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0篇(四时田园杂兴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3-02-08 01:00:23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0篇(四时田园杂兴优秀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0篇(四时田园杂兴优秀教学设计)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

  文言相柔 辉映课堂——《乡村四月》教学实录

  (清 韵)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23课

  【教学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做到熟读成诵。

  * 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热爱与赞美。

  *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 抓住重点词,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

  * 感悟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流程】【课前欣赏】播放江南乡村四季景色图,配以一曲优美的《云水禅心》,引领学生感受江南乡村的美丽与美好。

  师:同学们,欣赏了刚才几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说说?(美 喜欢)

  是呀,这么美的乡村四季,有谁见了会不喜欢呢?

  知道吗,这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正是来自咱们可爱的家乡,来自咱们江南一带的美丽乡村!

  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其实,咱们乡村处处有美景!

  一、揭示课题,了解诗人

  【导】有人说“江南”的同义词是“沉醉”!因为江南的每一个季节,每一个月,都是那么的令人陶醉!现在虽是四月,可它却还是农历的二月之末。那江南的乡村四月又是如何的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乡村四月”(板书)(学生读题)

  这是一首诗歌,作者是南宋诗人翁卷先生,对比李白、杜甫、白居易,他显得有点陌生。那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这位翁卷先生吧。

  (课件出示翁卷的资料)——指生读一读。

  【渡】翁卷的家乡在浙江温州,离咱们这儿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让我们跟随诗人一同去感受他那儿乡村四月的气息吧!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全诗(同学自个儿练读)

  2、读准“了”的音。(课件展示)

  3、指导读通诗句

  同学们,古诗跟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有韵律的。七言绝句讲究前四后三的节律。

  (课件出示标“|”的全诗)哪位同学来展示展示你有韵律的朗读。

  4、师生多形式合作读诗(掌声合作愉快!)

  5、通晓诗文

  同学们,读诗这么多遍,你知道在诗人翁卷的笔下都描绘了那些景物吗?(用“—”标画出来)

  师相机板书:山原 子规 川 雨

  诗中除了写景,还写了什么?(人)

  三、品读诗句,感受景美

  【渡】这山原,这子规,这川,这雨,构成了乡村四月一道亮丽的风景。

  风景在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示一、二句诗)瞧,风景这边独好!请你亮出自己的嗓子,好好读一读吧!

  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透过文字能读出画面,会读诗!就该这样读诗!

  * 品读“绿遍山原”

  “山原”是什么?(山陵和原野)

  师:“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平地小山,小山平地,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山原)(师边说边画示意图)

  诗人说“绿遍山原”,这是怎样的绿啊?

  初春:草色遥看近却无

  晚春:树头花落未成阴

  四月:草木成荫满目翠

  师:就是这样的绿。我们来到山间,看啊,山间的原野怎么样?——绿了!往山脚下看,怎么样?——绿了!往上看,山腰怎么样?——绿了!再往上看,山顶怎么样?——也绿了!这座小山怎么样?——绿了!那座小山怎么样?——也绿了!这片原野怎么样?——绿了!那片原野怎么样?——也绿了!是啊,一座座小山绿了,一片片原野也绿了。这就是——绿遍山原!(给示意图着色)

  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绿绿的山原给展示出来?(指导朗读)

  师:在这一片绿色之中,诗人还看到了一种耀眼的色彩,那是什么?(白色)

  诗人说“白满川”。这“川”让我想起了两个词“一马平川、川流不息”。这“川”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解“川”意)

  这里的“川”指的又是什么?(平地——是稻田啊!)

  师:适逢农历四月,乡村的人们已经在翻耕好的田里灌满了水,即将准备插秧了。水田被天空的亮光映照着,显得怎样?——白亮亮、白茫茫。(出示课件)看啊,就是这样的白亮亮、白茫茫,诗人称之为“白满川”!

  师:是呀,乡村四月,到处都是青山,到处都是白水。绿得鲜亮,白得耀眼,绿白辉映,令人陶醉!美吗?谁能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诗?(课件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

  【渡】知道吗,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这样的白水,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课件出示乡村烟雨)那细雨绵绵的,像什么?(牛毛花针青丝轻尘烟雾。。。)就是这样的细雨,轻轻的,它飘落在你的脸上,抚摸着你的脸颊,轻吻着你的额头,惬意至极。就是这样的细雨,密密的,它飞舞着,飘洒着,整个乡村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难怪诗人会说“雨如——(生:烟)”再读轻些,“雨如——烟。”

  师:这般的乡村,这般的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听(播放子规声),这是什么声音?它在歌唱什么?

  师(染情导读)孩子们,看啊,那绿的山原,白的水田,如烟的雨,如歌的子规声,看着这样的美景,置身在这样的蒙蒙细雨之中。我真想高歌一曲,直达胸臆,又想静静的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以表示我满心的愉悦!难怪诗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课件: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结语】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朦胧的乡村画卷。诗人竟用寥寥数笔就把江南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

  四、品读诗句,感受人忙

  生活在这里的水乡人家,他们此时又在干什么呢?咱们看看去。(课件出示鸡群乡村)

  咦?人都哪去了?怎就不见一个人呢?小朋友,请你告诉我,村子里的人都干什么去了?(生:蚕桑 插田)

  你知道什么是“蚕桑”吗?养蚕要做些什么?

  你知道水乡人家是怎么养蚕的吗?咱们去见识见识吧。(课件出示养蚕画面,师简介:采桑——给桑——“上山”——收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尘泪始干)

  孩子们,养蚕要做这么多工作,怎么样?(繁忙辛苦)

  是呀,多么繁忙而辛苦啊!这边要忙着蚕桑,那边又要忙着插田!

  你知道什么是插田吗!(播放插田图)这就是插田。你们插过田吗?老师可是拔过秧,插过田,割过稻子,种过田。面朝黄土,背朝天。感受五个字——实在是辛苦!看到这幅画面,不禁让我想起杨万里的《插秧歌》(课件出示)

  孩子们,读了杨万里的《插秧歌》,我们更加明白种田怎么样?——辛苦!粮食怎么样?——来之不易!因此,请记住:(师)谁知盘中餐,(生)粒粒皆辛苦!

  师:就是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既要忙着蚕桑,又要忙着插田。(课件展出“蚕桑”、“插田”两幅画面,指导读与悟)

  师:这边人们要忙着——(生:蚕桑) 那边又要忙着准备——(生:插田)

  这边刚忙完了——(生:蚕桑) 那边有忙着开始了——(生:插田)

  今天刚忙完了——(生:蚕桑) 明天又忙着开始了——(生:插田)

  你看,乡里人家,这边要忙着蚕桑,那边又要忙着插田;今天要忙着蚕桑,明天又要忙着插田。孩子们,蚕桑辛苦吗?插田辛苦吗?那就请你们时常记住这句话:(课件展示)

  读: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吗?)

