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园地一教案3篇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时间:2022-11-04 15:09:47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语文学习园地一教案3篇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以供借鉴。

语文学习园地一教案3篇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

语文学习园地一教案1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来评价人物。

  2.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涵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学

  重点

  1.感知名著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2.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并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性句子。

  教学

  难点

  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学习一些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2.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

  3.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交流平台

  一、交流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1.本组课文让我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短篇和长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某一类人物的典范代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

  2.【出示课件2】出示图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以谈话方式导入,总结学过的名著中的人物角色,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一)了解课外阅读情况

【出示课件3】1.你还阅读哪些外国文学作品,哪些作品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谈谈你是在什么时间、怎样进行阅读的。

(二)交流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

  1.充分表达自己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中所见所想,以及自己的感悟。

  2.讨论阅读方法

(1)激发持续的阅读兴趣:外国文学作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几千年来各国民族创作的艺术瑰宝。优秀的作品其实就是生动形象的教科书,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等进行综合反映。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更是我们与文学大师对话的阶梯,是精神的享受。

  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有哪些好的阅读方法,能够让我们走进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

(2)小组讨论

  A.划分小组,推选小组长组织讨论,汇总大家的意见,最后参与班级交流。

  B.明确讨论要求:小组成员要结合课内外阅读经验,探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方法。

  C.最好能结合自己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

(3)全班交流

  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板书:人物的评价方法):

  A.学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B.留意作品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从中感知人物形象,找到人物精神的闪光点。

  C.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的评价人物。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多面性,我们不能以偏概全。

  D.在选择外国文学作品时,可以略读。粗略地快速阅读了解主要内容和大意,看自己是否有阅读兴趣,来判断是否选择阅读。

  E.选择后要尽可能读完整作品,可采取见缝插针式的阅读方式,有时间就读,连续几天读完一部。

  F.在开始阅读一部作品前,可以先浏览作家生平简介、译者的话、序言、后记和内容简介等,把握主要内容后再开始阅读。

(【出示课件4】板书: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三、拓展延伸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名著,运用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此环节的设计是教师帮助学生探讨品味人物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从整体上名著阅读的方法。

  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并小组合作探讨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为以后学习课文、阅读名著打下基础。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翻开经典的外国文学作品,我们会置身一个异彩纷呈的历史画廊,进入奇情异闻的异域他乡,那跌宕起伏的精彩情节、血肉丰满的风云人物,将使我们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

  板书

  语文园地二

  鲁滨逊、汤姆·索亚、尼尔斯

  人物的评价方法

  作品情节

  人物描写

  多方位

  课堂作业新设计

  阅读短文

  老

  人

  与

  海(节选)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了一个身,就()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又一(),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

  扯

  拉

  转

  2.从老人的、、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

  3.选文主要描写了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

  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

  答案:1.转

  钻

  拉

  扯

  2.攮

  抽

  扎

  勇敢顽强,凭借自己的经验在与鲨鱼进行不懈的斗争

  3.老人和鲨鱼搏斗

  积极奋起,永不言败

  4.示例:我觉得老人不是不爱惜动物,而是在困难面前,他必须首先自保,否则就会有丧命的危险。我们对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5.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锤炼语言,品味语言的夸张性,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刻含义和表达作用,积累词语。

  2.了解文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夸张”,感受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发挥想象,学会仿写夸张的句子。

  3.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文学名著语言,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4.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5)分钟

  词句段的运用

【出示课件5】一、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例句,重点读读加点的词语。

  2.想一想,你明白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词语的意思。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加点的部分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加点的词语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板书:修辞手法:夸张)

  此环节设计是先读词语,再读句子,层层深入,逐步理解句子的相同点,以及词语的表达效果。

  新课

  教学

(33)分钟

  二.再读一读,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出示课件6】1.教师简单介绍“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2.再读句子,感受三句话表达的意思,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疑问。

(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使用扩大夸张.第二句使用了缩小夸张,让我们知道了春节马上就要到了,时间的紧迫性。)

  3.学生品句子,请说一说夸张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件6】夸张的作用:

  A.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B.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C.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教师提醒应该注意的地方

  A.夸张不是浮夸,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

  B.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C.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运用夸张手法,以免歪曲事实

  4.学生从后面的词语中选择一两个,发挥想象,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盼望

  饿

  安静

  喜欢

  厚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看其是否正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三、品味句子,探究研析

【出示课件5】

  1.先让学生自由读一读三组例句,重点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表达意思一致的句子。

  2.想一想,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3.请小组合作,让学生用形象的动作或语言解释自己喜欢的原因。

  4.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采用的是哪一种语言,与你的有什么不同,哪一种更好?好在哪里?

