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3篇 七年级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课文

时间:2022-11-05 00:0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3篇 七年级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课文,供大家参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3篇 七年级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课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初步感受济南的冬之美。

  2通过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济南冬天的魅力。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前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笔下温暖明媚的春天,也走过了梁衡那紧张热烈的夏天,更感受了三峡那凄婉寂静的秋天,今天我们相约在冬季,一起来品味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预习反馈

  1.朗读课文,并用笔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看护( ) 响晴( )

  响晴:______设若: ________________贮蓄: _______________

  空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通常会怎样来形容你的这些感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刺骨、数九寒天天寒地冻,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的孤寂。)

  一、以温晴识温情,感受济南的与众不同(温暖如春)

  1、通过预习,你感受到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你觉得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济南的特点?温晴。

  2、读文章第一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济南“温晴”的特点的。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

  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0xx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对于冬天的感受,老舍和我们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

  明确:这是“济南的冬天”,济南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另外,这是老舍自己的感受,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我想在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不仅是温暖晴朗令人舒适,更带着脉脉的温情让人留恋。我们看看文章是否处处围绕着“温晴”,也处处体现着“温情”。

  补充资料:老舍于1920xx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二、以温晴看温情,欣赏济南的和暖秀美(秀美如画)

  师: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请你找出这些画面,为它起个贴切的名字,并且解说它的温晴/温情。

  示例:山村卧雪图

  你看,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不仅能让我感受到温暖晴朗,更感受到了阳光对村庄对小雪的温柔深情。

  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济南又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即使是在冬天,济南的水也是如此的绿,如此的清,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在加上温晴的天气,这是一派天明水浄。真的可说是自上而下都是一片蓝汪汪了。

  师:我们知道,一幅风景画,画什么景,是欣赏者关注的。从刚刚同学们的概括和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老舍对济南的山水是情有独钟。画面的色彩也是顶顶重要的,同学们有没有去关注呢?冬天的济南的确是一幅画,我们领略了画中景,也欣赏了景中画。它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也是一幅宁静和谐的水墨画。美呀,太美了。

  三、以温晴品温情,体会济南的柔暖情韵(温情如女子)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

  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山水,用饱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言,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饱含的温情。(小组交流)

  示例: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带水纹的花衣”使得这秀美的女子活泼了起来。

  守护摇篮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一圈小山围成的小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而且还是日本的护士,更显温柔。(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顶”着一髻儿白花写出了小雪的特点,写出了青松越发的秀美。

  3 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的注脚。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由此,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饱含的是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温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秀美,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

  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作业

  《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请大家寻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美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修辞运用之美 俯瞰仰视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景物映衬之美

  板书济南的冬天

  温晴之美阳光下的小城

  雪后的小山

  蕴含绿藻的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2

  学习目标:

  ①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3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自由朗读,思考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明确)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五、课堂总结。

  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六、布置作业。

  掌握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品味语言。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c.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①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写作练习: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七、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晴——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八、课后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托的浓浓爱意。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重难点分析:

  ·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一)出示济南风光图片。

  (二)教师导语。

  济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冬天中国的北方多是狂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萧条画面,但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记下的济南冬天的景色,却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就让我们在老舍先生的引领下,一起去欣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会浸滋其间的浓郁情致。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每一个生字新词。思考: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说出:全文是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展开描写的。

  (二)学生展示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出: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景、水色。

  (三)学生默读课文,看文中哪些段落描写的是济南的山、水,并给每一部分起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反馈交流中,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板书:

  济南山景:阳光朗照的小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远山

  济南水色

  三、品词析句,感受济南冬天之美。

  品析第一自然段。

  (一)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的。

  (二)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在仔细研读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明晰:作者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重点指导词语“响亮”: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文中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就不切合实际了。

  (三)联系上下文看为什么济南的冬天会如此温晴?