  就是这样的乡村四月,人们忙着蚕桑、插田,插田、蚕桑。如此繁忙的两个场景,诗人竟用了非常传神的三个字就串联了起来,是哪三个字?(才了又)

  读:才了蚕桑又插田(感受乡村人家的繁忙与辛苦)

  师:四月的水乡人家,除了忙蚕桑、插田,还要忙些什么?(链接农忙谚语)

  三月雨,贵似油;

  四月雨,好动锄。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早,小满迟,

  谷雨种花正当时。

  一句一句的读,你读懂了什么?

  师:趁着这美好的时光,乡里人家忙完了蚕桑,又要插田,忙完了插田,又要忙着栽瓜点豆,这样的乡村四月,如此繁忙,人人不得闲。难怪留守家里的只有那群老母鸡、大公鸡。所以诗人会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课件出示)在范成大的笔下,没有直接写闲人少,但同样可以感受到乡村四月的繁忙与辛劳。(读《四时田园杂兴》)

  五、再读诗句,感悟诗情

  【渡】这样美的乡村,这么忙的人们,组成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四月。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吧! (播放《乡村四月》的视频)

  师(导读):孩子们,让我们怀揣着对乡村四月,乡里人家的热爱与赞美,请亮出你的嗓子!读!——(全诗)

  师(导读):多么动听的诗歌啊!此时,如果你就漫步在这乡村四月的小路上,看到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你要赞美这里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你要赞美这里繁忙勤劳的乡里人家。那就把你所有的感情都融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文字中!读!——(全诗)

  【结语】江南乡村的四季风光,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翁卷的笔下,江南乡村是如此之美,如此之忙。可在孟浩然的笔下,江南乡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请读读他的《过故人庄》。(课件展出)这乡村美吗?人们忙吗?(恬适、娴静)

  六、拓展读师,课外延伸

  【结语】其实,这样的田园诗歌还有很多。光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有60首。他以“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划分为五组,每组12首。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田园乐》。以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等诗。课后,请同学们找出的诗读读,相信你对田园诗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收获。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宋)翁卷

  山原 川

  子规 雨 (美) 热爱

  闲人少 蚕桑插田 (忙) 赞美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蚕桑、了”等字词。

  2.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熟读《乡村四月》,读读注释,想想每句话大概意思。

  3.学生用三句话整理资料介绍诗人。

  4.学生复习学过的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一、旧诗导入,弄懂诗题,知作者(课件1)

  1.师:(满含深情地说)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我们的先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优秀的诗篇,他们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个中国人为之骄傲。现在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古诗当中有哪些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谁能大胆读)

  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田园风光,感受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师:齐读。再读,读准字音。读了这四个字,你读到了什么?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 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介绍(2名左右)

  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没有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课件2)

  二、听录音感悟,集中评价,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播放课文朗读)

  师:1.你觉得这位老师读得怎么样啊?

  2.其实,你们说的这些就是读古诗的基本要求。相信你们平时也一定也是这样读的。现在就请你们翻开书本108页,自己这样读一读吧。

  3.刚才老师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诗声,都快被陶醉了,现在就请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

  4.咱们同学善于倾听别人朗读,你听出了什么?(好?哪里好? 不好?那你来读读)

  5.诗中有一处“两个平舌音”在一起,特别难读,是哪个?(蚕桑)(课件4)

  6.诗中有几处多音字,在哪?

  是了。在这儿是什么意思?(结束)。当它做结束的时候。它就读(liao)。(课件5)

  7.请1、2组的同学熟练地把最后一句读一读。(老师听出你读得好,请你读吧。全班齐读整首诗吧)

  8.读了整首古诗,你的眼前有怎样的情景,画面呢?

  乡村四月的景色被大家读着读着就勾出大概的轮廓,这就是多读的魅力。它使字里行间的画面立体起来了。

  三、小组交流感悟

  1.小组内轮流读古诗,推选出读得的同学。讨论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线画下来,并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

  2.古诗一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如果能把文字读成画面,那就了不起了。哪一小组愿意这样读。还有哪组愿意这样读。

  3.他们读得好吗?为什么?

  4.大家一起读吧!相信投入地读你们一定能把文字变成画面。

  5.亲爱的同学们,此刻,老师已经被陶醉了,就让我们在翁卷的指引下,走入前两句诗吧!

  四、品诗

  (一)1.(谁来读?)你们听听前两句的描写,让你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2.指名答相机板书。这些景物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想说哪个就说哪个吧?

  3.相机解:绿遍山原

  白满川 用“川”组个成语,说说“川流不息”中的“川”是什么意思?这边的川是什么意思?“白满川”具体是描写哪里的景物?

  翁卷还被哪些美景吸引了呢?再读前两句诗吧!

  解:子规 雨如烟

  这样的景色,给你们的感受是?(用一个词说)

  把你们的感受送进去读。

  4.感谢同学们是你们把老师带入这样的美景,请你们用语言把眼前的美景说说吧!

  5.把你们的理解送进去,再读前句诗吧!

  过渡:此时,连子规也不闲着,听(播放叫声)它在声声地啼叫,它在说些什么呢?

  (二)说得好呀!它在催我们干农活了。到底该干哪些农活呢?自己读后两句吧!

  1.你读到了什么?

  2.后两句中哪两个字最能体现村民忙碌?(相机板书: 才 又 )

  3.怪不得诗人写道:乡村四月?(板书:闲人少)

  4.这样的忙,该怎样读出来呢?请你读。相信你一定能读出村民的忙碌。

  5.全班齐读

  想像:忙碌的村民一边忙一边会想些什么呢?(指名答)

  虽然忙但忙中有乐啊!把你们的感悟再加进去,读。

  五、回归整体 感情升华

  1.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看整首诗吧!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板书:景 人)勤劳也是一种美啊

  2.如此的美景,如此的村民,此刻翁卷都看见,他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

  3.同学们啊,此情此景,你们也都看到了。你们又想说些什么呢!

  4.是啊!咱们的心和翁卷的心是相通的,现在就把自己当成翁卷,读出来吧!

  5.初夏,我来到了乡村,举目望去,(绿遍山原……)

  6.谁愿意自己诵读。

  7.配上音乐:一起诵读吧!

