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反思12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3-23 17:30: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估算》教学反思12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估算》教学反思12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

  估算是反应一个人智商和办事能力的重要标志。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就是对各种事物进行有效地分析综合,就是一种“估”。工作计划的制定也是一种“估”。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更是一种“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a 、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课一开始就用大东方超市店庆引入新课,让学生估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b 、相互讨论,共同探索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有独立思考的空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如454 ×28 的此类题目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当学生出现“450 ×30 ”和“500 ×30 ”两种不同意见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c 、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事件作为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自己的估算方法。

  估算的教学,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因此,我们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学,在实践中体验估算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估算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2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于是教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情绪高昂的学习需求,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学生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有了问题就必须解决,从而,每个同学都积极动脑筯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新课环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分析得出各种口算方法,强化了学过的动脑、动口能力。适时引导学生总结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的简便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估算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撑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把估算方法应用设置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还列举了多种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改革理念。

《估算》教学反思3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存在问题:学生估算意识淡薄。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尤其缺乏估算的机会,所以普遍觉得估算没什么作用,所以他们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要用估算。为此,只有明确要求估算时,他们才进行估算,没要求时一律精算,他们觉得精算更可靠,更有安全感!简言之,就是因为缺乏在具体情境中的估算体验,所以造成估算意识的淡薄,当然估算意识的`培养非一时而蹙的,需要有长期的体验,才能逐渐培养起学生的估算意识。

  1.从生活实际导入,创设了问题情景,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2.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

  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创设情景,感受估算的简便,引导学生亲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探索,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题目:激流勇进票价6元,我们全班(56人)玩,大约付多少钱?选择并说明理由:

  学生在尝试中发现A.6×56,56看成60,6×56≈360(元);而6看成10,6×56≈560(元),多看了4个56,估算得太大不合理。

  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渐渐得出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的估算方法,在探索估算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课堂中上不足之处:对那些内向不喜欢发言的同学关注不够,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估算》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是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1、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课一开始就用学生最喜欢的秋游引入新课,让学生估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注意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讨论、启发,共同探索,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如653×18的此类题目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当学生出现“650×20”和“700×20”两种不同意见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估算》教学反思5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章中的《估算与精确计算》,对同年龄的小朋友来说是很难理解和掌握的,它既要求小朋友掌握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加与减的运算,其中包括何时进位、何时退位及连续退位,又要求小朋友掌握千以内数的认识,相邻的数,相邻的整十数,相邻的整百数等概念,这些是小朋友很容易混淆的,还要求小朋友能把巧算、估算与精确计算三者综合运用,其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我在上这一内容时,从小朋友已学过的二位数加减二位数的估算引入,帮助小朋友复习了如何估算到最接近的相邻整十数的方法,之后对三位数最接近的相邻的整十数和相邻的整百数又进行了复习,这样为新内容的授课铺平了道路,接着出示一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习题,让小朋友进行估算和精确计算,把小朋友的不同的估算结果进行展示,要求小朋友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估算的结果比精确计算大而有的小,而有的小朋友的结果又非常地接近呢?之后进行小结:我们在估算时可以估整十数也可以估整百数,只有当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时,那么它的结果才会和精确计算的结果最接近,接下来让小朋友进行三道题的练习之后问小朋友,你们会不会对三位数与三位数的减法进行估算和计算呢?减法和加法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出示例题,讨论及对三道题目再进行练习,最后小结。

  刚上完课后觉得挺开心的,之后反复琢磨就觉得有很多地方值得改进。其一因为把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做三道加法题和三道减法题上了,对困难生没能很好地加以辅导,导致他们还是不会做,而对优等生没能很好地照顾到,激发他们的潜能为他们留一些有余力的.习题;其二是题型单一,只是计算,为何不尝试着用选择题,判断题呢。其三上课形式单一、枯燥,学知识是为了运用的,如果能够为小朋友创设一下去商场购物的情景,小朋友既感到亲切、兴趣盎然同时又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在实际生活中合理运用,真正起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最后本人觉得要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不仅要多听课,多磨课,而且要多反思多领悟,把每堂课其中的不足之处和较好的地方在之后的课中加以改进。我相信只要不断进行努力和尝试,不怕失败持之以恒,肯定会取得较明显的进步的。

