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

时间:2022-10-09 09:01: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供大家阅读。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Lesson 1: Fathers Mothers Brothers and Sisters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家庭成员的英文名字。并且能掌握 older /younger than句型。 2、能力目标:能在情景中灵活运用词汇和句型,简单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做任何事情前,都应想想他人的感受,学会关心别人,培养学生喜欢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本课生词,并能掌握 older /younger than句型。 教学难点:older /younger than句型的灵活的运用。 三、教具、学具:录音机,教师用和学生用卡片。 四、教学过程: 1、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Sing The Family in Our House to review members of the family mastered in Level Key Concepts I am older/younger than __ 2、INTRODUCE Show a picture of my family. Introduce my family to the students. T: Look, this is my father and mother. My father is fifty-seven years old. This is my mother. She is fifty-five years old. Are they young? ( No, they are old.) T: Look, Who are they? Can you guess? Yes, they are my grandfather and my grandmother.Teach these two words.Are they old? (Yes, theyre very old.) T: Who is she? Guess. She is my sister.Yes,I have one sister.I dont have brothers. Ask: Do my father and mother have sons? How many daughters do they have? ?My sister is thirty. I’m twenty-eight. Who is older? My sister. My sister is older than me. I’m younger than my sister. T: My father is older than me. My mother is older than me. Older, what’s meaning. Younger, what’s meaning. Make up the sentences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up the sentences with older /younger than. USE THE STUDENT BOOK AND AUDIOTAPE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books. Discuss the pictures: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Li Ming’s family? Who are they? Explain Why Li Ming has two grandfathers and grandmothers. Does Li Ming has brothers and sisters? Look at the Smith family. 3、Discuss: Where does Jenny’s family live? Who are in Jenny’s family? How old are they? 4、Play the audiotape as the students follow in their student book. SING A SONG Jenny is twelve. Bob is twenty. Bob is older than Jenny. Bob is older than Jenny. Lynn is eight. Lynn is eight. Lynn is younger than Jenny. Lynn is younger than Jenny. 5、PRACTICE Ask the students to introduce their family in groups. PRESENT 6、Class Closing ?可向同学们介绍知识窗: 同学们你们知道family的由来吗?Family就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这句话的每一个单词首字母组合而成的。在国外,小朋友们起床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父母说这句话。 五、板书设计 Lesson 1: Fathers Mothers Brothers and Sisters ? grandfather grandmother ? father? mother ? son daughter (brother)? (sister) ? ? Lesson 2 : Aunts, Uncles and Cousins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掌握家庭成员词汇aunt? uncle? cousin。 2、能力目标: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理解句意,并在情景中学习单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与同学交流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以上词汇。 3、让学生了解做任何事情前,都应想想他人的感受,学会关心别人,培养学生喜欢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二、? 教学重难点: 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写本课四会单词和句型。 三、? 教学用具、学具:录音机、家庭成员树状图 四、教学过程: (一)、Class opening and review 1、Greeting : Hello! How are you today? Nice to meet you ! How is the weather? (轻松的课前交流,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英语语言氛围) 2、Song: “ The family in our house”. ?(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和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Game :Play “Letters”to? review the words . (二)、New Concepts Family members:aunt? uncle? cousin. (1)show the family `s picture of LiMing . 1、Introduce the words “wife”and “husband”. T: Li Ming’s father is Li Ming’s mother’s husband. ? What is “husband”? Can you guess? ? ?S: Yes.丈夫read it please. T: Li Ming’s mother is Li Ming’s father’s wife. What is “wife”? Can you guess? S: Yes,妻子read it please. T: You’re very clever. ? 2、show Li Ming`s mother`s sister and brother .? ? T: Li Ming mother’s sister is aunt. ? Can you guess “aunt”? ? S: Yes 姨read it please.? ? T: Li Ming’s mother ’s brother is uncle. ? Can you guess “uncle”. ? S: Yes 舅read it please. ? T: Very good. (用英语介绍重点单词叔叔、阿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他们和爸爸、妈妈之间的关系。另外,这种方式小学生更喜欢,他们愿意更主动地猜测其中的人物。) ? 3、提问 What’s Li Ming’s aunt’s name? Who is her husband? Who is his wife? (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 Let the Ss introduce Li Ming`s father`s sister and brother by themselves .Prictice with “cousin” . (通过课文的学习,可以用这种方法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5、 Use the student book and audiotape , practice their listening . 6、 Drawing : Drawing your family and introduce the members of your family . (学生会对这样的活动感兴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新学知识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 (三)、Class closing 五、板书设计 Lesson 2 : Aunts, Uncles and Cousins ? aunt? (? mother’s sister / father’s sister ) uncle ?(? mother’s brother / father’s brother) cousin (uncle ‘s /aunt ‘s child ) ? Lesson 3:What Do They Look Like?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并能简单运用四会单词glasses(复数概念), gray; 句型 I am taller/shorter than ____. (2)学完本课内容,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家庭成员的特征:比如年龄,头发,是否戴眼镜等。 2.能力目标: 通过对话练习,让学生理解句意,并在情景中学习本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与同学交流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能根据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展开简短的对话。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会尊敬他人,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glasses, gray的用法,以及区分gray和green 的发音;学生会用比较级I am taller/shorter than ____. 教学难点:能用英语描述家庭成员的外貌特征。 三、 教具学具:word cards,radio, pictures 四、教学过程: Step 1、Greeting: How are you today? I’m fine, thanks, and you ? I’m fine too. Step 2、Review: 复习上一节课的家庭成员的单词。 Step 3、导入新课 Part One: ? 1、利用图片卷发、直发、长发、短发4种不同的发型,并涂上颜色复习staight hair, curly hair ,long hair, short hair以及blond,red,brown,black.并画上不同颜色的眼睛。 2、?T: Now, class, can you talk about me? How about my hair and my eyes? What colour is my hair? What colour are my eyes? ? Students: … T: Good! My eyes are black. I have long, straight and black hair. Ok, today, I invite my friends to our classroom. (出示Jenny? Lynn? Bob? Danny的图片)Where are they? Look here, who is she/he?? What colour are her eyes? (让学生根据前面学过内容对他们的外貌进行描述。) 3、(拿出课前画好的人物图片)Look! What about her hair? What colour is her hair? Ss: Her hair is…… T: She has gray hair. Say it, please! (注意“ay”的发音)(Let’s students read and spell it) T: Look, what are these? Yes, these are glasses. She wears glasses. (领读glasses并强调wear除了有“穿”的意思,还有“戴”的意思。) 3、Let the class talk about their friends with their partners. 4、Listen part on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How many hairs does Danny have? (强调:当我们说2根以上的头发能数出个数的头发时要加s,而平时说有“很多头发“时就不加s) Part Two: 1、Lead a dialogue like this: T: I am __ years old. How old are you? S1: I am __ years old. T: He is 13 years old. I am 24 years old. So, he is younger than me. I am older than him. (read the sentence) T: I am 1.60 metres tall. How tall are you? S1: I am _____ metres tall. T: He is 1.3 meters tall. I am 1.65 meters tall. So, he is shorter than me. I am taller than him.(read the sentence) 2、Let students make a dialogue like this in pairs. 3、自编歌谣 4、听本课对话内容并回答问题; 播放录音机让学生跟读,两遍后回答问题。 How old is LiMing’s grandmother? How old is LiMing’s grandfather? What colour is LiMing’s grandfather’s hair? What colour is LiMing’s grandmother’s hair? 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LiMing’s family? How many people in LiMing`s family wear glasses? 5、赛读课文。 以小组为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1.教师提示学法:

