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24-04-23 13:34:00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供大家参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要段落。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三组词语:粗壮 稠密 四季常青 蓬蓬勃勃

  养儿育女 子子孙孙 繁衍后代

  瞻仰 祟敬 纪念

  2.给每组词语归类,教给学生识记词语的办法。

  第一组:描写樟树。第二组:描写石榴。第三组:人们对宋庆龄的感情。

  3.指导学生积累词语的方法。

  二、设疑导读

  1.出示课文的第一至三段和最后一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在讲什么?有什么共同之处?

  (2)感情朗读。

  (3)质疑: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离开两棵樟树?为什么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看图:说说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

  2.自由读课文第三段。通过朗读,说说你感受到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呢?你是怎么感受到的?(相机理解词语。)

  3.文中的哪一个词语能够把樟树的特点全部包括在内?

  4.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赞美这两棵樟树?

  5.试着背诵第三段。(树干——树叶——无论——总是)

  (二)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樟树的勃勃生机让宋庆龄舍不得,让宋庆龄更难舍的是什么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3.交流。(香气——永久保持)感受表达的.层层递进。

  4.感情朗读,感受对樟树的赞美之情。

  5.为了让樟树更可贵,作者还写了别的树容易招虫的缺点来衬托。感情朗读。(读出对别的树的不屑。)

  四、引领提升

  1.说说为什么宋庆龄舍不得的这两棵樟树的原因。

  2.说说人们总爱在宋庆龄的故居的樟树前留影的原因。

  3.看宋庆龄的资料和图片。

  五、实践活动

  1.故事会:我心中的宋奶奶

  2.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22 宋庆龄 舍不得 蓬蓬勃勃

  故居的 樟树 香气永久保持

  人们 也总爱

  精神蓬勃 坚强不屈 一生正气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2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细读课文,了解樟树的特点。

  2、通过对樟树品质的了解,联系宋庆龄的生平,说说宋庆龄喜欢它们的原因,试着探究樟树的象征意义。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第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

  思考讨论: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段与段是怎样连起来的?

  2、细读第二段(第4~5自然段)

  (1)学习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课文插图一的投影片,引导观察樟树的样子。

  要求按顺序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说一段话。

  ②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最能概括樟树特点的'一个词。

  相机讲解“蓬蓬勃勃”的意思。(板书:蓬蓬勃勃)

  ③再读课文,画出具体表卅现樟树蓬蓬勃勃的词语。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

  ④指导朗读。表现樟树特点的词语要读重音。

  ⑤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先理清叙述顺序,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再练习背诵。

  (2)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写樟树的句子。

  ②学习第1~3句。

  a、指名读。

  b、理解“繁衍、寄生”等词语。

  c、说说别的树不好在什么地方。

  ③学习第4~8句。

  a、自由读课文。

  b、理解“可贵、仍然、拇指、高贵”等词。

  c、理解句子。

  “本身”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永久保持”说明什么?读读课文,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樟树能“永久保持”香气。

  (相机板书:永久保持拒虫香气)

  ④引导理解樟树具有拒虫香气的象征意义。

  A、再读第5自然段,说说樟树高贵在什么地方。

  B、结合宋庆龄的生平说说自己学习第5自然段的体会。

  C、指名说说,大家参与评点,相互补充。

  ⑤指导朗读。

  ⑥指导背诵。

  3、细读第三段(第6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崇敬、瞻仰)

  (3)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4)指导概括段意。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枝干粗壮

  蓬蓬勃勃

  四季常青

  崇敬怀念

  拒虫香气

  高贵之处

  永久保持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3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当活动的前三天,我从网上获悉我执教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时,我立即打开语文书,一遍又一遍的认真研读起来。审视一下课题,发现樟树二字前面的定语很长,是故居前的,还是宋庆龄的故居前的,这就注定这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或者说,这两棵普通平凡的樟树,已经有了作者赋予它们的特殊的含义。文章具体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具有拒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贵之处。既表达出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之情,又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宋庆龄的深深怀念之情。这不失为一篇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文章,然而语文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也不单纯是思想品德课。在语文课堂上,要能通过听、说、读、写等一系列语文的学习活动,让孩子们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技能,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习得语文学习的方法,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这才是语文工具性的真正体现。那么怎样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把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课堂上如果我们以发展学生的语言为出发点,组织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那么三维目标自在其中,每个语言符号都表现出一种思维,承载着一种思想,蕴含着一种情感。对语言的理解就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语言的积累,就是对思想的传承;对语言的运用就是情感的传递。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只有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切入点、立足点;同时也找到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因此,我在这堂课上力求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完完全全为学生。《宋庆龄故居樟树》(第二课时)教学预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樟树的外形特点。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了解对比手法,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樟树的可贵之处。

