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3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27 12:06:55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3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3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1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

  2、齐读

  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

  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

  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

  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

  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

  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无奈、凄凉、苦闷、悲愤

(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在寥寥的几十字间,作者既写了景,又融入了情。最后让我们带着此情此意,再一次来朗读一下这首词。

  五、背诵并默写。

  板书设计:

  雁去无留意

  风景异[边声四起 ]荒凉、萧条、凄清

  孤城紧闭

  渔家傲 [

  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抒 情[ ] 忧国思乡 壮志未酬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2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2.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3.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赏析,体悟作品内涵

  教学重难点:

  学会通过描写---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诗人会触景生情,更喜欢借景抒情,让诗词情景交融。李白孤独时看山,山亦孤独;杜甫国破时赏花,花亦落泪;苏轼思亲时望月,月亦有恨。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驻守西北边关时,看见塞外奇景,会引发怎样的感情呢?我们走近范仲淹的《渔家傲》。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那么,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的范仲淹,在边塞的秋色中,又会有怎样的感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二、解题

  三、走近作者(生回顾,介绍)

  四、背景介绍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在他镇守西北边疆四年期间,对边地的生活和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五、听朗读,注意节奏停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六、感知内容: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侧重于写

  下片侧重于写

  七、合作探究 赏景

  1.上片写了何时何地的景物?哪个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

  2.上片里我们都看到了哪些景?“异”在何处?

  3.上片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八、合作探究 悟情

  在下片中寻觅深藏词人内心的那份情愫。用“我从---------句中,感受到---------”来谈一谈

  九、思维训练

  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此词所展现的画面。

  十、课堂小结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描写边塞的战地风光,写出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整首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

  十一、课外积累

  积累有关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1.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板书设计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3

《渔家傲 秋思》教学设计

  明月镇贺家桥中学 熊运香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诗歌,能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学会初步赏析诗歌内容。(重点)

  3、在品读中体会诗歌意境与情感。(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

  引导与点拨学生以读为主,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准备:

  课件、朗读音频 课时安排:2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是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介绍背景

  公元1040年正月,西夏李元昊集结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宋朝,攻取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被围攻七天七夜。这时,不期而至的大雪纷纷而降,李元昊因粮草难以为继,无奈撤军。延州的险些失手,震动了朝野,上下顿时惊慌失措。在这危急江山社稷的时刻,52岁的范仲淹临危受命,坐镇延州军事要塞。

  当时西夏初立,气焰炽盛,锋芒正锐,而宋朝边塞一线,支离破碎,人心涣散。这首词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他的家在江苏的吴县,一个生于江南的文人,此时此地有何感想呢?让咱们一步步走近作者。

  二、朗读诗词,初步感知

  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展示读,听读,齐读,点评(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评

  三、品读词句,深入体会

  请再读全词,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相应的词句谈谈你的理解:

  1、在上阕中,你看到了什么“景”?这景会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感觉?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然后全班交流,在品读中,深入体会诗歌意境与作者情感。

  教师活动:引导与点拨学生品与读。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据课堂交流情况归纳)

  五、布置作业

  1、请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请搜集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3【3篇】(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学期教学计划3篇 中班上学期教学计划

四年级2022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12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高二政治教学工作总结11篇(高二政治教学工作总结文章)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篇(音乐教学活动总结)

实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6篇 教学工作教学计划

初中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3篇(中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有关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 学期结束教学工作总结

有关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模板7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小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教案)

关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6篇(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模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