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汇总7篇

时间:2023-09-03 10:06:29 教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引导学生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 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方法: 感情朗读法

  学法指导: 感悟 合作 交流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讲的是什么故事?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又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

  2.讨论交流。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朗读课文,可采取自由朗读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最后请几位学生朗读个别段落。”

  2.从这篇课文中,你还了解到些什么?

  五、作业。

  抄写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促读,理解课文。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2.“精彩极了”是什么意思?“糟糕透了”是什么意思?它们有什么关系?

  3.哪些语句写了母亲对巴迪的赞扬,哪些语句写了父亲对巴迪的批评?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写得好?为什么?(4.“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5.我们知道“精彩”和“糟糕”是一对反义词,那父亲和母亲到底谁说对了,谁说错了呢?

  6.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想想那又将如何。

  三、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

  四、总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板书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表扬(满怀信心) 批评(沉重)

(慈爱)母亲 我 父亲(严肃)

  写第一首诗

  课后小结:

  课堂教学中,我紧扣父母的评价,让学生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逐步进入人物内心,感受人物情感。课堂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逐层提高的过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2

  研究主题: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思辩空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

  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

  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3、能以精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辩成果。培养围绕问题情境深入阅读,开展思辩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借助课题,复习回顾

  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你能根据课题来说课文内容吗?师根据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母亲 赞扬 父亲 批评

  二、创设情境,引起思辩。

  1、师:大家知道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是巴德的有关资料。(出示:介绍作者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 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 ,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2、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介绍:畅销书

  3、这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位著名的作家,文中有一句话讲到了他的创作成就,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导朗读:你觉得哪些词语读得突出点?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4、创设情境:一次,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准备发表一段获奖感言。什么是获奖感言?(往往表达对指导过自己的人的感谢)那么你觉得巴迪会感谢谁?(父亲和母亲)

  三、探究思辩,感悟内涵。

  1、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师:我就是作者,谁来读读,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师点评:我看到了你的眼睛亮亮的。你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响?让你的眼睛再亮点。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指名读,齐读。

  师: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信心等)

  2、师过渡:有这样的母亲真好,让我对写作充满了兴趣。你们说感谢母亲我完全赞同,但你们说感谢父亲,我就有点异议啦。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指名男生当父亲读。

(如果一男生口气比较强硬,师点拨:父亲忍心这样批评我吗?点明父亲虽然是在批评我的,可他的内心还是充满爱的,所以不应该这样读。)

  师: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我”当时是怎样的反映?

  师:是啊!如此严厉的父亲,如此严厉的批评,以至于让我受不了,让我失声痛哭,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他呢?说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学生看书)

  2)生再汇报。师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师:既然作者认为是自己的这首诗槽糕,他为什么说“不得不”承认?

  师: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

  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3、师小结:其实,我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是父母对我共同的爱。板书:爱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认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读――齐读)

  4、我们都知道了,课文中我的成功应该感谢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老师觉得,“我”的成功,还应感谢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自己) 归功于自己的什么?(谨慎)

  研读最后一小节。

  如果不谨慎,我被“精彩极了”刮倒了,会怎样?

  生:我就认为我是天才,是无人能比的。

  师:这就是“歧途”。

  如果不谨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会怎样?

  生:我就会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垂头丧气。

  师:这又是另外一种“歧途”。

(再一次点明“歧途”,上一次是联系上下文来解释这个词语,而这一次却是利用生活中的事实来举例说明。)

  四、书面练习,概括提升

  师:学了课文,谈谈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母爱像善意的谎言,这个比喻在文章很是恰当。老师也没有到此为至,而再深入一步,让学生说出理由;当学生有困难时,从格言引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学生自然会想到,父爱像良药,父爱像良言)

  五、 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师: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替巴迪写写获奖感言,我们只要把练习的话稍作改变就能变成获奖感言。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4、总结、劝勉。

