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7 17:26:44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1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62页的例

  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单位面积的便捷与合理。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答题纸、学具(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等)、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面”的概念。(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喜洋洋和美羊羊用同样的速度擦桌子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美羊羊先完成,因为美羊羊擦得桌子小,喜洋洋擦得桌子大。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 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设计意图:通过喜羊羊与美羊羊谁先擦完桌子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桌子的面有大有小,进而引出“面”的概念,为认识面积作好准备。】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师: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的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红旗的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

  预设: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凳子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铅笔盒表面的面积……

  师:总结面积概念(板书)

  3、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涂色比赛,认识平面图形有大小。

  师:下面请拿出你的一号答题纸和一直水彩笔选择一个图形并涂上颜色看谁涂得快。师:为什么选三角形,看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 也有大小之分,他们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板书)(2)介绍不封闭图形面积不能确定。

  师:你能确定最后一个图形的面积吗?这个图形没有封闭起来不能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的活动,使学生感知物体的表面,再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教师结合实例,揭示面积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让学生通过边摸边说和边想边说等活动,用丰富的实践,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发展度量意识

  1、用观察法比较数学课本几个面的面积大小

  师:谁来一边摸一摸一边说一说数学课本哪个面面积大哪个面面积小? 师:通过观察我们比出了课本表面面积大小(板书)

  2、用重叠法对比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谁上来比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通过重叠我们比出了大小(板书)

  3、用测量法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为学生提供下面两个长方形,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面积大。小组合作交流,比一比。

  2.交流比较方法,引发认知冲突。

(1)让学生思考:能不能直接看出哪一个面积大?(2)让学生用重叠的方法比一比,想一想:能比出结果吗?

(3)小结: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4)交流重叠后剪割法能比出大小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进一步认识观察法与重叠法这两种比较方法,同时在比较 2 中产生认知冲突,为激发用度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奠定基础。】

  3.探讨度量单位,培养度量意识。(1)激发度量意识

  请学生思考:你还能想到其他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到,可以一起听听老师的建议。(用课件呈现提示。)请学生思考:如果选一种图形作单位,这个图形可以是什么形状呢?(2)学生自主探究,体验度量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提供的小正方形、圆片、三角形若干,学生四人一组,可以用学具在长方形中摆的方式式进行度量。

(3)交流反馈,确定度量单位。

  组织学生反馈,说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

  先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说明自己的想法,再通过电脑课件一起回顾各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用圆形作单位:

  预设2:用三角形作单位。

  预设3:用正方形作单位。

②组织学生结合以上三组图形思考: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否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预设:能,用正方形最合适,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受摆放的位置和方向的限制。

③教师介绍:国际上就是规定用正方形作面积的单位。

【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长方形面积的过程,在拼摆过程中体验单位的价值和选择面积单位的依据,通过比较感受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认识正方形是最合适的面积单位。

(四)走进数学迷宫

  1.比较这三个省(直辖市)的面积大小。

  2.数一数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猜猜看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为什么?

  4、小小设计师,请用红色水彩笔在方格纸上设计出面积是6个方格的有趣图形。【设计意图:通过完成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体会一个图形中含有几个面积单位,它的面积就是几(个单位),感悟单位的价值。在交流数正方体个数方法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为了方便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可以将图形进行割补,割补后图形的面积不变,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六)回顾整理,谈收获

  1.师: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你还知道关于面积的哪些知识吗?

  2.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一下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2

  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3页例3和“想想做 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形成不同单位面积的表象,能说明或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能根据实际正确 选择面积单位。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划和操作等活动,建立面积单位和单位面积大小的观念;培养观察、类比等思维方法,体会不同面积单位意义的一致性,发展空间观念。3.使学生通过面积单位的认识,体会学习内容的发展和自身的知识的积累,初步了解面积单位在现实生活里的应用,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教学难点] 建立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4把米尺;学生在课本第111页上剪下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2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每组准备4把米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

  引导:我们的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请你摸一摸,让同桌的小朋友着一看。启发:我们教室每张课桌面是同样大的。你想知道课桌面的面积有多大的具体数量吗?那可以用什么方法量出面积有多大这样的数量呢?

