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

时间:2022-11-11 14:11: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供大家阅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大地的话

  种子、飞鸟、游鱼、小草

  (无私 爱 奉献)

  我什么也看不见无动于衷什么也没有得到

  第二课时

  花之咏

  教学目的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独立识字,学会本课8个生字。

  2、引导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第一人称和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并能运用这种写法仿写一段。

  4、通过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美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教学重难点 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朗读法 讲解法 练习仿写

  教学环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儿吗?谁来用最美的语言赞美自己所喜欢的花儿呀。

  2、板书课题:花之咏

  查字典,说说“咏”是什么意思?

  结合预习,想一想“花之咏”是什么意思?(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

  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自读自悟

  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把自己在课文中遇到的难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3、同学之间互读,检查字句读得是否正确。

  4、互相交流读完课文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谁愿意代替花儿“唱”出自己的心声?(指名读)

  2、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生生互评)

  3、说说花儿表达了自己什么心声?(生答)

  4、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做准备。

  四、词句摘抄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聆听花儿的心声。

  二、品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理由。

  3、选自己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读后的感受。可以用语言交流,也可以画一幅画,唱一首歌,吟诵一首诗词。

  (1)谈到第4段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体会花儿的美好寓意。

  (2)第7段是的重点段,谈到第7段时教师可以相机向学生介绍作者的资料,使学生明白“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理想,也是作者的追求,让学生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三、感情朗读

  1、配乐朗读课文。

  2、朗读比赛。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诵读加深对的感悟。]

  四、小练笔

  1、根据前四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试着仿写一段。

  2、互相交流。

  五、总结全文

  学习了纪伯伦的《花之咏》,我们从花儿的自我歌唱中,不但感受到花儿的美丽,而且体会到作者的崇高理想与追求。

  板书设计

  花之咏

  我是(一句话、星星、女儿、) 感受美好

  我是(礼品、彩冠、赠物) 奉献美好

  草原上、空气里、黑夜 追求美好

  宣报、告别、招徕、 拥抱光明。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文笔清新、想象瑰丽、比喻新奇,作者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心声,表达了作者对美对光明的追求。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而且学生已经有了前两课的学习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读为主,通过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读后谈出自己的感受,使他们在读

  中理解,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语文天地三

  教学目的

  掌握读一读,我的摘抄笔记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 摘抄的技巧

  教学方法 练习法 阅读法

  第一课时

  一、我的摘抄笔记

  1经久不衰 偃旗息鼓 短促……

  2 湛蓝 孕育 啜饮 ……

  3 我是一颗星星,从湛蓝的天幕坠落到碧绿的地毯……

  二、读一读

  锦上添花 花好月圆 花团锦簇 花枝招展 朝花夕拾

  铁树开花 奇花异草 流水落花

  吴兴杂诗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学生多读成诵,此四句诗选自清朝阮元《吴兴杂诗》。本诗作于阮元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全诗共分四句。

  第二课时

  一、开卷有益

  1、以自读为主学习《朱德与兰花》:

  2、查找生字、词;

  3、提出不懂的问题;

  4有感情朗读……

  二、笔下生花

  1、我最喜欢的花

  2、想像作文:我是——花

  3、鲜花送给——

  三、初显身手

  观赏鲜花,用花打扮我们的教室。收集鲜花的图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会认“喉”等六个字。

  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⑶听一听、唱一唱刘三姐唱的山歌。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自主探究,以默读为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刘三姐唱的山歌读一读。说一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感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学唱刘三姐唱的山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刘三姐是如何用歌声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的。

  2.难点:了解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的原因。

  3.关键:读一读、唱一唱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山歌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

  广西地杰人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 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刘三姐)对了,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她美丽、聪明、善良、可爱,善于用歌声表达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让我们先来听听刘三姐的山歌吧!