  师:在父母的鼓励下,再加上自己谨慎地把握,最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受赞扬、批评,面对“精彩极了”的表扬,我就不会骄傲自满,面对“糟糕透了”的批评时,你就不会丧失信心,真诚祝愿每位享受父爱、母爱的同学,谨慎把握生活中的小船。

  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赞扬 父亲 批评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

  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明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2、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明确: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

  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动作:“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拥抱了我”。

  神态:“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2、再次朗读母亲评价的语言、动作部分,读出感情。

  问题: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

  3、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而且期待着父亲的回来。

  4、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语言,“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动作:“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神态:“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了。”

  5、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6、小组讨论:“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母亲鼓励的爱和父亲批评的爱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监督着我,这是作者对父母的爱的理解和接纳。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和父爱是什么样的?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回忆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写一写。

  五、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围绕父母不同方式的爱展开,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揣摩文章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文章简明易懂,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我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教学效果总体不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4

  一、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阶段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设计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文章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感悟。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对话,是自由的讨论,是民主的交流。

  二、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悟父母对作者的爱。

  三、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作者以父母对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美国有一个叫巴迪的小男孩,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可父母对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篇文章的课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这篇文章的课题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精彩”与“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极” 与“透”是一对近义词。生:课题加了引号。师:这两句截然不同的语言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用它们作课题?(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交流读文本后的收获。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父母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评价如何?

  巴迪有什么反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母亲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以及作者受到母亲赞扬后沾沾自喜的心情。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巴迪听到父亲对诗“糟糕透了”的评价时,痛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质疑:此时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父母对诗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同学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3、几年后,巴迪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又评价如何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用笔画下来。)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作者成年后,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朗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悟出“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5、同学之间再次展开辩论:如果在作者的生活中,光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巴迪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吗?反之,如果他只拥有父亲严厉的爱,巴迪能成为一位高产作家吗?

(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师长对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鼓励或批评,在自己身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5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杏南二小 陆曦东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课文中“童年故事”这部分,弄清了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的评价是(学生:“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是

(学生:“糟糕透了”)。

  你认为“精彩极了”好,还是“糟糕透了”好,为什么?

[意图:以问启思,学生的智慧火花随之迸发,灵感源源不断。“母亲善意的谎言,父亲一棍子打死”;“批评可以指出不足,赞许会骄傲自满”;……犹如一场辩论会]

  二、新课

  2、过渡:同学们真是“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底吧!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本文的第二部分——后来的认识。

  3、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先读书,教师相机引导),还有什么感兴趣或不懂的问题吗?(教师相机引导)

[意图: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活动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的课堂应该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吸引力。作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组织者。在相机引导过程中,抓住重点问题:①、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罢,这两种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②、成年后,作者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加深课文理解。]

  4、指导感情朗读

  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有别于前面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

  5、总结。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我”。

①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又会怎样呢?

②作者为什么用一个“和”字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连在一起(相机指导朗读课题,读出不同语气)

③读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意图: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三个“个性化阅读”问题对课文作了总结。让学生懂得爱有许多种,它会产生不同的力量。]

  三、延伸

  6、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成功与失败

  四、作业

  7、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8、写自己感受到的爱或本文读后感

[无论是课文延伸,还是课后作业,都努力贴附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上——“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6

  之四

  前进小学校 温丽敏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它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因此本课的题目是将两句截然不同的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容易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所以,可以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设计理念

  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学会自读的方法。

  2、注重知识的延伸,结合自身找一找发生在身边的事。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含义。

  3、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在讨论中弄清问题,得到能力的锻炼。

  重难点、关键:

  1、了解巴迪的父母亲的不同评价对孩子带来的作用。

  2、通过反复朗读和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朗读诗歌引入

  一个人的童年往往对他将来人生道路的成功起很大的决定作用,有一首诗,说明了这一点:

  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嘲弄伴随着孩子,他羞愧腼腆;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倍增;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认可伴随着孩子,他爱心常存;

  分享伴随着孩子,他慷慨大方;

  诚实与公正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

  是呀,一个人能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童年所受的教育起着很大作用。一个小朋友童年就听到了这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出示课题,齐读)给他带来了那些影响呢?