  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粗壮、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崇敬、瞻仰、纪念

  2、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对照屏幕自己批改,有错误订正一遍。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4、过渡:这是怎样的两棵树让宋庆龄舍不得呢?下面我们继续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樟树,相信大家只要用心读书,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品词析句,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身姿

  1、这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奶奶舍不得呢?自由读文第4自然段。(课件映示文字)边读边做上记号。细细品味,你能读懂什么?

  2、交流,指导朗读:A句子1:樟树不高,但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出示樟树特写图片欣赏,指导朗读)

  B句子2:稠密的树叶绿的发亮。(看图理解稠密指导朗读感受樟树枝繁叶茂,美丽

  生命力)

  C句子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的。(无论总是加点)从这句话你又读出什么?

  A.理解蓬蓬勃勃,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B指导用无论总是造句。

  ①无论( )的夏天还是( )的冬天,樟树总是那么( )。

  ②无论( ),( )总是( )。

  3、指导背诵。练习背诵。小组互背、指名背(说说用什么方法背诵)、齐背。

  4、练习说话:这是( )的樟树。

  5、过渡:宋庆龄舍不得樟树不仅仅樟树的蓬蓬勃勃,这还是怎样的樟树呢

  ?三、揣摩写法,彰显樟树永久保持的本色

  1、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边读边做记号,你又读懂了什么呢?有了收获先跟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①樟树的本身香气②理解香气永久保持相机出示句子: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引读三句话: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不变。)③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拒虫)指名读句子指导造句。只要就(加点)

  3、练习用只要就造句: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 )。只要( ),( )就( )。

  4、背诵樟树的可贵之处。

  5、再在读读这节,你还有什么发现?

  6、交流追问:这段是写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写别的树?不写行不行?说说理由。先和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联系上下文理解繁衍后代。

  7、小结: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更突出樟树与别的树不同之处,那就是樟树本身有种香气,能永久保持,能拒虫。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

  8、朗读第5自然段。(男女生分层读)

  9、过渡:这两棵樟树陪伴宋庆龄奶奶一同度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一同经历了无数次风风雨雨,宋庆龄奶奶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那蓬蓬勃勃的.樟树还挺立在故居的庭院里。

  四、品读感悟,感受故居主人的人格魅力

  1、引读第6自然段。(示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瞻仰。

  3、讨论交流:为什么人们总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①出示宋庆龄的照片。说说宋庆龄给你留下的印象。

  ②交流课前搜集的宋庆龄的有关资料③说说人们留影纪念的原因。(课件映示人树合一)

  4、小结,朗读第6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1、总结:今天我们跟着作者走进宋庆龄的故居,走近故居的樟树,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和可贵之处,通过读书体会到这樟树也是宋庆龄人格的象征。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撒在人们心间,播撒在我们的心间。

  2、摘抄:将课文中好词好句摘抄到积累本上。

  六、课后延伸,增加文本的广度

  1、继续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继续上网搜集宋庆龄有关故事,讲讲宋庆龄的故事。板书:

  22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四季常青蓬蓬勃勃香气持久虫类怕它教后反思从研读教材,到教案成熟,从试教到正式上课,真可谓是辛苦并快乐着。因为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一个习得的过程,让我从中获得了许多深刻的体会:一、语文课上要真教语文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可见,语文教学应立足语言文字,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对一篇课文来说,教学环节设计紧紧围绕课文的语言文字,才抓对了教学的起点、立足点。同时,抓住语言文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归宿。无论哪篇课文,都有教不完的语言文字的东西。如果都抓,显然既不必要,又不现实。《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有哪些值得抓、要抓实的语言文字训练点?通过反复研读教材,我们就可以发现,苏教版教材有一个很好的编排体例,那就是,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示了一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用钢笔描红。3、读读下面的词语。4、读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5、搜集宋庆龄的有关资料,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她故居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这些题目在提示我们,对于这篇课文,应该进行哪些语言文字的训练?显然,感悟、积累、运用,是这些要求背后的要求。具体说,就是:读课文,练感悟;积累描写树木的词汇、语段;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说话。想到这些,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我们的语文课上可以做、应该首先做好的事情真不少啊!不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训练落到实处,我们的语文课堂必然会在半空中兜圈子,必然失去应有的真意。二、文道统一要真学语文现今,语文课堂应该着力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已被愈来愈多的教师所认同,并不断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不少操作层面的智慧。但同时,又一个重要层面被忽略了——课堂教学抓住了语,丢掉了文。更有甚者,完全曲解了语的内涵,缩小了语的外延,将语的教学仅仅局限在字词句简单、机械的重复训练上。语文教学凸显文,就应该光明正大地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谋篇布局、段落层次、表述方法以及文字的流畅和韵律等,完全不必欲抱琵琶半遮面!在这些方面,《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就是一个极好的学文的素材。比如,课文借物喻人的写法不应让学生感受、认识吗?如果学生学习完本篇,脑海中只有樟树的一些印象,感受不到樟树可贵之处和宋庆龄博大情怀的联系,就难免流于疏浅。再如,本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很巧妙:单就写樟树来说,作者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来写,每写一个方面,都围绕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此外,作者介绍樟树,还由表及里,由外观到内质,给读者留下了完整、深刻的印象。在围绕特点写具体方面,本文也很有独到之处。如,对樟树的香气,作者除了步步深入,层层推进,还恰当地运用对比,使人充分感知樟树香气之悠长。课堂教学中,见语又见文,才能使言语蕴涵的意象丰满、鲜活,也才容易体悟文章所含之情。就《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来说,注重本文文的特点,利于学生的感悟。注重文的特点,同样有利于学生的积累、运用。把握住文章的结构、层次、脉络,方便快速积累;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明晰了作者的思路,在反复诵读中,更容易感受语言的流畅与韵律。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摆脱了长期以来人们关于语文学科功能的争论,正面论述了语文学科性质和地位,即不能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应在二者统一协调发展的基础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应看到,语言并非生冷的抽象符号,它则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感情真挚,内涵丰富,通达天地,畅晓古今,可谓包罗万象。人文关怀,智能发展,品德熏陶,习惯培养,方法习练等等,都应是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顺便自然达成,得到足够的重视。三、思想思路要和谐共生思想是一堂课的灵魂,当下的课堂必须要有思想,有了思想,课堂才会焕发生命的活力。但因为思想是灵魂,故不能多样,更不能走样。《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首先是有疑而学,一步步追问主人为什么舍不得樟树?仅仅是舍不得吗?;其次是以读为主,理解樟树的外在和内在的美,继续引导,樟树和宋庆龄之间的关系不仅仅舍不得,还是离不开。同样作为一节课的思路,不仅仅是教者的教学思路,还是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应该兼有文本固有的呈现思路即文路。有效的整合教路、学路、文路于一体,才是真正课堂的思路。思路是一节课行走的方向,不能偏向,更不能岔道,旁逸斜出,节外生枝的课堂,有时虽然热热闹闹,但只能是高耗低效,只有沿着预定的路走下去,才能更高、更快、更强地走远,抵达理想的课堂彼岸。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对比的写作方法,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了解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

  教学难点:

  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宋庆龄不愿意搬家,知道为什么吗?有感情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这又是两棵怎样的樟树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品一品,感樟树之形

  1、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

  生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理解蓬蓬勃勃:蓬勃,具有生命力。具有顽强、旺盛的生命力

  3、你从哪里能读出樟树的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1)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交流:“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枝繁叶茂

  “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2)“从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可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交流:“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

  “绿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这是生命的光泽。

  师:多美的树叶。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3)“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交流:“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顽强。

  “无论……总是……”说明樟树生命力顽强。

  补充句式:无论( )还是(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一起读出来。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悟樟树之神

  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哪些可贵之处?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感受。

  交流:

  1、“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

  可贵之处:香气永久保持

  2、“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可贵之处:拒虫

  3、樟树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4、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对比:樟树与别的树木比较(石榴树)

  师: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舍不得它们。

  就让我们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读展示出来吧。

  四、体味樟树之情

  1、宋庆龄故居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小组交流宋庆龄相关资料,了解宋庆龄与樟树的相似之处。

  2、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

  你能举出“借物喻人”的例子吗?