  每一段的自学中都抓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这一次读练集中体会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学生回顾前边学习内容,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的要求。教师辅导。

  五、知二

  1.学生回顾在课文中已经找到的描写董存瑞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分析这些描写在句子和段落中的作用。

  2.教师点拨:通过对人物的生动措写,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可以使人不觉得在空洞地写精神;这种思想品质透过语言、行动、神态得以表现。

  六、结。

  1.小结学习内容,特别是写法。

  2.小结学习方法。

  第三课时

  一、启

  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二、读练知一

  1;体会课文中心思想。(通过董存瑞舍身炸敌人暗堡为战友开辟前进道路的事,赞扬董存瑞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师点拨。要做到有感情,就必须先理解。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董存瑞有种赞美崇高的情感;其次,把在课文中对比过的词语、强调过的词句,认真读好。这样,就能准确地确定语调、语速和重音,并且读得深情而自然。

②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师指导

  三、读练知二

  1.完成练习题。

  2.参考答案。

  第一题。

  狡(了)(9)狡猾、好狡

  榴(木人14)石榴、手榴弹

  配(西)(10)分配、配备

  凹(U(5)凹地、凸凹

  毁(量)(13)炸毁、毁灭“”

  第三题。

  放射(迸射)

  坚定(坚毅)

  响亮(喷亮)

  隐蔽(隐藏)

  震动(震撼)合作(配合)

  请求(恳求)挺立(屹立)

(注:后三个近义词在课文中没有)

  第四题:

  括号依次为1.(火舌)(封锁八2.(交织)(火网);3.(瞪着)(进射出仇恨的火花);4。(惊天动地);5.(钢铸一般);6.(巨人一样)(坚毅)

