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说课稿模板3篇(化学说课稿通用模板)

时间:2024-02-01 10:05: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化学说课稿模板3篇(化学说课稿通用模板),供大家阅读。

化学说课稿模板3篇(化学说课稿通用模板)

化学说课稿模板1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光电效应与光量子假说。它是教科版选修3-5 第四章 波粒二象性中的第二节内容。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三维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四、教学过程和教学流程。

  首先来说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本课内容在旧教材中是放在光的本性一章中的,而新教材却把它放在了近代物理初步中波粒二象性的章节,并且放在了量子概念诞生之后第二节,这就使它在知识方面,有了两个作用:首先光电效应使人们认识了光的波动学说并不能全面解释光的本性,光还具有粒子性,为第三节光的波粒二象性打下了基础;其次光电效应的解释应用了量子理论中的能量子概念,是第一节中提出的能量子概念的应用和发展,所以本节课在知识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本课还是有着厚重的物理学科文化积淀,是物理学史、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创新意识等人文精神教育的题材。

  鉴于教材的以上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光电效应的规律;

  2、通过对光电效应的解释了解光量子假说,理解光电效应方程.

  3、会用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4、会用光电效应方程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光电效应规律”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尝试发现波动理论面对光电效应规律遇到的困难。

  4、通过光子假说和光电效应方程的提出,体会假说法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3、领略“观察、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新的假说……”的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我是这样分析的。根据认知理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把头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与新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融汇到原有知识结构中去的过程。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有缺陷就会造成认知障碍。应用到本节课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难点:首先光电效应现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差很远,学生没有感官体验。其次原有知识对学生的干扰,通过前面的学习光是电磁波的结论已经深入人心 ,学生无法接受光是粒子的新概念。最后学生头脑中原有认知结构没有相应的概念,不能同化新知识。在用波动说和光子说解释光电效应时遇到困难,因为学生不知道光和物体是怎么作用的,逸出功,和最大初动能的概念也是第一次接触。要想解决以上难点,做好光电效应的实验是关键,再在观察总结的基础上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光电效应的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的应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物理教学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有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功能,根据对三维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利用光电效应的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我直接用多媒体打出本节课的课题。然后我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说了一下这段话:本课学习的光电效应,在量子理论的发展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光电效应及其规律的研究,使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观念发生了变革:大自然在微观层次上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而不是牛顿物理假设的在一切层次上都是连续的!光电效应的科学之光经众多物理学家前赴后继,在物理学史上成为绚丽夺目的篇章。让我们翻开这炫目的一页,沐浴科学的阳光吧!

  二、通过光电效应的研究装置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光电效应的规律

  教材没有用实验引出光电效应现象,而是直接给出结论,我想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把重点放在光电效应规律的得出上,为了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得出结论。老师把实验分成几个部分,第一步详细介绍了实验器材,并且画了板画,这样就排除了由于不理解实验器材而对学生的干扰。第二步用紫外线灯和应急灯的可见光分别照射阴极,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得出规律:1、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V0,只有当入射光V> V0,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第三步将高压电源去掉,用紫外线照射阴极,学生观察到检流计中仍有电流通过。说明光电子飞出时具有初动能。教师进一步说明,科学家用不同的光(不同频率,不同光强)照射同一金属。发现: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并且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第四步用紫外线照射阴极,让紫外线连续的、断续地照射,学生观察到检流计指针的偏转也连续地、断续地发生,从而总结出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第五步把紫外线管靠近阴极,改变紫外线管与阴极的'距离,学生观察检流计指针偏转幅度,得出光电流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

  在得出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后让学生再次看书熟悉四条规律,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几个问题:(1)某光恰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那么能使课本中表格内哪些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表中哪种金属最易发生光电效应?(3)为什么各种金属的极限频率不同?以上步骤是为了巩固学生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

  三、让学生用波动理论解释光电效应,体会现有理论不能解释实验事实的困惑。

  由于学生对光的光的波动理论不甚了解,我直接给出光的波动理论对光的能量的描述:(1)能量是连续的;(2)振幅(光强)越大,光能越大,光的能量与频率无关。在这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得出对光电效应的正确解释。最后在学生解释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波动说解释光电效应主要存在的两大困难,教师用多媒体展示

  矛盾

  波动理论解释

  实验事实

  之一

  光的能量是连续,光强越大能量越大,与光的频率无关

  光电效应是否产生存在极限频率(波长)而与光强无关,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也只与入射光频率成正相关。

  之二

  弱光对金属作用足够长时间,电子吸收足够能量后可从金属表面挣脱。

  如果入射光小于极限频率,即使照射时间再长,也不会发上光电效应。若能发生光电效应,即使光很弱,也是瞬间发生的

  教师引导:当现有理论不能解释实验事实时,科学家们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完善现有理论,使其能够解释实验事实;二是抛弃现有理论,构建新的思想框架。大多数科学家选择了前者,因为知识的更新比思想的更新要容易得多,但也容易陷入死胡同。选择后者的科学家往往是敢于突破,敢于创新的人,他们对科学的贡献远远大于前者。爱因斯坦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屏幕展示爱因斯坦图片),1905年,26岁的他在普朗克量子化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光量子假说,