  只要学生体会到这得益于济南周围的那一圈小山即可。

  四、书写生字。

  学生介绍写字要领,尤其是“贮”字怎样写美观。

  第二课时

  一、品词析句,感受济南冬天之美。

  (一)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二)交流预设: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3.“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模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5.“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垂柳“照影”,对柳树的枝条作了拟人化的描写。

  6.“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这样的语言,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重在品析语言的精妙。

  二、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学生伴随音乐,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进行朗读,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之美。

  三、纵观全文,体会作者写法。

  (一)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好的写作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二)师生共同交流总结:

  1.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感情。

  2.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

  3.平淡的语言蕴含无穷的回味。

  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4.写景顺序的多样。

  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四、小笔头。

  请你仔细观察家乡任意一个季节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5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散文名篇,篇幅短小,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得到审美的陶冶。文章先总写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再从山和水两个方面分别写济南的冬天,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济南冬天的温晴的特点,通过对山和水的描绘,来抒发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

  我整体课堂的设计是两个课时,由于之前学过了朱自清的《春》,学生大致掌握了写景散文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安排了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的热爱之情,运用自己在《春》这一课中学到的写景的方法,自学这一课。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体现了教学的主体性原则,让学生主动学习。

  优美散文的学习如果没有学生读书,或学生读书不充分,那么,即使教师讲得精妙绝伦,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更难有真切的体会。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应是学语文的根本。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

  在课堂讨论中,我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些问题,如 “济南的总特点是什么?”“济南总特点是从那些方面来表现的?”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然后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当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经验不足,一些问题还是由老师越俎代庖地向学生进行了讲授,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今后的教学中还应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0xx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四、研讨思考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写对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1.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并自主解决。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3)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自由探究。

  学生朗读后,思考体味以下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模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是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⑤“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3.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2)作者紧扣这一点,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5)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二、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一下,在写法上本文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写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北京冬天的景物,倾注你的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板书设计

  12.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暖--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7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③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对比、比喻、拟人的手法。

  3.体会老舍对济南冬天的一往情深,提高审美情操。

  设计理念:

  强调工具性,突出人文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积极打开思维的大门,在你们的印象中,冬天带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受?请试着用一个描绘的词来形容。(预设:大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凛凛等)大家心目中的冬天是寒冷刺骨的,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有一番风味,到底是何等滋味呢?下门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对老舍的了解。

  (预设: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尊称为“人民艺术家”,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

  2.字词积累

  济南(jǐ)澄清(chéng)发髻(jì)贮蓄(zhù)镶(xiāng)着落(zhuó)

  着急(zháo)空灵:清静透明。

  先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填空朗读,接着全班齐读,最后教师强调“髻”的写法,上形下声,以及“着”的多音读法。

  3.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文章按照怎样的结构来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总--分--总。总写“济南真得算个宝地”;分写部分,总的围绕山和水展开,写了阳光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冬天的水色;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照应开头。)

  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试着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再次深入文本,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下面的研读赏析打下基础。

  三、研读赏析

  1、研读第一段:学生自读,探究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ppt显示的一段话。如下:

  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预设:北平、没有风声的、伦敦、响晴、热带、温晴、对比。)

  “完成一段话”的设计,主要是要学生明确“对比”的手法。

  (2)济南总得特点是什么?

  (预设:温晴。)

  此处学生可体会几个字词:(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2)“响晴”和“温晴”有什么区别?--“响晴”指天气、阳光晴朗的刺眼,而“温晴”有温暖之意,给人一种温暖的感受。

  2、研读第二段:指定学生朗读,提示注意“温晴”的特点,思考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预设: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通过朗读,比较体会下面两组句子的表达效果。(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一组: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受着阳光的照射,暖和安适,真是个理想的境界。

  (预设:甲句中有“晒”、“睡”“唤醒”等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老城人格化,带有生命的感觉,形象地写出了“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第二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预设:用比喻、拟人手法,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生活在这样的济南,人们的心理感受怎样,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预设:“面上含笑”,“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并不着急”,体现了对济南冬天的依恋,喜爱之情。)

  学生通过品读“阳光照射下的小山”部分,对作者的“热爱,一往情深”的情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请同学有感情朗读,以情感知,以情带读,以情悟理。从而达到“回归工具性,提升人文性”的目的。

  3、自由赏析,合作交流

  从第3、4、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进行细细品味,可结合以上方法,找出关键字词,体会妙在何处?(有感情朗读你喜欢的句子,思考体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第三段:(1)“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2)“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3)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第四段:(1)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第五段:(1)拟人手法,“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手法,“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通过学生自己寻找优美的句子,结合以上方法加以揣摩,并大胆表达,这一设计是为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不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表达的能力,还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四、小结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得,畅谈“学习了《济南的冬天》,我得到了什么感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但在一堂课的听讲之后,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背景,以及知识需要,会产生多元的心灵触动。而那一点收获,正是一堂课的成功之处。请学生谈谈他们新产生的认识,一方面能使教师清楚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检测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做调整,及时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9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 “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问题推进,学习新课

  (一)课文感知

  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习3段写景的方法

  齐读3段思考

  (1)、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动词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词用得好?