  三、结

  董存瑞这一个响亮的名字,早已经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化身。让我们学习他的坚毅,学习他的牺牲精神,把自身的一切奉献给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一、 教学目标

  1、 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二、 重点难点

  整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

  三、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请同学们把书P18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地毯图,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 小组讨论。

  3、 汇报:对称图形、边长为14米的正方形、图案由蓝色组成。

  4、 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3、 小组内交流、讨论。

  4、 全班汇报。

  a) 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b) 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c) 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d) 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5、 师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第一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 第二题。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 第三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

  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总结

  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

  四、 板书设计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为零法)

  总面积减去白色面积;(大减小法)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设计上讲,我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主体的新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在大胆猜测、积极尝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不同情况优化选择。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部分段落。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月夜的景色是美丽的,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呢?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师:这一堂可我们继续学习《望月》。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积累了许多的诗句。我们能和他比一比吗?谁也能来背诵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呢?

  过渡:

  小外甥是好孩子?他的聪明好学不仅体现在他积累了许多的古诗文,他还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 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通过讨论引导感受到:小外甥的想象很奇特,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即新鲜,又十分自然贴切。“月有阴晴圆缺”,有时候,月亮完全看不见,这是月亮闭上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又圆又亮,这是月亮睁大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半闭半睁,有时侯月亮眯成一条缝……还富有童趣,月亮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是羡慕我们人间的美好生活吧!

(3)指导朗读课文之中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

  2、指名继续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1)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2)指名朗读上述句子,可以先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板书:爱幻想

  3、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三、品读第四段

(一)齐读课文。

  师: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何感想?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二)让我们也一起和作者去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月夜,去展开丰富的幻想吧。

  1、播放课文完整的配乐朗诵,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请不要睁开你的眼睛,现在,你就在甲板上,沐浴着月光。此刻你在想什么?也许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你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2、 现在请你把你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必要的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还有什么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的吗?

  五、布置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你眼中的月亮像什么?用几个句子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体会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2、体会第7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体会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48年5月25日,解放隆化的战斗胜利结束了。在战士们的脸上却没有一丝喜悦,他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因为他们最可爱、可敬年仅19岁的战友董存瑞为了炸掉敌人的暗堡,壮烈牺牲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课文,让它把我们带到那个悲壮、伟大的时刻。

  二、新课

(一)理解题目

  1、齐读课题,你认为题目中哪个词最重要?(舍身)舍身什么意思?(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2、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用直线画出来,找出重点词,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把你对董存瑞这个人物的理解、感受或更深刻的认识,用简练的词或词组写在书旁的空白处。

  3、学生自学。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学生汇报后出示。

  董存瑞在无法放包,部队发起冲锋的万分紧急关头,猛拉导火索。导火索在一点一点地燃烧。他挺立着,抬头眺望远方。

  这一段如果这样写,与原文有什么不同,这样写好不好?学生自读原文和这段话,进行比较,体会哪种写法好。

  2、学生汇报。

  3、“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下,左手托起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1)教师读这句话,学生做动作,追问:你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一心想着要炸掉暗堡。

(2)“托、顶、拉”这三个动作对董存瑞来说意味着什么?(牺牲) 明知道自己会牺牲,为什么还要“猛地”一拉呢?(说明他不怕牺牲,毫不犹豫,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学生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体会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

(4)看来,人物的动作可以体现他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4、“火光照亮了他那铜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1)“铜铸”是什么意思?(用铜铸成的)用铜铸成的物体有什么特点?(红、坚硬)

(2)为什么把董存瑞炸掉暗堡、面对死亡的表情用铜铸来形容呢?(炸掉暗堡的坚定和不怕牺牲的品质)

(3)自己带着这种感情读这句话。

(4)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巨人?(特别高大)为什么把董存瑞比喻成巨人?他什么高大?(不怕牺牲的品质)

(5)“坚毅”什么意思?他的这种眼神在告诉我们什么?(一定要炸掉暗堡)面对死亡,他的信念只有一个那就是炸掉暗堡。

(6)谁来有感情地把这句读给大家听。

(7)自己有感情的把这两句读读。

(8)看来,人物的神态也可以体现他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5、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1)“眺望”什么意思?(向远处看)是啊,他多么想看到远处,更远处啊!他仿佛看到了——(战斗的胜利、敌人全部被歼灭、新中国的未来)

(2)从他留给我们的最后一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不怕牺牲、热爱祖国)

(3)让我们齐读,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语言。

(4)看来,人物的语言也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6、“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包放在哪儿呢?他两次把包放在桥沿上,都滑了下来。要是把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1)从对环境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桥高、斜坡滑、无法放、炸掉暗堡困难大)