《估算》教学反思6

  学习了有关估算教学的有关问题,触动很大。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特征,允许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

  1、教师要重视估算,并将估算意识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我们更加深刻地去感受,去领悟估算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价值,我们才能自觉地在教学当中,很好地去培养学生的.这种估算的意识。

  2、要选好题,提出好问题,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即设计一个体现估算价值的情境。

  3、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养成好的习惯,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一种好方法。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大致结果,为计算的准确性创设条件;计算后进行估算,能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

  4、引导孩子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体会估算与精确计算。我们要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哪些问题解决一定要算出精确值。

《估算》教学反思7

  新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中,在万以内加减法中穿插了估算的应用,让学生对计算又有了新的认识。

  教材安排了两个问题:“收银员收多少钱?”和“爸爸要带多少钱?”这就考查学生对估算与精算的理解与应用。这个也让我想起吴正宪老师的《估算》,在课尾处,她设计了一个问题:“我们大约带50元钱,那我们就付50元钱吗?”产生分歧后明确:付多少钱要准确算,这与我们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而新教材正式建立与这样的生活经验之上,对估算进行了改编,让学生结合题意,在方法上进行取舍。

  基于这样的`教材背景,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①5元②18元③54元④128元

  (1)买②和④,要带多少钱?要付多少钱?

  (2)满100元送购物袋,你打算买那几样?

  (3)满150元送布娃娃,你打算买哪两样?

  (4)如果满200元才送布娃娃,你又会选择哪两样?

  追问:增加⑤号,它最小是几元?

  【意图】

  第一题只是起到巩固精算和估算的作用;第二题渗透了“精打细算”的生活经验,对于这种“满多少送东西”的问题,独辟蹊径,选择最优解;第三题是对估算的合理利用;第四题增加了区间问题,让⑤号最小,那我选择的另一件商品应该是最贵的,然后让两件总价格等于200。

  【反思】

  课堂上我让学生角色扮演,一个当买家,一个当收银员,其余学生提供策略。学生积极性很强,尤其是第(2)题,当大部分学生在两件商品间徘徊时,有几个同学说只用买④号就行,于是立即评价学生:“你真会精打细算!”而第(4)题对于⑤号的估价,学生反应也非常快,理由充足。通过这几题的训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数学并不是毫无用处,而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学会精打细算,做生活的小能手!

《估算》教学反思8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充分感知估算的作用。

  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估算例子,启发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估算,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二、估算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要求整齐划一。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估算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意义无法体现。

《估算》教学反思9

  过去,计算教学只重视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现在计算教学要求把估算、口算、笔算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面对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

  首先,作为教师,自己要深刻领会课标要求,理解估算的意义和价值,正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从情景中抽象出算式后,老师常常这样处理,先让学生进行估算,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精确的计算来验证估算的结果谁的.最接近。这样处理,为了估算而估算,就偏离了教材的编排意图,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老师对估算的理解出现了偏差造成的。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体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估算的价值。象上面老师的处理方法,估算的目的不明确,更谈不上对价值的体验了。

  第三,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面对新增加的内容,教材在选材和编排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好的素材,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参与中体验估算的价值,认识估算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教学反思10

  一、教学设计

  估算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只作为选学的内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估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现在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新大纲、新数学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有许多变动,其中一条就是加强估算的教学,不像过去对于估算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且更加注重灵活性、应用性。但是这种灵活性不能是随意性,还必须有优劣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教材,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学到即方便又准确,而且还实用的估算方法。

  我的这节课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设计教学的。本课以刚刚结束的校运动会为背景,对教材进行了修改,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先出示例题:高琦小学三到六年级有433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市体育场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每个年级大约多少名运动员?

  433÷4≈?

