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幼儿园科学课培训心得)

时间:2022-08-24 00:24:25 教学心得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幼儿园科学课培训心得),欢迎参阅。

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幼儿园科学课培训心得)

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1

-

  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科学课中,教师让学生取一个指纹,大部分同学用胶带,有少数同学则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批评哪位学生,而是让他们介绍了方法,并让全班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引发了思维的碰撞,从而深人思考,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欲望。

2.教师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认识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渐-

  实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从而迫使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

  理念,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研究者转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对怎样比较出水多少方法的讨论、用哪些方法观察我们身体内部结构、怎样设计一辆既结实美观又能跑的远的纸车等等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

  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应不偏爱与溺爱,不迁就和姑息;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爱学乐学。

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教师讲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画出蚂蚁的简图。这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画出简图,却急于寻找正确的答案:到底蚂蚁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接着,他们分组观察蚂蚁,参与观察实验的热情很高。孩子们很快展示出了观察结果,-

  较准确地画出了蚂蚁的简图。这之后,再让学生分组玩小蚂蚁,继续探究、讨论平时自己了解小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在讨论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课后,他们将小蚂蚁送回家,继续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是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不仅获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三、科学教材带来的新变化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教-

  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级上册教材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动的设计中,教材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上,还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四、问题与思考

  目前,在科学课中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学期课时明显不足,有些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课堂作业,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学资料相对少,部分探究学习活动不能进行。

-

  那么,教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怎样做到有效指导呢?对“活动结构、活动价值、科学素养”的理解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外,目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师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任重而道远。

  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土城镇白鸡小学王厚清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科学课国培学习活动,聆听了四位教师的科学课课堂教学和小学科学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

  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乔丽老师主讲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这节课,使我明白教学设计是科学课成功的关键。主讲教师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程序先提出问题,接着开展实验,而是别开生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在看似相同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相等量的食盐,让两名学生搅拌,结果一杯水中的盐很-

  快溶解了,另一杯水中的盐怎么搅拌也溶解不完。这是为什么?教师这一设计自然引发了学生三种可能性原因的猜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直接指向本节课探究目标之一: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乔丽老师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创造性设计,化平淡为神奇,体现出较高的科学素养。

  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陈中云老师主讲的《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除学生准备了有关房县的图片资料外,教师准备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若干图片,不同海拔的山川对比图片,中国地形图,湖北行政区图,地球仪以及她亲手画的中国地图。每认识一种地形,教师都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然后将图片贴在教师画的中国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屏幕展现中国地形图。学生不仅对每一种地形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中国地形有整体印象,-

  突破了教学难点。这就是充分而有结构的材料发挥的作用。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提高实验活动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案例重点阐释了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的问题。他告诫我们,课前准备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上课前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精选活动材料,要经历活动过程,熟悉实验方法,设计引导问题,预测探究效果,创新活动形式。对照自己教学,很多课失败的原因就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我们今后的科学课就要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我们听的四节科学课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

  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

  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

  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

  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霍城镇小学

  王琼4月13日我参加了“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

  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

  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

  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

  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

  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

  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

  音乐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

  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

  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赏欣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低年级识字课教学的心得体会

-

  今天有幸听了於丹老师一年级的识字课,不由地感慨,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以前听课总认为是上课教师是在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下的表演,对我们实际教学没有帮助。今天听了这节课真是茅塞顿开。老师上课没有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她在课堂教学中,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不仅令学生兴趣浓厚,更让我得到不少启示:

一、游戏识字,兴趣盎然。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而她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活动中,她的“开火车”游戏开展得非常好。这种游戏方法,不仅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 “火车火车开到这儿”、“双轨火车开起来”……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

-

  於丹老师的的一幅动物开会图导入,寓教于乐,把识字融入动物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积累了语文素材、增强了识字兴趣!她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二、规律识字,易懂易学。

  汉字有多种识字方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难点。本课教学的是有关动物的汉字,与“虫”有关。他抓住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这些字。我体会到真正让孩子们掌握识字的规律,这才是识字的最好方法。

