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文明工作汇报共3篇(林业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22-05-26 09:47:03 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林业生态文明工作汇报共3篇(林业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供大家参阅。

林业生态文明工作汇报共3篇(林业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林业生态文明工作汇报共1

  林业局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在全县人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市人大领导及代表对林业工作视察。我代表林业局全体干部职工,对参加这次视察的各位领导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20xx年以来生态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依托两大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生态建设

  1、大力植树造林,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年来,全县新增林地近10万亩,森林面积达到64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XX%。20xx年,青龙湖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同年县镇双龙桥村还被省绿化委员会授予“省绿化模范村”。20xx年被国家林业局列为“全国木材战略储备县”,同年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生态环境明显变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2、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认真做好工程质量自查,严格督查各乡镇退耕还林补助发放,通过“一卡通”发放惠民资金万元。

  3、认真实施天保二期工程。营造生态公益林2万亩,完成天保工程二期编案,全县万亩公益林实现生态补偿。完成了森林抚育4万亩,实现森林资源循环增长,全县活立木蓄积已达到234万立方米。

  二、以资源保护为中心,加强森林资源监管

  牢固树立抓保护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严格依法监管资源,取得了显著成绩。

  1、森林病虫害防治加强。森林病虫害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建立了以县森防站测报点为骨干,以乡镇测报点为基础的预测预报网络体系,三年来,森林病虫害防治用仿生类药物120吨,出动防治机具1200台次,出动人员5XX人次,森林病虫害防治成灾率有效控制在3‰以下。20xx年,被省人事和社会保障厅授予“森林病虫防治先进集体”。

  2、森林防火工作加强。安装了寺森林火警报警了望台。在重点林区,设立森林防火标示碑、牌。在重点节假日,实行联防巡查,三年来,森林火灾损失率有效控制在‰以下,全县实现了无特大森林火灾,无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目标。

  3、林业执法力度加强。林业局先后制定了《林业行政执法责任制》、《林业行政执法错案追究制》、《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以制度规范执法,强化案件的查处力度。三年来,林业稽查大队依法查处了178起违法案件,森林公安局依法查处了299起违法案件,遏制了乱砍滥伐现象。

  三、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壮大林业产业

  坚持“围绕林农增收抓林业产业”的理念,重点打造以竹笋、珍稀树木、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种养业为主的四大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珍稀树木。以国道212线为重点,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在全县发展了珍稀林木2万亩,面积大,机制好名列全市第一,并成立了市第一个珍稀树木发展专业合作社——张家店珍稀树木农民专业合作社。

  2、竹产业。在全县发展竹产业面积已达6万亩,在、建成1万亩有机竹笋示范园。今年,全县竹笋产量达到8000吨,产值6XX万元。天盛竹业荣获省龙头企业,“竹娃娃”系列产品获省著名商标。

  3、林下经济。全县以槐树片区为重点的林下种养业面积已达3万亩,发展农户1000多家,年产值5XX万元,“充国槐树禽蛋”成功注册为全省著名商标。

  4、森林旅游。在高速沿线37公里营造彩叶林5000亩,在县城至故里公路沿线营造十公里经果林长廊,在栽植樱花2万株,打造樱花幽谷,在村打造“中华银杏文化园”,在故里发展玫瑰20xx亩,打造玫瑰花谷,在20xx栽植彩叶树10万株,打造多彩,在寺栽植银杏3000亩,打造寺森林生态旅游,在大全、仙林栽植雷竹3000亩,打造“仙林仙境”,国家湿地公园进行湿地保护建设,栽植栾树1000亩。

  另外,在祥龙发展核桃6000亩,打造省有机核桃第一乡,在发展西凤脐橙5000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20xx年,林业局被省林业厅评为“全省林业工作先进单位”。

  各位领导: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市林业局的正确指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林业人一定不负众望,乘关怀而奋起,努力拼搏,为建设生态经济强县做出新贡献。

