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语文第三册教案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时间:2022-11-04 06:24:3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实用语文第三册教案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供大家阅读。

实用语文第三册教案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

实用语文第三册教案1

  我是什么

  一、导入

  1、同学们爱看《西游记》吗?你最喜欢里面的谁呀?为什么?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像孙悟空一样,也会多种变化的新朋友 板题,正音:什么

  我是什么,答案就在课文中

  二、按要求自学

  1、出示要求,指读要求,2、生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 1、读词

  雹子 红袍

  指读,开小火车读

  发现了吗?这两个字都有个“包”字,可部首不同,猜猜它们是什么意思?

  雹子,跟雨、水有关,出示雹子图

  袍

  跟衣服有关,长衣服,红袍就是红色的长衣服

  2、雹子一不留神跑进句子里去了,你还会读吗? 出示句子,自由读,指读,齐读

  3、其他水娃娃们也迫不及待想出来了,出示8个词,自己读读,指读 灌溉 冲毁 淹没 发动 房屋 田地 机器 庄稼

  连一连,先示例,再指说(例子:冲毁房屋)

  四

  1、这水娃娃还会变,这次我们默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水娃娃变成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交流

  出示五张图片 :

  说话:水娃娃变成、、、、和。

  2、现在我们都是水娃娃,变成了汽和云,是怎样变成汽和云的呢?自由读读相应段落

  交流 出示该段种的相应句:我会变成……飘浮…… 指读

  齐读

  3、师边说边板图:

  水宝宝们,太阳一晒,我就变成汽,变成极小极小的,升到空中……我又变成了云

  五、1、我们又是怎样打扮自己的呢?

  学习相应句子,出示句子片段,齐读

  2、出示图(每图有句子练习)

(1)、晴朗的日子里,我们穿着(),这时人们管我们叫()。(2)快要下雨了,我换上(),人们管我们叫()。

(3)早晨,朝阳给我披上一件(),人们管我们叫();傍晚,夕阳也给我披上了一件(),人们管我们叫()。指说,在图上出示词

  朝霞

  晚霞 三个句子同时出现,再指说,自由说

  4、学习课文句子

  课文又是怎样说的。出示原文和相应三幅图片,读这段话,指导朗读

  六、1、遇到冷风,我们变成了——雨、雹、雪,根据学生回答板画雨、雹、雪

  它们是怎样落下来的呢?默读课文

  2、交流

  出示三张卡片:飘下来、打下来、落下来 学生将卡片贴在相应的板画处,并说说理由

  3、小结

  师:我变成雨——生接着说:落下来

  雹子

  打下来

  雪

  飘下来

  4、指导朗读

  5、小结过度:太阳一晒,我变成……,升到……变成……遇冷变成、、。就这样在大自然中循环着。

  6、拓展:其实我还能变,你们看:(图+练习)

(1)露珠

  早晨,我躺在小叶子上,人们管我叫()。

(2)彩虹

  夏天,雷阵雨过后,我挂着空中,人们管我叫()。(3)冰

  冬天,温度很低的时候,我们就凝结成()。三句合在一起说

  七、书写指导

  水娃娃还能变很多很多,在字宝宝里他也能变,在“池”和“浮”中,变成了三点水。

  你是怎样记住这2个字的? 组词

  这二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书写指导

实用语文第三册教案2

  第三册语文《登鹳雀楼》教案

  第一课时

  朱台中心小学

  张秀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教学准备:古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

  预习指导:

  1、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2、借助图理解诗意 导入明标。

  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白板课件出示课题、伴古诗朗读。

  二、合作探索:(白板课件出示)

  1、互相朗读古诗,互相指导朗读

  2、理解古诗句意、字义

  三、展示交流(白板课件出示)

  1、指组员拼读解题:(1)、拼读“登”,说字形。(教学登字头登,是登上的意思。)(2)、拼读“鹳”,说字形。(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师指导。(放录音),指导朗读

  3、理解诗句。学习一、二行

  指组员代表展示交流内容

  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次是“靠着”的意思。(依)

  诗句的意思。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行。学习三、四行

  指组员代表展示交流内容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4、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就是看到了 更远的地方。更:再。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5、小组合作交流全诗的意思。

  展示交流内容,教师进行指导

  四、达标反馈

  1、齐读课文。

  2、思考: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3、展示以上问题互相补充:

  五、课间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实用语文第三册教案3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教案

  假

  如

  安宁镇五堡小学

  陈斌

  一、教材简说(说课)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

  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二、学习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教师多媒体播放《神笔马良》的故事。(二)朗读感悟

  1读通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程序:范读:正字正音,让学生体会课文感情基调。

  自由读:熟悉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并读出适当的语气。复述: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课文的大致内容。2朗读指导。

  诗歌的朗读讲究节奏、韵律的变化,随着情感的变化起伏,朗读的语气、语速、轻重、缓急都要有所不同。指导朗读要注意的是,重在感悟,不要过分强调声音形式和技巧。

  这首诗的朗读有两个难点:

  一是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朗读时却不能一样,应该有一定的变化。

  二是各段所描绘的对象不同,朗读时应该突出各自不同的形象。突破难点的方法,最好是通过老师的范读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的朗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这句话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四次,可以按下面的提示指导朗读。读第一次时,起音舒缓一些,停顿长一点,造成一定的悬念。读第二次时,语速加快,形成一种关注下面事物的急切心情。读第三次时,重读“马良的神笔”。强调“马良的神笔”,意思是下面讲的事更重要。

  读第四次时,声音由重到轻,语速由快到慢。(2)“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读这些语句时,感情也不一样。第一个是兴奋,第二个是喜悦,第三个是沉重。

(1)指名个别读课文。

(2)重点句段的朗读训练和指导。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四次,朗读时怎样处理?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这三处感情有什么不同?应怎样朗读?(3)学生再读,教师范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练习读。(4)读熟课文,背诵课文。

(5)创设情境诵读课文。一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与课文有关的画面;二是用声音创造画面形象;三是用笔画出这些画面。

  3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各组选一名代表参赛,全班同学当评委。

  4读熟课文,背诵课文。(三)识字写字 1语境认读。

  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2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字形。如,用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拉—泣、摇—遥、澡—操);用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寸—寻、良—食、建—健)。3巩固运用所学的生字。

(1)组词运用。粮食、缩小、遥远、善良。

(2)迁移识字。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段新的文字,让学生从中找出刚刚学过的生字。

(3)说话应用。将本课所学的生字自编一段话,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生字。

  4指导写字。

  书写前,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课要写的八个字,先找一找容易写错的字和不容易写好的字,在学生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写字指导。容易写错的字有:“哭(少点)、食(最后一点写成捺)、体(少横)”。记忆易错字,可以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如,“一只小狗两张嘴(哭)”。比较难写好的字是“操、场”。“操”字的书写关键是要把右边写好,而写好右边的关键是把上面品字写好。写“品”时,三个口要小而扁,要给下面的木字留出位置。“场”字的书写关键是要把右边的横折折钩写好:横宜短;第二折要与横平行;第三折要向里收。

(四)实践活动

  课文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或写一段诗歌,还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自己想象的内容。

实用语文第三册教案3篇(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下学期英语教案3篇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

小班语言兔奶奶病了教案5篇 帮助兔奶奶教案

大班社会教案我是爸妈小帮手12篇 中班社会活动《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12篇 中班数学教案大全

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大全7篇(8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报纸的烦恼大班教案3篇 大班看报纸教案

深情语文教学工作总结3篇(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3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最新

环保主题班会教案范文4篇 关于环保的班会教案

初中语文新课标的心得体会10篇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