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

时间:2023-11-03 13:41: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以供参考。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1

  一、 教材分析

  教材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分别安排了两部分内容,单一标准的分类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教材第38页就是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教材在设计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没有提出过高要求;教材第39页就是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内容,在已经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后,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兴和灵活性,同时,各种能力得到提高,让他们感到身边处处有数学。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对事物进行分类,但还未能发展到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单一标准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不同标准的分类在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后,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

  1.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 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体验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五、 教学难点:

  体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它位于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先讲单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结第一课时进行教学设计。

  在说课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③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计算顺序的掌握。

  这也正是本单元教材编排的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

  本单元是本学期的重点单元之一,约占教学总时数的25%,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工作将有利于顺利达成学期育人目标,同时教材的编排凸显以下四个特点:

  ①是以学生已经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数的组成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作为本单元新知识的生长点。

  ②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③各小节教学内容的编排,分三个层次: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并呈现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

  ④“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让学生体会怎样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并且内容直接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总之,教材的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培养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介于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认为本单元教学重点是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数学学科育人要求,我拟定的单元目标是:

  ①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②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采用的教学策略有二:

  ①打破传统教学计算时的“枯燥”、“机械重复”的缺陷,创设情景,把计算置入生动有趣的情景中,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生命与活力;

  ②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贯穿练习中,培养计算能力。

  以本单元第一小节“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第一课时为例谈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例1,完成练习十的第1——4题。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理解、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探究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评价:

  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

  五、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题卡、学生备小棒。

  七、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情引趣。(3分钟)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7分钟)

  3、实践运用,发展能力。(15分钟)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5分钟)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体课件出示“公园花卉展”的主题图,问: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种花,说出每种花的盆数)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拟分四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全班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出问题)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先解决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计算时是怎样想的?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第三环节:小组汇报讨论的计算方法:一个一个地数、按数的.组成计算、想减算加、用十做单位计算、摆小棒看出来的……小组互评。多媒体直观演示,验证计算结果,并且让学生比较出那种方法最简便。体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其余的问题。

  第四环节: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红花和紫花的总数比黄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数减整十数和加减混和计算的问题,学生思考计算并且说明理由。学生进行自评。

  (三)实践运用,发展能力:

  (以一年级综合实践课“小猪爬山”的故事为题材设计闯关活动),小猪和伙伴们结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难该怎么办呢?进行德育渗透。

  第一关:计算并说说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和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第二关:看图写算式(旨在比较、对比整十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加整十数等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关:集体闯关,每个小组一张题卡,用时少、正确率高为优胜奖。号召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对闯关活动进行小结,师评为主。

  4、独立思考、巩固新知: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第1——4题。

  创设情景,激情引趣:结合教材创设“公园花卉展”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又对学生渗透爱护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学生在“公园花卉展”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践运用,发展能力:运用多媒体把“小猪爬山”的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通过连续的场景和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运用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独立思考、巩固新知: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辩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检查了本课时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第3637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所呈现的内容是学生学习8和9的加减法后的一节练习课,本节课是利用可爱的企鹅这一学生熟悉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提出有关加减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进一步巩固8和9的加减法。由于图中第一次呈现大括号的形式,所以教学中需要教师作适当地讲解,对图中每个符号的出现,都应让他们清清楚楚,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所表示的意义,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

  义的理解。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

  3、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理解大括号、问号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准确熟练地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五)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图片、小棒等。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刚入学不久,好动、好奇、好玩,大部分学生对猜谜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有极大的兴趣。经过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正在逐步的得到规范,有了初步的数感和问题意识,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训练。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

  生动、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使数学由抽象变具体,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因此,我们要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感受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由于本课第一次出现大括号和问号,学生理解其意义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企鹅在冰山上玩耍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到用数学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思维。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4

  《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3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

  (二)、活动,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然后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模型,让学生认一认,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在小组内交流。

  (2)在班上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图抽象出模型图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对几种立体图形有了比较多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3、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将这些图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并用手比划。

  (3)游戏:猜一猜

  学生闭上眼,摸一摸老师给出的一种实物,判断它的形状。

  (四)、游戏

  1、看一看

  2、摸一摸

  3、猜一猜

  板书:

  认识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圆柱 球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4篇(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12篇(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5篇 小学一年级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一年级的教案4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关于小学一年级的教案范文6篇(小学一年级教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家长会的发言稿合集12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11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学期教学总结

《春天》小学一年级教案3篇 春天教学活动教案

有关小学一年级的教案3篇 一年级 教案

实用小学一年级的教案7篇(小学一年级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