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3-03-30 11:48: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1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种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纸的发展历程,初步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我抓住本课课后的主线问题“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在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对课本上的表格进行了改造,运用填表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学习。在汇报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训练,体会用词的巧妙,不应该是机械的重复,培养学生有思维的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进行拓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拓展交流,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2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引导学生学习《纸的发明》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遇到疑难,小组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这样,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2、在学生反复研读课文,并对课文有了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又适时地引导学生深入把握作者纸的发明过程进行讨论;由于课前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反复的诵读,所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的非常透彻,这让我看到了学生的巨大潜能。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学富五车”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本文的中心思想。原来的问题过于注重结果,却忽略了方法与过程,修改后则使这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切忌设问不等于问答案,而是问能力。能力训练,开发潜能,是设问的最终目的。

  4、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纸的知识,办一张手抄报。

  二、成功之处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

  1、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多角度地体验性朗读,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他们的情感体验。

  2、采用体验性阅读教学,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体验,唤醒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促进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了他们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不足之处

  因为教学环境不是完全封闭的,更何况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交流活动,教师应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交流的状况,教师也不可能完全预见到。最后,我想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我们不断地在实践中学习、摸索、思考、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初读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

(1)自读课文,标出文章的段落,勾画出本文的生字与不认识的字词,通过工具书去认识和理解它们。

(2)教师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纸的发明过程?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2)要求学生深读课文,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思考每一段之间的联系。

(3)要求学生再次深读课文,概括每一段的内容,小组讨论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

  4、拓展练习:写一篇小练笔《纸的自述》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3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用时:5分钟)

  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这是用什么做的?

  2.小结,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是怎样发明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回答: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小组讨论交流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用时:15分钟)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注意“携、累”的读音。

  2.掌握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dà  jìlù

(  )  (  )

  bǎocún  ōuzhōu

(  )  (  )

  jīnɡyàn  shèhuì

(  )  (  )

  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2.再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竹片、木头→笨重

  帛→价钱太贵

  麻→粗糙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过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2.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书、纸的缺点。 2.按课文顺序列举祖先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龟甲和兽骨→(  )→(  )→(  )

  四、总结巩固。(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书和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复述。

  2.布置课堂作业。 1.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展过程,并复述这一演变过程。

  2.书写生字、词语。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反思3篇(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纸的发明教学设计实录3篇(《纸的发明》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