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说课稿3篇(母亲的恩情评课)

时间:2024-01-03 19:24: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母亲的恩情》说课稿3篇(母亲的恩情评课),以供参考。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3篇(母亲的恩情评课)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1

  《母亲的恩情》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4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游子吟》,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展现了创作本诗的具体情景。表现了诗人热爱母亲,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同时,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根据大纲对本册教材的要求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同时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为本篇课文的第二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游子吟》。

  2、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及难点:

  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采用了平台互动式这种EEPO新型课型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根据本课的关键要素及其所要达到的目标,我共设计了以下三个平台,来完成本课关键要素的目标:

  1、平台1:学文引诗,理解课文内容。

  2、平台2:朗读理解,尝试背诵古诗。

  3:平台3:情感迁移,感悟父母恩情。

  第二课时的教学是本课书的重点。我在教学中适当将要素组合方式的方法融合在平台互动方式中,利用小组、团队等组织形式,利用多媒体、学习卡等工具,采用教师精讲、点讲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进行梯度形态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以实现准确、有趣、系统、多维地多次强化关键教学要素。下面,我就来说说这三个平台的具体操作方法。

  一、平台1:学文引诗,理解课文内容。

  1、用复习旧知导入法,复习词语、课文主要内容导入新课。

  2、多媒体出示古诗《游子吟》,让学生朗诵古诗,利用设疑导入法,问学生:“想知道这首诗是怎样写成的吗?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来导入课文的学习。

  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并提出自学要求: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是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说的。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4、学生交流四人小组自学情况,体会儿子临行前母亲所做的和所想的,并指导重点朗读母亲说的话,并且提问:为什么孟郊的眼睛会湿润了?学生会回答,是因为孟郊被母亲对自己那种深深的爱所感动了。同时指导学生找出这两个自然段表现的是古诗的第一、二两句。这样,通过学生小组自学和教师在学生学生交流自学情况时候的适当点拨,让学生感受到了父母对子女深深的关怀之情。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第二点,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

  5、教师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思考:孟郊在路上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该段是课文的重点段,以教师精讲为主。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学生问题的回答,让学生知道孟郊触景生情,由生机勃勃的小草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联想到慈爱的母亲给自己的关怀,并且懂得,小草不忘太阳的恩情,儿女又怎能忘记母亲的恩情呢?同时,学生也在教师指导下,找出这个自然段表现的是古诗的第三句。

  到此时,第一个平台就算搭建成功了。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对目标二当中的情感目标,也有所感悟。第一个平台,利用了小组等形式,用教师精讲和点讲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用多个向度搭建而成。

  二、平台2:朗读理解,尝试背诵古诗。

  在理解了课文前几个自然段的基础上,引入了古诗。第二个平台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含义,并且尝试背诵古诗。我是通过以下环节来完成平台2的构建的:

  1、多媒体出示古诗《游子吟》,请学生朗读。再出示重点字词的意思,请学生尝试说说诗意。最后教师用课件出示诗意,请学生齐读,并且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2中的理解古诗意思这一目标。

  2、用多媒体出示课件,划分古诗的节奏,教师指导朗读,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背诵。完成了教学目标2当中的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平台2的构建,主要是用看、听、讲、想、动、静这几个要素轮换使用,让学生不感到疲惫,乐于学习相对枯燥的内容。

  三、平台3:情感迁移,感悟父母恩情。

  平台3主要是迁移学生感情,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感情进行升华,完成教学目标2中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任务。平台3运用了要素组合方式中的几个要素,用小组合作等组织形式,利用学习卡等工具来共同构建。我是这样操作的:

  1、请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妈妈为我做了些什么?我为妈妈做了些什么?并用学习卡记录。讨论后请学生交流,教师用卡片记录妈妈为我做的'和我为妈妈做的,最后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妈妈为我们做的太多,虽然是极其细微的小事,但是母爱的伟大就体现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无微不至的爱,对父母的爱也就油然而生。

  2、在此基础上,再次播放幻灯片,主要内容讲述了父母对儿女的爱,以及父母老了儿女应该孝顺父母。看后叫学生谈感受。学生大多会说父母如何的爱自己,自己长大了要如何对待父母,从而对感情进行二次升华。到此完成了教学目标2的任务,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本节课设计的3个平台,紧扣教学目标,层层深入,逐步递进,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升华,讲课文推向高潮。综合运用了EEPO理论的多种方法策略,效果显著。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采用内容式板书,简明扼要讲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它便于学生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具有概括性。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九课《母亲的恩情》。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展示说课。