(2)炸掉暗堡这么困难,董存瑞用表现又如何呢?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

(3)看来,环境的描写也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7、“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1)此时冲锋号吹响意味着什么?(战友们开始冲锋)

(2)如果暗堡不及时炸毁,后果怎样?(会有更多的战友牺牲,解放隆化的战斗不会顺利结束)

(3)最后,董存瑞决定——?(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炸毁暗堡)他是多么——?(伟大、不怕牺牲)

(4)看来,时间可以体现人物不怕牺牲的品质,不能删去,要写上去。

  8、我们通过两段话的比较,体会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环境和时间同样也可以体现人物的品质。通过文字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这个伟大战士的伟大的时刻。下面,让我们通过画面再次去感受那悲壮的时刻。(放电影片段)

  9、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10、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朗读这一段。

  11、学习方法,说一段话。

(1)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伟大品质。你能学习这种方法说一段话,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或特点。自己想想,你想说谁的什么特点或品质,自己准备。

(2)同桌互相说说,可以提一些好的建议。

(3)全班汇报,对人物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体现人物的什么特点? (自评、互评)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也能让我们体会到董存瑞不怕牺牲的品质?

(三)学习第5、6自然段

  1、“存瑞抱起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出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打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再打一阵,再跃进几步。”

(1)“跃进”什么意思?

(2)通过“跃出、冲、跃进”这几个词是什么词?你体会到了什么?(速度快、勇敢、不怕牺牲)

(3)通过对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2、董存瑞夹紧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1)“匍匐前进”是怎样前进?

(2)通过“一会儿、忽左忽右、匍匐前进、滚”这几个词,你有什么体会?

(3)这句还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3、“他就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打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通过“猛冲”这个动词体会人物的品质。

  4、通过这三句话,你会发现董存瑞行进的方式不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5、“敌人的机枪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的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读读这两句环境描写的句子,有什么感受? 在这样的环境中,董存瑞依旧——?环境描写更深刻的让我们体会到人物的品质。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1)把“瞪”字改成“看”,把“迸射”改成“放射”怎样?好吗?

(2)自己有感情的读读,指名读。

  2、“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1)教师读提示语,学生读语言。

(2)你读出了什么?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出示“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儿,构成了一座暗堡。”

(1)敌人的暗堡什么样子?

(2)敌人的暗堡是在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为什么要进行改造呢,有什么好处?(坚固、隐蔽)

(3)要炸掉这座暗堡,容易吗?可能会有什么困难?

(4)董存瑞明知道不容易炸掉,会有可能牺牲,他依旧——?

(5)环境的描写体现人物的品质。

(六)董存瑞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炸掉了敌人的暗堡,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学生接读。

  三、总结

  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正是有无数个像董存瑞这样的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他们将永载史册,永远铭记在我们心中!

  板书设计:

  高 滑 无法放

  发起冲锋

  29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托 顶 拉

  不怕牺牲 铜铸 坚毅

  为了新中国 冲啊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授:

  师:你们有谁留心观察过月夜的景色,那是什么样的呢?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吗?(指名交流)

  乡村的月夜是静谧的,美丽的。江上的月夜又怎样一幅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部分(1-2),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月夜江景吧。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指名朗读课文,谈谈读后的感受?

  3、出示句子: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你觉得那些词语写出了江面及两岸在月光照耀下的景色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三、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对诗。

  评价交流。齐读

  4、指导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5、交流:这一组对话前面两句有提示语,后面几句没有,你能给他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吗?

(1)学生加上提示语后交流,读。(建议加上“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话音未落”等词语。)

(2)讨论:你觉得自己加上提示语后读起来感觉如何?为什么作者在这里没有再加上提示语?

(引导学生感受这里的对诗很快,照应“一眨眼就是一句”,语言干净利落,符合当时的情景。)

  5、指导读诗,背诵。

  6、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齐读,有感情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是呀,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三、课堂小节

  读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同桌交流,再在班级中交流。)

  师: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 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给课文分段。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新中国的诞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育学生学习英雄的崇高品质,立志为祖国为人民贡献一切。

  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4、能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5、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文第四段“舍身炸暗堡”是全文的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启发谈话,简介时代背景

  1948年是全国解放前夕。当时解放战争取得节节胜利,党中央发出“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和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战争形势越来越好,国民党反动军队节节败退,我们不断乘胜挺进。(板书课题)

  2.明确本课的学习要求。

  二、读练一一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1.提示学法:①找出课题的中心词与关键词。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③用已经学过的方法自学生字新词。

