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6篇(初中音乐优质课说课稿)

时间:2022-12-16 08:04:07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中音乐说课稿6篇(初中音乐优质课说课稿),以供借鉴。

高中音乐说课稿6篇(初中音乐优质课说课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1

  范文网后面为你推荐更多高中音乐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了解古典乐派风格及大师贝多芬”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都提到音乐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在弘扬民族音乐同时还应开阔视野,理解尊重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模块中第八单元第十五节“贝多芬”中的《第九交响曲》。

  在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要求欣赏两首乐曲《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钢琴杰作之一,学生曾问贝多芬:这首乐曲表达的内容?他答:你去读一下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吧由此可见,此曲是一首思想性高、斗争性很强的乐曲。

《第九交响曲》在他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是他在交响领域中伟大成就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作者引导听众通过阴暗和绝望痛苦和沉思、冲突和斗争,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胜利和欢乐、团结和友爱。《第九交响曲》孕育很长时间(自1808-1822年)直到1824年完成写作。首演后取得巨大成功。

(二)学生情况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我县一所重点中学高中一年级(1)班的学生,全班46人。这些学生大都来县城几所初中校,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对古典主义音乐不了解,都知道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第九》交响曲不太熟悉,只知道《欢乐颂》的简单旋律。

  2.有个别是招收来的艺术特长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视唱能力,同学都有较强的求知欲。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导入新课环节——引导法 直接进入主题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引导学生了解贝多芬生平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为学生进一步进行探讨性学习古典主因音乐风格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体验、分析法

  本节课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为重点内容,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自主分析和理解音乐内容。演唱《欢乐颂》主题。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产生的影响。

  3.拓展环节——比较、讨论法

  学生对贝多芬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让他们用感受、体验、分析作品的能力来探究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四)技术准备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利用教材及配套课件,和师生搜集的视频资料,充分认识贝多芬及音乐风格。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在初中教材中,已经初步接触过贝多芬及他的作品。如《第五命运交响曲》。也通过其他学科,了解了一些贝多芬的相关信息。本节课是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作品的深刻内涵,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特征。因此,教师课前对学生的引导和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要注意,不能过高或过大,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聆听《第23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及《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体会“自由、平等、博爱”敢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乐观、勇敢、坚强的精神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感受、体验、认识、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在古典主义音乐的鉴赏学习中感悟、体会其中的意境。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懂得古典时期重要的音乐体裁-奏鸣曲、交响曲及奏鸣曲式。

  2.分析欧洲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特点。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对作品的理性分析,感受《第九交响曲》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

(二)教学难点

  聆听《第九交响曲》,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认识、理解古典主义音乐特征。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聆听《第二十三热情奏鸣曲》引出作者贝多芬。

  简单介绍这首曲子,通过欣赏使学生掌握奏鸣曲相关知识。

(二)新授

(1)介绍贝多芬生平。(投影短片介绍)

(2)介绍《合唱》交响曲创作背景。(投影短片介绍)

(3)学生演唱《欢乐颂》主题片段

  1)听《欢乐颂》主题片段

  2)学生跟伴奏演唱歌曲

(4)欣赏《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

  1. 旋律、节奏的特点?

  2.从乐队演奏到人声合唱,音色的转换,对音乐的情绪有怎样的推动作用?

  3.为什么贝多芬把人声加入交响曲中,人声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

(三)总结

  通过欣赏学生总结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特征:

  继承德奥民间优良传统,确立了主调音乐风格,在音乐创作中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古典类型的奏鸣曲式、交响曲、室内乐和歌剧的规范。他们的创作以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为特征,构成了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

(四)扩展

  课后作业

  写一片听后感,巩固学习成果,鼓励继续探究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完成分类依据的选择和分类结果的确定之后。

(二)评价量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这节课是一节以合唱为主的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依托合作这一指导思想,组织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引起兴趣,并深入认识。让学生参与熟悉主旋律,引起学生对作品的共鸣,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

  八、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了讲授、体验、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鉴赏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完整的艺术享受。

  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还有差距,因而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对学生的关注程度不足。另外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方法方面还有待于多加思考。

高中音乐说课稿2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喜爱贝多芬的音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介绍以及引导学生聆听及浅析,以《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片段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喜爱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初步的体验

