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7篇

时间:2024-04-07 16:12:00 教学反思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7篇,以供借鉴。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7篇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1

  《荷叶圆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文章语句优美,轻快活泼,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充满童趣的夏天,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快乐的心情。结合我班孩子的特点,在教学上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以读为本,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感情体验”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比赛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孩子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享受美;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孩子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因为课文的第2、3、4、5、自然段的内容是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写的,结构一样,所以我决定在教师带着学生学一个自然段后,总结出“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议一议、演一演”的学习方法后,抓住“小伙伴们把荷叶当作什么?小伙伴们在荷叶身边干什么?”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小水珠”这一自然段时,理解“小水珠把荷叶比作摇篮。”是一个教学难点。因此我让一个孩子来扮演小水珠躺在荷叶上,问她的感受,孩子说出“舒服”一词,接着让她带着这种感觉读文段,让其他学生联想婴儿在摇篮中的情景,在孩子们饶有兴趣的观看中、想象中,本课的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接下来,四人小组根据关键问题“小伙伴们把荷叶当作什么?小伙伴们在荷叶身边干什么?”进行学习、议论、汇报交流,有了前面的.铺垫,这些环节都能较为顺利地展开。

  三、模仿课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童年是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想象力是智力活动的羽翼,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条件。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好教材,积极发掘教材中的“想象点”,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实起来。在学完全文后,我引导孩子用“( )说荷叶是我的()。”的句式说话。为了降低难度,我把小鸟、蚂蚁、蝴蝶、小虾请到课上来,有了课文作为范本,又有了这么多素材,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被打开了,留下了这些精彩的话:小鸟说:“荷叶是我的(小床)。”

  蚂蚁说:“荷叶是我的(运动场 )。”蝴蝶说:“荷叶是我的(舞台 )。”小虾说:“荷叶是我的(雨伞 )。”

  四、课堂也留下了遗憾

  1、总的来说,孩子读书是从读得不熟练到读得流利到比较有感情,但是课堂上读的趣味应该再浓一些儿,读书还是浮于表面,没能引领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更好地提高,如何让孩子整堂课始终能饶有趣味地读,让不同层次的孩子以不同的发展,值得我细细琢磨。

  2、在设计课时,我设计学习全文后创编小诗,‘谁说荷叶是谁的什么?谁在荷叶身边干什么“这一拓展,在课堂没有呈现出来。

  3、这节课,我设计了“听、说、读、写、拓展”等五个环节,结果由于学生在选择一个文段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出现了小状况,造成时间处理不合理的关系,写生字“朵、机”的环节在课堂中未能体现出来,达不到新课标每节课写10分钟的要求。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2

  我在叶老师上《荷叶圆圆》之前也上了这一课,我满以为这节课积众人所长,也满自信的以为自己上地好。但听了叶老师上的《荷叶圆圆》之后却是满心的惭愧。我把自己的教学缺失粗浅地归纳为:一缺二过三补。

  一缺,最缺的是大面积的朗读。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设计情境朗读。在教学时,我设想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表演读让学生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从叶老师的课堂上体现出来,这样做是对的,但我却读的太少了。现在想来如果让学生自由读、对比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形式去读,一定会达到让每位学生在读中感受、享受文本的美,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过,我深知情境表演,把文字灵动起来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于是,我也尝试通过表演欲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课文后四个自然段结构一样,教学小水滴这段时,通过读,再演读,进行很顺利,可是不知不觉,演多过了。有得必有失,有过必有缺。演过了头,练读的`时间自然少了。这只能说是本人对于课堂实践的驾驭能力有待加强,这也是通过这堂课对自身的认识,也算是自我反省吧。

  三补,学习能力的积累也很重要。

  本堂课其实可以补充强调这方面的积累,如课文后四自然段结构一样,因从前一段的学习中积累学习方法,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后三自然段。现在反思,许是我对“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精神还没吃透。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3

  我在教了这篇课文以后,听课的老师对我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对我的帮助很大。也使我反思平时的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学生在自学课文时教师应出示问题,使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而不是教师随便的在课堂上说一说就可以的,没有出示问题学生容易忘记,使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教师在任务交代时不够清晰明确,应语气清晰缓慢的说出问题,使学生尽量能听清楚,以便有目的的`去学习。

