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时间:2023-01-11 23:43:49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

《轴对称》教学设计

  涞源一小城关校区 杨海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教师表演剪纸。这是什么?(蝴蝶)

  观察这只蝴蝶外形,有什么特点?(左右一样,折起来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板书课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过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什么特点?(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对折后,完全重合,能找到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图片: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并画出来。(强调:对称轴用虚线画)

  师: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以虎头剪纸为例,谁再来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演示后说明: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它的对称轴。二、充分感知、探究新知。(一)、出示书上例1图。

  1、师:这个松树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师:仔细观察,看一看,数一数,你能有什么发现?

(提示:先看一看再数一数这个图有几个重要的点?这些点也就是这幅图的关键点)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明:将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一组对应点,如A是A’的对应点,也可以反过来说A’是A的对应点,不能单一的说哪个点是对应点。

  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填空:

(1)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2)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3)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5)每一组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2、出示脸谱图。

  师:这是四个不同的脸谱,你们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学生汇报: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找的又快又准确的吗?

  3、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3(二)、出示课件例2。

  师:你能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吗?画之前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那么请先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同排两个同学议一议,再用铅笔在书上试着画一画。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画的?

  汇报,引导讲解:第一步:找关键点。第二步:标对应点。第三步:顺次连线。小结:我们在补全对称图形时要先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然后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再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这样就能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出示做一做练习题)

  师:学习了方法,现在就来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先想想补全后是什么?然后按照刚才同学们总结的经验,自己动手画出来吧!展示画法,谁再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根据板书总结方法。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1、练习二十第1题。

  师:下面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通过这几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多条对称轴。)2、练习二十第5题。师:观察一下,下面的这些图形各是从那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3、刚才老师剪这只蝴蝶是把长方形纸对折了几次,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的会是什么图案?

  如果用一张圆形纸对折若干次,剪出的图形会怎样? 4、欣赏图片。

  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我们去看一看。(课件展示)漂亮吗? 四、全课总结。

  欣赏完这些美丽的建筑,这节课也将接近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我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对称图片。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对折后完全重合1、找关键点 2、标对应点 3、顺次连线

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教师: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三)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篇2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小明利用五一假期,查找了一些有关小动物寿命的数据,并制作成了下面这张统计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 小猫老鼠大象乌龟

  寿命/年 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板书:统计)【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呈现套圈情境。

  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

  谈话:三年级第一小组的男、女生在进行套圈比赛,每人套15个圈,这两张统计图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套中的个数。2.引入平均数。

  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①提问: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

  想法一:男生有4人,女生有5人。(为比较总数预设)想法二:男生每人套中的个数,谁来介绍女生没人套中的个数。②男生套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一些?你有什么方法? 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想法一:女生套得准一些,因为套中的最多的是吴燕。

  追问:那套中的个数最少是男生还是女生,所以套中最多的是女生,套中最少的也是女生。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③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因为参与套圈的人数不相等,比较总数,是不公平的。

  可以怎么办呢? 想法三:分别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哪个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多,哪个队就套得准。(比平均数)。

  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4.理解平均数。

④操作:你知道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求和再求平均数。⑤引入:男生中谁套中得最多?谁套中得最少?根据这个信息,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 可以把张明套中的一个移给李小刚,另一个移给陈晓燕。——移多补少

  反馈时,学生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引导列式:6 + 9 + 7 + 6 = 28(个)⑦28表示什么? 28 ÷ 4 = 7(个)⑧7表示什么意思?(图中的红色线条就表示了男生套中的平均数)⑨你能看出,7比谁套中的个数多?比谁套中的个数少? 小结: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说明: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

⑩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在5~9之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 ⑾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请你独立完成在书上。10+4+7+5+4=30(个)30÷5=6(个)⑿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女生有5人,要用5人的总数平均分成5份)⒀现在求出女生平均每人套中6个圈,是不是女生每人都套中6个呢?为什么? 仔细观察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得出结论:平均数代表的是一个整体水平。

  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 ⒁在解决男生、女生平均套中多少个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⑴求平均数的方法,得出数量关系。(板书:总数÷份数=平均数)⑵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⑶平均数都是代表了一个整体的水平。不同:总数不同,人数不同,平均数也不同。

【说明:多媒体演示与学生的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平均数的意义及取值范围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时,将平均数学习嵌入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较好地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下面我们要利用刚才所学的关于统计和平均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请你 判断下面哪些说法是不合理的。