  3、归纳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边归纳边举例)

  ①细致观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②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4、学以致用

  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开头写一段你家乡最有特点或你最喜爱的景物。

  四、学习清单

  展示习作片段

  五、布置作业

  请实地观察雅安某处的景物,仿照课文一些写法,写一篇题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0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萧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可能我们都没有在冬天去过济南,那么,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0xx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③感知内容:在听读前,检查预习,教师正音,学生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研读与赏析

  ①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学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②自由探究

  [问题组]

  a.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b.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明确]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f.“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了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③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明确]

  a.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b.作者紧扣这一点,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5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c.作者拓展想像,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d.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e.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的算是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②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③延伸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1

  本周,我校开展了语文教研活动。我对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美文。学习这样的美文,既能让学生得到语文的滋养,又可以得到审美的陶冶。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美文,赏美文。

  所谓“读美文”,就是以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如,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对济南的深情;读济南的三大特点,让学生从中真正感受到作者发出内心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样的感叹,同时学习老舍对“故乡”的这种深情,并学会用这种深情去阅读这篇文章;读优美的语句,让学生品味语言美……

  所谓“赏美文”,就是对文中的优美语言进行赏析。作为“语言艺术大师”老舍,其语言的精炼、纯净是值得学生去探究的。同时,作为初一的学生,应该逐渐学习对语言的赏析。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预设了多个句子,是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细细品味这些优美的句子。如拟人句:“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的品析;比喻句“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品析;重点字词的品析——“镶”(“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

  但是,在整个教学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和缺点。首先是对文本的研读不够到位。在对阳光朗照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进行教学的时候,我觉得对几个句子的赏析还是不到位的,如对“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的赏析。其实,老舍给读者铺设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可是,我却只是分析了“睡着”“唤醒”的拟人手法,而忽视了“闭上眼睛”这种优美意境的感受。

  其次是在这种美的学习中缺乏了美的享受。其一体现在板书上。我觉得板书的字太多了,白色的粉笔字使美文黯然失色。其二体现在对薄雪覆盖下的山的教学上。在这块知识点上,我特地注意了其中的色彩运用。白色、青色、银色、蓝色、彩色、粉色……给人的视觉感受已经很美了。远望这座薄雪覆盖下的的山:看山上,它是白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看山尖,它是银的,“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看山坡,它是彩色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是它的色;看山腰,它是粉色的,“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在傍晚雪光的渲染中微微泛红:让读者以美的视觉享受。可是,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这些色彩的词语,却忽视了与整个文章的结合,不仅是文章的美失色,更让语言失去了魅力。这一失误,我觉得使得这堂课失去了美的陶冶

  第三,是自身引导语的问题。在一年的教学中,我的引导语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一些小问题上还是出现了一些缺陷。比如对薄雪覆盖下的山解读之后,我进行了一个小练笔。我说:“假如给你一座山,你会怎么写。”这样的引导语,我自己在课后也觉得很难想象。换个语言,也许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假如让你写你心中的山,你会如何去描绘呢?”所以,在引导语方面,我还需要不断改进。另外,“儿”化音的朗读做的不够到位。自己虽然注意到了这一点,可是,学生在这方面没有感受到。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学后的反思。我以为,语文教学是不断发展的,更需要我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语文素养。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2

  【教学目标】

  1朗读感知,初步感受济南的冬之美。

  2通过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个性化解读济南冬天的魅力。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导入:一年有四季,季季有特色。前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笔下温暖明媚的春天,也走过了梁衡那紧张热烈的夏天,更感受了三峡那凄婉寂静的秋天,今天我们相约在冬季,一起来品味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预习反馈