  小结:

  语言表达是否连贯,语意是否清晰,语言是否精炼。

(板书: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四、日积月累

【出示课件8】1.小组交流合作:古人不同年龄称呼的有何由来?

(板书:古人年龄称谓)

  2.小组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13岁: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jī]之年。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20岁:弱冠之年。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30岁:而立(而立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

  40岁:不惑(不惑之年)。指男子40岁。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50岁:知天命之年,指五十岁。

  60岁:花甲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古稀之年。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80-90岁:耄[mào]耋[dié]之年。均指八九十岁。

  100岁:期颐之年: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体会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积累写作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译者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句子,学会琢磨语言,体会各自语言的巧妙之处,交流自己的喜好感受。

  此环节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称谓的历史由来,沉淀语文文学素养。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2)分钟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及作用,学习了不同语言的表达的巧妙之处,理解并积累古人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语文是不断积累的,在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多对比、多运用,才能够灵活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板书

  内容

  语文园地二【出示课件9】

  1.修辞手法:夸张

  2.锤炼语言:连贯,清晰,精炼

  3.古人年龄称谓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比喻)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桂花开了,很远就能闻到香味。(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跑得很快。(使用夸张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好瘦。(续写夸张句)

  老师好瘦。

【答案】

  一、C

  二、1.桂花开了,远在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

  2.他跑得很快,就像一支离弦的箭。

  3.瘦得一阵风就能吹走。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外国名著”,语文园地二由“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三部分学习内容组成。“交流平台”重在交流人物的评价方法,“词句段运用”由夸张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语言的锤炼两部分组成,“日积月累”重在古人年龄称谓的积累。

  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交流平台”部分。在上课伊始,我先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孩子们出示人物的图片,了解名著作品的阅读方法,在课堂上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寻找人物的评价方法,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共同总结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了“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两部分。主要是学习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同过大量的举例与学生实践,孩子们大体上掌握了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接下来学习了如何锤炼语言,为孩子们平时的习作和语言运用打下了基础。对于古人年龄称谓,孩子们的兴趣比较大,积极性比较高。

  不足之处:这节课开始就营造出了氛围,所以孩子们参与率高,也能积极参与,但是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我过分理论化,忽视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我发现有的孩子在作为倾听者时表现出一种心不在焉的状态。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倾听”“表达”“应对”三个维度设计,比如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可以修改为;通过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对别人的看法给予热烈的回应。在学习修辞手法的时候,可以多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习惯用语,才不会显得如此枯燥。

语文学习园地一教案2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谜语诗,认识5个生字。

  2.区分3组形近字,了解每组汉字字形的不同。

  3.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背诵《咏鹅》。

  5.在大人的帮助下,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能正确朗读。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汉字,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运用。按照“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笔顺规则书写汉字。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在大人的帮助下正确阅读短文。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课时”是3课时,下面的“教学过程”应该也分成3课时来写。课件同改。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谜语诗,认识5个生字。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

  二、学和用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出示谜语诗: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板书:片

  飞入

  无数)

  1.读一读这首诗,看看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谜语诗,里面有十个数字,写出了雪花飞舞,最后飞入水中融化的景象。

  2.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谜底:雪)(板书:雪)

  3.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六个

  六人

  七个

  七天

  九个

  九天

(重点指导生字边音“六”。)

  4.学习“会写字”

  八

  十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①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②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八:撇起笔较重,慢慢减轻,捺在撇右上方起笔,行不渐重。

  十:横的右面略高,竖写在竖中线上。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学习谜语诗,认读并会写数字,在语境中识字、写字,增加学生字词和儿歌的积累。】

  5.拓展阅读

  出示诗歌《飞雪》、《山村咏怀》

(1)你能找出下面这首诗中的数字吗?圈出来读一读。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2)读一读,试着背一背这两个诗歌。

  三、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谜语诗,学会了十个数字。阅读了带有数字的诗歌,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1)

(2—9)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区分3组形近字,了解每组汉字字形的不同。

  2.了解汉字“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笔顺规则,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

  读一读,比一比。

  出示几组形近字比较:

  1.读一读上面几组字,说一说有什么特点?

