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美术教学的反思3篇 中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11 09:41: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学美术教学的反思3篇 中学美术课教学反思,以供参阅。

中学美术教学的反思3篇 中学美术课教学反思

中学美术教学的反思1

  在初中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初一学生带着对初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初二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初三、初四,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

  多年来,学生对美术课的爱好程度一直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低中年级学生对美术学生积极性程度明显超过高年级学生。究其原因,有年龄阶段特征、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等各方面问题。

  一、美术教育自身的问题,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有与一般学习其它学科知识的规律相符的一面,又有自身的特点,同时还应重视流行视觉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的激情是具有主动性的兴奋情绪,是一种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精心钻研教法的教学热忱,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要激起学生的兴奋情绪使其产生持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师本身就要具有兴奋情绪,充满激情的进行教学工作,才能吸引学生,让学生信服。随着新一轮美术课程标准的推出,美术教师更应进行教学新改革,在进行“充电”的同时将行动落实于每节课的教学之中,并获得一定成效。而充满激情的教师获得了更好的效果,不但收放自如的`组织了课堂教学,成功的激励了学生,并和学生进行交互性的交流,而且让人得到一种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二、素质教育中的问题,犹如人的健康成长,各种人的全面发展与各种知识的关系和谐立足于素质教育,我们美术教师应利用美术教材现有资源,补充渗透旁科知识,让各种知识在美术课堂交汇、升华,使美术课堂能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知识的层面。中学美术教材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广泛性、人文性,为知识的综合提供了可能。诸如历史与美术史,文学与美术。数学与美术、信息技术与美术、音乐与美术、劳技与美术、地理与美术等等,还有美术自身范畴的透视、解剖、光学、欣赏与评价等等,让这些多方位的知识在美术课得到汇合,是美术课特有的精彩之处。

  三、中学生时期是学习美术的断乳期,眼高手低,初中学生知识阅历丰富了,从心理上讲他们认为自已是中学生了,有了一种成熟感,再也不喜欢儿童那种绘画了,开始仿成人的方法作画,追求表现得真实和有立体感,儿童画的天真、大胆、坦诚几乎踪迹全无。他们写实的眼光和技巧飞速提高,但多数学生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压力或兴趣转移,除美术课上做有限的练习外.课外极少作画.而且随知识的增加,眼光愈来愈高,手的表现能力愈加跟不上,绘画能力停止不前,以致成人后绘画水平仍停留在绘画初期。

  四、对于学生来说手低不可怕,但要让学生的眼界高起来,真正懂得美术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我认为根椐高年级阶段学生技能差而眼光水平高,求知欲强的特点,在高年级教学中不妨加重欣赏课比重,一方面可减轻作业练习的压力,另一方面拓宽知识面,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虽然学生作业是幼稚的,粗糙的,可并不影响他们了解丰富的美术知识。马克思说过:“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反过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也能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其他内容的学习兴趣。

中学美术教学的反思2

  美术课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文化课,通过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集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丰富审美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激发创造美的欲望和热情,下面就本人多年美术课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美术课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中学生进行绘画或雕塑练习,必须首先要观察对象,观察是学生认识对象和描绘对象的主要途径,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认识对象,才能可能较好地表现对象。

  因此,美术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借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一般说来,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学生。美术创造时,观察事物就比较敏锐,细致完整,对形状、明暗、空间、色彩的区别、判断、理解分辨能力比较准确。

  二、直观性是美术教学的基石

  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感觉开始的,所以只有感觉到了,了解事物才能具体,全面,印象就深刻。直观性强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尤其符合视觉造型艺术特点,因为它有利于从直觉感和升华到本质的认识。有许多美的问题,往往难以言语表达,必须借助直观手段才能获得明确的概念。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那便可以利用代替他们的代表。我们可以制定本或模型为教学之用。例如,在初中的美术课《利用各种板材进行单调版画版画(静物)》练习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制作的圆锥体与讲桌上的粉笔盒组成一组静物,让学生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先观察后进行练习,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可见直观美术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美术教学的基础。

