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有哪些)

时间:2023-09-13 17:47: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有哪些),以供借鉴。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有哪些)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6个,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2.学习作者由远到近的观察事物的方法。

  3.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和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够感情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事物背诵全文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祖国山河无比壮丽,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作者在不同观察点听到瀑布的声音和看到的瀑布的景象,进而体会作者通过诗句所表达的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解决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师生共同讨论,计算机软件直观演示。

  (一)自学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结合学习目标与课后思考题找出不懂的问题做上记号:

  (三)各自提出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交流。

  五、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六、教学步骤

  计算机及软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谁能简单介绍一下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发出的声音很大,景色很美。)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首诗——瀑布。(板书课题:1、瀑布)

  (二)初步感知。

  1.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附课前预习提纲,把预习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本课的'生字在课文中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借助拼音渎准生词,利用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

  (3)找出不懂的词句,画上“?”

  (三)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2.理解词语。

  叠叠:诗中是指一层又层,前浪未平,后浪又起,也就是后浪推前浪。

  屏:指遮挡用的屏风,多扇相连,可以折叠。

  如:好像。

  涌:这里指水浪往上冲的意思。

  2。检查读书情况

  (1)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分小节渎。

  (2)指名读全文,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在学生说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基础上,师再问:主要写了瀑布的什么?从而引出这首诗主要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观察的。)

  (板书:远——近)

  3.学生质疑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生质疑

  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

  (教师要抓住学生提出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作为下——节课的学习目标。一些非实质性的问题,可在当堂让同学们交流解决。教师鼓励能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同学。)

  教师根据学生质疑归纳出下节课学习目标:

  (1)你感觉瀑布的声音和样子各怎么样?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怎样朗读才能把瀑布声音和样子的特点表现出来?

  4.本课总结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教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普通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朋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注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情况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朋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朋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朋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 千里黄云白日曛, 渭城朝雨浥轻尘,

  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 莫愁前路无知己, 劝君更尽一杯酒,

  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举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深情厚谊 汪伦

  踏歌声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

  教学目标

  1、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干、赶、起”三个生字。

  2、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花花绿绿、五颜六色”的意思。

  3、抓住小路的“美丽”,体会感叹句的语气,并练习说感叹语气的句子。

  教学重点

  认识“先、鹿”等14个生字,会写“干、赶、起”三个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孩子去和森林里的动物交朋友。找到它们需要经过这样一条小路。(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路?(学生自由发言)

  2、师:是呀,多美的小路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美丽的小路》。(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交流识字。

  1、师:动物朋友们在这条美丽的小路上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师:这篇课文里出现了哪几位我们喜欢的动物朋友呢?点名回答。

  3、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在说这些动物朋友的时候,把最后一个字念轻轻的,听起来很亲切,我们也这样一起和他们打打招呼吧!(课件出示:鹿先生 鸭先生 兔姑娘)(相机学习生字“先”、“鹿”。)

  4、师:这篇课文里像这样轻声的词还有很多,请大家读一读。(课件出示:捂鼻子 拍脑袋 喜欢)(相机学习生字“鼻、脑、袋”。)

  5、师:有时轻声还会躲到词语的中间去。(课件出示:散散步 说说话 洗洗澡 浇浇水)

  6、师:孩子们读得真好听,我们其它生字词语也跟着跑出来,想让大家读读它。(课件出示其它生字词。相机学习词中的生字的读音。)

  7、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吗?(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

  8、交流识字方法。(课件出示本课的所有生字。)学生从字音,字形等方面交流自己识记的方法。老师指导多音字“干”和轻声词“脑袋”的“袋”单独读的读音。

  9、检查识字情况。点名读。

  10、课文里还有这样的长句,你能读好吗?(课件出示:1、鸭先生的小屋前有一条长长的小路,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2、可是过了不久,小路上堆积了许多垃圾,苍蝇在小路上嗡嗡地飞来飞去,美丽的小路不见了。3、没过多久,一条干干净净的小路又出现了。)

  11、师:请大家再把这三段话连起来用心地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们发现小路有什么奇妙的变化?(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丽——不见——又出现)