  8.亲爱的同学们,此刻我学得语言已经无法表达我们的赞美之情,“言之不足,故咏歌之”让我们用歌声来赞美乡村四月吧!(音乐课件)

  六、小练笔

  古有翁卷写诗,今有四年级的同学写文,请你们拿出笔以“乡村四月”为题,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像到的写下来,写一篇短文。(作业布置)

  附: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山原 白满川 景美

  子规 雨如烟

  闲人少

  才…… 又 …… 人勤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3

  一、说教学资源

  (一)、说教材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读诗的方法,但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熟悉,所以设计教学时我着重考虑如何激趣、激qing。

  (三)、说理念

  《乡村四月》是一首古诗,依据课标,第二学段古诗词教学目标是“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让学生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带着表情的朗读。在本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主题,“凭借课文的例子,选找教学突破口,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指导下,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画面,体验诗人的情感。这里的读,是声情并茂地读出诗文的情和意,表达自己的情和感,促进感悟的内化与升华。读出个情味,给予学生尝试的空间与时间,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体悟,在互动评价中掌握情感的基调,最后进入意境,身心融入而忘情地读。诗歌与记叙文不同,除了把握朗读的情感基调,更要把握朗读的节奏及其轻重音。

  二、激发兴趣,说教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受性的学习材料。《乡村四月》写的是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而现在正好是春季,因此课堂中在课前3分钟与学生轻松谈话聊聊自己眼里的春天。引出古人眼中的春天。

  2、知识迁移法。四年级的孩子已学过一些诗,也懂得古诗学习的一般方法“读通——读懂——感悟——背诵默写”,在导入课题后让学生回忆学诗方法,起到复习巩固作用,同时也可利用这一方法来学习本首诗。

  3、品读感悟法。课标中提出二段诗词教学目标是“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语文教学,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品出诗歌的韵味,必须扣住重点词句,在比较、玩味、体悟中咬文嚼字,嚼出语言背后的情味、意味、韵味;嚼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逐渐走进诗文意境场景,走进角色,与人物共鸣,与作者交心,享受人文陶冶与情感震撼。

  4、引导想象法。利用插图引导想象景美、人勤景象。

  三、培养能力,说学法

  1、收集资料法。课前让孩子收集诗人翁卷的资料,培养孩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朗读教学法。朗读有助于感知语言,感悟者作者抒发的情感。课堂中通过个别读、齐读来正音,看图引导学生想象,熟读成诵等方法让学生把诗读通、读懂。

  3、想象悟情法。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山原的欣欣向荣,乡村人的勤劳忙碌,感悟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四、师生互动,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析课题

  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此,利用课前3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让学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

  (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

  (三)、读通诗文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蚕”“桑”。

  1、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师的“导”,就是教学的预设,而“味”,就是咀嚼语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过程必须简单,只能是个粗线条,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1、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古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是“显像得意”,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具体到我这节课……

  (1)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看图引导想象,体会山原的“绿”引读感悟。结合学生的自悟让学生看图和注解感悟“白满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诗人说“白满川”。春天的雨又轻又小像雾又像烟,这样的雨又可以说是(烟雨蒙蒙)这时我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想象:四月的乡村,原野是绿的,山陵是绿的,还有绿的———绿的——— 绿的———。学生通过看、说明白诗人眼里是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此时我引用《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感悟绿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

  (2)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写乡村的人勤劳的诗句比前两句更好理解,我让学生先说然后点拔。采集桑叶养蚕,耕田插秧这是乡村四月繁忙的劳动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繁忙、紧张?引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句我仿佛看到乡亲们————,听到乡亲们在田间说————。接着我引用诗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累并快乐着但对末来充满希望。诗人就是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熟读成诵

  (六)、默写古诗

  (七)、课后延伸

  1、自读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第二首诗的整体印象。学生肯定能说出第二首诗主要写人们很忙,教师再相机说“其实第二首诗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诗中就有体现了”,学生再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而对课进行小结。

  2、背诵默写《乡村四月》

  3、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归/声里/雨如烟。 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桑蚕/又/插田。 人忙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4

  《乡村四月》是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中第二十三课《古诗词三首》中第一首,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翁卷所作。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波光粼粼,天空中云雾蒙蒙,杜鹃欢唱,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写人,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突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给人一种“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启示,整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和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依据教材特点和课标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正确读写“蚕桑”。

  2、背诵、默写古诗。

  3、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抓住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诵读古诗并默写。

  2、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绘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

  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师生互动,说程序

  (一)、谈话导入析课题

  课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愿望。因此,利用课前3分钟与学生聊天,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眼中的春天后,再让学生背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如《咏柳》《早春》《春晓》……导入新课教学。这样既联系生活,又复习了旧知,为学生理解诗的含义垫定感情基础。

  (二)、回忆学法,指导自学

  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学诗方法,让学生回忆学诗的方法——先读通,后悟诗意和诗情,再背诗。通过这一方法来指导学生自学。

  (三)、读通诗文

  在这里我紧扣“读通”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自读后检查指导学习生字“蚕”“桑”。

  1、了解翁卷的资料和诗题意思。

  2、学生自由读诗。

  3、通过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读通诗文,相机学习生字“蚕”“桑”,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指导。

  (四)、读懂诗文,感悟诗情。

  俗话说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依据课标和诗词教学的特点,这环节我采取自读自悟,想象感悟,教师引导,品出诗味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诗意。而教师的“导”,就是教学的预设,而“味”,就是咀嚼语言,品味出情感。由于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特征有别于成人,他们处在启蒙阶段,于是,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关注童心、童趣,深入浅出为他们的喜闻乐见。一般而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教材的特点,知识能力点,设计整体感知要点,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领悟情感的方式,从而悟出诗歌味儿来。“导味”,教学过程必须简单,只能是个粗线条,感悟的方式与方法应明了易于感悟,并且能运用操作,这样,教师才能灵活驾驭课堂,放飞学生个性,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这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1、师生回忆小结了解诗文的方法,指导学生自读自悟诗意。

  2、师生互动交流感受。古诗词的教学最高境界是“显像得意”,即先将文字转换为画面和场景,变抽象为具象,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让学生从形象中感受,领悟诗句的情感意蕴。具体到我这节课……

  (1)我是这样处理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领悟诗意有一定的难度,我采用看图引导想象,体会山原的“绿”引读感悟。结合学生的自悟让学生看图和注解感悟“白满川”是天色倒映在稻田里的水中和水色交相辉映,给人一种什么感觉?(白茫茫的很耀眼)因此诗人说“白满川”。春天的雨又轻又小像雾又像烟,这样的雨又可以说是(烟雨蒙蒙)这时我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想象:四月的乡村,原野是绿的,山陵是绿的,还有绿的———绿的——— 绿的———。学生通过看、说明白诗人眼里是个绿色主宰的世界,此时我引用《咏柳》中的两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和《泊船瓜舟》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学生感悟绿给人感觉是——生机勃勃,顺势指导学生朗读,读出绿。