  2.播放《山歌好比春江水》。

  3.教师:听了刘三姐的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自由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5.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刘三姐的歌声走近刘三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刘三姐的歌声,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同时也为突破课文重难点打下基础。)

  二、要求导读,整体感知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⑴圈出本课的生字,并掌握它们。

  ⑵按照“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深受乡亲们爱戴”、“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刘三姐与莫财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⑶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场眉吐气,拍手称快?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语的情况。

  ⑴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债”、“禽”。

  ⑶教师再次出示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认读。

  ⑷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疾恶如仇:本课指刘三姐憎恨坏人坏事如同憎恨仇敌一样。

  仗义执言:本课指刘三姐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面红耳亦:本课形容秀才们被骂得脸和耳朵都红了。

  气急败坏:指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

  狼狈不堪;形容受窘的样子。

  扬眉吐气:扬起眉毛,吐出闷气。形容长期受到压抑得到舒展后的兴奋神情。

  蜂拥而上:像蜜蜂一样拥上前去。

  恼羞成怒:由于气恼、羞愧而发怒。

  幸灾乐祸: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如坐针毡:好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3.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聪明伶俐的壮族姑娘刘三姐有一副美妙的歌喉,她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乡亲们爱戴。)

  5.反馈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1~2):讲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深受乡亲们爱戴。

  第二段(3~8):讲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

  第三段(9~21):写刘三姐与莫财主请来的三个秀才对歌。

  第四段(22):写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如坐针毡,丧魂落魄,而乡亲们听了却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清文章的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理解、概括的能力。)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思考:刘三姐为什么会深受乡亲们的爱戴?

  2.指名反馈。

  一是刘三姐山歌唱得好:她唱起山歌来,不仅乡亲们爱听,连那些飞鸟游鱼都会听得入迷。

  二是刘三姐人品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不难,先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了解刘三姐深受乡亲们爱戴的原因,为学习后面内容做准备。)

  四、学习第二、三部分内容

  1.教师出示导读提纲

  ⑴默读第二、三部分内容,思考:刘三姐如何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⑵把刘三姐的山歌选几首自己喜欢的读一读,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反馈。

  ⑴当管家仗着莫家的势力,要抢阿牛的一只野兔时,刘三姐用山歌灭了管家的威风。

  ⑵莫怀仁想霸占茶山,做自家坟地,被刘三姐用山歌揭穿了企图,使他的阴谋没有得逞。

  ⑶当莫怀仁提亲威胁时,刘三姐提出对山歌的要求。然后用山歌击败了莫怀仁请来的三个秀才。

  3.教师:刘三姐的山歌真神奇,竟能用山歌当作武器同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一下山歌的威力。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教师出示山歌内容:

  ⑴天地山川盘古开,飞禽走兽众人财。想吃鲜鱼就撒网,要吃野兔带箭来。(意思是说管家不能抢别人的劳动果实。)

  ⑵大路不平众人踩,情理不和众人排。横梁不正刀斧吹,管你是斜还是歪。(意思是说什么事情都得讲道理,你有不对的地方,大家就可以站出来讲。)

  ⑶没后悔,你会腾云我会飞,黄蜂歇在乌龟背,你敢伸头我敢锥。(意思是绝不后悔,我也不怕你。)

  ⑷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只因那年发大水,歌声塞断九条河。(意思是说我的歌比你们的歌多得多,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⑸笑死人,劝你莫进圣人门,若是碰见孔夫子,留神板子打手心。(意思是你们不配做读书郎,如果是孔夫子的学生,你们这么差,一定要被打手心的。)

  5.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山歌。

  6.教师:从这些山歌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真是疾恶如仇,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用山歌与土豪劣绅做斗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他们边读边思考,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刘三姐唱的山歌,体会山歌的含义,理解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

  五、感受人民群众的品质

  1.教师:同学们,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以莫怀仁为首的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那人民群众又有什么表现呢?找出有关语句读读。

  2.交流反馈:

  ⑴刘三姐的歌声大灭了莫府管家的威风,大长了乡亲们的志气。乡亲们捋袖挥拳,蜂拥而上,管家在众人的嘲笑和咒骂声中急忙溜走了。人们都围上来说:“三姐,你的歌唱得好,真唱到我们心窝里了。”

  ⑵三个秀才和刘三姐对了一阵歌,已经狼狈不堪了,乡亲们还想戏弄他们一下,就出了个谜语让他们猜。

  3.教师: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什么? (人民群众爱憎分明和机智勇敢的品质。)

  六、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刘三姐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做斗争,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永远深受乡亲们爱戴。(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刘三姐走遍了壮族的山川野岭,她的歌声也传遍家家户户。土豪劣绅听了。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七、布置作业

  l.照样子,写词语。

  灰溜溜 弯弯曲曲

  2.看拼音,写词语。

  qì jí bài huài yánɡ méi tǔ qì nǎo xiū chénɡ nù xìnɡ zāi lè huò

  ( ) ( ) ( ) (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对别人遭受灾祸感到高兴。 (幸灾乐祸)

  ②好像坐在插满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宁,坐立不安。 (如坐针毡)

  ③憎恨坏人坏事如同憎恨仇敌一样。 (疾恶如仇)

  ④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仗义执言)

  4.找近义词。

  入迷( ) 爱戴( ) 嘲笑( ) 气急败坏( )

  轻蔑( ) 崎岖( ) 戏弄( ) 无计可施( )

  5.多音字组词。

  吓 难 冠 丧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刘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因此),她深受乡亲们爱戴。

  7.加标点并回答问题。

  刘三姐走遍壮族的山川野岭□她的歌声也传遍家家户户□土豪劣绅听了□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为什么土豪劣绅听了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却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因为刘三姐热爱乡里,同情贫苦百姓;她疾恶如仇,对社会上的那些不平事,不仅敢于仗义执言,而且还用山歌做武器与那些土豪劣绅作斗争。所以土豪劣绅听了刘三姐的歌声,个个如坐针毡,丧魂落魄;乡亲们听了,人人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8.有条件的同学观看电影《刘三姐》,或有兴趣的同学学唱刘三姐的山歌。

  附:板书设计

  ﹡刘三姐

  山歌唱得好

  刘三姐 人品更好:热爱乡里 嫉恶如仇 深受爱戴

  用山歌做武器与土豪劣绅作斗争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教学要求:

  1、学会诗中3个生字,会认1个生字,

  2、熟读课文,自学理解生词:深处,解缆,踏停蛙鼓,暮雾等,了解。

  3、理清作者的行进路线,让学生借助想象,通过对诗句的感悟,体会水乡风光的独特,美丽。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

  音乐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音乐,走进风光秀丽的江南水乡吧。(音乐)

  师:课前老师也搜集了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欣赏(展示加讲解)这里的水域非常广阔,河道纵横,云水相连。村庄里,绿树红花,流水潺潺,几户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条水渠,把无边的田野划成整齐的稻田,那一块块青翠的稻田带给人们丰收的希望,这里就是江南水乡。你们觉得怎样?(真美),喜欢吗?(喜欢),这样美的景色不光咱们喜欢,著名作家沙白也喜爱,就写了一首《水乡行》表达他的赞美之情,让我们和他一同走进江南水乡,感受那特有的风情吧。

  设计意图:[图片的展示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头脑的表象,对水乡有了感性的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请同学们打开书,认真读读这首小诗,朗读时,请大家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语句读流利(生练读)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同桌同学一人听一个读,读得好就夸夸他,读得不准确,不流利的地方,请你帮他纠正(生练)谁愿意读一读(每人一小节,指名读,纠正并评论)我想请一名同学把整首小诗再读一遍,在他读的时候请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后到了哪里?以及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路线: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时