  二、课文,了解大意[/B

  说说课文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学生围绕课题自由汇报相互补充)

  三、熟读课文,体会中心

  1、找出和题目相同的语句

  2、这些语句出现在什么时候,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影响?谈谈你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

  3、大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A“精彩极了”是作者的母亲对作者第一次写诗的表扬。说明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慈祥的母亲。

  B“糟糕透了”是作者的父亲对作者第一次写的诗的批评。这句话说明巴迪当时的诗不怎么样。

  C文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几年后……糟糕的诗.”

  [师:那说明父亲当时的意见是————?(生:对的。)说明父亲和母亲一样——————?(生:爱。)自己的子女,只不过他比较———?(生:公正。)]

  D“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是作者长大后体会到的,说明作者体会到了父母不同的爱。

  E“怀着自豪感”、“漂亮的范体字”、“认认真真的誊写”、“用彩色笔画了一圈花边”、“满怀信心”这些语句都说明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情很激动、自豪。

  [师:那么,可想而知,他此时除了想把这首写好了的是认真抄好了给爸爸看,等他回来夸奖,心里肯定还想马上再写几首这么漂亮的诗,也就是说,因为妈妈的夸奖,他热爱上了写作。那么父亲对他的批评就好像对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请大家猜猜看,巴迪是不是因为父亲的批评从此不再写作了?]

  4、引导学生各自提出心里的疑问,并通过讨论解疑。

  (a)从文中找句回答教师提出的疑问。(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您:“小心、主义、总结、提高。”说明作者虚心接受爸爸的批评,把它当作是自己前进的动力。)

  (b)根据学生的质疑、讨论、解疑学习课文最后2节,完成以下板书,明确作者从中受到的教育。

  16.“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两种不同的爱

  母亲:慈祥、赞许 父亲:严厉、批评

  给人以灵感和创作源泉 提醒、指出不足之处

  兼而有之(幸运、成功)

  只有一种(引入歧途)

  (c)指导感情朗读这2节。

  四、课后延伸:

  巴迪后来的成功,与他童年时所受的教育分不开。在座的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好好翻看一下回忆的匣子,联系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曾受过的爱,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力量?

  五、小结:

  爱有许多种,他会产生不同的力量,我们今天学了课文,认识了严父与慈母的爱,他们的爱造就了今天的巴迪。在生活中,我们要正确的看待父母的爱。

  作业:

  学完课文后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和父母甚至老师、朋友说就赶快动手写出来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 篇7

  研究主题: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思辩空间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文的重点、难点是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的。 “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后,对“精彩极了”的评价的反应是“得意洋洋”,而对“糟糕透了”的评价的反应是“痛哭起来”。显然,这时候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

  几年后,“我”再看那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不得不”承认,说明作者已认识到父亲的评价是对的,但在感情上似乎还不好接受。

  成年以后,“我”“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自己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作者不仅认识到两种评价对自己健康成长的必要性,而且认识到这两种看来截然相反的评价所蕴含的共同点,那就是爱。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包含的爱。2、懂得成功背后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帮助,学会正确对待赞扬、批评等不同的评价。3、能以精当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辩成果。培养围绕问题情境深入阅读,开展思辩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不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借助课题,复习回顾

  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课文,你能根据课题来说课文内容吗?师根据生回答总结并板书:母亲 赞扬 父亲 批评

  二、创设情境,引起思辩。

  1、师:大家知道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这是巴德的有关资料。(出示:介绍作者的主要文学创作成就)

  巴德.舒尔伯格: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 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 ,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

  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

  2、读了这个资料,你有什么想说的?介绍:畅销书

  3、这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位著名的作家,文中有一句话讲到了他的创作成就,你能找出来读一读吗?指导朗读:你觉得哪些词语读得突出点?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4、创设情境:一次,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准备发表一段获奖感言。什么是获奖感言?(往往表达对指导过自己的人的感谢)那么你觉得巴迪会感谢谁?(父亲和母亲)