三、正确姿势,终身受益。

  活动中,她不时提醒孩子们要正确的写字姿势,因为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她格外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

  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 从中我体会到执笔方法正确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刚开始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她在教学过程中逐个观察指导,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手把手的纠正。不厌其烦地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

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2

  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我对科学课教学的一点认识

  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永飞

  2014年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新课程实施以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下面,本人根据科学课教学实践,对教师、学生及教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变化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过分侧重于自己的表现,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

  生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科学课中,教师让学生取一个指纹,大部分同学用胶带,有少数同学则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批评哪位学生,而是让他们介绍了方法,并让全班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引发了思维的碰撞,从而深人思考,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欲望。

2.教师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认识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

  渐实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从而迫使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

  理念,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研究者转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对怎样比较出水多少方法的讨论、用哪些方法观察我们身体内部结构、怎样设计一辆既结实美观又能跑的远的纸车等等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

“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应不偏爱与溺爱,不迁就和姑息;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爱学乐学。

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教师讲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画出蚂蚁的简图。这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画出简图,却急于寻找正确的答案:到底蚂蚁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接着,他们分组观察蚂蚁,参与观察实验的热情很高。孩子们很快展示出了观察结果,

  较准确地画出了蚂蚁的简图。这之后,再让学生分组玩小蚂蚁,继续探究、讨论平时自己了解小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在讨论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课后,他们将小蚂蚁送回家,继续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是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不仅获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三、科学教材带来的新变化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发

  展。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级上册教材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动的设计中,教材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上,还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四、问题与思考

  目前,在科学课中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学期课时明显不足,有些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课堂作业,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学资料相对少,部分探究学习活动不能进行。

  那么,教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怎样做到有效指导呢?对“活动结构、活动价值、科学素养”的理解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外,目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师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任重而道远。

  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土城镇白鸡小学王厚清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科学课国培学习活动,聆听了四位教师的科学课课堂教学和小学科学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

  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乔丽老师主讲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这节课,使我明白教学设计是科学课成功的关键。主讲教师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程序先提出问题,接着开展实验,而是别开生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在看似相同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相等量的食盐,让两名学生搅拌,结果一杯水中的盐很

  快溶解了,另一杯水中的盐怎么搅拌也溶解不完。这是为什么?教师这一设计自然引发了学生三种可能性原因的猜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直接指向本节课探究目标之一: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乔丽老师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创造性设计,化平淡为神奇,体现出较高的科学素养。

  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陈中云老师主讲的《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除学生准备了有关房县的图片资料外,教师准备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若干图片,不同海拔的山川对比图片,中国地形图,湖北行政区图,地球仪以及她亲手画的中国地图。每认识一种地形,教师都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然后将图片贴在教师画的中国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屏幕展现中国地形图。学生不仅对每一种地形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中国地形有整体印象,

  突破了教学难点。这就是充分而有结构的材料发挥的作用。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提高实验活动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案例重点阐释了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的问题。他告诫我们,课前准备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上课前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精选活动材料,要经历活动过程,熟悉实验方法,设计引导问题,预测探究效果,创新活动形式。对照自己教学,很多课失败的原因就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我们今后的科学课就要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我们听的四节科学课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

  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

  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

  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霍城镇小学

  王琼4月13日我参加了“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

  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

  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

  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

  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以探索和实践。

  音乐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

  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

  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

  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赏欣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

  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低年级识字课教学的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听了於丹老师一年级的识字课,不由地感慨,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以前听课总认为是上课教师是在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下的表演,对我们实际教学没有帮助。今天听了这节课真是茅塞顿开。老师上课没有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她在课堂教学中,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不仅令学生兴趣浓厚,更让我得到不少启示:

一、游戏识字,兴趣盎然。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而她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活动中,她的“开火车”游戏开展得非常好。这种游戏方法,不仅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也很有好处。 “火车火车开到这儿”、“双轨火车开起来”……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