  师:我们随作者坐船从水路上来到水上村庄,接着下了船走进稻田,最后离开了小村庄。到水乡走了这一趟,水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水面广,人们坐船出入,他们勤劳,景色美,静,热闹)

  设计意图:[感知,形成初步印象。总体把握。]

  三、感悟课文,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

  师:多美好的水乡啊,其实水乡的每个地方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连起来,就是一长幅水乡风光的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幅画卷,到水乡仔细看看,说说你最喜欢水乡什么地方,喜欢那里的什么?先请同学自己认真读一读这首诗做做准备,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生练读,互相说,师在同学中辅导)

  全班交流:先听清老师的要求,汇报时,先说喜欢什么,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学生的感悟点:

  (1)我喜欢水路上的风景:水面很广,水云相接,你从哪知道的?(水云铺)我们平时见到的路是什么铺的?(柏油)水乡的路呢?(水和云彩铺成,很广阔)怎样读?请大家一边品味一边读。

  (2)我喜欢那个小村庄的景色

  a因为那里的鱼很多,(你怎么知道的?)挂满树?指出鱼的多

  b鱼像门帘一样,挂在树上,这样的景象你见到过吗?当你第一次见到感觉怎么样?(很特别、很新鲜、惊奇)怎样读?

  c从这么多的鱼你能看出什么?捕鱼为生,人勤劳,鱼米之乡。

  d我喜欢那个小村庄,因为那里很美,有红色的石榴,翠绿的柳枝又细又长,风一吹就翩翩起舞,(多美啊,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练读)

  e我喜欢小村庄,因为那里十分安静,因为只有几户人家,又都上了锁,(请你读出村庄的宁静)多么宁静而又美丽的水上村庄啊,谁能根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美景吗?(指名说)请大家都来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生练读)

  (3)我喜欢稻田,稻田一望无际,像海洋一样,稻浪滚滚(你从哪知道的“海”,请你读出你的喜爱之情)我喜欢稻田里的人们,他们非常勤劳(你怎么知道的?)我喜欢稻田的热闹,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师:耳畔是此起彼伏的蛙鸣,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稻田,请同学们来读,读出喜爱之情(大家练后指名读)

  (4)我喜欢离庄时的景色,蝉已经不叫了,夕阳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雾,像一层纱笼罩在小水村,很静、朦胧(你怎么知道的)暮雾。我喜欢那个小孩子,因为他很好客(“送客”看出来)很会划船(一手好橹)那你夸一夸他(生读)

  :现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头再看,心中不免升一种情感,那是什么?(留恋)留恋什么?(人,风景,稻田……)请你带着喜爱与留恋之情,读一读整首诗。(生练读)

  师;读着这首小诗,水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我想请一名同学读一遍整首诗,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它同学闭上眼来欣赏。(指名读)

  师:同学们会背吗?(生齐背)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乡?今天我就带大家到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去亲眼看一看,体会一下周庄的水韵。(放课件)

  2、同学们也了解了许多水乡的风土人情,介绍一下。(生汇报)

  设计意图:[水乡的影象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水乡的知识,向往水乡。]

  五、布置课外实践:

  1、把《水乡行》改写成一小游记。

  2、画一画水乡的图画。

  3、积累描写景色的诗句。

  设计意图:[把课内的学习引向课外,增加学生的收获]

  板书设计:

  19、水乡行

  水路上——水上村庄——稻田——离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安居乐业、自讨没趣”等词语的意思,并根据意思写出成语,学习用“不敢不”造句。

  2、继续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晏子,明确“子”是尊称。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1)通过理解关键词“使”从而理解课题。

  (2)介绍“晏子使楚”背景,了解楚王傲慢无礼的原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课文开头和结尾语句,简要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不敢不”双重否定用法。

  (1)自读课文1、2、6节,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2)交流。板书:晏子、楚王、侮辱、反驳

  (3)“不敢不”双重否定,体会楚王自讨没趣的结果,并用“不敢不”造句。

  2、自读课文,学习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根据楚王前后表现质疑。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直线划出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语句。