  引导:你能用一个物体的面量一量,说出大约有几个这样的物体面大吗?自己选一个物体,比如课本、文具盒、垫板、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用它的面去量一量,看看大约是多少,等会大家交流结果。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量出的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教师板书交流的结果)2.引入新课。

  质疑:同样大小的课桌面,为什么量得结果里的数不一样?请你说说是为什么。那怎样就能使大家量得的结果里的数是一样的呢? 说明:看来,要得到相同的结果,就需要用统一大小的面去量面积。我们量长度用长度单位,而这里量面积就要用面积单位。也就是说,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观察感受,认识单位 1.说明单位。

  引导:你看了这个课题,想知道些什么? 说明:大家想知道什么是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有哪些。首先我们来看面积单位。在测量和计量面积时,常用的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提问:看了这些面积单位,你又想知道些什么? 说明:大家看到这些面积单位,又想知道这些面积单位是怎样的,各有多大。接下来我们就认识这些面积单位。2.认识平方厘米。

(1)说明:我们上节课数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看一个图形面积有几个方格大,用的方格是正方形的。今天要认识的三个面积单位,是像方格那样的正方形,但不同的单位,正方形大小不同。

  引导:1平方厘米有多大呢?你能从我们准备的这些小正方形中,找到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吗?找出来举给老师看一看。

  指出:小朋友的眼光真准,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黑板上贴出1平方厘米)小朋友量一量这个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提问:边长是多少? 指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家仔细观察这1平方厘米的大小,记住它的大小。(板书:1平方厘米——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厘米可以写成1 cm2。(板书:1 cm2)这里cm表示厘米,右上角的小“2“表示“平方”,也读成1平方厘米。(让学生集体读两遍)(2)引导: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摸一摸它有多大。你有什么感觉呢?告诉大家。

  拿这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与你的指甲比一比,看看哪个指甲面的大小最接近。交流:你哪个手指的指甲接近1平方厘米?和同桌说说你接近1厘米的是哪个指甲,把那个指甲给同桌看一看。观察:大家看一看1平方厘米的大小,闭上眼睛想一想,把1平方厘米记在心里。强调:1平方厘米就是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大小。(3)引导:大家观察教材第61页的两个长方形,都是由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你知道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为什么面积都是6平方厘米? 说明:要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只要看这个图形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4)引导:你能拼一个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吗?独立拼一拼。交流、展示拼成的不同图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面积是4平方厘米。说明:用几个1平方厘米拼成的图形,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3.认识平方分米

(1)引导:平方厘米这个单位比较小,一般用来测量比较小的面。如果要测量像课桌面、椅子面这样比较大些的面的面积,就要用稍大一些的面积单位。现在大家拿出你准备的这样一个稍大些的正方形,(贴出1平方分米)量一量边长,想想它可能是哪个面积单位。

  提问: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你认为它是哪个面积单位?

  指出:大家的判断真对!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请同样观察这1平方分米的大小,并记住它的大小。追问:1平方分米是怎样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2)引导:你能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分米的大小码?试着比划给老师看一看。指导:1平方分米可以这样比划:一只手手心朝前,一只手手心朝里,用拇指和食指搭成边长大约1分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大约就是这么大。想象:大家在头脑里画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记住它的大小。提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分米呢?请你举出说一说。(学生举例交流)强调:1平方分米就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大小。.(3)测量:请大家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同桌两合作,再量一次课桌面,看看大约多少平方分米。(学生操作测量)交流:课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指名几人说结果)这次测量结果里的数相同了吗?为什么这次会相同呢? 提问:我们是怎样测量的?把你的量法做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学生演示)说明:测量长方形面的面积,可以一行一行地量出这一行是多少平方分米,再量出有多少行,得出一共有多少个平方分米。长方形桌面含有多少个1平方分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分米。4.认识平方米。

(1)引导:根据前面的学习,你认为1平方米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正方形的大小? 说明:边长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板书画出边长1米的正方形,并板书:1平方米——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这样大的正方形是1平方米。量较大面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作单位。

  提问:1平方米还可以怎样写?学生读一读。(2)引导:你能用米尺摆出1平方米吗?由组长负责,带领全组同学在前面或后面摆一摆,看一看1平方米有多大;再往里面站人,看看1平方米的地方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提问:看到1平方米有多大了吗?你个例子说说,什么物体的面大约1平方米? 1平方米大约可以站多少个同学? 说明:1平方米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像大家刚才那样站9~10个同学所占的面积大约1平方米。

(3)引导:根据黑板上画的1平方米,你能估计一下黑板面大约有几平方米大小吗? 5.梳理面积单位。

(1)提问: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面积单位?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各有多大? 你能比划或者举例,说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大约各有多大吗?(2)让学生读一读板书的面积单位的三句话。提问:这三个面积单位从大到小怎样排列? 说明:其实还有比1平方厘米更小的,比1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呢,以后我们再认识。(在板书的3个面积单位两端往左右标出箭头)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一摆,量出面积特别是多少。