  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3.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四、教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于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兴趣。

  导入方式:音乐导入

  导入内容:范唱《欢乐颂》合唱主题。引出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合唱)交响曲》

  导入策略:通过范唱,以及对《欢乐颂》词曲作者的介绍,引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简要介绍该曲的曲作者贝多芬。

(2)精讲:

  精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初步的体验,精讲内容:

  1、介绍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及交响乐团的队形和编制

  2、第九交响乐的基本曲式结构。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交响乐公演片段,重点让学生赏析:①前两个乐章的感情基调,②主题的出现意义及发展,③第三乐章的柔版男女声部旋律的交替运动,④第四乐章最后的高潮,⑤光明动机和黑暗动机的数次交织和碰撞。

  3、从第九交响曲中探究贝多芬音乐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4、结合视频最终的观众特写镜头及相关历史时期的介绍,提炼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

  精讲方式:体验法、提问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精讲策略:

  1、先介绍交响乐和《第九交响曲》的大致结构特征(几个乐章组成,交响乐团的演出形式和编制示意图)。

  2、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片段,教师在几处关键点进行讲解,带领学生浅析各乐章的主要动机,调性色彩和主题的出现、柔版旋律男女声部的旋律交替运动的意义以及最后全曲的高潮。

  3、从第三乐章之后强调光明和黑暗两动机的碰撞。让学生最大程度的理解作者在每一个乐章中所想要表达出的斗争性和革命性。

  3、探究这部交响乐的时代意义。对于贝多芬这个作曲家有一个新的更加具体的认识。

(3)略讲:奏鸣曲

  讲解目标:让学生们感受奏鸣曲,进一步体会贝多芬奏鸣曲的结构并且能够哼唱《悲怆》奏鸣曲的主题。

  讲解方式:体验式教学法 启发开放式教学法

  讲解内容:首先介绍《悲怆》奏鸣曲的大致结构形式和各乐章调性,通过播放软件分解过的音块图像。讲解贝多芬《悲怆》

  奏鸣曲的第三乐章,让学生体验奏鸣曲风格,主题的两次出现有何区别。并找同学尝试哼唱第三乐章的主题部分。

  六、课堂小结与课后作业

  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有关内容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以及这部作品和贝多芬这个音乐巨匠做出的划时代的贡献,毫无疑问,他的作品都是伟大的,经典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音乐作品才是经典的音乐作品呢?给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定义并做一定程度的引申和升华。布置作业:

  作业1:欣赏《热情》奏鸣曲,背唱《热情》奏鸣曲的主题。作业2:搜集贝多芬的名人轶事一两件,充分了解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高中音乐说课稿3

高中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本课题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十六单元第二十九节。所教的内容为冼星海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课时安排为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

  以音乐课程标准的定位为依据,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课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聆听声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 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大合唱,并知道大合唱中常用的演唱 形式都有哪些?对《黄河大合唱》中各乐章进行分析。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中重点听三个乐章,《黄河船夫曲》《河边对口曲》《保卫黄河》引导学生欣赏分析《黄河大合唱》情感发展。及演唱形式。

  四、说学法

  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不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集体演唱小组活动,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思考、来提高认识,获得知识。

  五、说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采用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形式:

  1、创设情景教学法能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对比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解作品和掌握知识。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视、听结合起来,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先让学生视听一小段音乐,然后问题式引入新课。

(二)出示课题:

《黄河大合唱》(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的设计推动课堂进入主题)

  1、让学生交谈自己所了解的作曲家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和代表作品等。

  2、教师小节之后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作品创作故事》来详细了解作品产生过程。

  3 教师提出问题,这部作品共分几个乐章?大家最想听第几乐章?