  (2)读生字新词;交流找到语句。

  (3)自读,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并板书:瞅、冷笑、笑嘻嘻,体会楚王的傲慢无礼。

  (4)齐读,读出语气。

  (5)质疑。

  三、研读晏子,感受晏子冷静智慧。

  (一)学习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说的话

  1、自读3——5节,用波浪线划出晏子所说的话。

  2、交流出示第一次智斗中晏子的话,齐读。

  3、扮演楚国接待的人,将晏子的话转述给楚王听。

  4、体会楚王心理活动,推理“楚国是狗国”的结论。板书:只好开城门

  5、引读,抓住重点词语“看了看”朗读并板书,体会晏子的机智。

  (二)学习第4节描写晏子言行的语句,体会晏子的机智及爱国情感。

  1、交流第1句(回答齐国没人的语句),小组赛读。

  2、将语句中反映人多的成语概括出来,了解夸张手法。

  3、引读,联系上文体会“严肃地”回答与“冷笑一声”对比,捍卫国家尊严。板书:严肃地

  4、交流第3句,个别读,齐读。

  5、用上“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自由说,个别说。

  6、引读,抓住“拱了拱手”体会晏子有理有节,板书: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7、联系上文第2句理解楚王无法发作的原因。

  8、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感情,把楚王傲慢和晏子的不卑不亢的语气读出来。

  (三)学习第5节有关语句,体会晏子机智。

  1、交流找到语句,齐读。

  2、理解“自讨没趣”的意思来体会楚王心情,板书:只好赔不是。

  3、理解“水土不同”“安居乐业”含义,揣摩晏子说的话的含义。

  4、引读晏子的话,通过理解并板书“面不改色”来体会晏子的沉着机智。

  5、师生配合朗读,读出感情。

  四、布置作业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13、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晏子反驳楚王

  看了看只好开门

  瞅、冷笑严肃地、拱了拱手只好陪着笑

  笑嘻嘻面不改色只好赔不是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青山不老》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盘踞、治理、归宿、如臂如股、劲挺、荡漾、领悟、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风雨同舟”等词语的意思,并读读记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位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教学准备:

  教学PPT

  课前学生预_:

  1、按课文前面的“连接语”预_课文,思考问题。

  2、查找资料,搜集图片:“晋西北”、“晋西北老人”、“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_课文

  一、 教学引入,初读课文

  1、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学_了15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美国的印第安人对他们美丽的故土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今天我们要学_的16课《青山不老》,要去看一看我们中国晋西北的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故土——家乡的大山的热爱。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什么地方,什么事?

  (1)分组读词语:△肆虐、盘踞、险恶、

  △绿洲、治理、劲挺、荡漾、领悟、如臂如股、宏伟、

  △风雨同舟、三番五次、 归宿、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

  说说老师为什么如此分类出示本课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 再读课文,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用“()”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2)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3)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4)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三、读课文,找找如此瘦弱的老人却创造了什么奇迹。用“【 】”找句子,并用“△ ”打出重点词语。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 2)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树?它们的作用是什么?你能用课文中的话来说吗?

  四、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1、“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

  _先感受老人在家乡的大山上植树造林的大背景

  (1)晋西北在我国的什么地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特点?交流资料、图片。

  (2)课文哪个自然段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作了生动的描写?

  (3)学生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找出这里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重点句子,并有“△”打出句子内的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交流:A、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4)、出示句子:“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我句话有哪几个明显对比的地方?(如此险恶的地方——瘦小老头)

  (如此险恶的地方——创造绿洲)

  (瘦小老头——创造绿洲)

  _再根据第二自然段,想象老人在这样大环境中种树造林的艰难情景,说一说。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根据第三自然段,想象:说说老人在这样小环境中植树了一天疲惫不堪回到这个院子里时的事情。

  五、寻找老人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

  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支撑着老人以自己的老弱之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日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用“~”划出重点句子,用“△”打出重点词语,旁注自己的感受。

  1、“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2、“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预设:△“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家是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的?