  三、精读课文1~3自然段。体会美丽。

  (一)、感受美丽。

  1、师:你想知道这条小路美在哪儿吗?课文里是这么说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师:这条小路哪里美呢?请你用课文里的词语说一说。

  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五颜六色”、“花花绿绿”的意思。练习用“五颜六色”或“花花绿绿”说话。

  2、师:小路这么美,你能美美地读一读,让大家通过你的朗读感受到小路的美吗?(点名读)

  3、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体会感叹的语气

  1、“朋友们都喜欢在这美丽的小路上散散步,说说话”。瞧,谁来了,他说什么呢?(课件出示2、3自然段)

  2、谁来模仿一下他们说话的语气吧。(点名读。)

  教师预设:你为什么要把“多美”和“啊”字读得又重又长呢?

  (这样可以表达出对小路的赞美之情。)

  师:瞧,这种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感情的句子,末尾就需要用上“感叹号”。(板书:!)

  师:当老师悠悠地从这美丽的小路上走过,不禁感叹:--------------(生答:啊,多美的小路啊!)

  当孩子们蹦跳着从这美丽的小路上走过,不禁感叹:--------------(生答:啊,多美的小路啊!)

  当我们来到百花盛开的公园,你会不禁感叹:-------------------(课件出示图片,点名说感叹句。)

  当我们看到可爱的松鼠正吃着松果,忍不住感叹:-------------------(课件出示图片,点名说感叹句。)

  师:老师看到我们班的孩子学得这么认真,忍不住感叹:啊,多可爱的孩子们啊!

  四、指导书写

  师:小路这么美,孩子读得也这么美,能不能写得也这么美美的呢?(课件出示:干、赶、起)

  1、你怎么记住这三个字的字形呢?

  2、跟随课件按笔顺书空。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写。(预设学生会说“赶”和“起”。)

  3、指导书写“赶”。一观察“赶”字的结构,二观察两部分的大小。三观察主要笔画。

  4、描红。发现了什么?(预设:发现走字底的横的右边要短,捺很长,要稍平着写。)

  5、书写两次。同桌互评结构和主要笔画写得怎么样。

  6、展评,集体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4

  一、教学目标

  1、会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请谁怎么样以及什么时间干什么、谁请谁干什么等句式说话。

  2、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听话、记话、说话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快速准确地传递别人的口信,并学会两种传话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改变说话传话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报通知,揭示课题。

  上课铃声响后,老师迟一点进去,一学生急急忙忙冲进教室。(同学们,我告诉大家一个通知:星期天晚上七点钟,在学校开家长会,请你爸爸或妈妈来参加。)说完后转身走了。

  这时候,教师走进教室,就会看见有学生举手。问:××同学,你有事吗?刚刚进来一个人,告诉我们一个通知。说是开家长会。七点钟。在学校里。请爸爸或妈妈。

  老师转身板书:。

  (二)明确要求,复述通知。

  1)明确要求

  讨论:怎样才能正确、清楚地捎好口信呢?

  板书:听得明白,讲得清楚。

  2)复述通知

  ①先四人小组讨论(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什么事)。

  ②学生复述(根据复述情况,个别纠正)。

  3)改说通知

  ①告诉学生回家后不能按照原话讲,讨论应该怎样对爸爸、妈妈说(同桌讨论)?

  ②全体学生各自练说

  ③指名说

  ④找到自己最好的朋友说

  ⑤表演

  4)小结

  我们要传好通知,必须做到:

  a、要认真听,听清通知讲的时间、地点和事情。

  b、能正确复述通知。

  c、能把通知正确传达给爸爸、妈妈,有些话要能改变说法。

  (三)看图,练习说话。

  (1)看插图,练说话。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比赛。

  ①明确比赛规则:不能离开座位,传话声音轻,不让别人听到,没有轮到的要守纪律。

  ②游戏过程

  a、第一次比赛,男女同学比。男同学的内容是:今天傍晚我值日。女同学的内容是:今天晚上开联欢会。请优胜组的代表说说为什么能得优胜?