  每一组的第一个字增加笔画,都能变成第二个字,这就是加一加,变新字。

  2.介绍识字方法“加笔画,变新字”。

  我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可以通过加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新字。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学习汉字。(板书:加笔画,变新字)

  3.练一练,学运用。

(1)

  练习用这些字组词:

  人

  天

  口

  田

  日

  目

  大(人)

  张(口)

  红(日)

  白(天)

(田)地

(目)光

  建议针对每个字多组几个词语。

(2)你还能用这六个字分别组哪些词语?

  人:老人

  工人

  天:天空

  天下

  口:口中

  入口

  田:农田

  田地

  日:日子

  日月

  目:目光

  目的【设计意图:比较形近字,学会“加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教会学生识字的方法,增强学生识字的能力。】

  板块三:书写提示

  建议在书写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正确的书写坐姿和执笔姿势。

  1.小朋友,观察上面的字,说说有什么特点?

  这两组字在书写的笔顺上各有特点。第一组书写的笔顺是从上到下,第二组书写的笔顺是先横后竖。(板书: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

  2.想一想,回顾写字时的执笔姿势。

  强调执笔姿势:

“执笔离笔尖一

  寸,大约两个手指距离;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桌面一尺,大约一个手臂的距离。”

  3.如何写好这些字?

“二”上横短,写在上半格;下横长,写在下半格。字要居中。

“三”中间的横最短,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第三横最长。

“十”首笔横从横中线起笔,略向右上斜行,第二笔竖沿竖中线下。

“禾”第一笔是平撇,写的短一些,平一些。最后两笔撇捺要舒展。

  4.写一写

(1)观察字的写法,说说它们的笔顺。

(2)练习写一写。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二、三、十、禾”,学会书写生字的顺序:先上后下,先横后竖。增强学生写字的本领,规范学生写字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学习比较形近字,学会“加笔画”的方法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书写顺序:先上后下,先横后竖,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1)

(2—4)

(5-7)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咏鹅》。

  2.在大人的帮助下,用听读、唱读的方式学习儿歌,《小兔子乖乖》,能正确朗读。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

  容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

  板块四:日积月累

  出示《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读一读。

  多种形式朗读古诗。以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伙伴互读等

  方式进行正音,把古诗读正确。

  2.说一说,古诗中主要写了大白鹅的什么部位?

  预设:脖子、白毛、红掌。

  3.理解诗句

  你是否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呢?下面让我们先从解释字词开始吧!

(1)解释字词:

  项:颈的后部。

  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2)解释诗意:

  字词理解了,句子你能串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练习说,同桌说,代表班内展示:

  诗意:鹅,鹅,鹅,弯弯的脖子对天唱着歌。一身白毛浮在绿水上,一对红掌拨起清水波。(板书:脖子

  白毛

  红掌)

(3)介绍作者:

  同学们,你知道本诗的作者是谁吗?(骆宾王)

  作者介绍:骆宾王(约640—约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4.背一背。

  可以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教师引导,学生接读的形式背诵。

  4.拓展阅读《画鸡》

  画鸡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

  生平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缺少课堂设计,没有师生互动的过程,改。

  板块五:和大人一起读

  阅读课文第17-18页儿歌《小兔子乖乖》

  1.注意在大人的帮助下,读准字音,读准确;再把童话读通顺。

  2.领读儿歌,读准字音。

  3.学生自己读。

  4.看图说一说。

  看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小兔子乖乖》主要讲了白兔妈妈走后,大灰狼冒充白兔妈妈想要进屋吃掉兔宝宝,被兔宝宝识破,白兔妈妈回来后夸赞兔宝宝聪明机灵。

  2.读了短文,你还有哪些问题?

  预设:

  大灰狼来了,小兔子开门了吗?小兔子给谁开门了?

(小兔子没有开门。小兔子给妈妈开门了。)

  3.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在家,突然有陌生人来敲门怎么办?