  林业局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汇报

  林业生态亮点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林业系统生态文明建设总结

  林业局生态扶贫工作汇报材料

林业生态文明工作汇报共2

  渑池县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工作

  情 况 汇 报

  渑池县人民政府

  (2010年10月11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省林业生态县核查验收组莅临渑池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县林业生态建设的鞭策和鼓励!在此,我代表县四大班子,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省委、省政府和省林业厅多年来对渑池林业生态建设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渑池概况

  渑池地处豫西丘陵,是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辖5镇7乡,235个行政村,国土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生态立县、文化育县”三大战略,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推动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据初步预计,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3亿元,同比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亿元,同比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139元,同比增长10%。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前20强;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位居第171位,在中部崛起百强县中位居第27位。

  二、严格标准,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

  近年来,我县在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时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质量,坚持一手抓资源培育,一手抓资源保护,加快推进绿色生态渑池建设,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把林业生态县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全民参与,以县、乡、村三级联创为载体,在全县上下全面开展了林业生态县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省级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荣获“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县”、“全国天保工程先进单位”等称号。目前通过县级自查和市级审查,已达到了省级林业生态县标准。

  ㈠各项指标达到创建标准。 1、森林覆盖率。全县国土总面积万亩,其中林业用地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有林地面积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疏林地面积万亩,灌木林地面积万亩(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万亩,其它灌木林地万亩 ),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 %,超出创建标准 个百分点。

  2、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率。经过近3年的林业生态建设,我县宜林荒山荒地面积大幅降低,从2007年的万亩降至目前的万亩(其中:宜林地万亩,无立木林地万亩),绿化率达到%,超出创建标准个百分点。

  3、沟河渠路绿化率。在廊道绿化工作中,我县更加注重打造精品工程,重点对连霍高速、陇海铁路、国道310、省道314、318等6条贯穿渑池县境的重要通道进行林网建设。目前,适宜绿化长度公里,绿化达标公里,其中国道、省道等道路公里,县级公路出入口公里,绿化率达%,符合创建标准。

  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渑池县县城(镇)建成区总面积.7亩,绿化覆盖面积亩(公园绿地绿化覆盖面积亩;生产绿地绿化覆盖面积50亩;附属绿地绿化覆盖面积亩,防护绿地绿化覆盖面积1287亩),绿化覆盖率45%,超出创建标准10个百分点。其中,县城建成区总面积.7亩,绿化覆盖面积亩,绿化覆盖率%,超出创建标准个百分点。12个乡(镇)建成区总面积4999亩,绿化覆盖面积 亩,绿化覆盖率%,超出创建标准个百分点,每个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均在35%以上。

  5、主栽树种面积占总植树面积比例。我县山区主栽植树种6种,各种树种栽植总面积万亩。其中,栎类面积万亩,刺槐面积万亩,黄连木面积万亩;柏木面积万亩,杨树面积万亩,花椒面积万亩,其它树种面积万亩。面积最大主栽树种为栎类,占各树种栽植总面积的%,符合单一主栽树种面积不超过70%的要求标准。

  6、公益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比例。我县国家、省级重点公益林总面积万亩,其中国家级重点公益林万亩,省级重点公益林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超出创建标准个百分点。

  7、古树名木建档保护率。我县现有古树30 株,其中,保护等级为一级的13株,保护等级为二级的9株,保护等级为三级的8株。各种古树全部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并确定每株树的管护责任人,进行重点保护管理,建档保护率达到了100%。

  8、林业总产值。据《河南省林业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林业产业总产值万元,2007年林业产业总产值万元,较上年增长%;200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为万元,较上年增长%。200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为万元,较上年增长%。连续三年林业总产值增长幅度均超过创建标准。

  ㈡各项条件达到创建要求。

  1、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强对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的领导,我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渑池县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指挥部,对创建林业生态县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推进。同时,为规范我县创建林业生态县工作,出台了《渑池县2010年林业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渑政[2010]10号),并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保证了创建生态县工作的顺利实施,