  於丹老师的的一幅动物开会图导入,寓教于乐,把识字融入动物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积累了语文素材、增强了识字兴趣!她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二、规律识字,易懂易学。

  汉字有多种识字方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难点。本课教学的是有关动物的汉字,与“虫”有关。他抓住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这些字。我体会到真正让孩子们掌握识字的规律,这才是识字的最好方法。

三、正确姿势,终身受益。

  活动中,她不时提醒孩子们要正确的写字姿势,因为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她格外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指导学生削好铅笔,

  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 从中我体会到执笔方法正确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刚开始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她在教学过程中逐个观察指导,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手把手的纠正。不厌其烦地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3

  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第一篇: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我对科学课教学的一点认识

  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永飞

  2020年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新课程实施以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下面,本人根据科学课教学实践,对教师、学生及教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变化

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过分侧重于自己的表现,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科学课中,教师让学生取一个指纹,大部分同学用胶带,有少数同学则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批评哪位学生,而是让他们介绍了方法,并让全班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引发了思维的碰撞,从而深人思考,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欲望。

2.教师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认识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渐实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从而迫使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 3.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无法建

  立起平等的关系,使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研究者转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对怎样比较出水多少方法的讨论、用哪些方法观察我们身体内部结构、怎样设计一辆既结实美观又能跑的远的纸车等等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应不偏爱与溺爱,不迁就和姑息;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爱学乐学。

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教师讲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画出蚂蚁的简图。这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画出简图,却急于寻找正确的答案:到底蚂蚁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接着,他们分组观察蚂蚁,参与观察实验的热情很高。孩子们很快展示出了观察结果,较准确

  地画出了蚂蚁的简图。这之后,再让学生分组玩小蚂蚁,继续探究、讨论平时自己了解小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在讨论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课后,他们将小蚂蚁送回家,继续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是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不仅获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三、科学教材带来的新变化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级上册教材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动的设计中,教材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上,还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四、问题与思考

  目前,在科学课中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学期课时明显不足,有些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课堂作业,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学资料相对少,部分探究学习活动不能进行。

  那么,教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怎样做到有效指导呢?对“活动结构、活动价值、科学素养”的理解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另外,目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师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任重而道远。

  第二篇: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王厚清

  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

  土城镇白鸡小学王厚清

  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科学课国培学习活动,聆听了四位教师的科学课课堂教学和小学科学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

  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

  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乔丽老师主讲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这节课,使我明白教学设计是科学课成功的关键。主讲教师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程序先提出问题,接着开展实验,而是别开生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在看似相同的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食盐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相等量的食盐,让两名学生搅拌,结果一杯水中的盐很快溶解了,另一杯水中的盐怎么搅拌也溶解不完。这是为什么?教师这一设计自然引发了学生三种可能性原因的猜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直接指向本节课探究目标之一: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

  乔丽老师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创造性设计,化平淡为神奇,体现出较高的科学素养。

  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

  陈中云老师主讲的《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除学生准备了

  有关房县的图片资料外,教师准备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若干图片,不同海拔的山川对比图片,中国地形图,湖北行政区图,地球仪以及她亲手画的中国地图。每认识一种地形,教师都通过大屏幕进行展示,然后将图片贴在教师画的中国地图相应的位置上,在此基础上屏幕展现中国地形图。学生不仅对每一种地形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中国地形有整体印象,突破了教学难点。这就是充分而有结构的材料发挥的作用。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提高实验活动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案例重点阐释了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的问题。他告诫我们,课前准备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上课前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精选活动材料,要经历活动过程,熟悉实验方法,设计引导问题,预测探究效果,创新活动形式。对照自己教学,很多课失败的原因就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我们今后的科学课就要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

  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

  我们听的四节科学课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

  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

  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⑴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

  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

  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篇: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霍城镇小学