  三、探究思辩,感悟内涵。

  1、找出母亲赞扬我的句子,练习朗读。

  1)出示句子:“母亲一念完,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在我身上。”

  师:我就是作者,谁来读读,看谁最像我的母亲?指名读——齐读。

  师点评:我看到了你的眼睛亮亮的。你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响?让你的眼睛再亮点。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指名读,齐读。

  师:如果你就是巴迪,你有这样一位母亲,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充满信心等)

  2、师过渡:有这样的母亲真好,让我对写作充满了兴趣。你们说感谢母亲我完全赞同,但你们说感谢父亲,我就有点异议啦。请同学们找出父亲批评我的句子,来读读。

  1)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指名男生当父亲读。

  (如果一男生口气比较强硬,师点拨:父亲忍心这样批评我吗?点明父亲虽然是在批评我的,可他的内心还是充满爱的,所以不应该这样读。)

  师:父亲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师:听了父亲的评价,“我”当时是怎样的反映?

  师:是啊!如此严厉的父亲,如此严厉的批评,以至于让我受不了,让我失声痛哭,那你觉得还要不要感谢他呢?说说你的理由

  师:其实,几年后作者长成少年时,就对自己的第一首诗有了正确的认识,这回他是怎样评价的呢?快看课文,找到答案。(学生看书)

  2)生再汇报。师让学生自由找,谈感受。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

  师:既然作者认为是自己的这首诗槽糕,他为什么说“不得不”承认?

  师:也许是说巴迪从理智上认为诗不好,但感情上接受不了父亲的态度,既然作者都认为自己写得不好,为什么还能一直坚持写,最终成为美国名作家呢?请同学们默读倒数第二段,联系课文说一说。

  出示: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3、师小结:其实,我明白,无论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是父母对我共同的爱。板书:爱

  1)“歧途”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2)你认为在文中“引入歧途”指什么?(自由读――齐读)

  4、我们都知道了,课文中我的成功应该感谢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批评。老师觉得,“我”的成功,还应感谢一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自己) 归功于自己的什么?(谨慎)

  研读最后一小节。

  如果不谨慎,我被“精彩极了”刮倒了,会怎样?

  生:我就认为我是天才,是无人能比的。

  师:这就是“歧途”。

  如果不谨慎,我被“糟糕透了”刮倒了,会怎样?

  生:我就会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垂头丧气。

  师:这又是另外一种“歧途”。

  (再一次点明“歧途”,上一次是联系上下文来解释这个词语,而这一次却是利用生活中的事实来举例说明。)

  四、书面练习,概括提升

  师:学了课文,谈谈你对父爱、母爱的理解。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一题写一写呢?(出示填空)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 ),母爱像( ),它( )。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 ),父爱像( ),它( )。

  (母爱像善意的谎言,这个比喻在文章很是恰当。老师也没有到此为至,而再深入一步,让学生说出理由;当学生有困难时,从格言引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学生自然会想到,父爱像良药,父爱像良言)

  五、 回应开头,问题解决。

  1、师:学到这儿,我们再来替巴迪写写获奖感言,我们只要把练习的话稍作改变就能变成获奖感言。

  2、生自由写,师巡视。

  3、生发表获奖感言,师生共同赏析。

  4、总结、劝勉。

  师:在父母的鼓励下,再加上自己谨慎地把握,最后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师: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受赞扬、批评,面对“精彩极了”的表扬,我就不会骄傲自满,面对“糟糕透了”的批评时,你就不会丧失信心,真诚祝愿每位享受父爱、母爱的同学,谨慎把握生活中的小船。

  板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母亲 赞扬 父亲 批评

  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汇总7篇相关文章: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精品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优点及不足之处)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2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词句解析10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优美句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2篇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读后感4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100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后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告诉我们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