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风民俗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民俗学课程总结

时间:2022-06-23 12:59:16 工作总结

  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好好地做个梳理并写一份工作总结吧。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民风民俗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民俗学课程总结,供大家参考。

小学民风民俗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民俗学课程总结

小学民风民俗教学工作总结共1

>四年级下册“民风民俗”单元 《腊八粥》《火把节》《难忘的泼水节》

  课前播放《爱我中华》

一、创设情境.

1、师: 56个民族56朵花,这节课就让我们随同作者一起走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去领略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2、板书单元主题:民风民俗

3、上册教材中学习的《走月亮》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的习俗?(中秋节)中秋节还有什么习俗?

4、过渡: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三篇课文又是什么节日都有哪些习俗呢?

二、自渎互助。

1、生默读三篇课文,思考:写的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不会的字语可以问问邻近的人,也可以查查工具书。

2、检测。

3、过渡: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老一辈儿人说在腊八节这一天吃上一碗甜甜的腊八粥才能把下巴糊住,腊八粥是怎么做的什么样子的?(指名读《腊八粥》第一段)

4、文章主人公是谁?他的心情怎么样?(迫不及待)你从哪里看出来?

5、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6、分角色朗读八儿与母亲的对话。

7、学习《火把节》《难忘的泼水节》,说说你印象深刻的节日场面是什么?你的感受如何?

8、生讲火把节的传说,师补充泼水节的来历,引出增量发现:每一种风俗都蕴含着当地人的故事和智慧。

9、自由读“随文链接”,了解个民族的风俗。

三、共读发现:

  这几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写的是节日的习俗,不同的是《腊八粥》侧重写节日的美食以及孩子们对美食的渴望,《火把节》《难忘的泼水节》侧重写节日的场面,后一篇更是写出了1961年泼水节令人难忘的原因。)

四、主题提升:

1、我们的节日还有哪些?

2、要写关于节日习俗,学习的的这几篇课文给你什么提示?(可以写节日的吃食,节日的场面,还可以写节日令人难忘的原因。

小学民风民俗教学工作总结共2

  群文阅读“中华民风民俗”教学设计

  汉源县富林镇第二小学 秦敏

【本组说明】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的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这四篇课文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学生在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的基础上,感受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同步阅读》教材第二单元相应选编了五篇配套的专题文章:舒乙的《北京的春节》、冯骥才的《花脸》、金波的《兔儿爷》、林战青的《在蒙古包里做客》、刘庭华的《傣家风情》。这几篇课文用以辅助教材,增强学生阅读兴趣,开拓视野,通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让学生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华夏文明的认识和体会,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六年级上册语文同步阅读教材:《北京的春节》《花脸》《兔儿爷》《在蒙古包里做客》。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用句,生动表达的特点。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展示各民族的服饰、节日的图片。)我国幅员辽阔,山河壮美,在这片神州大地上生活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虽然他们语言不同,服饰不同,习俗不同,但勤劳、勇敢、智慧的华夏儿女们在祖国的大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了解他们的民俗风情,感受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吧!(板书:中华民风民俗) (出示课件知识树和树干里的“中华民风民俗”几个字)请大家看着这棵知识树,相信你们会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长得枝繁叶茂,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主题回顾

  大家学了第二单元的课文,哪一篇留给你的印象最深? 《北京的春节》──热闹《藏戏》──简朴;

《各具特特色的民居》──独特《和田的维吾尔》──乐观。

三、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教材中,也选编了五篇以“中华民风民俗”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四篇:舒乙的《北京的春节》、著名作家冯翼才的《花脸》、金波的《兔儿爷》、林战青的《在蒙古包里做客》。上周老师布置同学们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且详细填写了《群文阅读记录表》,现在就请大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还可以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讨论讨论。 2.刚才老师看了看,同学们的表填写得很认真,说明读书用了心的;大家讨论得也很热烈,真好!下面就请同学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篇文章,并说说它的主要内容吧!

  3.大家通过阅读,对一些民族的民风民俗又有了了解和认识,现在就请同学们说说读了这篇文章的感受后,你想说什么? 《北京的春节》──有趣《兔儿爷》──怀念 《花脸》──自由《在蒙古包里做客》──热情

四、片段分享和精彩赏析

  同学们在阅读这四篇文章的时候,肯定有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咱们就来交流交流让你感受很深的句子吧。 《北京的春节》

  同样都以《北京的春节》为题,老舍和舒乙这对父子他们的这两篇文章,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的地方?(结合学生汇报,点评、归纳)

(1)都有侧重点。老舍的《北京的春节》着力突出“腊

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舒乙则重点写了“腊

八、祭灶神、食品、娱乐”。 (2)两篇文章同样写了腊八节,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3)语言风格。老舍是语言大师,他的文章读起来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朴实无华。舒乙这篇《北京的春节》更多透出的是风趣、幽默、有趣。 《花脸》

  预设问题:文中多处表达了“我”对花脸的喜欢,你能找到这些句子吗?{引导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 (1)“这刀!这花脸!没想到一下子得到两件宝贝。我高兴得只是笑,话都说不出。”

  前两个短句,两个感叹号,“我”同时得到花脸和青龙偃月刀时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而此时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只会用笑来表达心中的喜悦、快活、激动──高兴之极!