  2、连续三年圆满完成林业目标任务。(1)2008年林业目标完成情况:2008年我县生态建设规划任务9万亩,完成工程建设万亩,是任务的%。其中,完成水土保持林万亩,生态能源林工程万亩,生态廊道工程万亩,环城防护林工程万亩,村镇绿化工程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万亩,完成林业产业工程万亩。(2)2009年林业目标完成情况:2009年完成造林万亩,是任务的%,其中:水土保持林万亩,生态能源林万亩,生态廊道万亩,环城防护林万亩,村镇绿化万亩,林业产业工程万亩,森林抚育工程万亩。(3)2010年林业目标完成情况:2010年完成造林万亩(不包括飞播造林),是任务的%,其中:水土保持林万亩,生态能源林万亩,生态廊道万亩,村镇绿化万亩,林业产业工程万亩,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万亩。

  3、连续三年林木采伐量未超过采伐限额,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100%,无重大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案件。2007年,省、市下达我县木材采伐计划.31立方米,实际完成立方,凭证采伐率达100%;2008年,省、市下达我县采伐计划.3立方米,完成林木采伐立方米,未突破森林采伐限额,林木凭证采伐率、办证合格率达到100%; 2009年,省、市下达我县采伐计划立方米,完成林木采伐3416立方米,未突破森林采伐限额,林木凭证采伐率、办证合格率达到100%。2007—2009年,我县共办理征占用林地20起,其中2007年全县共办理征占用林地3起,审核、审批3起,使用面积公顷,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到100%;2008年全县办理征占用林地12起,审核、审批12起,使用面积公顷,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100%;2009年,全县办理征占用林地5起,审核、审批5起,使用面积公顷,征占用林地审核率达到100%。连续三年全县未发生重大破坏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案件。

  4、连续三年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以下,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以下,无重大以上森林火灾,无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和蔓延。2007年,我县发生森林火警3起,受害面积公顷,火灾受害率‰;2008年,我县发生森林火警1起,受害面积公顷,火灾受害率‰;2009年,我县发生森林火警5起,均为荒坡,符合创建申报条件。2007年,我县森林病虫害成灾面积3000亩,成灾率为%;2008年,我县森林病虫害成灾面积3000亩,成灾率为%;2009年,我县森林病虫害成灾面积2700亩,成灾率为%,符合创建申报条件。同时,通过加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等措施,使三年来没有发生重大外来生物入侵和蔓延。 5、连续三年城镇适龄人口义务植树尽责率高于90%,区域内省级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原生地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2007年,全县义务植树适龄公民万人,参加义务植树万人,完成义务植树65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2%;2008年,全县义务植树适龄公民万人,参加义务植树万人,完成义务植树6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5%;2009年,全县义务植树适龄公民万人,参加义务植树万人,完成义务植树78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4%。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我县认真做好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广泛宣传、深入发动,建立三级管护体系,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制,坚持24小时巡护制度,加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控力度,对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行为进行打击,三年来,未发生乱捕、滥猎、乱挖野生动植物,使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为加强黄河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我县于2005年成立了湿地管理站,在南村乡南村桥头设立了两个监测点,制定了黄河小浪底库区渑池段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并组织实施,有效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三、完善举措,狠抓工作落实 ㈠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在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建设工作中,县委、县政府把造林绿化作为调结构、促转型,发展循环经济,改善城市环境面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举措来抓,成立了创建林业生态县指挥部,具体负责全县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落实和督导工作;严格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责任制和县直单位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村责任制,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山头、地块、路段。同时,还编制了《渑池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制定了《渑池县2010年林业生态县建设实施方案》,明确要求2010年实现林业生态县创建目标。