(1)小丽走8步,共走了560厘米,她每步都走70厘米。(70厘米表示小丽平均每步走了70厘米)(2)电梯有8个人,她们体重的和是400千克,平均每个人的体重是50千克。(求平均数的方法)(3)两班共栽树120棵,每班不可能超过60棵。(平均每班栽树60棵,可能一个班栽树70棵,一个班栽树50棵)和你同桌讨论一下。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②你想怎样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 ③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计算,汇报结果。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④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②你想怎么求? 独立解答,汇报结果。

⑤说说你第一步求的是什么?第二步求的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身高155厘米,可能吗?⑥你是怎么想的?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吗? 请你判断,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⑦仔细观察统计图,互相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第一题,⑧回答这个问题你看的是哪一张统计图?(答句说完整)第2个问题⑨你是怎么想的?只要看在哪一天卖出的苹果和橘子的箱数相等就可以了。⑩请学生读第2题,你会计算吗?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竖式列在草稿本上)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同桌讨论)【说明:练习设计既重视平均数的求法,更重视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刻理解。通过估计、预测、判断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略)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有2种。

  五、课后拓展

  小芳,小丽,小华三人在进行口算比赛。小芳说:“我是冠军,小丽是第三名。我们3人平均一分钟完成了10道口算,每人完成的数量相差一题。” 你知道她们一分钟各完成了多少道口算题吗?

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

《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82页的内容及第84页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通过数一数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概括出轴对称的性质。

  2.会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

  3.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

  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对称、引入新课

  今天上课之前我要送给大家一个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教师表演剪纸。这是什么?(蝴蝶)

  观察这只蝴蝶外形,有什么特点?(左右一样,折起来两边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上叫做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板书课题)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过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什么特点?(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对折后,完全重合,能找到一条或多条对称轴)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图片: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找到它们的对称轴,并画出来。(强调:对称轴用虚线画)师: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以虎头剪纸为例,谁再来说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演示后说明: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它的对称轴。二、充分感知、探究新知。(一)、出示书上例1图。

  1、师:这个松树图是轴对称图形吗?中间这一条直线表示什么? 师:仔细观察,看一看,数一数,你能有什么发现?

(提示:先看一看再数一数这个图有几个重要的点?这些点也就是这幅图的关键点)

  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说明:将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点称为一组对应点,如A是A’的对应点,也可以反过来说A’是A的对应点,不能单一的说哪个点是对应点。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填空:

(1)点A和点A在这幅图中是两个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2)点B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3)点C和点()是对应点,它们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个小格。

(4)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5)每一组对应点的连线都和对称轴垂直。

  2、出示脸谱图。

  师:这是四个不同的脸谱,你们能把它们补充完整吗? 学生汇报:

  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找的又快又准确的吗?

  3、小结: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画对称图形。

  3(二)、出示课件例2。

  师:你能补全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吗?画之前猜一猜,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那么请先思考一下怎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同排两个同学议一议,再用铅笔在书上试着画一画。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画的?

  汇报,引导讲解:第一步:找关键点。第二步:标对应点。第三步:顺次连线。

  小结:我们在补全对称图形时要先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然后数出

  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再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这样就能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出示做一做练习题)

  师:学习了方法,现在就来试一试,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先想想补全后是什么?然后按照刚才同学们总结的经验,自己动手画出来吧!

  展示画法,谁再来告诉大家你是怎样画的?根据板书总结方法。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1、练习二十第1题。

  师:下面这些是轴对称图形吗?画出它们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通过这几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有的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有多条对称轴。)2、练习二十第5题。

  师:观察一下,下面的这些图形各是从那张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3、刚才老师剪这只蝴蝶是把长方形纸对折了几次,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剪出的会是什么图案? 如果用一张圆形纸对折若干次,剪出的图形会怎样? 4、欣赏图片。

  古今中外,有许多著名的建筑就是对称的,我们去看一看。(课件展示)漂亮吗?

  四、全课总结。

  欣赏完这些美丽的建筑,这节课也将接近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都有哪些收获?

  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轴对称图形。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我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对称图片。

  板书设计:

  轴 对 称

  对折后完全重合1、找关键点

  2、标对应点

  3、顺次连线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全神贯注》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轴对称教学设计(共18篇)

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四年级下册体育教学工作总结4篇 三四年级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3篇(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22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例文3篇 最新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有关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6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计划下册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下册我的自画像作文7篇(我的自画像四年级下册的作文)

2022四年级语文下册经典教案3篇(4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3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教学计划下册

四年级语数学下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