  二、教师在上课时评价学生的方式应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教学生字“晶”时,可以让学生多说说这个生字的特点,然后再向学生提出这个结构的字你还知道哪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课堂多一些生成资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多识一些生字。因为现在的新课程的识字亮很大,教师应在教学时多教学生识字的方法,从中总结一些方法,换偏旁识字,加偏旁识字,去偏旁识字。如在教学一年级第二册《识字4》这篇识字时,我有意让学生找一找要求认的生字的特点,学生马上发现了蚂蚁、蜻蜓、蝴蝶这些声字都是虫字旁,在进一步问学生这些都是什么东西呀?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来,它们都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在进一步总结延伸凡是一些昆虫大多是虫字旁。在问一问学生还有哪些昆虫也是虫字旁,使学生能掌握一类词的特点,方便学生记忆。

  四、教师在教学“ABB”形式的词语时,教师说的过于深奥,没有必要说出这是“ABB”形式的词语。可以让学生自由观察,自主概括,在去找一找相同结构的词。

  五、在教学《荷叶圆圆》第一段时,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应抓住荷叶圆圆的是写它的形状,绿绿的是写它的颜色的特点来描写一些具体的事物,对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我没有抓住课堂及时生成的资源而加以利用。主要是在备课时也没有考虑到把这一段进行说话练习,以至于错失了一个好机会。后来经过大家的讨论以后,我在下一节语文课时就进行了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语言想像力都很丰富,说出了很多好句子。如香蕉弯弯的,香香的。小草尖尖的,绿绿的。

  在这个单元后来的课文教学中,如教学《要下雨了》这篇课文时,就着重对句式进行训练,小燕子正忙着捉虫呢!对这个句式进行拓展练习,----正忙着----呢!学生说了很多句式,如老师正忙着开会呢!同学们正忙着写作业呢!妈妈正忙着洗衣服呢!

  我发现经过这样的句式训练以后,学生做作业时再遇到这种句式时,就已经驾轻就熟了,而且掌握得较好,作业的正确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4

  这节课我经过课后反思认为还有如下几方面应注意:

  1.要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

  在这节课中我以动画的形式播放了课文朗读课件。就马上让学生根据课文范读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文本内容的交流讨论,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通过读感悟文本内容的教学引导。没有经过读的基础就对课文进行分析,使孩子们难以积极参与到展示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表演读、抓关键词读等环节中。使教学环节缺乏以读为本的基础,难以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课后孩子们表现也不是令人满意,经过这节课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让学生读中悟情、读中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2.对低年级学生要重视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

  课文中以荷叶为基础,有好多想象的句子,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利用文本资源,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如利用“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也一定给小朋友带来快乐。”的句式,指导孩子们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有利于加强课文内容与孩子们生活的联系,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在教学第一段时有一种BBA式词组,如“荷叶”中的“圆圆的,绿绿的”,在这类词组在状物描写中很形象,但我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生成性资源没有重视,说明对课堂生成还考虑不足。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5

  《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的想像。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荷叶之美,感受趣味盅然的课文内容,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积累语言材料,并运用语言,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以下两方面是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一、 个性朗读,自主体验,读中理解,读中领悟。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整节课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朗读的形式多样,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评价,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在读中积累语言,并培养语感。

  二、 注意语言内容,更注意语言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四种小动物充满欣喜地将荷花当成自己喜爱的东西是本课的内容所在,也是学生注意力聚焦点;而“荷花是......”的比喻句式和重复结构是本课最显著的语言形式,也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点。我以内容为凭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知道“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引发学生想像:“荷叶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带来了快乐,荷叶也一定给小朋友带来快乐。出示语言形式,引导小朋友根据句式提示,仿说仿写文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从学生的作品来看,语言稚嫩,也叫粗糙,可也有不少鲜活的灵感之花,不时给人带来惊喜。

  这一节课学生全情投入,学得有滋有味,这实在让我欣喜,可也有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值得好好反思。如:

  (1)自己深知范读的重要性,可由于自己的不自信,不敢师范,这对指导学生的感情朗读,或多或少有些影响。

  (2)自己精心设计了阅读连接,给学生带来相关的美文,可由于时间不够,只上学生听了一遍,颇有一中浅尝截止之感,如果能多给学生自己读读,自己品味的时间,也许效果会更好。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6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毕老师和吕老师对我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他们在自己紧张的备课的同时,还抽出时间来帮助我,我想我一定不能让他们失望。