  (2)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两句写乡村的人勤劳的诗句比前两句更好理解,我让学生先说然后点拔。采集桑叶养蚕,耕田插秧这是乡村四月繁忙的劳动生活,从哪里可以看出劳动繁忙、紧张?引出:才了蚕桑又插田。引导学生想象:读着这句我仿佛看到乡亲们————,听到乡亲们在田间说————。接着我引用诗句“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累并快乐着但对末来充满希望。诗人就是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

  (3)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诗意。

  (五)、熟读成诵

  (六)、默写古诗

  (七)、课后延伸

  1、自读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第二首诗的整体印象。学生肯定能说出第二首诗主要写人们很忙,教师再相机说“其实第二首诗的主要意思在第一首诗中就有体现了”,学生再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从而对课进行小结。

  2、背诵默写《乡村四月》

  3、课后收集并积累其它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绿遍/山野/白满川,

  子归/声里/雨如烟。 景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桑蚕/又/插田。 人忙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5

  第一学时

  原文: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

  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 ”,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

  2、书写“ ”,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 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 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

  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出示古诗(教师范读)

  二、趣味练读。

  1、首先自己读一读,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完之后用你的行动告诉我)

  2、同学们这首诗变成我们琅琅上口的童谣吧!(小手准备起来)

  3、当年“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来让我们也踏起来吧,踏出诗的节奏。

  (练读中让学生基本达到会背)

  三、品悟诗情

  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把诗读成琅琅上口的童谣,踏出诗的节奏,好药会从诗中读出画儿来,从画儿中体会诗的意蕴。

  1、出示“绿遍山原”,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儿呢?

  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

  山陵是绿色的,原野是绿色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

  你想起了哪些词:草木茂盛、郁郁葱葱

  2、出示“白满川”

  你从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可以先结合注释理解)

  江南有水乡之称,河流弯弯从稻田流过,从小村庄里流过,此时,天色和水色相互辉映,河面上一片亮白。(通过想象和观赏来帮助学生理解)

  水面图1:波光粼粼

  水面图2:白茫茫,雾气弥漫

  3、同学们已经从诗中看出了画儿来了,出示图3,把你的诗送进这个画面中去吧!

  绿遍山野绿满川(读出味儿道来)

  4、你觉得在这一句诗中诗人的哪个字用得最好,先自己品一品,然后用笔画出来,给大家谈谈你的感受。(品字词,培养语感)

  重点“绿 白” “遍 满”

  5、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你从诗人的诗中听到了什么?(子规声声)

  6、可是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诗人说的这是什么样的雨呢?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缥缈、如轻纱,似薄雾。)

  7、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吧!“子规声里雨如烟”。两句练读: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读的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清新质朴的江南水乡。来,给我们的这幅画儿起个名字吧,补充:乡间四月 图

  8、在诗人的眼里,不仅仅只有美丽的自然景色,在我们这迷人的田园风光中,作者还看到了一种更亲切的画面,那是谁?(家乡的人们)他们在做什么呢?从后句诗中你都感受到了什么呢?(人们的忙碌、繁忙)

  9、你从哪些词中读出来的呢?“才……有……”“闲人少”试读感悟人们的繁忙,紧张。

  10、回到题目总结:乡村四月美景图

  这首诗不仅为我们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美,而且也通过诗人赞美了勤劳的人们。

  出示画面,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些诗人的乡村四月美景图吧。读整首诗,音乐开始了。吟诵。

  四、延伸

  1、江南乡村生活令我们充满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带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再去感受乡村生活的另一个画面吧!

  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引导想象画面:在小草发芽、生长、,黄莺飞舞的春天里,那拂堤上的杨柳刚刚透出黄嫩的枝芽儿,顽皮的孩子们呀,正在趁着春风放飞一只又一只五彩的风筝。

  同样有美景呀,小草、黄莺、杨柳。

  同样的人呀,是那些顽皮、可爱、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读一读(让我们吟诵出这首诗吧)

  2、原来,我们眼中的乡村生活便是一首首令人回味的诗,一副美妙的画儿,那画中的一草一木,那画中熟悉的人既让我们感到亲切,又让我们留恋。

  可曾发现我们的生活中有诗的影子,看(出示画面),那诗歌就在它顽强而又柔嫩的细芽之中。

  《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看,那诗的身影可在风中摇摆,飞上了柳梢。

  《垂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板书设计:

  乡村四月 美景 图

  宋:翁卷

  景美 葱葱 粼粼 声声 蒙蒙

  人美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通过多层次地诵读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领悟祖国古诗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学习古诗,运用学生已有的画画认识基础和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身同感受地心领神会进入诗中的意境中去。

  教学目标:

  1、认识“蚕、昼、耘”3个生字,读准“蚕、桑、了、昼、供、傍、耘”7个字的字音,会写“蚕、昼、桑、耘”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并能默写。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乡村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画好乡村田园风景画,学生收集诗人介绍的资料。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诗,轻叩诗门。

  师导语:那乡间的小路,那瓜果的飘香,那青蛙的歌唱,那牛羊的成群,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吸引我们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你们都画好了自己眼中的乡村风光画吗?展示出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一下你的大作吧!

  生汇报自己的画,师作适当评价。(预设:多么优美,多么自然啊,真想到你的画中去生活)

  老师也带来了两幅乡村生活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示课件一(《乡村四月》插图画和《四时田园杂兴》插图画)

  同学们自由说说自己所看到的,师指名几位说一说。

  师:是啊,多么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活画,宋代有两位诗人分别看到这样的画,诗兴大发,各自写下一首诗来赞美乡村生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两首古诗。

  板书两首诗题目,齐读课题。

  师:比较这两首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这两首诗都是写乡村的诗,,“乡村”与“田园”的意思差不多。

  生:我发现“四月”和“四时”有区别,“四月”是农历四月,“四时”是四季。

  师:你真聪明,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生:我从课外资料中找到的。

  师:从课外资料中学习是个好办法。我们要向你学习。

  二、初读古诗,走进诗屋。

  1、自由读这两首诗一遍,要求读准读通。

  2、指名读,指明“了(liao)、蚕(can)、桑(sang)、昼(zhou)、  耘(yun)、供(gong)、傍(bang)”的正确读音。“昼”字写法:太阳升出一尺,白昼开始了。

