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6教学反思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3 19:17: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习作6教学反思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习作6教学反思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习作6教学反思1

  习作6要求介绍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能写出文具的特点和用途。文具与学生朝夕相处,可以说相当熟悉。但司空见惯的物件不一定能写好,因为文具太寻常不过,不如玩具对学生有吸引力,要写得比较生动,且有一定具体的内容,并非易事。

  指导课上,我在引导同学们研读教材例文时,花了不少时间,目的就是希望大家了解例文在写法上一些可供借鉴的地方。如通篇采用第一人称“我”自述的形式;把文具外形比喻成其他事物;有条理地表达:先写样子,再写作用,最后点出主人的喜爱之情,等等。

  因为不放心,也为了进一步降低习作难度,展示整个写作思路,我以一杆普通的带橡皮头的“中华牌”铅笔作道具,一句句点拨,生说我写,学生口述有困难时给予恰当的提示,自我感觉收效不错。有的学生口述的句子比我预设的要精彩。比如在介绍铅笔一端用来固定橡皮头的铁箍时,开始我只想诱导学生写出“我的头部包着一圈铁皮”这样的句子就行了,结果朱磊同学继续说了“像古代大将军的头盔”一句,联想不可谓不丰富。

  遗憾的是,批改完全班习作,我担心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套用教材或我在黑板上范文的语言和结构。范文开头是“我是一杆普通的铅笔”,于是有人写“我是一瓶普通的墨水”、“我是一盒普通的笔芯”,毫无创新可言;范文结尾是:“小主人每次写完字,都把我装进文具盒,让我放松放松”,有人照葫芦画瓢,这么写:“小主人每次擦完错别字,都把我装进书包,让我休息休息” 。

思维产生了可怕的定势,语言跳不出陈旧的窠臼,这是不好的`苗头。尽管我心里明镜似的清楚,小学生习作起点要低,仿写套作是正常的,无须大惊小怪。可像上面仅改动几个字的模仿练笔,读来实在是索然无味。

  纵观本次习作,每个同学均能把文具的用途交代出来,至于能把文具外形方面的特点,写得像模像样的,就只有十来个尖子生了。不少同学在叙述文具的样子时,只关注到外表的图案、汉字、字母以及颜色、长短等,没在意内部结构。譬如写钢笔,只描写笔杆的光滑漂亮、笔帽的小巧可爱、笔尖书写的流利潇洒,是不够的,还应该旋开笔杆,观察里面的笔管,特别是吸墨水的软管,什么样啊,怎么吸,也可以顺便写几句。

  此外,文具怎么来的(书店购买的?别人馈赠的礼物?老师的奖品?)、价格几何?在习作开头或末尾都应点明,既能增加篇幅,又能全面介绍文具,可惜全班只有3人注意到了这一点。

  其他一些小问题有:

  (1)人称混乱。和第5次习作以“我”的口吻介绍一种动物时犯的毛病类似,有的同学写文具,一会儿是“我”,一会儿又变成文具名称,无法统一;

  (2)语言表达不严谨。“我的身上有可爱的小猪”,这种说法不够严密,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我的身上印有(或画着)可爱的小猪图案;

  (3)条理性不强。少数同学在开始已经写了文具的一部份外形,接着写用途,忽然又冒出两句写外形的话;

  (4)文字不简洁。在抒发文具与主人之间的深厚感情时,本应一两句即可搞定。有人翻来覆去地煽情,喋喋不休地倾诉,忽视了本次练笔的重点是文具的外形特点及用途。

  状物习作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难了一点儿,但不能因为难就跳过去,老师乱教一通,学生胡写一气,还是要让同学们在日记里多尝试写写。当然,题材不局限于文具,家用电器、玩具、农具等等,都是练笔的好素材。

习作6教学反思2

  本次习作通过学生对周围事件发表个人看法,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的良好品质,是对学生道德观念、社会公德、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一个考察与教育。提供的范文,分别从发现生活中的现象谈起(第一节),引出蜻蜓对人类的贡献(第二节),发出保护的倡议。教学时,首先我从19课陶行知和小朋友的对话中,让学生谈谈对蜻蜓的了解。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谈谈对伤害蜻蜓这种现象的.看法。学生在反刍课文情境,角色体验后,真切地感受到作为弱小者的痛苦与辛酸,唤起了对动物们的怜悯和同情之心,为动物们呼喊的责任意识也就呼之欲出了。然后通过例文指引使学生明白如果想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之有说服力,还需运用一些相关资料使文章更具体,更有力。并以课本中的插图为例,引导学生抒发保护青蛙的心声,提供思路上的引领和模仿。最后,在明确了习作要求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看法,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在本节习作指导课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暴露出不少问题。一是学生筛选、运用材料的能力欠佳,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但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搜集了许多不能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并且多数学生不能有效利用这些资料。二是学生的思维太过局限,在学习过例文后,对某件事的看法仅仅局限于保护小动物方面,纯粹模仿而表达自己观点的较少。

  以上不足既有学段及学生年龄特点的原因,也有我在指导上的欠缺。习作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提高的,习作指导课也应在实效上下功夫,并且应课内联系课外。平时培养学生爱观察、勤思考、多练习、乐表达等,从生活中汲取素材,而不是生搬硬套。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平才能有更长足的进步与发展,正所谓“功夫在诗外”。

习作6教学反思3

  学生怕作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对作文缺乏兴趣,“情动而辞发”,学生连心都不动,何谈“辞发”呢?因而,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要从“兴趣”两个字上做文章。

  在本课教学之前,我与学生尽情地聊卡通人物的故事,通过交流,让孩子们对这类人物和他们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对自己给卡通人物编故事充满期待。课开始之后,课件播放充满童趣的《机器猫》歌曲和许多大家非常熟悉的卡通人物图片,我以激励的话语,将他们带入情景,使得他们学习的热情被充分地调动。有了情感的投入,就有了辞汇的喷发。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表象激活环节,这三个层次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接着,借助例文引路的手段,建构学生的.新表象。以一篇同龄人的习作《孙悟空和米老鼠》作为例文来阅读,那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主题、大胆合理的想象,一下子将学生带到了虚拟的有趣的故事情境中。学生会在品读交流“例文成功之处”的过程中各自在大脑中建构新的表象,而这种表象已经是将探究过程中所建构起来的关于卡通人物故事的知识进行了重构,这表象,更是一种新的生动的知识图象。

  第三,让孩子在相互交流“自己想给什么卡通人物编个怎样的故事”中进一步活化表象。最后,我也不做过多的习作方法与选材技巧的指导,而是以一首歌诀的出示,来提示学生大致的习作要求,让学生合理大胆地去编写自己最想编的卡通人物故事。

习作6教学反思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习作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6、5、4、3、2加几教学反思3篇(《5、4、3、2加几》教学反思)

6和7的组成教学反思3篇 6和7的组成及加减法教学反思

垂直教学反思12篇(画垂线教学反思)

高三上册地理教学反思5篇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20短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7篇 宿新市徐公店听课反思

不等式教学反思12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反思)

不等式的教学反思12篇(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教学反思)

大班优秀教学反思12篇(大班教学教案反思20短)

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反思8篇 9.1.2不等式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倾斜的伞教学反思6篇(斜面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