  2.学生自读、教师行间辅导。

  三、知一。

  1.学生汇报找出的课题中心词与关键词。(中心词是“炸”,关键词是“舍身”,“炸”是贯穿全文的主要事件;“舍身”是课文叙述的重点,也是表达中心的关键。

  2.学生汇报概括的主要内容,要求讲讲思路。(课文记叙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经过。因为从课题到课文每个部分都围绕这件事在写,所以这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3.学生汇报自学生字词语情况。

①生字。

②新词。震撼:剧烈地震动。迸射:有力地发出。交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匍匐:爬行。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伟大,使人震惊。

③学习生字、新词的方法汇报,(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运用平时学到的解词方法如拆合法)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3的倍数的特点,能判断或写出3的倍数,并能说明判断理由。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获得探索数学结论的成功感受;体验数学充满规律,体会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研究并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准备计数器教具和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1.复习回顾。

  提问: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板书:找出倍数——观察比较——发现特征)

  2.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上节课通过找2和5的倍数,对找出的倍数进行观察、比较,分别发现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今天,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过程,探索、寻找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提出猜想,引导质疑。

  引导:我们知道2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O.那你能猜想一下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想法。(按思维惯性,可能许多学生会猜测个位上是3的倍数)

  许多同学认为,3的倍数可能是个位上是3.6.9的数。(板书:3的倍数,个位上是3、6、9)

  质疑:利用以前的经验学习新内容,是不错的学习方法。今天大家联系2和5的倍数的特征这样猜想,想法是很好的,数学学习经常可以这样类推。那这一次的猜想还对不对呢?大家来看几个数:13是3的倍数吗?26和49呢?(根据回答擦去板书内容后半部分)

  2.利用经验,组织探究。

(1)找3的倍数。

(2)探索特征。

  3.学生归纳,强化认识。

  追问:现在你能告诉大家,经过找出倍数、观察比较,我们发现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结论。

  强调: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发现了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反之,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不是3的倍数。

  4.阅读“你知道吗”。

  启发:当你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时,你对数学有什么感觉?

  谈话:是的,数学很神奇、神秘,3的倍数居然和它各个数位上数字的和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数学有许多神奇、有趣的规律,只要我们具有一定基础,认真探究,这一条条神奇的秘密和规律就会被发现和应用。下面请大家阅读课本第34页的“你知道吗”,看看会有什么神奇的规律告诉你。

  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什么样的数叫完全数?举例说一说。(结合举例6和28,先板书因数,再板书表示完全数的等式) 现在发现的完全数都有什么特征?

  三、练习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2.做“练一练”第2题。

  3.做练习五第8题。

  4.做练习五第9题。

  5.做练习五第10题。

  四、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判断3的倍数的方法,和判断2、5的倍数不同在哪里?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以及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复习:根据所学的因数和倍数知识,运用自己的座号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我的座号是5,5是30的因数或5是1的倍数。

  同座互说

  指名说。

  同学们,我们先去看一场电影,座位号是多少的同学应该从双号入口进。

  2、游戏

(1)座号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2)座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起立, 老师分别将2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左边,5的倍数座号写在黑板右边。

  3、引入:2的倍数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进行研究(板书课题:2、5倍数的特征)。

【反思:设计目的是从学生熟悉的学号引入,学习的材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确实兴趣浓厚,达到了既激发兴趣,又提供学习素材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

(一)2的倍数的特征。

  1、观察:左边集合圈里的2的倍数座号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

  2、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3、奇数和偶数

  出示课件:2的倍数的数, 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

  个位上是0、2、 、 、 的数,都是2的倍数。

  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ji)数。

  老师指出: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习惯上称它们单数、双数。

  4、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列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33 98 355 988 0 123

  3678 8089 1000 655 5656 881

  奇数有:33,355,123,8089,655,881。

  偶数有:98,988,0,3678,1000,5656。

【反思:数学思维的方法一般有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归结演绎等等。设计这个片断的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根据素材,通过自主学习得出2的倍数的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但在实际中老师提问:“2的倍数学号有什么特点?”后,学生说:“2的倍数都是偶数”。对于这种生成,是我设计中没有预设到的,于是我反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呢?”学生又说“双数就是偶数”,于是我有些急了,不知所以。我只好进一步明确提问:“这些学号的个位上的数有什么特点?”学生这才说到我心中理想的答案:“个位上的数都是0、2、4、6、8等数字”,看来数学课的有些问题不能过于宽泛,要有所指向。同时设计问题时,还要多想想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多预设几个方案。】

【补充设计:学生完成课本练习后,我临时补充了一个知识点的自然数分类的教学。老师提问:自然数有无数个,0、1、2、3、4、5、6、7……说说这些数分别是什么数?你发现了什么?归纳得出:自然数中,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指右黑板上集合圈: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5的倍数的特征?