  3、男女生相互读二诗,相互评价。

  4、齐读两首古诗。

  三、学习古诗,撞击诗心。

  a、叩响古诗《乡村四月》

  1、乡村四月是一副怎样的画面?人们在做什么呢?请全班女生来读一读。

  2、读得多好啊!同桌之间借助注释,插图合作弄清诗意。

  3、交流汇报。

  师:读着诗句,看着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原野的水面映着天空的光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看到注释再看插图就明白了。

  师相机多媒体展示课件二(“白满川“的乡村画)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一副画,天空的光辉是——

  生:白白的、亮亮的。

  师:原野水面的颜色是——

  生:白亮亮的。

  师:用诗中的词回答,真是——

  生:“白满川”。

  生:我仿佛看到了绿的山陵、绿的原野。

  师:是啊,还绿了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三“绿遍山原”乡村画)

  生:绿了树木。

  生:绿了小草。

  生:绿了竹叶。

  师:绿了这么多,真是——

  生:绿遍山原。

  师:我们来齐读这一句诗吧!再指名读。

  师:我发现你“绿、遍、白、满”四字读得特别有味,为什么啊?

  生:我觉得这四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

  师:你真聪明,我们跟她样读出韵味来。

  (生读诗句)

  师:好,还听到了什么,继续交流汇报。

  生:我仿佛听到了杜鹃鸟在叫。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注释上写了子规就是杜鹃鸟,“子规声里”就是杜鹃鸟在叫。

  师:你真会读诗!

  生:我看到了雨下得像烟一样。

  师:那是什么样的雨?

  生:蒙蒙细雨。

  师:说得多好啊!我们再来看一看图画吧!(相机出示课件四:乡村四月风光图)学生看图。

  师:谁能用诗中两句诗来赞美这幅画?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师:带着赞美的感情读这两句。(练读)

  师:这么美的画面里乡村人们在干什么呢?我们来读读三四句。

  (生诵读)

  师:你读完后感受到什么呢?

  生:我们感受到他们好忙。

  师:对,你从哪些词读出来的?

  生:才……又,“闲人少”。

  师:好,来展示读一读。

  (生读诗句)

  师:读到这,我们的诗心也唤醒了,也来作两句诗吧!下课了,同学们会在操场上玩什么游戏呢?

  (生自由回答)

  师:好,可以作诗了,我说上一句,你来接下一句。

  师:校园课间同学乐,

  生:才了爬杆又跳绳。

  生:才了跑步又打球。

  ……

  师:我们都诗兴大发了,我们课间是忙着出去玩,而诗中的人们忙着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得到丰收。

  生:为了吃、穿、用。

  生:为了幸福生活。

  师:是的,他们的心情怎样?

  生:是快乐的。

  师:是的,尽管累但是快乐的,勤劳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得到了自己的收获,得到了自己的快乐,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来诵读全诗吧!

  (生诵读)

  师:多么好的一首诗啊,诗人是谁啊?谁来为我们介绍。

  (生介绍)

  师:把快乐送进诗里,告诉诗人翁卷,我们配乐再诵读一遍。

  (生配乐诵读一遍)

  师:太美了!我都陶醉了,让我再美美地陶醉一回吧!

  (生再配乐诵读一遍)

  4、过渡:《乡村四月》村民在优美的乡村画卷中,忙着劳动,得到自己的快乐。《四时田园杂兴》诗中又有哪几种人物,他们又在忙些什么呢?我们来学习下一首古诗。

  b、叩响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1、齐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

  2、谁来帮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

  (生介绍诗人范成大)

  3、学生合作探究诗中写了哪几种人物,他们在干什么?

  4、交流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五《四时杂兴》插图画)

  生:我读懂了写了村庄儿女和童孙。

  生:我读懂了村庄儿女白天耕田,晚上织麻。

  生:我读懂了童孙学种瓜。

  师:真了不起!读懂了这么多,我们再来读一遍诗,读出意思来。

  师:谁能告诉老师三、四句诗的意思。

  (生回答,生补充)

  5、拓展

  师:村庄儿女还做了哪些农活?

  生:养猪。

  生:种菜。

  ……

  师:真是应了题目中的哪个字?

  生:杂。

  师:再读题及全诗,要读出情趣来。

  6、悟诗情

  师:诗中写的是夏日农忙时节农户一家繁忙的景象,也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忙景象,你从哪些词可以读出来。

  生:我知道了,难怪叫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管小孩叫童孙。

  师:你真机灵!诗人晚年隐居故乡石湖,以老农自居,以老祖父的眼光爱怜地看忙碌的农户,有播种就有收获,让他对农事活动饶有兴致。想象范成大见此情景会对村庄儿女说些什么?

  (生自由读)

  (诵读一、二句)

  师:和种瓜的孩子说什么呢?(师扮老人,学生扮童孙)

  情景再现

  师:孩子,你还不懂怎样耕织啊!

  生:老爷爷,我可以在桑树旁学习种瓜啊!

  师:多懂事的孩子,多聪明的孩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师:我们来以老爷爷的口吻来诵读这首诗。

  (生练习表情诵读)

  师:多么纯朴的劳动人民,多么朴素的田园生活,忙忙碌碌却开开心心,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热爱之情来。

  (生练习感情诵读)(配乐)

  四、巩固延伸,触摸诗情。

  1、比较两首诗,发现共同点。

  2、生自由汇报。

  3、齐诵两首诗。

  4、延伸。

  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在远离尘世,民风朴实的乡村迷人世界,用心灵触摸田园风光,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勾勒农村景象的清新朴实。课后把这两首古诗默写在自己的田园风景画上,积累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白居易的《池上》。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古诗文灿若星辰,用我们的心灵叩开古诗文大门,你会感悟到许多许多。最后,我送一句诗给大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设计意图: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的诗”,我设计让学生从自己的画中入手,再到诗中画,切入诗句学习,让学生学习中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诵读中自然进入诗境中,用幼小的心灵感受诗句的清新朴实。在学习任务设计上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欲望,要知道学生是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如:说出景物特点,用“才……又” 来作诗,读懂了什么?发现称图中那么大的人为儿女等。通过多层次地诵读让学生的心与诗心撞击情与诗情融合。]

  板书设计:田园诗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宋]翁卷[宋]范成大

  绿遍白满景美村庄儿女耘田织麻

  闲人少:才…又人忙童孙:学种瓜

  (此案例获市古诗文案例竞赛一等奖)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7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的作者都是_______代诗人,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都描写了_______季的景色。