  插入“晋西北风沙防治”、“晋西北绿色生态治理工程”情况的资料。

  (2)从这位普通老人身上我领悟到什么? 青山是不会老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

  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材说明:

  本次口语交际属于情景交际,教材由四部分组成:一是交际的话题“安慰”;二是话题的内容和范围,即在什么情况下进行安危,怎样安慰;三是要掌握好安慰别人时的态度、语气;四是口语交际市的练习形式及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口语交际使学生懂得怎样安慰别人,使其学会关心、帮助需要支持的人。

  2、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3、指导学生善于。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能够从上支持他们。2、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利用挂图,呈现机组需要安慰的画面,如,同学生病了、考试失利的、家里发生变故的……然后引出话题。

  2阅读课本,弄懂焦急的内容和要求。

  (1)自由读,看看有几层意思,可以引导学生概括地说说。

  (2)弄懂题意后,教师示范练习,尤其让学生注意安慰时的态度要真诚,语气要有分寸。

  3、即兴表演,自由练说。

  (1)自主寻找合作伙伴。(2)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话题。(3)分角色练习,小组内表演。

  4、交流汇报,集体评议。

  (1)弄清楚每组所选的话题,以便有的放矢的表演,。

  (2)评议时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要从内容上、表达的态度上、语言的表达几方面去。

  5、教师要采用一定的鼓励手段。

  6、进行。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一 、读拼音,写词语。(24分)

  jué qǐ zhēng tú shén zhōu bù fá

  ( ) ( ) ( ) ( )

  chūn huī huá xià zì sī xiāo huǐ

  ( ) ( ) ( ) ( )

  zāi nàn jiāo yáng jiān dū zuì’è

  ( ) ( ) ( ) ( )

  二 、把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的序号写在括号里,并且把错误的拼音用“__”标出来,再在横线上改正过来。( )(8分)

  1.燕山(yān) 鸦雀无声(yǎ)_______

  2.露天(lù) 露马脚(lu) _______

  3.一幅画(fù) 兴奋(xīng) _______

  4.捋胡须(lǔ) 铿锵(kēng) _______

  三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18分)

  跌( ) 骄( ) 罪( )

  秩( ) 娇( ) 罢( )

  征( ) 忧( ) 崛( )

  证( ) 扰( ) 掘( )

  请你再写两组字并在横线上组词,要求其中一组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而另一组只是形

  近字不是同音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四、 积累与运用。(6分)

  1.老鼠钻进书箱里——( )。

  2.小葱拌豆腐——( )。

  3.人们把( )的人称作是“吃了熊心豹子胆”。

  4. 这个家伙一辈子狡猾奸诈, 终于在临死之前( ),原来是这么一个小人。

  再写2条歇后语: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给出的意思写词语。(8分)

  1.形容百花齐放,颜色艳丽。( )

  2.形容景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

  3.形容诗文优美,声调铿锵。( )

  4.形容人或车马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

  六、 把词语补充完整。(24分)

  ( )离( )散 ( )( )万千

  春潮( )( ) ( )( )更新

  万( )千( ) ( )( )如潮

  ( )( )如镜 ( )( )如神

  ( )( )似锦 ( )( )似火

  请仿照加点词(“( )离( )散”)的结构特点写2个这样的四字词语:

  七、 用“滋润”的不同意思造句(4分):

  ①含水分多;使不干燥:__________________②舒服:__________________

  八、默写______的《马诗》(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云雀的心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该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针对教材的特点,可以抓住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注重感悟