  王琼4月13日我参加了“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

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

  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

  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

  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

  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

  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

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

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

  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

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

  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

  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更多文章请关注)以探索和实践。

  第四篇:音乐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音乐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作为一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

  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

  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

  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赏欣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第:低年级识字课教学的心得体会

  低年级识字课教学的心得体会

  今天有幸听了於丹老师一年级的识字课,不由地感慨,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以前听课总认为是上课教师是在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下的表演,对我们实际教学没有帮助。今天听了这节课真是茅塞顿开。老师上课没有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她在课堂教学中,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不仅令学生兴趣浓厚,更让我得到不少启示:

一、游戏识字,兴趣盎然。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而她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活动中,她的“开火车”游戏开展得非常好。这种游戏方法,不仅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 “火车火车开到这儿”、“双轨火车开起来”……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

  於丹老师的的一幅动物开会图导入,寓教于乐,把识字融入动物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积累了语文素材、增强了识字兴趣!她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

二、规律识字,易懂易学。

  汉字有多种识字方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难点。本课教学的是有关动物的汉字,与“虫”有关。他抓住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这些字。我体会到真正让孩子们掌握识字的规律,这才是识字的最好方法。

三、正确姿势,终身受益。

  活动中,她不时提醒孩子们要正确的写字姿势,因为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她格外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 从中我体会到执笔方法正确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刚开始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她在教学过程中逐个观察指导,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手把手的纠正。不厌其烦地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4

  科学课常规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前进小学 张艳玲

  科学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位教师呈现一节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但从科学课的特点来说,应有相同的教学特征。体现科学课的基本特性。经过多年科学课的教学和外出学习,对科学课的常规教学感触颇深,并加以梳理和同仁共勉。体现科学课的基本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科学教学重点体现知识的逻辑性:

  作为小学科学课本身就是科学探究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不是比着葫芦画瓢,而是从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层次的加深,是知识探究过程的体现,从中培养学生在这个探究环节中的思维想象力、知识运用能力、设计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把抽象的东西通过实验探究经过讨论思维逻辑推理整合成科学的结论,符合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和思路。

二、科学教学重点围绕知识的正确性展开探究。

  每一节科学课的内容都是从肤浅到深入逐一展开,通过假设、猜想、设计、验证。最后和全体同学进行交流,得到正确的科学结论。而在现实课堂上,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系统,很难达到综合、完整的表述。大多数时候都是一小部分同学参与科学的交流表达,其他一些同学不愿参与,致使科学课堂很多学生成了看客,知识的正确性怎样判断有些模糊,语言怎样表述?都很模糊,干脆来个不说。那么对于此种情况,要让学生的小组进行异质分组,从中发挥好学生的探究能力,带动中差生进行正确的研究,给不爱表达的学生发言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来不得半点马虎,时刻体现知识的正确性和语言的严密性。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导播下,要从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梳理、总结,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形成网络结构,语言形成完整的表述。运用正确的科学术语总结知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对学生今后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学课教学重点体现两个层次性,一个是组织者和学习者的双边关系。

  科学教学环节中,重点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体现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在一节课中体现的身份是组织者和导播者。在导播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关键。一个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至高点,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另一个是教师就抓准机遇把主导地位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开始研究实验方案,设计思路、准确实验、组内交流,班级分享,共同得出结论,形成统一的科学结论,然后提出今后要想研究的问题,整个一节完整的科学课体现了明显的层次性。

四、科学课教学的优质体现学生的合作性。 严密性 评价性 共鸣性

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5

  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我对科学课教学的一点认识浙江省龙泉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陈永飞XX年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市全面展开,新课程实施以后有什么样的变化成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层出不穷。下面,本人根据科学课教学实践,对教师、学生及教材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产生的变化1.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关注点过分侧重于自己的表现,不会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不会想“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等问题。随着新课程的开展,教师把更多的目光放在了学生的需求上,改变了过去只顾自己的教学进度不顾学生感受的做法,想方设法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留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例如:在科学课中,教师让学生取一个指纹,大部分同学用胶带,有少数同学则用印泥、橡皮泥、墨水等。在课堂上,教师没有批评哪位学生,而是让他们介绍了方法,并让全班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讨论。这样,学生在讨论时就引发了思维的碰撞,从而深人思考,开阔思维,激发创新的欲望。