  生举例子: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

  师:宋庆龄一生正如樟树一般,正如对联中所述一般:生机无限多秀美,香气长存满乾坤。

  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读课文第6自然段吧。

  生深情读课文。

  五、作业:

  写作: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板书设计:

  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宋庆龄——借物喻人——樟树

  精神蓬勃蓬蓬勃勃

  一身正气坚强不屈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高贵品质高贵木质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2、学习抓重点词理解课文的方法,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悟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以树喻人”的手法,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课,揭示目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谁还记得?对,樟树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为什么作者只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抬起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写字就应该一笔一划,工工整整,注意“龄”字,左边“牙齿”的“齿”,右边“命令”的“令”),齐读课题。

  2、还记得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想一想,请你来说)

  (文章主要讲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可贵之处)

  3、同学们可真会读书,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一定会完成的更加出色。

  任务一:了解樟树的外形特点

  民主导学;品读课文,感悟樟树外形之美

  展示交流: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描写樟树外形的句子。(请同学们说说,谁还有补存?)

  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2、自己读一读,说说你眼中的樟树是什么样子的?

  (请你来说一说,随机板书:枝干粗壮树叶稠密)

  3、你从这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4、你们想不想看看这课樟树?

  (我们亲眼目睹了樟树,你一定会读的更好)

  5、这个自然段,除了描写它的外形,还描写了它的什么特点?(生长特点)

  6、“四季常青”怎么理解?(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再读这句话,其中还用了一对关联词,如果去掉这对关联词,再读一读,你觉得可以吗?(不可以)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读出它的'蓬蓬勃勃。

  7、这么美的樟树,想不想让它永远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呢?(想)

  8、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看着画面,把这段话背一背,觉得有困难可以看着书来读。(同学们背的真好,两棵蓬蓬勃勃的樟树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任务二:体会樟树的可贵之处。

  自主学习:你还划出了哪些描写樟树的句子?

  樟树的可贵之处表现在哪儿?作者采用什么手法?

  展示交流:

  1、出示第五自然段:(略)

  2、你从这段描写樟树的句子中又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3、“香气永久保持”怎么理解?仔细读这段话,文中有两组句子其实就是对这句话最好的解释。(读一读)这就是樟树的可贵之处。(板书香气永久保持)

  4、这一段除了写樟树,还写了什么树?(石榴树)石榴树与樟树有什么不同?(读一读,体会体会,说一说)

  5、这篇文章写的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石榴树呢?(通过作比较更突出了樟树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

  6、小结:樟树不仅外形美,四季长青、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那么,这两棵樟树长在什么地方呢?

  7、快速读一读1——3自然段,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8、是啊!不仅宋庆龄喜欢,就连参观的人们也喜欢它们,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自然段。

  任务三:

  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合影留念呢?

  展示交流:

  1、(读一读宋庆龄的资料,然后说一说)

  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2、小结:是啊!樟树是蓬蓬勃勃地,宋庆龄是永葆青春,斗志旺盛的;樟树有着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宋庆龄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作者通过描写樟树来赞扬宋庆龄的伟大人格,这总方法叫做借物喻人。(板书永葆青春斗志旺盛一身正气借物喻人)

  3、让我们带着对樟树的西,喜爱之情以及对宋庆龄的崇敬之情齐读课文。

  三、检测导结

  1、看到樟树图,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学习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樟树不仅外形(蓬蓬勃勃),而且还有(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人们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既表达了人们对樟树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人们对故居主人(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5篇相关文章: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12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微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案6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反思14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稿3篇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评课稿模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