  2、学生自己动手在课本上找出5的倍数。

  在下表中找出5的倍数,并涂上颜色。看看有什么规律。

  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___或___的数,是5的倍数。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3、练习:完成课本做一做, 出示课件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60 75 106 130 521 280

  2的倍数:24,90,60,106,130,28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

  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90,60,130,280。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收获?

  重点指出

  个位上是0的数它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为什么?(末位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同意他的说法吗?自己在百数表中找找这样的数?在哪里?

  现在问题怎么解决呢?两位同学都想得到它们?

  提问: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呢?60和90是什么数?

【反思:小学数学知识系统性较强,特级老师张兴华大力提倡“为迁移而教”很有道理。什么是迁移呢?迁移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学科教学之中,先前学习中的知识、技能、积极情感对后继学习产生促进作用的叫做正迁移,否则就是负迁移。5的倍数教学比较顺利,正是由于有前面2的倍数特征探索,学生较好地实现了学习方法的迁移。】

  三、练习巩固

  谈话: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围绕这些知识来练习几道题。

  1、选出两张数字卡片,按要求组成一个数。

(1)组成的数是偶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3)组成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用0、2、5三个数字组成一个三位数。

(1)。组成的数是2的倍数;

(2)。组成的数是5的倍数。

  先做第一小题,同桌学生合作摆、写,再组织交流明确方法技巧,然后按照方法完成其余两小题

  3、把下表中4的倍数涂上颜色。

  4 的倍数是2的倍数吗?今天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4可有点不高兴了,干嘛不研究一下我的倍数的特征呢? 先让学生涂一涂,涂后老师提出:2看了一下4的倍数,可得意了,你们知道2得意什么吗?(4的倍数都是2的倍数)那么4能不能反过来说:2的倍数也都是4 的倍数呢?

  4、下面的判断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1)个位上是2、4、6的数,都是2的倍数。

(2)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3)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5、思考:奇数与偶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奇数 与奇数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偶数与偶 数的和呢?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和5的倍数特征

  5的倍数: 15、30、50、65,,,, 个位上是0或5的数 (偶数)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 (奇数)不是2的倍数 个位上是1、3、5、7、9的数 2的 倍数 5的倍数 作业纸: 在5的倍数中画“ ”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探索2、5倍数的特征,初步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发现2、5倍数的特征并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奥运带给我们的除了那种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还有一点那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过一段时间我们学校要举行团体操表演,有哪些表演形式呢?我们来看一看吧

(学生认真看表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活动一:师:从图中你们知道了哪些信息?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说出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全班交流。

  2、活动二:师:我们首先解决“各项表演分别可以选派几人参加”这个问题。请你们想一想,每个方队得人数有没有规律?到问题时要仔细分析、验证,不能轻易下结论。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交流。学生的思考可能停留在图中呈现的人数上,3个5、6个2、5个3。教师可适时引导:各队的人数与2、3、5有没有关系?

  3、活动三;

  师: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那些?5的倍数有哪些呢?3的倍数有哪些呢?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主思考后,可能采用无序排列、有序列举、在百数表中 圈出或涂色等解决问题的方法。

  4、活动四

  师:同学们了不起,用这么多办法找出了100以内2、5的倍数,那你们有没有发现2的倍数、5的倍数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数?

  师:像2、4、6、8、10、12……都是偶数,1、3、5、7、9、11……都是奇数。

  师:你能再说出几个偶数、奇数的例子。

  学生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思考2、5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认真听讲

  学生举例,相互交流。

  三、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

  第3题数学游戏: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看数字卡片说一句话。如:20是偶数,是2的倍数,同时也是5的倍数等。同位两人轮流出卡片,参与游戏。

  四、课后小结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重点:进一步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词body,leg,arm,hand,finger,foot。

  教学难点:

  1、Let’sdo部分是关于身体活动的多个指令,学生不必认读或准确说出,能根据指令正确理解并做出快速的反应。

  2、head和hand发音易混淆。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body,leg,arm,hand,finger,foot的卡片和图片。

  2、教师准备一个活动木偶。

  3、教师准备Let’sdo部分的图片。

  4、教师准备“Ifyouarehappy”、“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两首歌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播放“Head,shoulders,kneesandtoes”歌曲的录音带。并提问学生能听懂哪些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

(2)学生能听出所学单词:head,eyes,ears,nose,mouth

(3)让学生试唱此歌曲。

(4)游戏:Simonsays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执行指令。规则是:如果指令前有Simonsays,学生执行指令,否则被罚下,如:

  T:Simonsays,touchthehead.学生摸摸地。如教师只说:Touchthehead.学生则不做任何动作。(指令为学生在以前所学内容。)