(2)“这样,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带着这花脸,谁说都不肯摘。睡觉时也戴着它,还是妈妈在我睡着后轻轻摘下放到我枕边的。转头醒来头件事就是立刻戴上它,恢复我这‘关老爷’的面貌” 如此举动,把“我”对花脸的喜欢体现得淋漓尽致──喜爱之极!

(3)“从这件事我悟到一个祖传的经验:一年之中唯有过年这几天是孩子们的自由日,在这几天里无论怎样放胆去闹,也不会立刻得到惩罚。”

“花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花脸给“我”带来快乐、带来骄傲、带来威风、带来神气,花脸更给“我”轻松和自由!这种自由是一年中只有过年这几天才会有的!这便是作者怀念童年时代的花脸的原因所在! 《兔儿爷》

“我”对兔儿爷究竟怀有怎样的情感呢?(生交流,并找出相关语句体会)

(1)“每年的中秋节,都愿意‘请’一尊兔儿爷来和我们玩耍。”喜爱,亲近中不乏对它的尊敬。

(2)“已经好多年没见过兔儿爷了,如果现在有卖兔儿爷的,我一定买个大个儿的。”

  兔儿爷是“我”儿时的玩具,伴随“我”一起长大,而且成为了作者美好的回忆。玩具也是一种文化,它凝聚着创造者的智慧和才华,反映了特定的民俗风情,体现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特征。

《在蒙古包里做客》

  预设问题:读了《在蒙古包里做客》这篇文章,蒙古族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主人快步跨到蒙古包前,站在一边,请客人进门。年长的区长东海先进,我们依次鱼贯而入。客人们单膝跪地,依次跪坐在左边地毯上。主人坐在右边。宾主坐定,互相再次问好。不但互问对方好,还问到家庭成员好,牲畜好。”一举一动中都透出蒙古族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热情的民族

(2)“赏过耳尾,男主人帮着长者把整羊解开,请客人随便享用。我问翻译:‘这吃肉可有什么规矩?’翻译嘴里嚼着一块肥肉,咽下去,说:‘没有,吃得越多主人越高兴。’” 招待客人倾全力,大方、好客、豪气十足的蒙古人形象跃然纸上。──豪爽的民族

(3)“早有人将喂饱的马牵来,备好鞍,一一扶客人上马,并把客人放在蒙古包外的枪支擦拭一新,交给客人。这时,主人全家以及左邻右舍,站在蒙古包附近,目送来客踏上归途途。”对待客人像照顾家人一样细心、周到、体贴入微。──勤劳的民族

  五.主题拓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这节课的阅读交流,相信同学们对民风民俗又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吧!大家如果感兴趣,课外还可以读读这些书。

《中华风俗大观》(上海文艺出版社) 《中华风俗志》(民俗、民间文学影印资料) 《中华风俗小百科》(天津人民出版社)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这片热土上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谱写了一首首动人的歌,抒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把传统的文化发扬光大,传承文明,共铸辉煌。 附

  1.板书设计

小学民风民俗教学工作总结共3

  民俗民风工作汇报

(2011年5月23日)镇党委副书记张志宽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常乐镇对各位领导莅临我镇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近年来,常乐镇民俗民风建设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融入“创先争优”、“五比五看”等活动,有力促进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好的成绩和经验。

一、抓组织领导,完善文明村镇机制

(一)落实文明创建责任。镇党委制定了《2011年常乐 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安排意见》、《2011年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等一系列文件,完善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力做好第三批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的创建推荐工作,做好了2011年度自治区、中卫市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抓好文明村镇建设,推动村镇完善设施,整治环境、改变面貌。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认真抓、党员干部齐抓共管、职工广泛参与的“四级联动”创建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健全的工作制度,能有效地指导协调创建工作。落实文明委成员单位责任,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形成合力,实现齐抓共管,做到人员、经费、责任三落实,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二)严格文明创建考评。建立完善的评选、考核、奖励制度,精神文明建设绩效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落实创建经费。镇党委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列为各村、各单位年度考评的重要指标,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布臵、同检查、同落实。各村、各单位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把它作为“建设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的重要内容。