  不能轻易给陌生人开门,如果有事情,可以让对方给爸爸妈妈打电话。

(板书: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打电话)

“和大人一起读”建议单独设1课时来写(因为“语文园地共3课时”)。

  三、课堂小结

  本次学习园地,我们学习了学习了古诗《咏鹅》,在大人的帮助下回读《小兔子乖乖》,明白不能轻易给陌生人开门。

(1)

(2—4)

(5-8)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片、飞入、无数、雪

  从上到下

  先横后竖

  脖子

  白毛

  红掌

  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打电话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本部分内容,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他们自己读儿歌,自己识字,自己练习写字,真正体现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练习书写,在小组内评价修改,这样做,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自练,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

语文学习园地一教案3

  课题: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学习字词句运用,认真读词语和描红。

  2.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和句子。

  3.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学重点】

  先看后写再对照,写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姿;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字词句运用,认真读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2.写铅笔字,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注意写好左窄右宽的字和左宽右窄的字。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二、学用结合。

  板块一:识字加油站

(课件出示2)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地图

  水壶

  帐篷

  指南针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户外活动有关的词语,认识生字和新词。】

  1.读一读:借助拼音,读正确。同桌之间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看一看:看旁边的提示,了解这些词语是哪一类的。我们能发现这些词语都是有关去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板书: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

  3.多种形式识字,读词语。

  4.去户外观察大自然,你会准备什么?为什么准备这些?

  鼓励学生交流,用上上面的词语。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去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课件出示3)

  如:背包

  望远镜

  睡袋

  手机

  打火石

  板块二:字词句运用:(课件出示4):

  1.体会每组加点词的不同意思,选一组演一演。

  迎上去

  追上去

  穿衣裳

  披红袍

  甩甩头

  摇摇头

  提示:这些加点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动作的词)

(1)读一读:自己自由读一读,做到读准字音。

(2)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3)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动词的意思,感受动词运用的准确恰当。】

(4)说一说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理解加点字的意思,对比不同。第一组中“迎”是“对着、冲着”,是面对面的动作。“追”是“追赶”,是同一方向的动作。第二组中“穿”的意思是“把衣物鞋袜等物套在身上。”“披”是“覆盖或搭在肩背”,“穿”的动作比“披”复杂。第三组中“甩”的意思是“抡、挥动”,“摇”的意思是“摇摆”,“甩”比“摇”的动作快,用的力气大。

(5)拓展运用

  比如,请按照速度由慢到快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说出你的想法。

  冲过去

  跑过来

  奔过来

  走过来

  滴下来

  打下来

  落下来

  飘下来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说一说你的日常生活。

(课件出示5):

  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开大会。

(1)读一读。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用法。

(2)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句的“有时候……有时候……”是说一种事物的两种相反的情况;第二句“在……在……在……在……”是说一种事物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动作。

(3)结合加点词语说说句子的意思。

  第一句话中有一对反义词“温和一暴躁”,写出了“我”的性格复杂和多变。

【设计意图:认识“有时候……有时候……”和“在……在……在……在……”的句子,并会联系生活用仿照这种句式说句子。】

  第二句话,“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这些拟人化的词,使学生了解这是讲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状态。

(4)造一造:联系自己是生活实际,分别用这两组词语造句。

  例:有时候……有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很不稳定,有时候很好,有时候很差。

  在……在……在……在……学校是我学习成长的乐园,我在教室里学习文化,在阅览室读自己喜欢的书,在美术室尽情涂涂画画,在音乐室里纵情歌唱。

  三、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

  1.看提示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课件出示6)

(1)注意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2)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

  别”。

(板书:左右结构)

  2.写一写

(1)先照着字帖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设计意图: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有的左宽右窄;养成写前先观察、保持正确坐姿和执笔姿势的好习惯。】

  有写好,再重写。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认识了几个动词,学会了写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则,同学们都表现得很棒,希望下节课继续努力。

  课外作业新设计

  1.你知道的描写野外生存必备物品的词语有哪些?

  2.你所知道的左右结构的字还有哪些?本课学习的左右结构字的书写规则是怎样的?

  3.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作的字?