(三)新课讲授

  1 视听《欣赏《河边对口曲》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让学生真正走进音乐,从分析作品的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绪与情节的发展。)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b/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师:我们再来听下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播放歌曲)。在这个部分里,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师 :找出两位学生来表演。

  2、欣赏《黄河船夫曲》

(设计意图 想通过层层设问来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歌曲的体裁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歌曲速度和力度的变化。并通过模唱把握歌曲的精神内涵。在音乐中找出答案)

  1、师: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a/歌曲的体裁是什么?b/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欣赏后回答

  a/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b/速度由快变慢再变快,力度由强变弱再变强,联想到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师:大家说的很对!那船夫们不惧怕惊涛骇浪,勇敢顽强地一起与之搏斗,这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表现出船夫们团结一致、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精神。

  师:对!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2、师:这首歌曲的体裁是劳动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船夫们劳动的场景。

  生:按照老师指挥模仿劳动号子,体验劳动号子便于整齐用力的作用。(模唱片段。)

  3 欣赏《保卫黄河》

(设计意图从分析演唱形式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情节与演唱的关联关系,使学生对音乐作品中演唱形式与情感传达的结合有一定的认知。)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选择"拓展与探究"第四题的第2题)

  1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扩宽视野,对比出同一首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有不同的风格)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轮唱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这一乐章出现几次主题,分别有什么不同?

  生:欣赏后发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五)总结

  师:播放背景音乐《怒吼吧,黄河》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欣赏到这里,下节课将继续欣赏大合唱其他乐章并与钢琴协奏曲进行对比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高中音乐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上去高山望平川》,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阐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第二节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bB调,4/4拍,旋律自由舒缓,深刻地抒发了在旧社会中,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心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西北民歌“花儿”的相关知识,感受作品表达对爱情向往的情感,从而获得民歌审美体验,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较广的知识面,学习兴趣上升为乐趣,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但是高中生在平时的音乐生活中多是盲目而随意的,缺乏引导性,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的任务。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体会西北地区民歌的风格,增强对西北民歌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歌曲分段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了解“花儿”这一民歌类别,并能够感受歌曲高亢悠扬、舒展自由的情绪,增强对民族歌曲的热爱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聆听并欣赏音乐内涵并了解“花儿”相关知识,感受音乐旋律特点。

  难点是体会歌曲高亢悠扬、舒展自由的风格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分段聆听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对比分析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分段赏析、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方式进行导入,播放歌曲《西部放歌》,与歌曲建立联系,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兴趣,也更好的完成从课下到课上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完整播放一遍歌曲,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属于那种民歌体裁,学生自由回答,我总结《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并详细解释“花儿”的特点;其次,我会再次播放整曲,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所表达是怎样的情感,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我总结这首歌曲表达的是男子对心爱女子的追求、爱慕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对歌曲体裁有详细的认识,并对歌曲的情绪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第三环节是分段赏析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播放歌曲的第一段,并提问学生歌曲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修而生通过聆听自由回答,由我来总结出乐句悠杨,起伏较大,多以四度跳进与大跳,旋律高亢、自由舒缓。在高亢、刚健之中又带有抒缠绵的情调,极富西北地方色彩;其次,我会带领学生聆听欣赏第一段歌曲,并提问学生在歌词的表达有何寓意,学生仔细聆听并自由发言,最后由我总结出第一段歌词描写了山高地广的景色,用了很多衬词衬腔,在最后一句引出“一朵牡丹”,把心爱的女子比喻成牡丹;然后,我会播放歌曲第二段,请学生聆听第二段歌词和第一段的歌词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学生通过聆听并思考进行自由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第二段歌词承接第一段歌词,依旧把心爱的姑娘比喻成花朵,表达了想摘却摘不到的枉然之情。深刻的抒发了在旧社会里,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不能实现,只能望“花”兴叹的感慨之情;最后,我会带领学生完整聆听,并提问学生西北民歌高亢、自由的原因有哪些呢?(可以从西北人民的性格、地势等方面进行思考),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出西北地区主要是黄土高原地形,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而当地人民经常站在山坡上远距离的呼喊、交谈,为此,他们会把声音拉得很长,便形成了这种高亢、自由的旋律。并且当地人民粗犷豪迈、不拘小节,在他们的劳动生活中唱歌,是抒发情感的最好手段,用自己的歌声来表达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赞美。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由部分到整体的对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刻的把握,并了解西北民歌的风格。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播放蒙古族歌曲《嘎达梅林,并请学生对两首歌曲进行对比欣赏。学生聆听后自由回答,我进行总结《上去高山望平川》是回族歌曲,速度稍慢,节奏十分自由,情绪上是高亢、明亮;《嘎达梅林》是蒙古族歌曲,速度中速稍慢,节奏舒缓,情绪是十分悲壮的。两首歌曲分别表达了不同的情感,却都是富有当地民族地区特色的优秀作品。