  2《乡村四月》中的“四”指_______,而“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歌子”是_______名,《渔歌子》是_______诗人_______的作品,描写的是_______时节的景色。

  二、读课文,回答问题。

  1《渔歌子》中描写老翁悠闲垂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渔歌子》描写了秀丽水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可以看出时间是_______季,地点是______________。

  三、课内语段阅读。

  乡村四月

  [ ]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诗中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__之情。

  3诗中_______、_______两个字表现了农民繁忙紧张的生活。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8

  四年级下册第六组是“田园生活篇”,司空见惯的生活小景、生活小情我们平日都熟视无睹,怎样让孩子们能从中体会到有情有趣呢?最关键的是怎样让田园绿野、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牧童短笛、蛙鸣阵阵、鸟啼声声,能从字面上升到画面然后再到学生的言面呢?从下面的教学回想中,您应该能看到我的设计思路。

  沉睡了几千年的诗歌,沉淀了几千年的情感,要想一下子打开闸门,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唯有唤醒他、亲吻他。

  一、唤起生活的记忆。

  (一)节气歌中寻找生活的记忆。

  师:还记得节气歌吗?我们一起来背背。

  (节气歌背完后,师生对说二十四节气。边说边出示二十四节气)

  师: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和农事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板书:农事

  师:知道什么叫农事吗?

  生1:就是农村里做的事。 生2:就是农活。

  师:到了一定的节气,农民都知道该做什么农活。回答四月的两个节气:“清明”“谷雨”,你知道关于这两个节气的谚语吗?

  生: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师:每到这个时候,在空旷的田野,我们总能听到一种鸟的叫声,知道是什么鸟吗?

  生:布谷鸟。

  师:它是怎么叫的?

  生模拟。

  师也模拟: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原来是布谷鸟提醒大家要割麦子插秧了。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思绪引向田园,奠定学习田园诗的知识与情感基础。

  (二)语言的描述实化生活记忆。

  师:那这个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又在家做什么呢?

  生1:给柑桔树剪枝。

  师:这个时候,走到桔园里,会有什么感觉?

  生1:闻到香味。生2:看到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叶子。生3:站在柑桔园里,你会感觉好像漂浮在绿色的大海上,点点白帆似的小花不时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你怎么也拒绝不了诱人的花仙子的邀请,不得不和她一起穿行其中。

  师:原来在柑桔园劳动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生2:我爷爷在种玉米。 生3:我爸爸在施肥。 生4:我奶奶在种菜。

  生5:我爷爷奶奶在采茶。我也帮他们采茶了,茶树一行行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随着山势的起伏,就像大海里的波浪,一片片茶叶得像抹了油似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那茶叶的清香啊,真可以让人不喝就醉了。

  (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剪枝、种玉米、施肥、栽菜、采茶)

  设计意图:这里算不上繁华的闹市,也不能完全算是幽静的乡村,只有部分逐渐矗立的工厂取代了原来的稻田秧苗。但孩子们还是有机会到仅有的田地里去,所以我就是要通过引导让孩子们知道在四月的部分农活,感受到四月的美,更重要地是感受到劳动中美的感受。这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练就语言的过程。

  (三)语言演练富化情感的生成。

  师:你能用“既……又……既……又……”把这些农事连起来说说吗?

  生:四月,农民伯伯可忙了,既要为柑桔树剪枝,又要种玉米,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听出了一个字

  生:忙

  师板书:忙

  师:你能用“不论……不论……都……”把做农事时的景色说说吗?

  生1:四月,不论是在柑桔花翩翩起舞、尽情散发无尽芬芳的桔园里剪枝,不论是在绿海似的茶园里边欣赏诱人的绿色、品味醉人的芳香边唱着采茶曲采茶,都是那么有滋有味。

  ……

  师:我又从中听到了一个字

  生:美

  师板书:美

  师: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为收获而歌唱为希望而歌唱。

  设计意图:语文是用灵性的语言来传递的,用第六组第一篇课文中学过的关联词说话,把农事、农景说出来,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新知识的学习联结成了一个全新的通路,同时也创设出了古诗学习的情与景。古诗本来就是最有灵性的,给孩子们展示灵性的语言的平台,给溢满灵性的古诗开启一道外溢的出口。让灵性从诗中流向孩子们的心田。

  二、唤醒文字的记忆。

  (一)读清文字。

  师:是啊,无数诗人为乡村的美景而陶醉,为乡村勤劳的人们而吟诵。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翁卷来到这迷人的《乡村四月》。注意:卷在这里是表示动作的意思,所以应该读第三声。快读读这首诗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师:这首诗中还有个多音字,找出来读读。

  (学生找出了“了”字,有的读li?o,有的读le)

  师:这个字到底该读什么呢?

  (分别出示li?o和le的几种意思,学生对照注释找答案。最后定为li?o。)

  师:扫除了障碍,快读读吧。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给出“了”的两种读音的意思,学生在选择中不仅能知道“了”到底怎么读,而且也了解了“了”在诗句中的意思,更重要地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师:那快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

  设计意图:学会七言律诗的读法。

  (二)读懂文字。

  师:学古诗不仅要读会,还要会理解,把你们平时的好办法给大家说说。

  生1:可以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

  生2:先大致地把会理解的诗句想象成一幅画面,如果还有不懂的词语就猜一猜,猜不到还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生3:有时还可以想以前学古诗时的意思。

  生4:还可以结合文字、图画编故事。

  (学生边读古诗边理解,教师在走廊上时不时被兴奋的学生拉住,把自己的理解说给教师听。)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绿遍山原白满川”就是山陵和田野都是绿油油的,稻田和水色与天空的颜色交相辉映。

  生2:我知道了翁卷是站在山上看的远处。看到了高山和田野都是绿油油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空交相辉映,显得更白了。

  师:噢,翁卷原来是站在山上看的。他观察的位置我们通常叫做

  生:观察点。

  师:翁卷站在山上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眼前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近处的呈翠绿色,远处呈深绿色,再远些呈墨绿色。一阵微风拂过,稻田里波光粼粼,显得更白了。

  师:“川”一般是指什么?

  生:河流。

  师:川流不息、山川中“川”什么意思?

  生:川流不息中是指人多车多,像河流。而山川中是指河流。

  师:“白满川”中的“川”呢?

  生1:稻田中水满了,像小河,但不是河。

  生2:我不知道“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生3:就是雨像烟雾。

  师:是烟雾?