  ㈡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植树造林、生态绿化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法规,增强全民生态意识、绿化意识和守法尽责意识,增强全民建设生态、保护生态的自觉意识,营造全社会关注林业的良好氛围。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高规格、大规模的动员会、专题会和流动现场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分解了创建任务,明确了时间要求和考核奖惩办法,组织到外地参观学习,寻找差距,加压驱动。县电视台每天滚动播出创建林业生态县的标语和口号,开设专栏,跟踪报道,县委县政府督查局对创建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指挥部办公室及时编发简报,宣传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㈢科学规划,提高生态建设质量。搞好林业生态建设,技术保障是关键,我县严格按照各项工程的具体要求,科学规划设计,严把整地、苗木、栽植、管护各项环节的质量关,做到挖大坑、栽大苗、浇透水,积极推广拉泥浆、截干、地膜覆盖等抗旱造林技术,应用生根粉、保水剂等高科技产品,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㈣示范带动,打造精品工程。我们按照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原则,把林业生态县创建与领导办点、产业开发、新农村建设、创建园林城市相结合,以创建带动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县、乡领导建立示范点,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带头打造精品工程,带动了全县创建工作上档次,上水平,全县规划建设生态廊道绿化、生态能源林、生态廊道工程、水土保持林等精品工程10余处,总规模达万亩。

  ㈤创新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我县每年优先安排林业生态建设配套资金1000余万元,各乡镇、各部门每年都积极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同时,我县不断加大林权制度改革力度,明晰产权,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宜包则包,宜卖则卖,宜租则租,鼓励各类经济主体投资开发经营林业,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据统计,全县创建林业生态县累计投入资金达6000余万元,实现了投资多元化,产权明晰化,充分调动了广大干群投资造林和管护的积极性。

  ㈥加强管护,巩固造林成果。坚持建设与保护并重,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森林资源管理,巩固生态建设成效。严格控制消耗,坚持“采伐一本帐、审批一支笔”,凭证限额采伐、依法收购、经营、加工、运输。打击毁林犯罪,成立了林政稽查大队和木材检查站等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县的林政管理网络。健全护林网络,县、乡、村、组都配备有专职护林员,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管护网络,昼夜巡逻。建立健全林木病虫害防治体系,依托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各乡镇设置专职测报人员,每个行政村都安排有村级森防员,随时掌握病虫害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科学防护水平,强化灾前防范,提高应急能力,科学处置火情,严防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由于机制完善,管护得力,网络健全,所植幼树成活率达到98%以上,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以内,森林火灾发生率控制在‰以内。 ㈦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奖惩。为保证林业生态建设任务按期圆满完成,我县制定了严格的督导和奖惩措施。健全督导机制。县主要领导不定期对各乡(镇)进行巡回督导;县委、县政府《督查专报》定期对各乡(镇)林业生态建设进展情况进行通报;严格考核奖惩。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设立奖项,对完成生态建设任务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启动责任追究机制,严格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措施执行到位。

  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共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渑池县在各级领导和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经过近年的积极努力和不断探索,虽然在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其他先进县市相比,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与群众的期望值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林业生态县核查验收为契机,认真听取各位领导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积极吸纳和借鉴各方面经验,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进一步加快林业生态建设步伐,提高建设标准,着眼更长远,立足可持续,全面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的目标,让渑池这片大地充满生机,绿意盎然,魅力无穷。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林业生态文明工作汇报共3

  吕梁市生态林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全市森林资源概况与“十一五”发展情况 全市国土总面积3171万亩,规划林业用地2118万亩,占%。在林业用地中,国有林地748万亩(市属177万亩)、集体林地1006万亩,个人林地364万亩。全市现有有林地万亩、疏林地44万亩、灌木林地万亩、未成林造林地万亩、无立木林地万亩、宜林地690万亩,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主要用材树种有油松、落叶松、侧柏、刺槐、榆树、桦树、杨、柳等,是华北落叶松的故乡。全市野生动物分属4纲24目213种,其中鸟类14目16科160种、兽类6目16科36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褐马鸡、金雕、黑颧、金钱豹、原麝5种,栖息于我市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褐马鸡,是我省的特产,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稀有珍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全市野生植物分属129科945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科294种、草本植物72科651种。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林业工作围绕山上治本、身边增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党政领导高位推动,林业投资持续增长,营林机制不断创新,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依法治林强力推动,稳步推进国家重点工程,全力实施省级绿化工程,着力建设经济林覆盖工程,取得了造林绿化步伐不断加快,生