  讲课之前,我很紧张。前一天晚上,做梦讲古诗,讲着讲着古诗的内容竟然忘记了,急得我从梦中醒来,幸亏这只是一场恶梦!呵呵,不过讲课的时候,我一点儿也没有紧张,我也说不清是为什么,可能我真的都把听课的老师当成了“百财”了,哈哈……因为那时我的眼中只有我的学生。

  《荷叶圆圆》是一篇新选入的散文诗。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抓住了这几方面展开: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从导入新课到讲解课文,简笔画贯穿始终。因为我发现小孩子们太喜欢画画了,我们班的孩子每次上完美术课都会拿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送给我。受此启发,在教学这节课的.时候,我想到了用简笔画取代了FLASH课件。效果果然不错。

  在今天放学留家庭作业的时候,我在想画荷叶的作业还要不要给他们记下去呢?于是,我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没想到他们异口同声地说:“画!”高兴的同时,我在想:要是对待每一个作业他们都能有画荷叶的热情就好了!不知道这个愿望能不能实现?

  (二)多种形式激发读兴

  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把课文的字音读准。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带着问题完整自由地读一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并读给大家听。接着有齐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读的形式较为丰富,激发了孩子们的朗读兴趣。

  平时上课时,同学们最喜欢分角色朗读课文,遗憾的是我没有把握好时间,等我想进行这一环节时,已经快要下课了,只好忍痛割爱,把这一环节删了。唉,都怪我!

  (三)拓展课文培养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创设情景,学习小水珠,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成了一颗晶莹透亮的小水珠,躺在绿绿的荷叶上,在风姐姐的抚摸下滚来滚去舒服极了。“小鱼儿”躲在荷叶下干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最后,我还安排了拓展内容,让学生用“是”说话。“荷叶是小蝴蝶的-----”,和分角色朗读一样,也被忍痛割爱了。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这节课的结尾处,我安排了一段关于荷叶的录像内容,取得的效果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孩子们被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禁不住问我:“这是哪里啊?老师。”使教学效果进一步增强。

  整堂课上下来,有太多的遗憾之处,又开始责怪自己备课不够充分。但我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和我上一次出公开课时比,我觉得自己有进步了,虽然进步不大,但是我在前进着……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7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它是夏天里清凉的小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都喜欢它……《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散文诗。所以,课堂上我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

  教学前,我先让学生欣赏一幅荷叶图,说说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荷叶)荷叶什么样?(绿绿的圆圆的)。课一开始就吸引住了孩子们眼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趣,创设了乐学的氛围,让学生一开始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学习状态,从而自然的导入了新课。

  一、有层次地、反复地进行识字教学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对生字的识记我采用多种方式,反复识记。本堂课中,首先是初读课文中的读准生字,到带拼音读生字,再组词。又回到课文中整体感知。通过这样多种形式地反复训练,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同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如“摇篮”一词:小水珠把荷叶当作什么了?你们见过摇篮吗?见过的小朋友能告诉我摇篮做什么用的`?谁知道“摇篮”的“篮”字为什么要用竹字头?(古代钢铁很少,人们大多用竹子编篮子用。)伸出你们的双手,把你的手当作摇篮摇一摇。这样使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得到了巩固。

  二、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本。朗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感悟,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如在朗读小水珠一段时,有的学生认为小水珠很可爱;有的同学认为小水珠很开心,不同的感受使他们的朗读也不同。读小鱼儿那段时,他们可以自己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演一演!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他们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美。

  课上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孩子们感受的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高兴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让学生更加喜欢朗读,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在这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除了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还会有谁喜欢荷叶?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课中学生的回答真让我大吃一惊。如: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小蝴蝶说:“我喜欢荷叶,它是我的舞台。”小蜘蛛说:“我可以在荷叶上捉虫子”……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又体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学科间的融合的语文教育观。

  总之,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感受着真正的童趣,“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开心的学了这一课。但也有些遗憾,如:齐读效果不好,应改成自由读,同桌互读,这样更能让学生感受美,感受朗读的乐趣。还有,应再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虽然有些遗憾,但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举起的那一只只小手,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睛,我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正是因为有了兴趣这个动力,学生才会有如此期待的表现。

《荷叶圆圆》语文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篇

《童年》语文教学反思12篇

人教版语文教学反思12篇

《找春天》语文教学反思12篇

八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篇

《新型玻璃》语文教学反思12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篇

《每逢佳节倍思亲》语文教学反思6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