  四、学习光量子假说,并用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光电效应现象,体会应用新理论成功解释实验现象的喜悦

  学生通过看书了解光量子假说,老师通过提问光量子假说和波动说的区别,让学生对光子假说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老师根据光子假说和能量守恒理论推导出光电效应方程,并介绍每个字母的含义啊,强调光电效应方程研究对象是光电子,所用规律是经典物理的能量守恒。接下来让学生讨论总结,利用光子假说解释光电效应现象。

  五、通过密立根用实验验证光电效应方程,体会物理学的;观察、实验──提出假说──实验验证──新的假说一般研究方法

  六、光电效应方程的简单应用

  我没有用书上的例题,因为书上的例题不仅涉及到光电效应方程而且有电场力做功等问题比较复杂,用在这里有点喧宾夺主。所以我选用了课后习题,它是对光电效应的直接应用。例题:波长为λ=500nm的蓝光照射到逸出功W=1.9eV的金属表面上,求:(1)光子能量ε(2)光电子最大出动能mv2/2(3)该金属的截止频率。

  解:(1)ε=hv=6.63×10-34×3×108/500×10-9J=3.97×10-19J

  (2)EK= hv-W=3.97×10-19-1.9×1.6×10-19J =0.93×10-19J

  (3)V0=W/h =1.9×1.6×10-19/6.63×10-34=4.5×10-14Hz

  七、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提问:到现在为止,光电效应现象圆满解决,咱们一起回顾一下,你在知识上和方法上都有了哪些收获?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我们不仅有了知识上的收获:光不仅具有波动性也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方程是量子理论又一成功应用。我们还学会了科学方法,领略了物理学家立足事实,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化学说课稿模板2

尊敬的林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是一节课前说课。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特色五个部分进行说课。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质共存的一种状态,是中学化学遇到的一类分散体系。在下一单元里将要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有关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几乎都是在溶液里进行的,要学好这些内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溶液的有关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也正好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

  本课题是有关溶液的初步知识。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学生在宏观上认识溶液的特征,从微观上认识溶液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均一体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建立一个有关溶液的较为科学的概念,进而认识溶质、溶剂及辨证关系。最后通过实验简单介绍了乳化现象,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根据教材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设置了三维的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

  2.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4.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问题讨论和实验探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学会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

  1.初步了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通过实验和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结合作的科学探究态度。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

  重点: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

  思维特征: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观察现象、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心理特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法与学法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用。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要求,为了凸显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情景教学、实验探究教学、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讨、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并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减少板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说学法

  直观生动实验是学生最喜欢、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本节课学生以分组实验和探究式学习为主要方法。

  这是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器材。

化学说课稿模板3

  确定课题阶段: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选择初三化学绪言的理由,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本课题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课题之后我进行了初步思考,发现了最重要问题:目前师与生之间是陌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发现,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最近发展区理论等教育教学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沟通学生,要从学情出发进行教学。

  准备工作阶段:

  所以我进行了课前问卷调查。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化学;二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动力;三是亲近化学,污染不是化学的错,是人类对化学的无知造成的。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课题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针对前面提到的师生之间陌生带来的问题,我利用暑假解决了问题。

  原则:

  1.“减负”原则;2.趣味性原则。

  内容:

  1.趣味实验。2.上网学习,分学习小组制作PPT汇报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实验。

  首先:学生想办法制得紫甘蓝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碱面水和白醋做实验。第三步:从生活中找其它液体进行实验对比,并进行分类。突出化学变化到物质分类的规律性,落实对比方法和分类观。

  二是上网学习,分小组制作PPT进行汇报。

  我们创建了针对初三化学的“未来化学世界的博客”。

  主要意图: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兴趣,引导学习。2、初步培养接受、吸收、整理化学信息的能力。3、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表达、交流。

  课堂教学阶段:

  我从纵向: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怎么学化学;横向:意图—素材—知识—情感等四个维度介绍我的实施课堂教学情况。

  “什么是化学”这个环节有三个小环节。

  第一步:课堂导入。播放燃放鞭炮视频。

  导语:新学期开学了,对我们的一生来说都很重要的一门新学科要“开业”了,按照我们中国人习惯开业吧。播放结束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充气气球并扎破,对比研究提问,制

  造思维冲突。这个环节主要突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不同。

  第二步:趣味作业汇报。(展示图片)这是学生做的情况和收到的汇报作业。该环节主要落实学科思想为:1、初步了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渗透分类对比的学科思想方法。突出变化到规律的过程。

  第三步:利用数学素材。(展示图片)我在课堂上利用了三角形稳定而四边形不稳定这一学生熟知数学素材。数学学科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与化学学科不完全相同,但现象背后探究本质的科学意识完全相同。化学变化与物质的内部(微观)结构有关。

  完成三个小环节的学习之后,化学的定义就呼之欲出了。在“什么是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三个素材知道了化学的定义,并有了好奇-成就感-欣喜的情感体验。