  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们自己选出最好的估算方法,即“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在达到共识之后进行巩固练习,而后借用“幸运52”上的“看商品猜价格”游戏放松课堂气氛(猜商品价格应该从整数猜起,逐步缩小范围,实际上也和估算有关),游戏结束,把估算运用到生活实际应用中(结合运动会上本班运动员成绩的一些数据进行估算),最后要求学生明确在实际生活中,被除数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多,而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少,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实用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出示例题:高琦小学三到六年级有438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市体育场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每个年级大约多少名运动员?

  438÷4≈?

  师:我想请同学上黑板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生1:438÷4≈400÷4=100

  生2:438÷4≈420÷4=105

  生3:438÷4≈440÷4=110

  生4:438÷4≈432÷4=108

  ……

  师:刚才上来的同学都做出了很精彩的估算结果,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些同学的估算方法谁最好。

  生:我认为生1的最好,因为估算时应该把被除数四舍五入到最高位

  生:我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

  生:我也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估算最简单

  生:不是最简单的,生1的最简单

  生:生1的简单是简单,但是结果相差太远了

  ……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好,很热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最好?

  齐声:生3的最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方法又简单又接近答案

  师:对了,我们在估算的时候,不但要方便,而且最好还能准备一点,也就是“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估算的`目的。下面一些算式要求同学们估算,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即方便又准确。

  118÷4276÷92214÷77403÷8

  250÷6814÷83710÷96105÷2

  同学们十分精彩地完成了练习。

  教学反思:本课我将教材做了全面的的修改,从例题到应用,都是用学生刚刚参加过的校运动会为背景,表扬了为班级拼搏的运动员,进行一次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创设亲切、愉快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打破常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估算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掌握估算。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正负误差均可。这正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除了教学书本上的方法外,还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与书本不同的方法。只要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能迅速地口算估出答案的,均予以肯定,从中又找出“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一个不是定义的定义下进行最精彩的估算。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先试估算,再让他们自己观察、对比、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自己找到好的估算技巧,比老师直接的传授要好得多。

  不足:在学生试估算时,学生说出了四五种后还硬要学生再想方法,本意是为了有更多的对比材料,谁知弄巧成拙,让学生不知所措。

  片段二:出示例题

  (1)方老师为了慰劳运动员,带了96元钱去买饮料,每瓶5元,每个运动员都能喝到饮料吗?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96÷5≈100÷5=20(人),我们确实有20名运动员,刚刚好。

  师:同不同意?

  学生:同意……不同意……

  师:有同学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2:我班有20名运动员,96元只能买19瓶,不够

  学生3:买东西钱要带多,不能带少

  学生4:这一题被除数只能往少的方向取近似值

  ……

  师:对了,有时候我们还得看实际的情况,不能盲目的估算。买东西就属于这种情况,买东西钱带少了是买不到东西的。

  出示例题

  学校开表彰大会,表彰在运动会上110名优秀的运动员,每4个运动员坐一条长凳,大约需要多少条长凳?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110÷4≈100÷4=25(条)

  学生2:不对不对,你把人数看成100近似值,那另外十个人不就没凳子坐了吗?

  学生:说的有道理……

  师:很好,同学们真聪明,这一题跟上一题又不同了,像坐凳子,坐车,坐船类似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人数给取少了,否则就有人没有凳子,车,船可坐了。通过这两道题,同学们知道在生活中的估算,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教学反思:

  这部分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新知,估算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一次掌握了估算要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考虑,结合实际选取最合适的近似数。然后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真切地感觉到估算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了估算的应用性。这一部分课本没有涉及,完全是对课本的延伸和扩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安排更进一步的探讨。本人对这部分的加入是否恰当没有十分的把握。

《估算》教学反思11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既能”,而平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估算结果比精算结果的次数要多得多,有时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也在运用着估算。昨天我在备课的时候发现,这节课加法估算的知识孩子们平时接触过,都有些已经经验,我认为对他们来说很简单,所以也没多认真钻研教材,这是我本节课失误的重要原因。