  生1:我说是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就像是薄薄的烟雾。

  生2:是好像把天地织在一起,像仙境中的白烟。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记得在《咏柳》中有过这样的方法。

  生:是比喻句,那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1:我读懂了“子规声里雨如烟”:就是在布谷鸟的叫声中,细雨蒙蒙,就像是薄薄的烟雾。

  生2:还可以这样说:蒙蒙细雨下个不停,天地间就上起了一层薄薄的白雾。听,远处传来了几声布谷鸟的叫声。

  师:是啊,布谷鸟的叫声特别动听。更是显得乡村的幽静。

  生6:我从“乡村四月闲人少”知道了,乡村里人们都特别忙,没有空闲。

  生7:我从“才了蚕桑又插田”知道了,刚结束蚕桑又要插田了。

  师:在我国南方现在正是养蚕的好时候,蚕桑就是养蚕。插田呢?

  生:插秧。

  生:我知道了,就是刚养完蚕又要插秧了。

  师:这时请大家用因为和所以把最后两句诗连起来说说。

  生思考后:因为才了蚕桑又插田,所以乡村四月闲人少。

  设计意图:古诗要读出画面,在画面的基础上理解。同时读懂古诗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训练、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任何时候,只有把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理解与想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三)创意文字

  师:透过你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这一幅画给大家描述再来。

  生:那是一片怎样的绿啊,近处的田野,远处的山,都绿得那么有生机。翠绿、深绿、墨绿一浪接一浪,那么和谐。稻田里水波粼粼,时而映出天空,显得那么白,时而映出青山,显得那么绿。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天地间像织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雾。听,远处又传来几声布谷鸟的叫声。这么美的景色却没有人来欣赏,噢,原来是因为他们太忙了,刚刚养完了蚕又得准备插秧了。

  (经过好几个学生的补充与描绘,一幅更美的画面诞生了。)

  师:好美的画面啊,把你心中的画面读出来。

  生读。

  师:把你们心中的画面读出来吧。

  师:是啊!绿和白是画的底色,山陵和田野是画的主体,再加上淅淅沥沥的细雨点缀,和着“阿公阿婆”的子规歌唱。声声色色,情情景景,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教师边小结边板书:绿(山原) 白(川)

  子规 雨 烟

  师:让我们再把眼前的美读出来。

  设计意图:古诗、国画同为国粹,诗画一体,诗人是把一幅画凝炼成一首文质兼美的古诗,而我们教学的目的又是把诗还原成那幅精美的画,并且要画出形画出意画出神。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再创画面,用语言再创画面。在画面中,达到景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一个积累语言、创造语言、放飞想像、领悟情感的过程。

  三、唤醒生活的乐趣。

  师:古时候像这样心向田园、情系田园的诗人很多,他们把所见到的田园风光和自己的情融为一体,形成了文质兼美、语言凝练的古诗,我们把这样的诗叫做田园诗,把这样的诗人叫做田园诗人。著名诗人范成大就是其中之一。

  师:我们已经背过范成大的另外一首《四时田园杂兴》,一起背一遍。“梅子金黄杏子肥”

  师: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整首诗。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诗中有两个多音字,请对照解释(出示两个字“供”“兴”)选择正确的读音。读出自己的理解。

  师:咱们把这首诗先读一读。

  师:找出诗中最有趣的读一读。

  生1: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句,大人们都在各做各的事,这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学种瓜。

  生2:大人们都很忙,白天晚上都要干活,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不会锄草不会搓麻线,就拿着锄头,在桑树阴下学种瓜,我觉得这些孩子们好淘气。

  师:把大人的忙孩子的淘气读出来。

  设计意图:《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古诗,后两句又是趣的精华,设计中我揪其重点,直奔重点,以重点带动前两句的理解,并在后两句的趣字中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让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心中、语言中、情感中。

  四、唤醒平凡的你——田园。

  师:读田园诗,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乡村,品味到其幽静、恬适,呼吸到淡淡的清香,感受到田原绿野、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牧童短笛、哇鸣阵阵、鸟啼声声。

  师:我为大家选择了辛弃疾的两首词,找最感兴趣、最能理解的读读。

  尝试读读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西江月(辛弃疾)

  茅檐低小, 明月别枝惊鹊,

  溪上青青草。 清风半夜鸣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稻花香里说丰年,

  白发谁家翁媪。 听取蛙声一片。

  大儿锄豆溪东, 七八个星天外,

  中儿正织鸡笼。 两三点雨山前。

  最喜小儿无赖, 旧时茅店社林边,

  溪头卧剥莲蓬。 路转溪头忽见。

  师:这就是诗的魅力,这就是田园的魅力。走进乡村,走向田园,走进古诗,你会发现,一切竟这么美!

  推荐背诵:

  《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村居》

  《所见》《夜书所见》《宿新市徐公店》《山居秋螟》

  设计意图:辛弃疾的《西江月》《清平乐·村居》虽然都是词,但绝对是能田园诗中“趣”的代表,所以我选择这两首,让孩子们在读中,在笑中进一步感受到田园的乐趣,更进一步从平凡的景象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乐趣,在于寻找;生活,在于品味。而古诗教学,则在于唤醒!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9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

  二、弄懂诗题

  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的古诗。

  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

  (教师板书:翁卷)

  三、知晓作者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南宋诗人。

  教师补充: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

  四、整体感知

  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一)生自由读古诗。

  (二)教师指名读。

  (三)教师范读。

  (四)教师指名读。

  (五)学生齐读。

  五、知诗情、悟诗意

  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

  (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

  生:诗人写了:山原、川 。

  生:子规声、雨。

  生:乡村、人。

  生:蚕桑、田。

  (一)、品读美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

  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

  (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师:诗人是如何将“山原”和“川”联系起来的?

  生: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什么样的山原才是绿遍山原?

  生:漫山遍野都是绿的。

  师:在哪里你看出漫山遍野都是绿的?

  生:绿遍。

  师:遍是什么意思?

  生:到处都是。

  师:什么是白满川,书中有注释。

  生:映着白光的水田。

  师:(播放课件讲解“白满川”)

  师:茂盛的山原和反着白光的水田相互映衬,这不就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吗!

  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播放乡村美景图。

  (二)、品读人勤

  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生:插秧、种田。

  师:他们只是插秧、养蚕吗?没干别的吗?

  生:干了。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闲人少”

  师:闲人少,就是什么人多呀?

  生:忙人多!

  师:那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忙喂鸡、喂鸭、翻地------。

  师:那说明这里的人怎么样?

  生:很忙碌。

  师:从“才了---又---”里你能看出什么?