  1.朗读课文,并用笔圈出生字词,借助字典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济南( ) 伦敦( ) 镶( ) 水藻( ) 贮蓄( )

  发髻( ) 澄清( ) 着落( )看护( ) 响晴( )

  响晴:______设若: ________________贮蓄: _______________

  空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通常会怎样来形容你的这些感觉?(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滴水成冰、寒风凛冽/刺骨、数九寒天天寒地冻,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的孤寂。)

  一、以温晴识温情,感受济南的与众不同(温暖如春)

  1、通过预习,你感受到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你觉得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济南的特点?温晴。

  2、读文章第一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出济南“温晴”的特点的。

  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从风和阳光的角度,写出北平、伦敦、热带地区的特点,从而突出济南的风不冷、不酷,不硬、不厉;突出济南的日光不暗、不晦,不刺、不毒。它们带给济南,带给人们的是温暖、温柔、温情,是安适、安详、安逸。

  作者之所以用北京、伦敦、热带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在离英回国途中又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家任教,定居济南。沐浴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禁发自肺腑地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对于冬天的感受,老舍和我们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

  明确:这是“济南的冬天”,济南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另外,这是老舍自己的感受,融入了他个人的情感。我想在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不仅是温暖晴朗令人舒适,更带着脉脉的温情让人留恋。我们看看文章是否处处围绕着“温晴”,也处处体现着“温情”。

  补充资料: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二、以温晴看温情,欣赏济南的和暖秀美(秀美如画)

  师: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请你找出这些画面,为它起个贴切的名字,并且解说它的温晴/温情。

  示例:山村卧雪图

  你看,小村在“卧”,小雪也在“卧”。它们“卧”的舒畅,“卧”的安详,给人感觉这是阳光下爽心的“卧”,多少还带有一些暖酥酥、懒洋洋的“卧”。这不仅能让我感受到温暖晴朗,更感受到了阳光对村庄对小雪的温柔深情。

  摇篮安睡图“摇篮”给人的感觉就是暖和、温馨、舒适。睡在摇篮里的济南和济南的人们是幸福的、惬意的。尤其是又有“小山”母亲细心的照料,亲切的问候。这是别处冬天难得的情致。

  雪后小山图 小山秀气,承受不了大雪。阳光下,山色斑驳,秀美动人。小雪知山心,增其亮色;夕晖暖人心,温暖柔和。真是“妙”极。妙就妙在可掬的情态!

  玲珑水晶图晶莹绚丽,玲珑剔透。虽说蓝是冷色,但它却是瑰宝,内里包含着色彩缤纷的事物;它又与海洋一色,涌动着生命的内蕴和气息。同时,它又包含着别致的情韵。济南又称泉城,水是有名的。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之称。济南的水来自大地的深处,浩浩荡荡,一年四季奔涌不息。即使是在冬天,济南的水也是如此的绿,如此的清,散发着蓬勃的生机,在加上温晴的天气,这是一派天明水浄。真的可说是自上而下都是一片蓝汪汪了。

  师:我们知道,一幅风景画,画什么景,是欣赏者关注的。从刚刚同学们的概括和介绍中,我们了解到了老舍对济南的山水是情有独钟。画面的色彩也是顶顶重要的,同学们有没有去关注呢?冬天的济南的确是一幅画,我们领略了画中景,也欣赏了景中画。它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也是一幅宁静和谐的水墨画。美呀,太美了。

  三、以温晴品温情,体会济南的柔暖情韵(温情如女子)

  老舍先生在本文中描绘了济南的山、济南的水,借山水来展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但是在作者笔下,济南的山水已不再是带有种种表象的山水,而是作者印象和感受中的山水。换句话说,是在鲜明的形象中融入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所以,这里的山水情意浓浓。

  作者在写作上也展开联想、想象,以温情的形象来比拟温情的山水,用饱含温情的语言来描绘温情的山水。景物本身没有生命,没有感情,可是作者拿它当“人”来写。如此,景物也就有了意境,有了感情,有了情韵,有了内在美。请同学们找出文中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言,体会温晴的特点,从而品味其中饱含的温情。(小组交流)