  第 1 页共 15 页2.教师必须参与教学研究。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界定中,教师只需按书本传授知识,无需研究创新。对教育科研仅停留在如何便捷地传授知识方面,认识较片面、肤浅。随着新课程在学校的逐渐实施,教育科研能力的不足已成为走进新课程的“绊脚石”。在新课程实施中,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全力提升教育科研意识。新课程从本质上否定了传统单向的灌输做法,强调教师、学生、课程的互动关系,重视课程的生成性、体验性,从而迫使小学教师从被动的传授者走上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学中,要注重用研究和改革的观念开展教学。例如:在教学中面对课本中诸多体验性的教学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共同搜集有关资料,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当学生面对众多问题时,我就引导他们自己动手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使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科研意识对走进新课程的作用,也真切感受到了新课程的实施没有既成的模式和预成的教案,确实需要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我认为教育科研的目的与价值,是要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真诚地投入,其更重要的价值是在于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我应把教育科研视为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手段和方式。3.在教学中体现人本主义精神。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充满民主精神和爱心,体现人本主义精神。传统师者总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什么都在学生之上,教师要扮演一个居高临下的圣者的角色,这就导致了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上下尊卑的关系,无法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使

  第 2 页共 15 页得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定位发生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现在的学生发展的研究者转变。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体验,拓宽学生自我表现的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例如:对怎样比较出水多少方法的讨论、用哪些方法观察我们身体内部结构、怎样设计一辆既结实美观又能跑的远的纸车等等活动中,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所谓“权威”的定论,敢于奇思妙想。只有在爱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教师对学生应不偏爱与溺爱,不迁就和姑息;在平时的教学中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自立、自强、自信”的观念,让每一位学生都爱学乐学。二、学生在新课程中的变化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了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教师讲课外,亲身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动手实验、寻找资料、小组合作学习和社会调查已经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上《蚂蚁》这一课时,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平时的生活经验画出蚂蚁的简图。这时,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画出简图,却急于寻找正确的答案:到底蚂蚁的各部分是怎样的?接着,他们分组观察蚂蚁,参与观察实验的热情很高。孩子们很快展示出了观察结果,较准确地画出了蚂蚁的简图。这之后,再让

  第 3 页共 15 页学生分组玩小蚂蚁,继续探究、讨论平时自己了解小蚂蚁的哪些生活习性。在讨论中,孩子们畅所欲言,甚至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课后,他们将小蚂蚁送回家,继续观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以听、记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是经历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不仅获得了表面看到的知识,而且在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三、科学教材带来的新变化《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材从内容的选择、组织到呈现方式都紧紧围绕培养科学素养的宗旨,摆脱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模式,全面关注学生在科学知识、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科学探究活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小学科学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三年级上册教材由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在典型活动的设计中,教材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发展上,还综合性地考虑了科学探究方面诸多能力的培养上。同时,全册教材自始自终都强调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力图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第 4 页共 15 页四、问题与思考目前,在科学课中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问题是:学期课时明显不足,有些单元的教学内容不能完成;要完成课堂作业,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同时,由于受学校条件的限制、教具的限制,配套的教学资料相对少,部分探究学习活动不能进行。那么,教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在新课程实施中,由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怎样做到有效指导呢?对“活动结构、活动价值、科学素养”的理解是当前课堂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目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教育要求尚有差距,教师既要提高专业知识,又要提升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能力,任重而道远。第二篇: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王厚清学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土城镇白鸡小学王厚清10月31日至11月1日,我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科学课国培学习活动,聆听了四位教师的科学课课堂教学和小学科学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的专题报告,受益匪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科学教学要以科学探究为主科学探究活动在科学学习中,学生们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的技能结合起来,从而可以能动地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在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做计划、参与决策、参与小组讨论、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们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同他们从多种渠道获