(5)学生表演上节课所练对话。

  2、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一个活动木偶,复习头部各部位的名称head,eye,face,ear,nose,mouth来导入到身体各部位的学习。

(2)让学生在原有单词的基础上,利用木偶进一步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词body,leg,arm,hand,finger,foot。head和hand发音易混,教师在此处应适当提示,注意区别发音。

(3)让学生听Let’slearn部分的录音,一边听,一边指着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力求使学生做到心、口、手、眼和听、说、做、练相结合。

(4)认读body,leg,arm,hand,finger,foot的卡片和图片。注意辅导学生的发音,但不要盲目纠正发音,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5)让学生站起来,听Let’sdo部分的录音。一边听录音一边模仿书上图片做动作。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边听边示范。

(6)教师通过动作示范,强调clap,snap,wave,cross,shake,stamp的动作。

(7)教师带领学生做动作,并用动作区分handandhands.如Clapyourhands.并用同种方法讲解fingersandfinger,armandarms,footandfeet,legsandleg的区别。注意“s”的不同发音不必讲解,多次带读即可。

  3、趣味操练(Practice)

(1)Listenandchoose:听Let’sdo部分的录音,选择正确图案。

(2)Singanddo:教师播放歌曲“Ifyouarehappy”的录音带。师生边听录音边做动作边试唱歌曲。

(3)游戏:比一比

  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每组请1名学生上讲台,教师发出指令(指令为Let’sdo部分的内容),学生按指令做动作,看谁做得准、做得快。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5部分练习。

  5、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SilentSpeech

  告诉学生教师将换一种方法说句子-----唇说(说句子或单词的时候不发出声音),学生只能看到教师的口形。学生要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教师“读”的内容。说的句子或单词内容为本课Let’sdo部分和Let’slearn部分的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理解自学程序与方法当中列出的段落小标题;②再按照小标题的内容范围划断起止,确定段落;③又按照小标题的概括与阅读相关段落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自读,教师行间择空辅导。

  五、知二

  学生汇报段落划分与段意。(第一段,第1自然段,叙述事件起因,写发现暗堡,我军受阻:第二段,第2-3自然段,叙述事件经过,写董存瑞请求炸暗堡;第三段,第4-6自然段,继续叙述事件经过,写董存瑞冲向暗堡;第四段,第7自然段,继续叙述事件经过,写董狞瑞托起包炸掉暗堡;第五段,第8自然段,叙述事件结果,解放隆化。)

  六、结。

  1.总结本课时的学习情况:学了些什么内容,了解了哪些知识,解决了哪些疑难,运用了哪些方法。

  2.指出学生自学中的优点与缺点。

  第二课时

  一、启

  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文,具体了解董存瑞炸堡的经过,了解课文是怎样记叙的。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能直接在方格纸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将复杂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整体图形转化为部分的图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可以转化为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面积,出示练习,提出问题: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怎么得知的? 对于图1 2 3学生的方法会有很多,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肯定。

(设计意图:这组练习复习了已学过的知识,学生在解决面积是多少的过程中打开了思路,如图1既可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先算出左边图形的面积,再乘以2得到整个图形的面积。也可以根据组合图形是平移得到特点,先算出上面一个大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求出整个图形的面积。还可以沿对称轴将图形分割为四个三角形,再旋转平移转化为长方形算出面积,即化不规则为规则图形来计算。孩子们灵活多样的解决问题方法是为后面地毯上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新授

(一)对图形特征的观察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块漂亮的地毯,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说说这幅图有什么特点。

  生1:这块地毯是轴对称图形,是由许多小正方形组成的

  师问:对称轴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到黑板前演示给全班学生看,目的是提醒孩子可以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两份或四份,为化整体到部分,知部分求整体的解题思想做准备。)

  生2:这块地毯是蓝色和白色两种颜色。

  师问:能找到这两种颜色的格子与总格子数之间的关系吗?

(学生能说到蓝色格子数加上白色格子数等于总格子数,或者是另外两种变式的数量关系也可以。为用大正方形面积减去空白面积等于蓝色部分的面积这一解决问题策略做准备)

  生3:学生会说到在蓝色格子部分有的是拼成较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问:能到前面来指给大家看吗?

(设计意图: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这正体现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这更加激起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在指的时候会随着观察的深入发现那些长方形也是轴对称的。当学生把蓝色的格子部分看作是一个个正方形时却发现这些正方形又不是独立的,要想按正方形面积来算就要解决两个正方形之间的重叠部分。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的发现与关注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更加多样化及方法的简洁性埋下了伏笔。)

(二)提出问题

  1.独立探究

  同学们对地毯图案有了充分的认识,老师想知道蓝色部分的面积,你认为该怎么算?