  三、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美术教学中,命题画,创作画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创作画就是学生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和大胆的表达相结合的产物,美术老师要利用创作画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美术教学的语言要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式工具,它是教师组织教学传授知识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因此,一堂课效果的好坏,教师的教学语言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美术教师的语言要求是:首先要形象化,因为美术是造型艺术。在美术范畴内的一切作品。理论方法都离不开具体的形象化。其次,语言必须清晰,简明扼要层次分明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再次,语言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美术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正确的运用专业术语,使语言内容具体生动活泼,语言寓于情趣,具有感染力、吸引力。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高度集中的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总之,中学美术课教学要在初中学生知识水平和认识水平等特点的基础中,以直观性这个教学原则为基石,力求语言的形象化、科学化、趣味化、简洁化。

中学美术教学的反思3

  1多媒体课件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1.1发挥“屏幕教学”优势

  随着现代化教学工具走向课堂,各个学校以及教师也开始尝试接受新型的教学道具,以便在原有基础上丰富课堂形式,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体验。对于中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教师仍然不能放松,学生这一阶段的课业负担较重,更需要教师利用美术课堂为学生培养兴趣、放松身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劳逸结合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屏幕教学”实际上是对多媒体课件教学最直观的概括,这种形式放弃了以前传统的黑板和粉笔的模式,而是通过操作简便、反应生动的多媒体技术来实现,不仅能够大大的减轻教师在上课时的体力负担,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对著名的艺术作品、多种多样的美术表现形式产生认识,并实现最大化的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充分地利用有限时间的美术课堂得到最大的.收获。教师在进行现代化教学时要避免投机取巧,应该尝试用新的教学思维与理念来驾驭多媒体课件和设备,不要仅仅把大屏幕定义为输出设备,而是将它作为一个平台来进行更多的作品展示与交流,这样才能实现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初衷。

  1.2注重教学拓展与资源共享

  多媒体课件能够十分高效地整合多种教学资源以保证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充分地调动视觉、听觉、肢体、情感等等,从而达到课堂学习的最大效果。中学阶段的美术教师通过对专业课件的设计与应用,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支持下为学生提供名家作品和现代设计作品鉴赏、不同画法与表现形式的演示、优秀学生作品的点评与展示,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都让美术课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将其他领域的内容引入美术课堂,以此来保证学生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的完整性与可靠性。比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加入历史背景介绍以及相关视频资料,向学生完整地展示某种绘画形式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再如,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间的合作网络,与其他学校甚至国外院校的学生进行在线的学习交流与作品鉴赏,拓展学生对于美术这门艺术的认知。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还可以尝试将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形式进行拓展,积极寻求与专业美术院校以及相关的画家协会等机构形成合作,达成多角度、多渠道的跨界合作,从而让本校的美术教育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1.3强调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中学学生的必修科目,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的学生能够通过这一阶段的美术教育逐步地形成属于自己的审美风格与品位,对美丑事物的评判标准也逐渐成形,这将深刻地影响学生未来的形象管理和审美判断。将多媒体设备与课件应用于美术课堂之后,教师更应该积极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促成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为社会培养能够独立思考、创造价值的优秀人才。出于这样的考虑,一方面,教师在进行课件设计与选择时,就应该着重地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为学生设置更多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理念的学习环节与任务。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尝试引进国内比较先进的多媒体课堂模式,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主创造与自我展示,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以及对作品独到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自信、向上、敢于表达、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与心理素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学校和教师进行学生教育的目标,也代表着整个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和期望,将会产生极其深远的社会效益。

  2结语

  中学阶段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虽然常常被学生和家长忽视,但是教师不能够因此妄自菲薄,特别是将多媒体教学融入其中之后,教师更应该抓住机会和优势,积极地寻求美术课堂上的教学创新与改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并让课堂更新颖、更具趣味性。只要学校和教师能够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课件提供的有利条件,把握好“屏幕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拓展活动,并在过程中为学生留出更多自我展示的空间,那么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将使中学的美术课堂教学深深受益。

中学美术教学的反思3篇 中学美术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人教版美术教学反思12篇 美术 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2篇(四上美术教学反思)

中学化学教学反思4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简短)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反思

有关中学生物教学反思3篇 初中生物学教学反思

中学生物教学反思7篇(初中生物教案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2篇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2篇 语文教学反思大全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2篇(语文教学反思大全)

五年级美术教学反思12篇(五年级美术陶泥的世界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