  第 5 页共 15 页得的科学知识联系起来,并把所学的科学内容应用到新的问题中去。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们对科学探究的手段、使用证据的规则、形成问题的方式、提出解释的方法等一系列问题有了亲身的体验,而不仅仅是听到或记住有关的知识和结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的性质等一系列问题,有了切身的认识和体验,而不仅仅是获得了关于这些问题的标准答案。乔丽老师主讲的《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盐》这节课,使我明白教学设计是科学课成功的关键。主讲教师没有按照教材安排的程序先提出问题,接着开展实验,而是别开生面进行了对比实验:在看似相同的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食盐饱和溶液)中,分别加入相等量的食盐,让两名学生搅拌,结果一杯水中的盐很快溶解了,另一杯水中的盐怎么搅拌也溶解不完。这是为什么?教师这一设计自然引发了学生三种可能性原因的猜测,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还直接指向本节课探究目标之一: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盐。乔丽老师不是教教材,也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根据教学目标大胆进行创造性设计,化平淡为神奇,体现出较高的科学素养。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陈中云老师主讲的《地球表面的地形》一课,除学生准备了有关房县的图片资料外,教师准备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地貌的若干图片,不同海拔的山川对比图片,中国地形图,湖北行政区图,地球仪以及她亲手画的中国地图。每认识一种地形,教师都通过大屏幕进行展

  第 6 页共 15 页示,然后将图片贴在教师画的中国地图相应的位臵上,在此基础上屏幕展现中国地形图。学生不仅对每一种地形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中国地形有整体印象,突破了教学难点。这就是充分而有结构的材料发挥的作用。首席专家李国权老师给我们做了《如何提高实验活动有效性》的专题报告,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丰富的教学案例重点阐释了如何做好课前准备的问题。他告诫我们,课前准备决定一节课的成败。上课前要精心策划活动内容,精选活动材料,要经历活动过程,熟悉实验方法,设计引导问题,预测探究效果,创新活动形式。对照自己教学,很多课失败的原因就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我们今后的科学课就要在课前准备上多下功夫。。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我们听的四节科学课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学生人人参与,师生平等对话。教师是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在问题面前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案,在探究科学的道路上成为学生的伙伴和知心朋友。因此,在科学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的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科学探究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⑴学生在自主观察、

  第 7 页共 15 页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到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⑵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给学生精神上的安慰与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同学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⑷教师应全程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动脑,而非代替学生探究,代替学生思考,教师应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做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者。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科学课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强调课堂教学要从问题入手,教师得用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着自己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带着渴望知识的愿望去学习,教会孩子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从提出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过程,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最后把问题解决了,才是科学教育的全过程。在经历过程和运用方法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获得相关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都是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实现、要达到的目标。学生有了这种寻找知识的办法,将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知道到哪儿去寻找知识,就能知道在众多的知识中,知道怎样挑选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知道用这些知识可以干什么,知道怎么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第三篇: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

  第 8 页共 15 页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心得体会霍城镇小学王琼4月13日我参加了“山丹县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培训”教研活动,在教研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谈自己的想法和实践经验。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要想打造高效益的课堂,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一、做好课前充分准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我们首先要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深刻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应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有利于学生做探究为原则,选择实验操作的材料,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教学内容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我们利用导学案的优势指引学生自己去找适合课堂中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不常见的比如像《细菌和病毒》这样的课,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辅助学生学习。不同的学习内容我们要设计恰当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贴近科学,不感觉生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改进科学探究措施,保证有效课堂。增强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是实现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攻坚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教与学的手段促进学生科学探究力发展的措施尤为重要:一是依据探究程序,明确课堂探究的重点。探究教学的一般过程是“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作出结论——交流评价。”虽然不必环环紧扣,

