活中哪些东西会旋转,帮助幼儿拓展了相关经验,了解到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幼儿发言积极踊跃,有的说:“我家的电风扇会转,能让我觉得很凉快。”有的说:“我家的闹钟会转,它能告诉我几点了,还能准时叫我起床。”还有的说:“果汁机会转,能让我喝上甜甜的果汁。”爱跳舞的小朋友还说:“花样滑冰运动员的旋转,动作轻盈,真美!”)

  9、活动延伸

  活动区探索活动,让它们都转动起来。(幼儿到活动区操作探索,思考运用老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动脑筋想办法让物体旋转起来,帮助孩子养成动手实践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活动评价:

  活动坚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给予幼儿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以及和同伴交流讨论的时间,努力做一个“热情而积极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活动中及时根据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因势利导给予启发帮助,使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整个活动以疑激趣,以趣激学,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效实现了师生的互动作用;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变被动为主动,主体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求异思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2

  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学习看整点与半点,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课件、自制表、连线练习图,幼儿经验准备:认识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倾听表的声音,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声音,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二、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直观的教具,引导幼儿观察】

  1、了解表与钟的不同。

  师:你们在家里的什么地方见过表?

  小结:大的厚的叫钟,(挂钟,座钟)小的,薄的叫表(怀表,手表)

  2、认识时钟,分清时针与分针。

  (1)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师;钟与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都有数字1-12,都有表针,都有表盘,它能告诉人们时间。

  (2)播放课件,认识时针与分针。【通过观察、比较及语音的提示,分清时针与分针】

  师:这两个表针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短的叫时针,长的叫分针。

  (3)幼儿操作,理解顺时针转。【难点的突破】

  师:时针要与小朋友做游戏,它现在在数字1上,你能用你的表告诉我它在哪里吗?

  师:时针想旅游去,它的路线是从1依次到12,你能拨出它走过的路线吗?分针同上。

  小结:时针与分针都是从1-12的顺序旋转的,我们叫顺时针转。【通过操作游戏理解顺时针的方向】

  三、认识整点与半点

  1、认识整点【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相同的地方】

  (1)播放课件,请幼儿找出三幅图的相同点。

  师:第一幅图的分针指着数字几?时针指着数字几?(依次类推第二幅第三幅)。

  师:它们的时间不一样,但分针指着同一个数字,那是几?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

  (2)幼儿操作练习。【幼儿动手实践】

  2、认识半点,同上。

  四、幼儿操作,结合幼儿一日生活,巩固对整点与半点的掌握。【动手实践、验证、表达的机会】

  师:几点吃早饭?几点第一节活动?几点做操?几点吃中午饭?几点入睡?几点下午的户外活动,几点妈妈来接?

  小结:小朋友都知道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的时间了,也都会看表了,我希望每小朋友都能做一个遵守时间的好孩子。

  五、发连线练习图,幼儿连线。【验证学习过程】。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3

  活动目标:

  1、感知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的多样性,知道动物与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2、知道动物之间的天敌关系,并能准确地给它们配对。

  3、培养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各样的动物的课件。

  2、天敌动物的磁性图片若干。

  3、幼儿对动物的知识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1、播放动物的课件,请幼儿说出动物的名称及它们的`习性等。

  先以动物的各种叫声引起幼儿兴趣,听到声音,说出动物的名字,然后播放动物的图片,请幼儿说说它叫什么名字,它长得什么样子。

  例:你听到了什么?(小青蛙的叫声)对了,是小青蛙。有谁来说说看小青蛙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待幼儿说完后播放图片)

  2、出示配好对的天敌图片,让幼儿感知什么叫天敌,还有哪些动物是天敌关系。

  出示图片,看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是哪两个小动物呀?那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它们两个是敌人的关系,青蛙会把虫子吃掉的)

  让幼儿理解天敌 这个词语的意思。

  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小动物会是天敌的关系呢?幼儿讨论后回答。

  3、无规则地摆放有天敌关系的图片,请幼儿进行操作。

  大自然中间有很多很多的动物,所以就有很多对的天敌,我们请小朋友来找找看,哪两种小动物是天敌的关系,找到以后请它们牵好手,有规律地放在边上。

  配对完之后,请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和×××是天敌。

  4、了解动物对人的重要性,我们要保护小动物。

  我们人类离不开动物,动物和人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请幼儿根据自己所有的亲身体验说说有关事例。

  活动建议:

  1、在活动前多观察动物外形、特点、习性,了解动物。

  2、可给幼儿观看一些天敌在一起的片段,更形象地了解天敌的含义。

  活动延伸:

  可在区域活动中放置天敌图片,让幼儿自己配对,说说谁和谁是天敌,为什么。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4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一对应地将图形放入不同形状的图中。

  2、感知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活动准备:

  1、小兔手偶或玩具数个、粘图形用的板子人手一份。

  2、"魔术箱"每桌一个,内装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的几何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粘贴在板子上,图形的数量要足够本桌幼儿每人拼摆出一座房子。

  3、纸制小路,上面镂刻着不同大小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及与纸制小路上镂刻的图形相应的几何图形。

  活动过程:

  1、从故事引入。教师说:"我刚刚接到一个求救电话。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风,小兔白白、灰灰、黄黄的房子被刮倒了,需要我们的帮助。谁愿意帮小兔子们盖新房子呀?"边讲边出示小兔手偶或玩具。

  2、当幼儿自告奋勇要为小兔盖房子时,教师说:"这里有'魔术箱',盖房子用的材料就在里面,小朋友可以从'魔术箱'里变出材料来。"

  3、每桌放一个'魔术箱',请幼儿自己从箱中变(拿)出几何图形充分感知、操作、拼摆,把选定的图形粘在板子上,给小兔盖房子。

  4、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房子送给不同的小兔。教师用小兔的口吻与幼儿对话:"谢谢小朋友的帮助!能告诉我你盖的房子的屋顶是什么形状吗?墙呢?窗户呢?"鼓励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必要时加以引导。例如:当幼儿说房子的窗户是"圆的"时,教师可以说:"噢,你的窗户是圆形的"。将幼儿盖的房子分为三组,分别和三只小兔放在一起。

  5、教师可以说:"我们给小兔盖好了新房,再修一条新路,就能去小兔的新家和它们做游戏了。"教师边说边摆出纸制小路和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 这条小路上有许多坑还没有填平。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图形,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把坑填平,路就修好了。"

  6、幼儿自愿结成小组操作,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把坑填平、把路铺好。教师根据需要强化幼儿对几何图形的感知。

  7、路铺好后,幼儿学小兔跳,沿着自己铺的路去看小兔和他们的新家,并在新家前和小兔做游戏。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5

  教材分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鸟,也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但是对鸟的种类和习性知道的甚少。本活动力图让幼儿“飞”进鸟的世界,了解各种各样鸟的不同特点。如:最大的鸟一鸵鸟,最小的鸟蜂鸟,树林中的鸟水中高飞的鸟、会说话的鸟等。学会关心照顾小鸟,建立与小鸟的亲密关系,产生喜爱和保护小鸟的情感。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鸟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学习有序观察鸟的外形特征。

  2.能大胆说出自己对鸟的了解,知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3.有爱鸟、保护鸟的意识,体验交流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有关鸟与人类关系的信息,与家长交流关于鸟的知识。

  2.收集各种鸟类的图片,布置鸟的家族图片展。

  3.制作有关鸟的生活习性的课件。

  活动建议

  1.欣赏鸟鸣,引发幼儿观察、了解鸟的兴趣。

  播放课件,让幼儿聆听清脆悦耳的鸟鸣声。请幼儿倾听,并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声音?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引导幼儿学学小鸟的叫声。

  2.观察鸟类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鸟的外形特征,感知鸟的种类多种多样。

  (1)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小鸟,把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

  提问:你最喜欢什么小鸟?它长什么样子?你在哪里见过它?

  (2)教师出示麻雀、喜鹊等各种鸟的图片,请幼儿有序观察并比较鸟的

  外形特征的异同。引导幼儿按照从头、身、尾、四肢的顺序来观察,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点。

  小结:鸟的身上长满了羽毛,大多都有圆圆的头、硬硬的嘴,有两只翅膀,都没有牙齿。

  引导幼儿从鸟的毛色、形状、体态、大小等方面细致地观察和比较这些小鸟哪些地方长的不同。

  小结:不同的鸟儿会有不同的毛色,有的羽毛鲜艳,有的尾巴很长,有的体型很胖,有的体态小巧玲珑,有的嘴巴长,有的嘴巴短。

  (3)播放鸟的课件,了解鸟的生活习性。

  提问:小鸟喜欢生活在哪里?它们喜欢吃什么?