  一、说教材

  《母亲的恩情》是借唐代诗人孟郊的一首诗,演绎而成的一个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一首动人的诗,表达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激发起人们对母亲的感激和报答之情。本篇文章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是篇对学生进行体贴、孝敬父母及关心他人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在以上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标准对二年级教学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文包诗”形式的课文的一般学法,即通过诵读故事理解古诗的内容。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三、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借助音乐、图片等辅助手段,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从而体会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时,我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并让孩子在简单而富有诗意的情境中积淀一份情感,收获一份思考,化为一种行动。

  四、说教学过程

  这一课时,我以“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动情、品情、续情”三个步骤来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爱之情,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一、动情—情感朗读

  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诗歌,奠定情感基础。

  二、品情—用文本感染学生心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在集体交流时,出示相关句子,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读中感悟,进而理解古诗。

  1、当学生说到“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衣服”这句话时,引导学生抓住“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等关键词,结合插图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母亲对即将出远门的儿子那种疼爱和牵挂之情。

  引出相关诗句(前四句)。

  2、接着引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在交流后出示: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让学生体会孟郊和母亲依依惜别的情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情感的感悟。

  3、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太阳对小草的恩情,进而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进一步领悟到母亲对孩子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

  三、续情—用实践影响学生行为

  好的练习有助于巩固和强化所学的知识,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份爱心卡,并写上想对妈妈说的话。该作业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母亲的恩情!

  母亲

  深夜缝衣

  清晨送儿孟郊

  铭记在心

  我的说课到处结束,谢谢大家。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3

  一、说教材、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

  我今天说课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第9课《母亲的恩情》一课的生字练习,分别是“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润”,左右结构的字偏多,其中又以“提手旁”的字居多。本课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重点指导的生字“无”和“把”,第一个字均放大出示,并附有书写要点说明,旨在训练独体字和提手旁的字的书写。第二部分是本课生字描红、临摹和临写的练习,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第三部分是临写《游子吟》这首诗的书法作品,目的是初步认识并欣赏书法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国书法艺术的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二年级识字写字的标准和本课实际,我将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部分:

  1.掌握独体字以及带有“提手旁”的字的书写要领。

  2.写好“恩、补、针、根、抚、摸、报、迟、寸、永、润”等字,写得正确、美观、比例恰当。

  3.通过讨论、评价及实践等教学方式,了解独体字和带有“提手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古代书法家故事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认识到学好书法必须要持之以恒。

  其中本课时着重训练第1、2、3项目标。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体现的教学重点是书写11个生字,难点是掌握书写规律,为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关键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结构及笔画形态特点。

  我觉得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小学写字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基础教育形式,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掌握书写规律。

  二、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复习写字姿势歌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因此,在第一环节中,我首先出示《写字姿势歌》,复习正确的书写姿势,提醒学生:身体坐正,脚平放,注意做到“三个一”:手离笔尖一寸,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边一拳。 环节二:指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

  要想写好一个汉字,不仅要掌握字体结构,还得把握在书写过程中,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分配好每一部分的间架比例。

  所以我出示本课生字,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字体结构,同时指导学生观察每一部分的间架比例,以及每一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比如:“无、寸、永”是独体字,笔画应写得舒展;“恩”是上下结构,应写得上紧下松,上窄下宽;“迟”是半包围结构,“尺”位置稍偏右上,“走字底”的捺向右下斜;“补、针、根、抚、摸、报、润”是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左紧右松。

  环节三:指导写独体字。

  本课的独体字有:无、寸、永,重点指导“无”。

  第一步指导学生读《习字册》中的书写提示,结合观察说说提示的意思,再让学生描红、临写生字各一个,最后展示学生的书写并点评。

  第二步让学生依据以上方法自己观察“寸、永”,并指名说说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学生根据提示练习描红、临写生字各一个,最后点评。

  环节四:指导写带有“提手旁”的字。

  本课带有“提手旁”的字有:把、抚、摸、报,重点指导“把”。 还是分两步进行教学。第一步指导学生读《习字册》中的书写提示,结合观察说说提示的意思,再让学生描红、临写生字各一个,最后展示学生的书写并点评。

  第二步让学生依据以上方法自己观察带有“提手旁”的字:抚、摸、

  报,并指名说说你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声旁的书写要点。学生根据提示练习描红、临写生字各一个,最后点评。

  环节五:学生练习书写其他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老师巡视时可以抽取书写优秀的作业,在全班同学前进行点评,给予鼓励,是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有成就感,他们就愿意去写字,写好字。在课堂最后再小结书写要领,并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就是我这节课的设计安排,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3篇(母亲的恩情评课)相关文章:

《母亲的恩情》说课稿6篇 我的母亲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