  小结:别人说话要认真听,听明白,要记住这句话,说话时口齿要清楚。

  b、第二次比赛,每个小组参加比赛。

  内容:明天早上请你家长来校,老师有事。(比赛程序一样)

  (四)总结谈话,明白道理。

  小朋友们,我们做了的游戏,大家很开心,老师也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都学到了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听明白,才能正确,清楚地把口信捎到。

  板书:

  20 (听说训练)

  听得明白 讲得清楚

  说课:

  本课教材由两幅图及两个听说训练组成。一是听读通知,然后进行复述。在这一环节中,我故意让一位其他年级的同学来说通知,这比起老师读通知更有新意。同学们在上课铃声响后,静等老师来上课之时,突然闯进一位陌生人对他们讲了一些话,同学们会很有兴趣很自然地记住它。等老师进来之后,说给老师听,这样就很轻松地完成了第一个内容。二是。我用游戏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这样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进行比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表现得更好,在寓教于乐中轻松学习。

  这堂课的各环节在可行性上应该说一般地课堂都可以可以尝试,比较实用,对于小班化的班级更好。如果人数比较多,那么很容易引起课堂气氛比较乱。

  这课教材着重训练学生能正确地听话、传话,培养学生的听力和记忆力。初步养成听话时集中注意力,安静地听的习惯以及听懂内容简单的几句话。我运用在轻松的、活跃的气氛中练习说话、听话、记话,觉得效果比较好。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封建社会下农民处境有所改善的三个方面,以及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具体体现(尤其是农业)。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封建社会的进步性,以及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的能力。

  3.觉悟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在当时的影响,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1.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2.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业。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

  【教学准备】

  投影仪、自制幻灯片、自编朗颂材料、琵琶《塞上曲》选段、教学题卡若干。

  【教学方法】

  “三自一导”式,即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读书、自质疑、自求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社会发展常识,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生产发展的历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封建社会的建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有关知识。

  一、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板书)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看看本框第一个标题“从商鞅‘徕民’政策说起”中出现了什么?重点了解“徕民”政策的内容及该政策得以推广实施的社会历史状况。

  生:(阅读教材,即“自求索”。)

  师:什么是“徕民”政策?

  生:“徕”就是招政的意思,“徕民”就是把邻近秦国的三晋的民众招致到秦国去充当劳动力。

  师:“徕民”政策在当时的确得到了推广与实施,这与当时什么样的历史状况分不开呢?

  生:与当时秦国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历史状况分不开。

  师:通过对以上史实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建立是促进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

  师: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什么样的客观规律?

  生:(小声议论后答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则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师:下面,我们把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进行对比,看看封建制生产关系为什么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历史进步性。(板书)

  师:(出示投影)这里,我将两种生产关系的特点以表格形式进行了一番对比。请同学们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消费品的分配形式”三个方面,比较农民与奴隶在社会处境和劳动积极性上的差异。

  生甲:封建制下的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可以有一点点自己的土地。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一无所有。

  生乙:封建地主不完全占有农民,农民只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地主阶级。而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生丙:封建制下的农民把收获的产品以地租形式交纳给地主后,或多或少可以留下一点产品归自己自由支配。而奴隶制下的奴隶主完全占有劳动成果,他们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在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提高了,封建制生产关系具有历史进步性。由于它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科学文化。

  现在,我给大家带来一段配乐朗颂。要求同学们在不看书的前提下,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作简要记录。(配乐朗颂开始……古曲声中,结合教材内容,又涉及到课外知识的一段材料,把学生带入一种浓郁的封建气息中,让学生似乎亲临到封建生产中。)

  师:(朗颂完毕,配乐音量渐小,然后关闭)以上材料中讲述了什么问题?

  生: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表现。(板书)

  师:根据记录,请谈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农业、手工业、商业、封建城市、行会。(板书)

  师:请同学们浏览教材第104~114页,进一步明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个方面的表现。

  生:(自读教材)

  师:刚才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一段配乐朗颂,又了解了书上的相关内容,现在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各小组在通读全篇教材的基础上,各就指定专题看书、讨论、质疑、解疑,各组长作好自学记录,然后在全班范围内交流自学成果。比一比,看哪个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最短、质量最高。

  (教师到各组了解并给予适当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积极地看书、讨论、提问、回答,充分挖掘出教材各专题的内容,五分钟左右各组基本完成任务。)