  小结: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很多鸟都生活在树上,也有的生活在水边(如野鸭)。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等。

  (4)出示鸵鸟、蜂鸟等鸟的图片,让幼儿认识鸟之最。

  请幼儿观察图片中的鸵鸟蜂鸟、信天翁、天鹅、鹈鶘、企鵝,请幼儿观察它们的特征,并讨论谁是最大的鸟、最小的鸟最长寿的鸟、飞得最高的鸟、嘴巴最长的鸟、飞得最快的鸟。

  小结:最大的鸟是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最长寿的鸟是信天翁,飞得最高的鸟是大天鹅和秃鷲,嘴巴最长的鸟是欧洲鹈鶘,游水最快的鸟是企鹅。

  3.说说鸟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

  (1)出示课件,了解鸟的益处。引导幼儿说说鸟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2)讨论爱护鸟的方法。请幼儿自由讨论如果鸟受伤了怎么办、没有家了怎么办,激发幼儿爱护鸟、保护鸟的积极愿望。

  小结:每年 4 月的最后一周为“爱鸟周”,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有爱护小鸟、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意识。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6

  活动目标

  认知:在操作中了解大米是由稻谷剥壳而来

  情感:产生使用工具的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 操作技巧:学会简单工具的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简单工具的使用方式难点:对工具使用的探索意识

  活动准备

  一碗大米;未脱壳的稻谷;农民伯伯收获稻谷的图片;小磨、小碾子、小捣锤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拿出一碗大米给小朋友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老师拿的东西吗?

  师:我们吃饭时都很吃喜欢大米饭,那你们知道米是怎么变成白白亮亮的样子吗?农民伯伯从地里收获时大米就是这样的吗?

  二、活动展开

  (一)幼儿观察并亲身感受稻谷,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稻谷剥壳后就是大米 1.教师展示农民伯伯收获稻谷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们看一看农民伯伯抱的是什么呀? 2.幼儿猜测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大米是从稻谷变来的,那小朋友们们猜一猜大米是怎么从稻谷变来的?

  3.幼儿实践探索

  老师拿出稻谷分给小朋友,请小朋友动手剥开稻谷黄金的外壳,看看里面住着谁?

  4.幼儿讨论

  师:那我们吃的.大米是怎么脱掉衣服变成白白的样子呢?同桌的小朋友们讨一下吧。

  (二)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自主选择工具操作

  师:小朋友们有什么方法帮大米脱掉衣服?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工具,小朋友们猜一猜哪种工具帮大米脱衣服变白白最快速?

  2.幼儿探索工具使用,教师指导注意幼儿工具操作安全

  拿出小磨、小碾子、小捣锤等工具让小朋友们选择,选择同一种工具的小朋友成为一组,分组合作。老师给每组小朋友相同数量的稻谷,看看规定时间内哪个组的小朋友能帮更多的大米变白。

  师:小朋友们在使用工具帮助大米脱衣服的时候,小心不要被小工具伤到哦

  3.请小朋友讲一讲工具的操作方式,教师进行指导。

  4.请小朋友们交换工具给大米尝试脱壳

  5.活动注意

  在幼儿使用工具操作时要注意幼儿安全问题。

  教师要注意告诉幼儿我们现在脱完壳的大米还不能吃。

  师:在小朋友们的努力下,稻谷已经脱掉了外衣变白了,但是想要把我们脱 壳的稻谷变成我们能吃的大米,还需要很多叔叔阿姨继续用更多工具帮助大米变更白。

  6. 活动小结

  请小朋友们分享用各种工具脱壳的感想,有没有困难,引出珍惜粮食。

  三、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用更多方法将稻谷变成大米

  师:小朋友们刚才想到了还有很多使用工具帮大米脱壳变白的方法,等小朋友们回家的时候,老师会给小朋友们一些稻谷,小朋友们回家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一起用更多工具帮助更多稻谷变成大米吧。

  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主旨在引导幼儿了解稻谷与大米的关系,同时培养幼儿对工具使用探索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发展幼儿小肌肉动作,增加手指灵活性。本教案灵感源自幼儿实际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抓住幼儿兴趣,进一步由幼儿感兴趣的大米出发,发展幼儿对工具使用的探索兴趣,让幼儿去探索,增加幼儿的探索意识和创造力。

科学活动教案常用6篇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模板6篇

小班科学有趣的传声筒教案6篇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5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秀教案12篇

推荐科学教案3篇

科学教案优选3篇

科学教案范例6篇

大班美术活动教案12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案10篇

中班科学教案4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