  1 态环境大力改善;林业产业不断壮大,林农收入显著提高;森林文化不断繁荣,生态文明明显提高的可喜成绩。呈现出林业建设投入之多、规模之大、速度之快、质量之高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1、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造林280多万亩,山上治本速度明显加快,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完成通道绿化2809公里、交通沿线荒山绿化万亩、环城绿化7万亩、村庄绿化806个、厂矿企业绿化12万亩,身边增绿成效显著,群众切身感受到绿色带来的新变化。

  2、经济林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五年新发展干果经济林220万亩,其中红枣林41万亩、核桃林165万亩、仁用杏林14万亩,到2010年底,全市干果经济林总面积突破500万亩,其中红枣林200万亩、核桃林253万亩、仁用杏林47万亩,经济林总产量达到3亿公斤,其中红枣产量亿公斤、核桃产量亿公斤,果品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临县红枣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之首。汾阳市成为全省最大核桃生产基地。

  3、经济林产业开发效益显现。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科技创高效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扶持培育加工企业,全市现有林果加工企业300多个,年加工转化能力8000万公斤,增值2亿元,其中核桃加工企业30

  2 多户,年加工能力2400多万公斤,涌现出裕源、汇仁等知名核桃加工企业,天渊、天娇、天立等知名红枣加工企业。生产的枣汁、贡枣、核桃油等30多种系列产品,占领了华北、东北、西北市场,出口俄罗斯、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柳林红枣”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于2010年2月21日正式获准“中国地理标志”使用权。“汾州核桃”于2008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9月,汾阳市成功举办首届“汾州核桃文化节”。

  4、营林机制不断创新。推行工程化造林、专业化施工、公司化监理的造林绿化机制,全市现已批准注册成立造林绿化公司86户,其中一级资质3户、二级资质17户、三级资质66户,长年从事林业工程建设的管理员、技术员、工人近4000人,造林绿化公司的发展和壮大,为日益繁重的林业建设任务,不仅提供了造林队伍,而且保证了工程质量。大力推行“一企绿化一山”造林经验,对资源型、污染型和开采型企业,本着“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积极鼓励参与造林绿化,实现转型发展,全市现有240多户企业认领造林任务,投入资金近2亿元,造林15万亩。大力发展民营林业,全市民营主体造林面积达到122万亩,有500亩以上造林大户126个。

  5、科技兴林水平不断提升。全市现有林业科技推广人

  3 员220名,建立各类协会组织300个、会员万人,形成了健全的科技推广网络体系。大搞科技培训,提高林农素质,市、县、乡三级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参训人员达到20万人次,印发各种资料20万册,基本做到每户有一名技术骨干、一份技术资料。着力解决林业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创新造林预整地模式,推广容器育苗规模,引进名特优新品种60多个,建立采穗圃和品种收集区5个。加大经济林园区建设规模,加强经济林丰产管理,推广老树炮震松土、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红枣烘干等实用技术,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

  然而,全市林地面积总量不足,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尚有近500万亩宜林荒山和陡坡地需要造林绿化,加之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致使全市自然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城乡绿化水平总体较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远远不能满足居民对生存环境改善的期待;干果经济林产业开发滞后,单株产量较低、品质欠佳,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品牌效应不明显,林农增收缓慢,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林业投入的长效机制不健全,建设资金不足;林粮矛盾比较突出,2000年以来实施的退耕还林占用耕地万亩、省级造林绿化工程占用耕地2万亩、经济林建设林粮间作130万亩,随着经济林栽植

  4 规模的扩大和城乡绿化范围的扩展,林粮矛盾会越来越大。吕梁之短在于水,差距之大在于绿,希望之基在于林,必须着力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