  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和大屏幕上完全一样的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写在作业纸上。

(教师巡视学生的活动情况,并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情况)

  2.合作交流

  师:把你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和小组内成员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发现的方法最多?

(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大家都讨论得很充分了,谁愿意代表小组与大家分享?

  3.展示提高

  生1:数方格的方法,一个一个的数,一共有108个小格,所以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2:我先数出一行有几个蓝色格子,分别是6,6,10,6,10,8,8,8,8,10,6,10,6,6.再把每行的数相加,也是108平方米。

  生3:数的方法太麻烦了,这是个轴对称图形,我数出左边一半6+6+10+6+10+8+8是54,再乘2就是全部面积。

  生4:我找到这个图案的横竖两条对称轴,这样就把整个图形平均分成四份,我数出它的左上角蓝色格子数是3+3+5+3+5+3+3+2=27个,27乘4也是108平方米。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你所说的左上角

(学生上台活动)

  师:大家认为这个同学的方法怎样,谁能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整体为部分,知道部分求整体。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5:蓝色部分可以看作4个长6宽2的长方形,面积是48平方米;还有4个3乘3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米;4个4乘1的长方形,面积是16平方米;中间蓝色面积是2×4=8平方米;总面积是48+36+16+8=108平方米。

  师:你能把找到的长方形上来指给大家看吗?再写出每一步的算式。

(学生按要求重新说一遍)

  生6:上下左右有4个6乘3的长方形,面积是72平方米;每个角还有7格,再乘4是28平方米;加上中间8个,蓝色部分面积也是108平方米。

  生7:我是把整个图案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边长为7的正方形,面积是7×7=49平方米,空白部分可以看作5个边长是2的正方形,面积是2×2×5等于20平方米。一份面积是用49-20-2=27平方米,再乘4得到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8:如果把最中间的2个向上平移,空白部分就是2个4乘2的长方形,外加6个白色格子,用每一分面积27乘4得到蓝色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9: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得出蓝色部分的面积,空白部分面积是每个角是12个格子,4个角面积是48平方米,中间部分是5个2乘4的长方形,面积是40平方米。用总面积14×14-12×4-5×2×4,剩下面积是108平方米。

  师:谁听明白了,能结合图再具体说一说这种方法是怎样算的吗?

  学生重新叙述一遍

  师:这种方法和前面方法有什么不一样?

  生10:用的是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面积得到蓝色 部分面积。

  生11:每个角有2乘2的正方形各3个,中间部分的空白可以看作5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2×2×3×4-4×2×5,求得蓝色部分面积是108平方米。

  生12:把空白部分从上往下看,再把中间的平移,从左往右依次得到11个4乘2的长方形,用14×14-4×2×11

  生13:我和前面同学不一样的是把空白部分看作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共有22个正方形。算式是14×14-2×2×22。

  生14:14×14-4×3×4-4×10,用总面积减四个角空白部分面积,再减中间空白部分面积。

  生15:我没用总面积减空白面积,当我画出图形的两条对称轴时,我发现蓝色部分都可以看作是正方形。

  师用手势示意学生利用大屏幕讲解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

  生16:可这些正方形像拉环一样套在一起

(细心的学生发现每个正方形都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有重叠部分。)

  师:套在一起,也就是两个正方形之间有一格重叠,图中共有几处重叠?如何解决重叠部分的问题?

  生17:先不管重叠部分,共有12个正方形,减去重叠的8格,加上中间8格,算式是3×3×12-8+8.

  生18:先按每个正方形是3乘3是9,一共有(3×4)个正方形,用9乘12是108,9个正方形有8处重叠,而中间的8个小正方形正好和重叠的抵消,最后结果仍是108平方米。算式是3×3×(3×4)-8+8

  生19:如果平均分成四份来看的话,每一份是3×3×3=27个蓝色面积是27×4=108

  生20:我在计算过程中这几种方法都用到了,先把整体分做四个小部分,数出一部分蓝色面积是多少,再算出整体蓝色部分的面积。

(考虑到不同方法思维难度的大小与计算时间的长短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和书写可能用到的时间较长,因此教师在巡视的同时要关注需要帮助的孩子,同时要留意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随时板书在黑板上,在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与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寻找简便的方法。学生在这么一场对话之后会从中受益很多,充分发挥班级学习的优势)

  三、小结

  师:是啊,同学们自己发现找到答案有很多种方法,对于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你有什么好方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四、综合运用

  课本第一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运用的方法,谁的方法更简便?)

  第二题:先独立解决,再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并作简单记录,比一比哪组方法多。

(选择自认为最简便的方法汇报)

  第三题 独立解决,并对比两组题,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