(三)深化文明创建工作。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动员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在创建工作中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广泛开展“文明农户”、“五好文明家庭”、“宣传文化中心户”、“好婆媳”评选活动和“邻里和睦示范户”、“美德在农家”、“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

二、抓思想建设,树立文明村镇新风

(一)打造学习型乡镇。积极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干部”主题活动,镇党委把抓好中心组学习作为推动干部理论武装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一把手”负责制,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学习主题。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理论学习与讨论交流与课堂讲授相结合等方式,党委中心组先后集中学习了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历史

一、二卷》等内容,及时领会政策精神,提升理论水平。

(二)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围绕发展完善形势报告会制度,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按照年初学习计划,每周

二、五组织全镇机关干部进行集中学习。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国、全市“两会”精神等内容,并通过远程教育系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读”与“看”相结合,“听”与“讲”相结合等形式,培养干部学习兴趣,激发干部学习热情,端正干部学习风气。

(三)强化公民道德建设。制定公民道德建设计划,开展“四德”教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在具体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全镇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良好氛围。发现和挖掘身边典型,积极开展好“我推荐、我评议身边的好人”活动。

(四)抓好廉政文化建设。结合反腐倡廉工作实际,以“读书思廉、躬行践廉、家庭助廉、谈话促廉”教育为抓手,积极探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力求实现廉政教育经常化。读书思廉,每周一召开一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每季召开一次支部学习会或读书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研讨交流会。躬行践廉,在各村委会所在地制作了大型廉政公益广告牌11个、廉政文化角10个,张贴廉政宣传画154张、廉政标语1026条,悬挂了廉政横幅8条。家庭助廉,2010年年终组织镇两委领导、各村书记、主任及配偶60余人进行了座谈,从正反两方面集中进行廉政宣传教育,鼓励

  家属当好贤内助。

(五)加强未成年人教育。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机制,把工作成效作为基层基础创建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经常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科普、道德实践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教育,让他们懂得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开展移风易俗活动 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近年来,我镇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显著成效,成为常乐镇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和示范。

(一)、修订村规民约,大力倡导文明新风。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封建陋习现象,如一些农村村民遇到喜事、丧事时互相攀比、大操大办,不仅浪费大量资金,而且导致社会不良风气日盛。前埔村两委会和老人会联合重新修订定了村移风易俗文明公约,并向村民们发出倡议:严禁村民在为子女庆贺“周岁”时大操大办;提倡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神事不办,反对铺张浪费,应把节约的款项用于助教助学、兴建公益事业等,弘扬文明新风尚。如今,村民都能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实行喜丧事简办,把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兴建村里的公益事业,近年来,婚丧喜庆简办在前我镇已蔚然成风。

(二)、积极改旧建新,持续优化人居环境。近年来,常

  乐镇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按照“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全方位建设”的总体思路,始终以农房改造、村庄环境综台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三大工程”建设。一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三年来,全镇改造农村土坯房屋1430户,到2010年末,全镇砖房率达到%。二是落实责任、严格奖罚。在农房改造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镇党委、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对农房改造实行干部包户、责任到人、严格奖罚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将任务逐个分解到干部人头上,严格实行包保责任制,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工作氛围。三是加强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在农房改造的各村,多方筹措资金硬化巷道公里,实施上水工程公里,下水工程公里,以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促进农房改造工作和村庄环境治理。四是切实加大镇域范围内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及棚圈平方米,清理“三堆”处万立方米,修建垃圾池188座,安装太阳能热水器479个,粉刷墙面万平方米,全镇村庄环境大为改观。昔日脏乱贫困的小村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生机盎然的绿化、整齐划一的新村,构成了一幅新村镇美丽画卷。

(三)、加大资金投入,村民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以这一

  观念为指导,我镇在“建新村”的同时,还投入30万元,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益事业的建设。至今已开办了10个80多平方米拥有3000册图书的农村阅览室,兴建了3个村级文化广场,增设了1个乒乓球活动室;在村间各主要地段设臵了多处宣传栏等,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提供阵地,推动了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目前,该村依托老人协会组织成立了村老人太极拳、扇子舞等具有特色的农村文艺表演队;积极争取文化下乡队进村演出,利用早晚闲暇或节假日,愉悦农民业余生活。同时发挥老区基点村优势,与上级老促会、科教部门组织开展革命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人心,每年都有60户村“文明家庭”、“文明户”、“卫生户”等诞生。如今的常乐镇村民“主人翁”意识大增, 若有重大事项决策中,村民们积极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在移风易俗活动中,由村民自发捐献的公益项目就达20多个计100多万元。在维护日常村间环境中,广大村民体现出了,自觉做到了不乱丢乱贴、不随地吐痰、不散养家禽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夯实的思想基础。

小学民风民俗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 民俗学课程总结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民风民俗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