  课文以对话形式来说明森林的重要作用,语言浅显易懂,不需作过多分析、讲解。因此,教学时就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依据语气提示读好课文,就可以很清楚地感悟到了。如在教学描写土地变沙漠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找出重点词语“黄沙漫天”、“乱砍滥伐”,依据提示语“埋怨”、“心疼”练读课文。在学生读书时,我使用多媒体出示黄沙漫天的场景,并配上巨大的风声,把学生带人沙漠狂风之中去感受。这样学生就很到位地读出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悟到了“埋怨”、“心疼”,从而体会到森林的重要。

  二、注重积累

  课文中的第10和13自然段既说明了森林有水库和空调器的作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自然常识,应该让学生积累下来。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读后试着把它们复述下来。在复述课文时,我相机板书“树冠、树干、树下、土壤”几个词语,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降低复述难度。同时这几个词清楚地表现了作者的记述顺序,在学生复述后,我就提示学生:“这些词语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明森林为什么是大水库的。以后的作文中,我们应该学会有顺序地描写事物。”这样的复述,既积累了妙词佳句、自然常识,同时也积累了写作方法,可谓一举三得。

  三、注重迁移

  在课文教学完成后,我安排了这样一项训练:学了这篇课文,如果你再见到有人在乱砍滥伐森林,你会怎样去劝说他们呢?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同学说:“你们不能再砍伐森林了,要不然我们的土地都会变成沙漠,你们就会饿死。”有的同学说:“你们要是再乱砍森林,就会被洪水淹死。”还有的同学说:“森林是大水库,是空调器,它给我们人类带来这么多的好处,我们应该感谢它,保护它,不应该破坏它,砍伐它。”透过这些精彩的回答,可见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已经受到了很深刻的环保教育,水到渠成地完成了由书本知识到思想认识的迁移。

  “感悟、积累、迁移”是语文教学的“三步曲”,只有依据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教好语文,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9——11个生字,认识7——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体会陈述句、反问句在语气上的不同,加强朗读与理解能力的自我诊断与矫治。

  4、有条理地叙说森林的环保作用,初步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认识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指导初读,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反馈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带生字的词语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4)依据课题质疑。

  (5)浏览课文,找到云雀的心愿是什么,相机板书:森林实在太重要了。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云雀为什么说“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自渎课文,看看课文从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2、交流讨论,把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3、抓住关键词语自学说明森林重要的前三部分,边读边体会。

  4、检查自学效果:

  (1)第1段:抓住“漫天飞舞”、“睁不开眼”、“贫瘠”体会乱砍滥伐造成的危害;指导读好埋怨的语气;练习用“森林实在太重要了!因为。的句式练习说话。

  (2)第2段:“从像脱缰的野马”、“咆哮”、“冲垮”、“淹没”体会说明什么;从“大伞”、“挡住”、“吸收”、“渗进”、“储存”体会森林是一座大水库;出示反问句式,体会反问语气,指导朗读;仍用上一段的句式练习说话,领悟云雀***话。

  (3)第3段:生自渎自说自悟,抓住“枝叶茂密”、“挡住”、“遮挡”、“不容易散失”等词语来体会。

  5、再读全文,进一步体会森林的重要,读后有条理地说一说。

  6、读后两个自然段,读出“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

  四、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在熟读的基上练习复述,鼓励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结合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将对“森林实在太重要了”的体会写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后将课文排练成课本剧。

  2、选读有关科普文章,举行“环保我知道”主题会。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情“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难点】

  感悟三个“番茄太阳”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联系生活,激疑导入

  1、提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番茄太阳”)

  见了课题,你想问什么?

  二、 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轻读课文,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明确课文中的人物,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读题。读出温暖而美好的感觉。

  2、过渡: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感悟。

  二、 精读感悟三个“番茄太阳”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 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出示句子。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2) 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 ,二指明明的笑脸 )

  3、过渡: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

  三、精读感悟“我心中的番茄太阳”

  1、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

  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交流:

  明明是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人;明明热爱生活的人;明明关爱他人的人。

  4、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灰暗——温暖——喜欢——快乐——感动

  5、你觉得第三个“番茄太阳”是什么?