  那么,这样的学科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设计了四个小环节。

  首先讨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火的控制和利用入手的。让我高兴的是就此问题学生们课后在博客中留言进行交流。

  第二步讨论青铜器到铁器和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并引向现代生活与化学的关系,学习小组展示汇报。首先是化学之美:该小组展示奥运烟火到上海世博烟火,利用教材上的素材展示了化学的美丽和神奇。

  当学生展示第二个主题“衣”之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材质的衣物让同学们触摸材质。当他们翻看标签的时刻及时渗透:查阅资料是认识物质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这一学科方法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目的是要用于改善我们的现实生活品质这一重要的科学观。

  除此之外还有“食”、“住”、“行”等主题。下面部分展示一下“住”这一主题的学生展示情况。(播放学生展示视频35秒)

  学生的有些话语显得稚嫩,但他们准备的材料和内容远远超出我在博客中提供的素材。我发现,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能发挥他们的潜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实际上,第一个环节“什么是化学”是学生的认识从生活到化学的过程;第二个环节“为什么学习化学”是学生的认识从化学到社会的过程,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学们展示结束之后,借用同学们展示的内容共同感受了化学是社会生活中的中心学科这一重要的学科观念,并鼓励同学们一定学好化学。

  在“为什么学习化学”这一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两个素材和网络资源等素材了解了简单的化学史和材料、能源、生命科学是化学研究的领域,并有了惊讶-思考-感叹-荣誉感到决心学习化学的情感体验。

  那么,这样重要的学科要怎么学习呢?

  “怎么学习化学”在这个环节我选择了化学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用语等三个小环节。

  首先,演示趣味实验。实验设计非常简单:NaOH溶液滴加酚酞→加入过量稀盐酸→加入碳酸钠粉末。形象描述为:“白酒变葡萄酒”、“葡萄酒变白酒”、“白酒变汽水”。主要意图:突出重点并与暑假趣味作业相呼应。

  第二步:宏观微观视角。

  20xx年版化学课程标准开篇就明确提出“化学是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可见正确认识微观视角的重要性。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课堂上以讨论数学学科中的线-点关系为例引入微观视角,并播放了一段视频。因说课需要以六倍速度播放。

  (视频播放)旁白:浩瀚的太空中寻找地球,穿过大气层,以一滴水的视角进入海洋,继续进入海洋生物体内,最后到达微观视角。

  该视频中涉及到宇观、宏观、介观和微观,面对初中生我们只强调宏观和微观。该环节

  通过视听立体感受微观和宏观视角的不同。

  第三步:在前面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有趣的科学想象。

  关于未来医学的有趣想象:

  人造机器人,机器人再造小机器人,小机器人再造更小机器人,如此往复,最终造出来的小小机器人小到直接进入人体内修复损伤器官和部位,达到无痛治疗而痊愈的目的'。

  该环节中升华学生的感受,通过美妙想象激发学生的美好憧憬和无尽的向往。

  第四步:讨论水的各种表达方式。

  在关于几种表达方式孰优孰劣的讨论中学生的意向很快指向了水的化学式。化学式是以模型化思想为基础的。模型化思想是非常重要的学科思想。理解运用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用语,甚至书写某体裁文章都是以模型化思想为基础。学生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实际上是最佳模型的选择过程。

  在“如何学习化学”这环节中学生利用了这几个素材,知道了实验方法、微观视角和化学语言工具,从而有了意外-思考-想象-向往的情感体验。

  对于本课题来说,掌握知识点不是目的,我们的教学意图是同学们初步全面正确的认识化学这一学科,通过学习活动纠正和完善头脑中的前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是课堂教学三个环节。

  下面是课后作业:写一篇短文:《假如没有化学—写在化学第一节课后》。留作纪念,今后学习更多化学知识后再次欣赏,感悟自己的成长。

  课后反思阶段:

  你喜欢化学吗?所有同学都回答:喜欢化学。这是封闭式提问,只求认同感。我又设计了这样的开放式提问:

  假如你要成为化学家,你想研究哪方面的化学?

  有41.7%的同学填写了想研究医药方面的化学。

  今天不一定决定未来职业,但这种愿望是同学们继续学习的动力!也是我觉得这节课成功的地方。

  不难发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触动孩子们内心世界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会带来无尽的前进动力。

  结束语:

  在设计、备课、上课、反思、整理说课稿的过程中我真切体会了“功夫在课下”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备好绪言课备的不只是一节课,是整个初三化学,甚至是整个基础化学教育。

  我想,对一个老师而言,用心上课就是最好的课。

  我的说课结束了,请您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化学说课稿模板3篇(化学说课稿通用模板)相关文章:

《解决问题》数学说课稿12篇 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圆的面积》数学说课稿6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圆的面积说课稿)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3篇 三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全册

小学数学说课稿《最小公倍数》3篇 最小公倍数说课稿人教版

小学数学说课稿11篇

科学说课稿12篇

数学说课稿8篇

精品小学说课稿范文4篇(小学优秀说课稿范文)

化学说课稿3篇

数学说课稿小学范文5篇(小学数学说课稿万能通用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