  课始,我利用生活中逛商场的情境导入到今天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上。出示挂图,在孩子们说出商店里的物品及价格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老师现在想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请小朋友们估计一下,大约多少元?” 孩子们站起来后几乎都回答的是“估计大约290元”。我一听,知道他们这不是估算出的结果,而是口算出98+192=290(元)这一结果。课前备课时我预想他们能够答出书上小番茄说的那些话语,可事与愿违,未能达到我预设的结果,当时我就慌了。但我还是追问了句:“你是怎么想的?”果然,孩子回答说:“8+2=10,满10向十位进一 ……”“哦,你是通过口算得到的,是吗?嗯,口算能力多强的小朋友啊!”我连忙打断了他的回答。接下来几个小朋友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我心凉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不知道。

  在巩固练习这个环节里,“想想做做”第3题我处理的.也不是很好。备课时,我担心这题课堂上孩子们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从而无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所以我调换了3、4两小题的顺序。可我们不得不相信,编者这样编排教材是有其用意的,而我恰恰忽视了这点。第2题里的3小题估算的结果分别是比准确值多、接近准确值和比准确值少;第3题是先让孩子们估算出结果,然后在用竖式计算出准确值;而第4题则是让孩子们自己对估算值和准确值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判断。其实,估算是计算能力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对算式的结果迅速的做出大概的估算,还可以考察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估算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我忽视了这一层意思。所以解决第3题时,孩子们在口答出各题的估算结果后,我便让他们动手计算了,缺少了用估算值验算准确值是否正确的过程。

  以上是我本节课3个失误的地方,在季主任指出后,我犹如醍醐灌顶。感谢季主任的指导,让我对本节课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让我对自己的备课有了一个崭新的定位,让我感到“钻研教材”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落到实处!

《估算》教学反思12

  “新课标”中,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无论是哪种运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因为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对学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本章节的`重难点都应该放在如何进行估算上面,并让学生多实践,在练习中进行巩固,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有时要估大,有时要估小。具体做法如下:

  一、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入,学生很快发现346÷9≈?如果按照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估成270。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很快讨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二、注重一题多算,突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如:学校运来308个作业本,分给三年级五个班,平均每班大约多少本?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估算方法:有的将308估成300,有的估成306,还有的估成312,并各自说明了自己的估算理由。学生的三种方法都可以,但怎样优化估算方法呢?我采取的是观察比较地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估成300算最快,我也顺水推舟建议学生采用这种方法估算,但同时又让学生比较估成300算起来虽然方便,但估成306和312的结果却更接近准确值。这样引导学生在估算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估算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上题中的“分成6个班”改成“分给4个班”。这时,学生发现将308估成300并不能直接口算出来,这时激发矛盾:“那将308估成什么数最好呢?”这时有学生说出估成280,也有学生说估成320,我马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这样自然的得到了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想除数的乘法口诀,哪句的积最接近被除数的前两位,就将被除数估成几百几十。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这种估算的一般方法。

  三、注意对比练习,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最接近”这一知识难点,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三组被除数相同而除数不同的估算题:

  311÷4 435÷7 500÷6

  311÷5 435÷8 500÷7

  311÷6 435÷9 500÷8

  估算完后问:为什么被除数311除以4时要估成320,而除以5时又要估成300呢?435怎么有时估成420,有时估成400,有时又估成450呢?被除数估成多少是由谁来决定的呢?通过这样的比较练习,更加突出了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估算》教学反思12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认识周长》教学反思12篇(认识周长听课反思)

二年级体育课教学反思5篇(小学二年级体育课反思)

《鸟语》教学反思12篇 鸟语教学设计

《鸟语》教学反思12篇(鸟语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11篇(商的近似值1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课教学反思3篇 初中音乐课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12篇(小学音乐吉祥三宝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红星歌》教学反思3篇(红星歌 教学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7篇 小学音乐铃铛舞教学反思

《乌塔》教学反思12篇 乌塔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