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3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12 14:15:58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3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以供参考。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3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1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实际教学中我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对几何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这一节课时,采用以下两个方面的教学方法,我觉得比较成功。

  1、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

  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会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创新精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能够激发起学生创新的火花。这在活动四中体现得尤为充分。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仅只是活动的组织者。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生与生思维的碰撞,一个方法比一个方法更有新意,一个比一个结论更加精彩。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创新的萌芽又怎能长大?

《我又长高了》一课,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我在课前备课时曾想该怎样导课呢?是否应该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后来我还是决定让学生实际测量一次身高,一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长高了;二是让他们体会到测量在生活中的用途。

  一开始上课,我就问孩子们:“第一节课我们去测量了身高,同学们测量后都非常高兴,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我发现自己长高了。”我随即板书课题,接着问:“你们究竟有多高呀?”“谁想知道老师有多高?先猜一猜吧!”然后,给每个小组一根和教师身高等长的绳子“请小组合作,用昨天学过的‘厘米’为单位,在2分钟之内测量出教师有多高?”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致,都想知道老师到底有多高,小组合作测量起来。些谈话导入的设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很好,学生沉浸在自己长高的喜悦中,愿意了解和学习与之相关的知识,成长的快乐创设了一个愉悦的心理空间。所以我觉得情境设计不见得非得是童话等虚拟的东西。汇报的结果是:有几个组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出来,只有1组测出了接近正确答案的结果。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是在预料之中的,我这样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到:在短时间内用“厘米”为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既慢又容易出错。我趁机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得慢是因为‘厘米’是一个小朋友,今天如果认识一个大朋友,你们就会很快很准确地测出结果,他就是‘米’。”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的重点内容。这是我这一节课比较成功的一点。

  整节课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巩固新知,形成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是:个别环节的处理不够细致,如果能更加紧凑一些,效果会更好。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2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个单元,是新教材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排列组合的简单方法,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在讲完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一次反思:

  首先、

  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有些内容是本学段内不作要求的教学知识硬加到了学生的学习栏中,导致吃力不讨好,讲了还等于没讲一样,浪费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

  第二、

  不能做到认真地倾听完学生的发言再做评价。当时站在讲台上,只怕学生说不到自己设计的那方面,所以抢学生的话,没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以后一定让学生在说完后,自己再发表意见,起到主导作用,即使学生没有按自己的设计说,发生了小错误也不怕,也许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资源。以后得充分利用这种教学资源,让课堂在错误的的改正中,有更多的精彩。

  第三、

  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比如在4人握手时,很多孩子想出了不同的表示方法,这时应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己的方法,并给同学介绍,这比每个孩子说,师在上面做记录要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能给学生更多的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足,相信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克服自己的不足,让自己的课堂真正精彩,让学生真正受益!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本次课主要教学目标有:

  1、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凑十法”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此目标也是本学期的重难点内容,教学时首先需要掌握为什么凑十?因为凑十能让我们更快地、更简便的进行算式的计算,还不会出现大量的口算错误。其次是如何凑十,首先学生自主回忆凑十的方法,并主动说出见几想几,有一些不太会或者记不起来的孩子就能够听着同学的回答加深自己的印象,并让同桌之间互相提问如何凑十,这样有利于更好的记忆凑十的方,同学之间互相提问如何凑十,这样既让学生动脑思考还可通过互动的方式加深记忆。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交换法”的计算方法。此方法是为了通过规律得出计算结果而不是再对算式进行计算得出结果,运用此计算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快速简便的看出答案。为了达成这两个教学目标,我将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的展现给学生,环节相扣,连贯紧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大部分的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学习和谈论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这两个方法,但有一些学生还需后续的巩固学习才能完全掌握。

  教学效果

  因为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必须在课堂开始的短时间之内抓住学生有意注意的特点讲授重要的知识内容。教学时采用快速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处于兴奋中,思维跟着老师的教学计划进行,环节紧凑,每个小环节能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主动去思考,内容紧密而连贯,从而在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练习环节中,让学生参与进来,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比如在黑板上进行练习,既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效果,又向同学展示了自己,感受到自己是主体,乐于去参与学习。本结课的教学效果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使之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一些同学需要采取其他的活动调动他们学习参与的热情,比如填空环节,有的学生识字量不够,无法理解题意,容易产生退缩的心理。

  改进建议

  1、教学基本功急需加强,有精神气又富有激情的教态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语言要体现出抑扬顿挫的艺术感,组织课堂有自己的方法,无序的课堂教学会产生不好的效应。

  2、板书和讲解的问题。好的板书设计和工整的板书书是教师自己作为榜样影响学生一种好的办法,我们要善于运用以身作则这种无形的教育。

  3、提问与回答。如何提问,何时思考,何时回答。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得出答案并总结语言自信的回答。

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反思3篇(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 高二数学教师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3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计划.doc)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冀教版教案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简短3篇 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3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学期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和整理教案范文3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详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2篇 5年级异分母加减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随笔12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随笔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3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2023数学教学反思万能模板简短3篇 数学教案教学反思万能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