  第 9 页共 15 页或在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所有的步骤,但内在的程序不能颠倒;二是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探究时间。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时间提出问题、有时间作出各种猜想、预测、假设、需要有时间进行设计方案、计划、实验、需要有时间进行表达与交流、需要有时间相互评价……与此同时,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规划好小组学习、个别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的时间之比,策划好每一单位时间学生做什么、学生有什么问题、教师从哪里入手予以帮助和支持。三是把握好探究的开放度,实现由扶到放。实际上,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能独立从事探究学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学生的探究与教师的大量指导是分不开的,它的开展需要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另一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把一堂课的重点定位于探究的某一环节上,教师倡导“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因势利导,及时疏导学生思维盲点,促使学生的思维泛起层层涟漪,教学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最终达成理想的目标。三、课堂中要培养合作探究的协调性。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刚开始,就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常规的养成,让学生讨论制定探究、合作、交流等各种活动的规则,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有章可循;做到细致入微,放手而不是放任,自主而不是自流。1、不过分强调合作,提倡自主探索。

  第 10 页共 15 页合作交流必须建立在个体思考的基础上,否则往往会产生个别思维活跃的学生包办或掩盖了其他同学,“陪客”现象自然产生。课堂中能够自主探索解决的问题不一定要合作探究。如:小游戏活动时,让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2、小组合作探索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首先要有分工,小学科学强调分工,这有利于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分工中要有必要的合作,在探索中“观察结果”应该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任务,也是第一任务,是建立在个体任务之上的。3、对于小组内得出的结论要得到小组内一致的认同,有异议的要反复论证,这样就凸显了科学课的文化现象特点。同样,全班学生得出的结论也须全体同学的认同,对于结论概括不能老是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要考虑让每一个学生动口说、动手填一填、写一写,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这次教研活动告诉我对于新课改,我们需要足够的热情,但我们同样需要足够的理智和冷静,把学生的一切放在首位。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的真实标准在于能否建立起一个促使所有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的系统。需要我们教师仔细琢磨,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加(更多文章请关注)以探索和实践。第四篇:音乐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音乐课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第 11 页共 15 页作为一位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教学上,我会从下列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一、根据音乐教室现有的乐器,通过音乐欣赏的形式,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各种乐器,并且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实践。讲解各种乐器基本的演奏方法,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对乐器有了进一步的接触,而且还对我国的各种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二、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第 12 页共 15 页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大纲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赏欣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第:低年级识字课教学的心得体会低年级识字课教学的心得体会今天有幸听了於丹老师一年级的识字课,不由地感慨,听她的课就是一种享受。以前听课总认为是上课教师是在先进教学设备的支持下的表演,对我们实际教学没有帮助。今天听了这节课真是茅塞顿开。老师上课没有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她在课堂教学中,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不仅令学生兴趣浓厚,更让我得到不少启示:一、游戏识字,兴趣盎然。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比较薄弱,容易分心,如果只是一味的识字,是无法很好的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的。而她在识字过程中使用学生

  第 13 页共 15 页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活动中,她的“开火车”游戏开展得非常好。这种游戏方法,不仅大范围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有好处。

“火车火车开到这儿”、“双轨火车开起来”……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於丹老师的的一幅动物开会图导入,寓教于乐,把识字融入动物中,让学生在新奇有趣的识字场景中体验识字的快乐,积累了语文素材、增强了识字兴趣!她的课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二、规律识字,易懂易学。汉字有多种识字方法,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识字是难点。本课教学的是有关动物的汉字,与“虫”有关。他抓住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很快记住了这些字。我体会到真正让孩子们掌握识字的规律,这才是识字的最好方法。三、正确姿势,终身受益。活动中,她不时提醒孩子们要正确的写字姿势,因为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她格外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从中我体会到执笔方法正确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刚开始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她在教学过程中逐个观察指导,对于习惯

  第 14 页共 15 页不好的学生,手把手的纠正。不厌其烦地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第 15 页共 15 页

幼儿园科学课教学心得体会共5篇(幼儿园科学课培训心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