  示例:健美优雅的女郎

  阳光下,山坡上,斑驳的色彩成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秀气的小山成了秀美的女子,她身穿这件花衣,悠闲安适地站在微风之中。调皮的风儿不时掀动一下她的衣角,闪现出健美的肌肤。“带水纹的花衣”使得这秀美的女子活泼了起来。

  守护摇篮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是温暖的,守在一圈小山围成的小摇篮旁,唱着摇篮曲的母亲更是温暖的,而且还有那抚慰人心的话语。如此善良温存体贴的母亲给人欢喜,给人幸福。这样,睡在小摇篮里的济南就感到舒适温馨,母亲般的“小山”就有了人间大爱。

  2细致周到的护士

  大家熟知这一形象,耐心细致的她带给济南的是放心的睡眠,是甜蜜的梦境,是温柔的关照。 而且还是日本的护士,更显温柔。(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顶”着一髻儿白花写出了小雪的特点,写出了青松越发的秀美。

  3 娇美害羞的少女

  夕阳斜照,光辉映雪。白白的薄雪调和着阳光成为粉红色,这就是少女害羞的颜色。那白雪一下子就又成了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

  5.俏美柔情的女子

  女子爱俏,女子爱美。面对镜子整妆打扮十分正常。在泉城,长枝的垂柳就成了俏美的女子,那清澈透明的河水就是一面大镜子。面对如此貌美的女子,河水自然也多情起来,它不仅不愿结冰,破坏垂柳的情致,反而“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正是本文的注脚。

  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由此,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济南饱含的是怎样的情感?

  教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这一个个形象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就像站在我们眼前一样。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温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秀美,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

  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

  四、作业

  《济南的冬天》无处不美。那么,老舍先生是如何运用艺术的笔法,来描写景物之美的呢?请大家寻找以下的美,在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这些美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修辞运用之美 俯瞰仰视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景物映衬之美

  板书济南的冬天

  温晴之美阳光下的小城

  雪后的小山

  蕴含绿藻的水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2.教学难点: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导读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说到冬天,北方的人们一般习惯在它前面加上修饰词--“冰冷”或“严寒”;说到冬天,人们会想到那肆虐的北风,骇人的寒流,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肃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完全没有了那种寒冷,那种肆虐,那种肃杀,而是一个“温暖”的宝地。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体味文章的意境之美,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

  板书课题。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为什么文中的情那么浓。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检查预习,掌握字词(多媒体)

  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四、研讨思考

  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

  1.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哪些景物?

  写对济南的总体感受:“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的远山,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与赏析

  1.整体感知。

  学生速读第一、二自然段,讨论下列问题并自主解决。

  (1)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与热带相比--温晴

  (2)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有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把去掉和不去掉的句子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3)教师小结。

  在济南的南面,距中心五里是的千佛山。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正是这特殊的地形特点,使得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2.自由探究。

  学生朗读后,思考体味以下问题,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个词语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小山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②“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③“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模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害了羞”是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一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⑤“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得冻上”的原因。

  (如此要点,文中还有多处,学生说到哪些都可以,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2)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喜欢的语段。

  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及重音的把握,同时要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有感情地朗读。

  3.合作探究。

  进一步探讨,合作探究,学生间可质疑,也可以向老师质疑。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是以其突出特点“温晴”为主线贯穿全文的。

  (2)作者紧扣这一点,用第二、三、四段三段文字写了冬天的山景,第五段写了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描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作者拓展想象,将天气、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

  (4)文章多用比喻和拟人,形似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的深情。

  (5)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最后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束。其含义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二、体验反思

  1.质疑交流。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一下,在写法上本文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2.拓展延伸。

  通过学习本文,你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写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北京冬天的景物,倾注你的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板书设计

  12.济南的冬天

  总特点:无风,响晴,温暖--贯串全文

  对济南的总感受:“温暖安适”的“理想境界”

  阳光朗照下的山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

  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13篇 七年级语文第二课《济南的冬天》课文相关文章:

生物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2篇 七年级上册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初二语文上册课文古诗_初二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作文3篇 二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古诗

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参考6篇 生物七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学的工作总结2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教学工作总结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祖父的园子教案)

苏教版初二语文上册教案3篇(二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教案)

2022全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寄书教案3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寄书教学设计)

最新2022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3篇 年至2022年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2022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教案范文4篇 六年级语文课教案模板

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模板3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