  这样做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不同民族地区民歌的区别,从而对“花儿”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并获得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请学生搜集其他西北民歌,下节课一起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对西北民歌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6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徐超,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优美与壮美,下面我将从八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优美与壮美》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的第一课,本单元通过大量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从优美、壮美、崇高美、欢乐美、悲剧美和喜剧美六个基本范畴中体验音乐的美。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欣赏无伴奏合唱歌曲《牧歌》、钢琴独奏曲《夜曲》以及《国际歌》,这几首乐曲的选择突出了音乐作品中优美与壮美的不同感觉,对于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有很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对音乐的美还初步局限于流行歌曲的“好听”和“不好听”,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来理解优美与壮美的内涵,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是本课的主旨。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的目标

  感受理解《牧歌》、《国际歌》美的不同

  2、能力目标:

  正确区别优美与壮美这两种不同审美范畴的音乐作品,初步具有对音乐的比较、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进他们音乐文化的兴致

  四、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课内容实际及对学生发展的需要,确定本节课重难点如下: 重点: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音乐的优美和壮美的风格特征,理解他们的内涵。难点:能够准确的辨析感受出音乐作品所属的音乐美范畴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应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注重音乐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主要运用引导、练习、对比法。

  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将采用合作讨论练习等学法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也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天鹅》和《红军不怕远征难》片段,让学生谈谈这两首音乐带给他们怎样的感受,老师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总结,引出书中音乐美的概念及介绍,这样的设计从学生熟悉的乐曲片段入手,拉近了学生与本节课的距离,更好体会到音乐美的不同。

  2、新课讲授

  1)多媒体播放一段草原风景画,提问:这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视觉感受,如果让你为这组画面配上音乐,你会选择怎样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设计是运用了美术的视觉感,音乐从视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要比听觉上获得的情感体验更快、更直接,从而为后面的教学作一个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从音乐的语言要素方面思考,随后让大家闭上眼睛欣赏无伴奏合唱蒙古民歌《牧歌》,欣赏过后,让学生说说《牧歌》带给自己的感受,接下来提问学生了解肖邦吗,有同学知道夜曲这种题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夜曲题材,引出肖邦的夜曲,聆听《夜曲》片段,请学生说说感受,继而引导学生从音乐元素方面进行分析作品的风格特点,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随后教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总结优美的特点引导总结。

  2)教师结合历史知识介绍《国际歌》创作背景,并在多媒体上展示巴黎公社照片,使学生从创作背景体会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设计是通过历史事件的引入更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随后聆听《国际歌》,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风格,随后老师从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总结壮美的特点,总结后学生随多媒体再次欣赏《国际歌》并跟唱,体会作品情感。音乐的'美是通过声音来抒发情感的,通过聆听学唱和音乐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壮美的音乐特点,初步感受与优美的异同。

  3)总结本课,通过音乐要素对优美和壮美进行比较

  七、布置作业

  1、课后欣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乐章片段

  2、欣赏民族管弦乐《彩云追月》主旋律,并要求能唱出《彩云追月》主旋律。

  八、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突出重点、安排得当,乐曲欣赏和图片展示大部分都出现在多媒体上。

  1、牧歌

  优美的特点:温柔、平和、纯净、细腻、诗情画意

  2、国际歌

  壮美的特点:刚劲、果敢、勇猛、粗狂、铿锵有力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高中音乐说课稿6篇(初中音乐优质课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2篇(高中课程说课稿)

三年级音乐说课稿范文3篇(小学三年级音乐说课稿范文)

高中音乐教师个人总结3篇 高中音乐教师工作总结个人

高中音乐教师年度工作总结3篇(高中音乐教师年度考核总结)

高中音乐教案模板万能3篇(音乐教案高中模板范文)

高中音乐声乐教案模板3篇(高中音乐教案模版)

高中语文说课稿怎样写3篇 语文说课稿怎么写

关于高中数学说课稿3篇 高一数学说课稿

高中音乐教师个人总结2篇 高中音乐教师教学总结

高中音乐教学年终工作总结3篇(高中音乐教学年终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