  生:很勤劳

  师: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比如,我们可以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鸡又放鹅。谁想来试试?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翻土又种菜。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喂猪又放鸭。

  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桑麻又犁田。

  师:大家说的真不错,说了这么多才了什么又什么,但诗人一句都没用,却用了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为何?

  生:这是主要农活。

  师: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田”“川”“烟”最后一个音节都是“an”这叫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不信你试试。

  生:齐读古诗。

  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

  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请读出陶醉之情。

  生:(带着陶醉之情来读古诗。)

  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

  生:(带着敬之情来读古诗。)

  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 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

  (众生生带着赞美之情来读古诗)

  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

  (生练背古诗)

  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

  (生背诵古诗)

  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

  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

  七、拓展阅读:

  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我们曾经也学过一些,比如说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王维的《山居秋暝》还记得吗?(教师与学生共同吟诵)像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等等,他们都很热爱田园生活,也写了一些田园诗,课后我们可以找出来读一读,我相信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下课。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0

  【教学理念】 追求随课堂的有效性,让随堂课在真实中见精彩,平实中现智慧,朴实中含韵味,踏实中求质量。

  【学习目标】

  1、独立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借助注释、插图,自主学习,正确理解诗意,在诵读品味、情景想象中感受优美的田园风光,体验繁忙紧张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4、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学习重点】 读懂诗意,熟读成诵。

  【学习难点】

  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六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乡村生活的画面,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走进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家,游览了辽阔宁静的牧场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步乡村四月。

  (齐读课题)

  2、读了题目,你就了解到什么?你知道吗?这四月就是指江南农村春末初夏的时侯,这正是江南农民春耕的时节。

  二、读通诗句,书写生字

  1、久居江南的南宋诗人翁卷,如何用诗句记下这时的情景呢?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正音,齐读。

  3、蚕桑的平舌音读得真准,它们是今天要学习的生字,会写吗?(范书)蚕,天虫为蚕,第一笔是横,可别写成撇;桑叶的桑要想把它写得美观,上面的三个“又”就要讲究穿插,写得富有变化,给人高低错落之感。来,自己抄写一遍。

  三、疏通字词,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1、刚才我们学写了生字,读通了诗句:

  从小学一年到现在我们学了很多古诗,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首先要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接着读通诗句,了解诗意,最后想想画面,体会情感。下面我们借助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2、借助注释,你知道哪些词的意思?

  (理解山原、白满川、子规、了的意思)

  3、大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第二句过渡:第一句写出乡村景美,第二句写人,乡村的人又怎样呢?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蚕桑”的意思?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知道了是结束的意思,再把蚕桑放进句中读一读──刚刚结束蚕子和桑叶又插秧,通吗?蚕桑该做什么讲?(点播:看来理解古诗,不能用常用的分解法或简单的从字面上理解,要放到诗句中去读。)谁能借助注释,再说这行诗的意思?

  ⑵ 乡村人家多忙呀!难怪诗人说:“乡村四月闲人少”,这里的闲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组词说一说吗?(清闲、悠闲、空闲、休闲)哪些词的解释放在这最合适?你能说说原因吗?(你们说得言之有理,老师总结一下你们的说法,其实你们都想说,乡村每个人都很忙,没有人闲着呀!由此可见,他们就是这样勤劳,来,让我们赞一赞勤劳的人吧!(男女指读、齐读第二句诗)

  第一句过渡:这句写人赞人,而第一句写景,这句里你们还有哪些词理解有困难?

  ⑴ 雨如烟:

  雨像烟雾一样又轻又小。用你的话连起来说说这行诗的意思。(自说、抽说)你能试着把雨如烟的解释调到前面来说一说吗?我们说诗意时,调换一下词语的顺序,这样就会更通顺些,不信你再说第一行诗的诗意,也用这种方法试试。

  ⑵ 简单疏通诗意后,我们感受到乡村的景色很美,来读一读。(齐读)

  ⑶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诗句,品味其中的关键词句,或许你对诗人笔下的乡村四月有些新的认识。

  ⑷ 范读,边听边想象,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⑸ 引导:

  绿遍山原就像什么?放眼望去,山陵和原野满是的绿色,这绿色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碧绿的毛毯。(你抓住“遍”字想开去,一用上比喻句,画面就变得更活了,更美了,更丰满了。)在大好的春光下,这绿绿得怎样?到处都是绿色,有深有浅,有明有暗,绿得鲜亮、绿得耀眼,绿得充满了生机。(这一串排着的话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的绿色是那么丰富,是那么有层次,你的感受细腻了!)

  ⑹ 抓住能引起你想象的词,联系生活的场景,选一行诗,写写乡村四月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用上学过得好词佳句就更好了。(放音乐自己写,再交流)(评:随着你的描述,我仿佛看到看到一块块明镜似的水田,泛着点点银光,使乡村得更纯,如同无瑕的翡翠。你丰富的想象,让我听到了杜鹃鸟清脆的鸣声,和着沙沙的雨声,让这幅画卷充满生机,这真是一首动听和谐的春之曲呀!)

  ⑺ 再来读一读,这次读的感觉一定不一样!(自读、轮读相机指导)

  ⑼ 乡村四月有声有色,有静有动,色彩鲜亮,充满生机,多美的田园风光!合上书,闭上眼,想象着画面,读出你的感受。(齐背)

  4、春天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是农家耕种的时节,看着乡村四月大好的春光,看着家家户户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一年之计在于春”,你能体会乡下人家此时的心情吗(他们享受着大好的春光,憧憬着幸福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5、诗人就这样饱含赞美之情,写下了这充满活力的乡村美景,放声朗读,读出你心中的情感吧!(齐背全诗)

  6、对着画面,配上音乐,再吟一吟诗吧。(齐背、抽背)

  四、默写古诗

  1、多么精炼的字词,多么优美的画卷,那么短小的诗句,那么丰富的情感,让我们背着写下来,回家后推荐给你的朋友吧!

  2、刚才学的这首诗描绘的是春末夏初是江南人家的生活画面,《田园四时杂兴》又写的什么时候田园生活呢?下节课接着学习。

  五、板书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优美

  乡村四月闲人少,        赞美

  才了蚕桑又插田。   勤劳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10篇(四时田园杂兴优秀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案13篇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教案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作文2篇(四时田园杂兴的改写作文)

《四时田园杂兴》教案设计10篇 四时田园杂兴的教案

古诗词《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课堂教学实录14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

北京的色彩教学反思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2篇(四时田园杂兴其一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2篇(田园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作文12篇(四时田园杂兴其31改写作文)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作文12篇 四时田园杂兴改写作文

《四时田园杂兴》教学反思(15篇)(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