  答案:

  1.火机,水杯,小刀或短匕首,冲锋衣和背包。

  2.左右结构的字还有:娃、纷、知、识、植、物

  左右结构的字有的左窄右宽,如“作、法”,有的左宽右窄,如“都

  别”。

  3.带有动词的字:打篮球

  踢足球

  提水

  跳绳

  画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积累好词好句,诵读儿歌、童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园地一”的有关内容。(板书:语文园地一)

  二、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日积月累

(一)诵读古诗《梅花》(板书:梅花)

(课件出示7):

  梅花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拼拼读读。

(1)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通顺。重点指导读准“凌、墙”的后鼻韵母,读准翘舌音“数”和“枝”。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会读、会背古诗,通过看插图和反复朗读诗句,了解古诗的意思。】

(2)同桌之间相互读,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2.读读想想。

(1)再读词语,想一想这首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这首诗写的是冬天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的景象,赞美了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板书:春景图)

(2)这首诗中你能读懂哪个词语?同桌之间相互说说。

①凌寒:冒着严寒。

②遥知:距离很远就知道。

③为:因为。

④暗香:指梅花不易感觉到的清香。

  引导学生从字面理解词语的意思,只要能说出大致意思即可。

(3)结合插图,大致了解古诗的意思。

《梅花》古诗的意思是: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有梅花淡淡的香气飘来。

  3.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8):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首诗主要是意境独特,要读出梅花的傲寒独自开的高洁和香味。

  4.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二)我爱阅读

  1.读通顺科学童话《企鹅寄冰》(原教材14页)

  注意读准字音,读准确;再把童话读通顺。(板书:企鹅寄冰)

【设计意图:阅读《企鹅寄冰》的故事,了解非洲、南极的气候特点,以及冰遇热变水,水遇冷变冰的科学常识。】

  2.思考问题

(1)狮子为什么让企鹅给它寄冰?

  因为住在非洲的狮子大王太热了,想让住在寒冷南极的企鹅给它寄来一块冰。

(2)冰寄到狮子那里变成了水,为什么退回来又变成了冰?

  因为非洲很炎热,冰寄到非洲就遇热变成了水,而水被退回到寒冷的南极后,又遇冷变成了冰。

  四、课堂小结。

  时间过得真快啊,又到下课时间了。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认识了古诗,学会了读和讲童话故事。今后的学习我们要注意积累更多的好词佳句、好故事。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一

《梅花》

《企鹅寄冰》《小鲤鱼跳龙门》

  课外作业新设计

  1.课下搜集关于梅花的古诗。

  2.把学到的古诗和儿歌背给别人听。

  3.课下搜集一些儿歌。

  答案:

  1.描写梅花的古诗: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略。

  3.(1)一把把伞,一朵朵花,花儿不怕风吹,花儿不怕雨打,花儿涌向校园,校园开满鲜花。

(2)蜡梅花,脸儿黄,冬天不穿绿衣裳,大雪当棉袄,风来挺胸膛,别的花儿怕春天,只有蜡梅开得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练习的“学与用”和“写字提示”都有写字教学方面的涉及。所以我加大了识词、写字在教学中的分量。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做到心中有数,整体上感知汉字的形体,教师范写,学生临摹,这样在写字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把“眼”中字变成“心”中字。同时再展评激趣,鼓励进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积极性。

  不足之处:

  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备课素材

  备课资料

  1.野外生存必备物品有哪些?

  野外生存必备物品有:帐篷、背包、睡袋、防潮垫或气垫、登山绳、登山杖、岩石钉、安全带、上升器、下降器、大小铁锁、绳套、头盔、护目镜、防风防水透汗衣裤、手套、登山靴、袜子、丛林帽、炊具、炉具、多功能水壶、吸管或净水杯、指北针、望远镜、等高线地图或其它资料、防水灯具、各种刀具等。

  2.关于梅花的诗歌有哪些?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山园小梅

  林和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语文学习园地一教案3篇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语文教研工作总结模板3篇 语文五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表3篇(初中语文教师年度工作计划)

中小学防诈骗主题安全教育班会教案5篇(小学生防拐骗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小船》教案范文3篇 《小船》教案范文课文

2022夏季防溺水安全专题教育教案5篇(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教案)

大班教案数学公用边3篇(幼儿园大班数学左边和右边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48篇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教师教研教学工作总结文本7篇 语文教师教学教研工作总结

小学五年级教学计划模板3篇(五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及教案)

关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3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