  师:现在,请全班同学交流自学成果。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由每组组长代表本组同学提出问题,请其他组同学回答,大家共同评价。按五个小组的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组组长:我们小组自学讨论的专题是关于“封建社会农业的发展”。大家在学习、了解了农业发展的状况后,主要提出了两个问题:

  1.农业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甲:三个方面:第一,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第二,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第三,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

  2.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生乙: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普遍推广。

  生:(第一组组长肯定上述答题正确。)

  师:第一小组同学把握了本专题最核心的内容,做到了去粗取精,这也正是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至于该内容提到了封建社会农业发展的杰出成果,诸如曲辕犁、都江堰等,这是历史课上学过的,我们不再重复。下面请第二组提问。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学习的专题是“手工业的发展”,共提出三个问题:

  1.封建社会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什么?

  生甲:冶铁。

  2.就世界范围来说,封建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生乙:冶铁技术的发展。

  3.手工业是在什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丙:手工业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生:(第三组组长评判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二组成绩,请第三小组发言)

  第三小组组长:我们组讨论的专题是封建社会“商业的繁荣”,请同学们回答我组提出的两个问题。

  1.商业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生甲: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2.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商业领域出现的什么现象是我们特别应注意到的?你能举例吗?

  生乙:一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是“丝绸之路”的开拓等。

  生:(第三组组长认为答题正确)

  师:(肯定第三小组,请第四组质疑)。

  第四小组组长:我们组同学就“城市的发展”一专题,提出问题:

  1.封建城市形成的基础是什么?

  生甲:商业和交换活动的发展。

  2.封建城市是什么的中心?

  生乙:是手工业和商业的中心。

  生:(第四组同学评判认为,答案不全面,要求补充回答)

  生丙: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

  第四组组长:两位同学的回答合起来是第二题的完整答案,希望大家以后看书时,要注意教材的连续性、完整性。

  (对第四组全体同学的认真负责态度报以掌声)

  师:第四组同学不仅能完成学习任务,还能对同学们提出较高要求,这充分反映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最后看第五小组的问题。

  第五小组组长:我组同学认为在“封建行会的形成”这一内容中,应掌握以下问题:

  1.封建行会的形成基础是什么?

  生甲: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行会的定义是什么?

  生乙:城市中同行的或手艺相近的手工业者组成的封建组织。

  3.组织行会的目的是什么?

  生丙:阻止外来手工业者的竞争和限制本地手工业之间的竞争。

  4.行会的主要成员是什么?他与帮工和学徒之间主要是什么样的关系?

  生丁:作坊主;封建性的师徒关系。

  5.行会的作用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戊:保护比较脆弱的城市手工业,传授生产技术,避免同行的竞争等方面,曾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

  师:刚才这位同学的答案大家觉得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有一点要补充说明:封建社会末期,行会制度对手工业生产的过严规定和限制竞争的做法,束缚了手工业者的主动性,阻碍了手工业的发展。

  师:这位同学补充恰当,今后分析问题应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两分法,既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那么,究竟如何正确评价行会的作用呢?

  生:应从两方面评价:既看到其历史进步性,表现在它曾促进过手工业的发展,又看到其历史局限性,表现在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它又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请思考:以上各种表现,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请看书第114页本框题最后一段课文后,集体回答。)

  生:(齐读)由于封建制生产关系代替了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比奴隶社会有了显著提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析学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本课的难点,即要求大家能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规律来认识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五种表现,尤其是农业的发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黑板上的板书提示,结合各小组的学习讨论结果,迅速复习本框内容,最后,我们将在知识竞赛中检测谁的知识掌握得最多。

  生:自由复习本节课内容。

  (推选一名学生担任主持人,配合教师组织一场男女生知识对抗赛。竞赛结束后,宣布竞赛结果,给获胜方以精神奖励,并给负方布置任务,整节课在全体学生的掌声中结束。)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有哪些)相关文章:

有关幼儿园幼儿教学方案设计范文7篇(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方案)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4篇(教学设计方案范例)

幼儿园大班艺术教学方案归纳6篇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 教学设计方案编写格式有哪些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3篇 音乐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

有关教学设计方案模板4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格式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模板3篇 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3篇 教学设计实施方案

幼儿园中班教学方案设计范文5篇(中班的教学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4篇(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参考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