  交流: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样摆的?(演示、观察每排摆了几个1平方厘米,摆了几排,一共多少平方厘米)正方形面积是多少?你摆了几排,每排有几个1平方厘米? 说明:一个图形含有多少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在测量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时,可以像刚才这样,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看每排是几个1平方厘米,有几排,就能知道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做“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在图下对应填写单位名称。交流:你是怎样填的?这两个单位有什么不同?你发现有什么联系吗?(用1厘米做正方形的边长,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指出:长度和面积的意思不一样,长度是线段的长短,面积是面的大小。所以长度单位用线段表示,面积单位要用正方形表示。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引导:这里要填哪些面的面积单位?插图表示什么地方的大小? 请小朋友想想这些面的实际大小,看看量得的数,想想用哪个单位名称,再在()里填一填。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 选择3道要求说说怎样想的。

  说明:选择面积单位,要想想物体面的实际大小,再看看量出的数,思考用哪个单位是正确的。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1.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问题要帮助解决吗? 2.课后活动。

  布置: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相互合作,用旧报纸拼出1平方米的正方形,量一量黑板面积和门窗面积,在小组之间交流。回家作业:补充习题第49页。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0~62页。教材简析:

《面积》属于几何与图形领域,是三下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时是认识面积的含义,教学时应根据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比较、数格子等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表面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从而使学生获得初步面积的概念,同时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从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几何知识部分的编排上看,小学生由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从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是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基础,而且是后面学习其他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物体的面,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具体形象思维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但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对于这种抽象的面积知识相对困难,即使有少数同学通过不同途径听说过“面积”一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讨论、交流、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渗透转化思想。

(3)体会数学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各种事物的认识,并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建构面积的含义,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面积相近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各一张;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尺子、字典、橘子和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小明和小丽家新房子的情境图。想一想:谁先完成?为什么?

  2、说谁先完成理由,知道“面”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观察小明家新房子的情境图,直观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一)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1、初步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1)找一找,摸一摸,认识面。师:请你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

  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物体,想看吗?摸橘子的面与刚才摸数学书封面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比一比,体验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物体的面都一样大吗?谁来比一比:哪一个面比较大?(3)结合实例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板书: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像这样说说什么是课桌表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2、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还能像这样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师:同桌说说,边说边比画;然后请学生汇报说??。

  3、结合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物体表面的面积。

  完成教材例1后面的“做一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老师在学生建立了物体表面之后,引导学生对物体表面的大小进行比较,在学生充分感知、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用语言对面积进行简单的描述,用语言促进感知,有助于学生认识面积的意义。)

(二)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1、思考: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这些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

  2、结合实例认识(封闭)图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板书: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谁能像这样说说什么是圆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呢?

  3、想一想,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三、探讨比较面积的方法。

  1、观察法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考考大家,比一比,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板书:观察)海南省三市县的面积轮廓图,比较面积的大小。

  2、重叠法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等宽不等长的两张长方形纸片)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呢? 师:请看,他是怎么比的? 我们给这个方法取个名,就叫它“重叠法”。(板书:重叠。)

  3、测量法比较(封闭)图形的大小。

  想想:这两个图形,现在你还能一眼就看出来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吗? 师:观察的方法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想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比较吗?

  师:用观察、重叠的方法,都不太容易一下子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想一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比较吗?咱们动手试试看,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找到好办法。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

(1)用这些图形作单位,能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如果要准确测量出某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用什么图形作单位最合适?为什么?

  4、小结:有道理,要测量图形的面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用正方形是最精确的。

(这里以激趣为基点,注重巧设悬念,制造认知冲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主动探索和追求成功的意境,既扩充完善了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又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独特作用。)

  四、综合运用,加深理解

  1、小游戏:“我来说,你来做”。听老师的叙述,做相应的动作。如果你觉得是周长的就用手指画一圈,觉得用到面积的就用手掌面摸一摸。

  2、用数格子的方法表述面积。

  3、小小设计师。

  五、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1、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关于面积你还想知道什么?

  2、小明房间地面是用30块正方形瓷砖铺成。小丽房间地面也是用30块正方形瓷砖铺成的。这两个房间的地面,哪个面积大?

(通过小结,既让学生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同时通过学生说其它收获,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发展数学潜能。课尾再次回到小明家新房子的情境素材,不只是在课堂结构上实现了学习素材的首尾呼应,圆融统一,最后的思考,打破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为后面研究统一的面积单位打下了伏笔。课堂并不是画上句号,而是留下了更多的悬念-----“课虽终、趣犹存”,这是教学的大境界。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

  观察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重叠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测量

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的认识》教学设计范例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