  归纳:是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即热爱生活,关爱他人

  6、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什么?问什么吗?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 展示台

  一、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二、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按照买项链和退项链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并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课件(柔美的音乐)、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真情无价。

  2、教师示范读,学生跟着读。

  3、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是真情?能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说一说吗?

  二、配乐朗诵,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柔美的音乐,认真倾听老师朗诵。要求:画出生字新词,思考:课文中无价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2、教师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强调要点。

  (1)字音:橱是卷舌音。

  (2)字形:庞是半包围结构,广字头书写的大小要能藏得住里面的龙,另注意龙上的撇和点都不能丢。

  3、教师再次出示含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大家一齐读一读,在读中巩固生字,积累词语。

  4、指名反馈:文中的真情发生在谁和谁之间?

  5、教师小结:姐姐和妹妹间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妹妹和店主之间则是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间的真情,这更是难得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细细体味这种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

  6、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柔美音乐,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后说,理清文章的条理。

  1、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妹妹买项链,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姐姐退项链。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按照买项链、退项链的过程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一定和老师一样被文中的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打动了吧!他们都拥有一颗集真、善、美为一体的心,真是太令人感动和羡慕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想像画面,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体会姐姐、妹妹、店主的真情。

  2、总结全文,拓展思维,启发学生用真心换真心,用真诚对待真诚。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的那一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店主为什么会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小女孩。

  教学准备: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项链、手帕、不胜枚举、寂静、脸庞、小心翼翼、得意洋洋、满心欢喜、连蹦带跳。

  2、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的是发生在姐姐、妹妹还有一家商店店主身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感人的故事是围绕一条项链展开的。你能不能用这根项链把这个故事串起来。

  妹妹想送项链给姐姐——妹妹到商店买项链——店主把项链卖给妹妹——姐姐来退项链——店主把项链送给姐姐。

  3、师导:

  作者围绕条项链,为我们展示了人间用真情买不到的真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去感受这无价的真情。

  二、深入探究,体会真情。

  1、教师导读: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无价的真情分别体现在姐姐和妹妹之间、妹妹和店主之间、姐姐和店主之间。现在请大家读课文,用文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文探究。

  3、集体反馈。

  4、教师导读:

  妹妹要送项链给姐姐,是因为――(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妹妹说的话)

  5、教师质疑:

  可是,店主为什么要把贵重的项链以几枚硬币的价格卖给妹妹呢?请大家把店主人说明原因的句子找出来。

  6、指名反馈后引导学生想像:同学们,当店主人了解了妹妹一家的境遇,体会到了妹妹这份真情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这个小女孩水想些什么?

  7、教师小结:是呀,姐妹间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店主,让他看到了人世间不能用金钱买到的真情,所以他以几枚硬币的价格把贵重的项链卖给了妹妹。当姐姐来还项链时,他把项链送给了姐姐。他的行为一样令人感动。他用自己的真情保护了姐妹俩的这份真情。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导:

  同学们,小女孩、姐姐、店主这三个人,你想赞美谁?赞美她什么?

  2、指名反馈:

  我想赞美,我赞美她。

  3、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真情故事。

  四、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美丽的瞬间留在了姐妹俩的心里,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感谢姐妹、店主,他们用真情唤起了我们所有人的这份真情。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姐姐退项链部分。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相关文章:

一张照片的故事小学作文6篇(《一张照片的故事》作文)

我的家小学作文12篇 作文我的家

三毛流浪记小学作文3篇 读三毛流浪记有感作文

美食小学作文12篇 关于美食的小学作文

地震小学作文12篇 写地震的作文

有关舞蹈教案模板3篇 舞蹈优秀教案模板

小学班主任工作总结范文12篇 班主任学期工作总结小学

精选荷花教案模板4篇(小学语文荷花教案模板)

种花小学作文12篇 关于种花的小作文

小学音乐教学总结12篇 小学音乐学期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