  二、2010年工作情况

  一年来,全市林业工作以建设生态新吕梁为目标,以国家工程为依托,以市、县两级工程为重点,以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保障,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督促检查,加大筹资力度,林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全市完成造林万亩,占省考核任务的112%;完成义务植树504万株,占任务的%;完成新育苗万亩,占任务的191%;完成新造林地抚育万亩,占任务的100%;完成管护面积万亩,占任务的100%。完成以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栽植58万亩,占市任务的115%。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县市区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专业人员,筹集专项资金,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市完成林改确权面积614万亩,占省考核任务484万亩的127%,占全市集体林地1006万亩的61%。方山、石楼、柳林、孝义、中阳5县市基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三是森林资源管理成效显著。全市以强化各级领导责任为重点,采取超常规措施, 狠抓安排部署,狠抓责任落实,狠抓火源管理,狠抓防范措施,狠抓应急值班,全年没有发生一起较大森林火灾。不断加强林

  5 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危害性的森林病虫害。不断加强征占用林地审核力度,全年未发生较大非法占用林地行为。

  三、全市生态林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全市每年完成造林80万亩,其中生态林30万亩、经济林50万亩。“十二五”期间共造林400万亩,其中生态林150万亩、经济林250万亩,改造提升经济林100万亩。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43%以上,干果经济林总面积达到700万亩以上,林果总收入突破4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3000元以上,基本建成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

  (二)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

  根据吕梁自然特征和林业发展现状,全市规划建设“三大生态屏障”,搞好林业产业开发。“三大生态屏障”,即在“一市四区”(吕梁市、离石区、柳林县、中阳县、方山县)建设以森林城市为主要功能的绿色屏障,在“平川四县市”(交城县、文水县、汾阳市、孝义市)建设以保护农田、美化城乡为主要功能的防护屏障,在“南北五县”(兴县、岚县、临县、交口、石楼)建设以增加植被、治理水土流失为 6 主要功能的生态屏障。林业产业包括干果经济林产业、林木种苗与花卉产业、森林旅游产业和沙棘产业。

  按照总体规划、区域布局、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全市重点建设六大林业工程。

  1、通道绿化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已建的“四纵六横”道路和“十二五”期间新建道路。“四纵”即: 209国道、沿黄干线、沿黄旅游路、苛大线;“六横”即:太佳高速、青银高速、太中银铁路、340省道、忻黑线、孝石线。按照“大通道、宽林带、高密度、广覆盖、大景观”的标准,全市规划通道绿化2000公里。

  2、平原农田林网绿化工程。建设范围为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市)平川区和山区县川谷地,以河渠、道路为主骨架,按照主林带栽植2-4行、副林带栽植1-2行,网格面积200亩的标准实施绿化。全市规划新建农田林网120万亩。

  3、林业产业开发工程。按照稳定红枣、发展核桃的总体思路,着力加强核桃基地建设,建设范围为东部汾州核桃林带,包括汾阳、孝义、交城、交口4县市17个乡镇405个村;西部山区核桃林带,包括兴县、离石、临县、方山、柳林、中阳、石楼7县区47个乡镇793个村。全市现有核桃面积250万亩,新发展250万亩。在核桃林分布中心区域,实行整村推进全覆盖战略;在核桃分布边缘区域,突出重点

  7 地段,实行规模集中栽植。按照良种化栽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建设核桃精品园区,改造提升红枣丰产园区。按照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山外找市场、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红枣、核桃产业。充分挖掘林木种苗、森林旅游和沙棘产业优势,使其成为全市林业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4、城郊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建设范围为13县(市区)城市周边。按照“一年见效,三年成景”的要求,大手笔构思,高规格设计,高标准施工。根据城市建设特点,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和总体规划,体现绿化特色,展现绿化品位,实现绿化效果。重点搞好吕梁市区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扩大绿地面积,提升城市品味。平川县市选择边山或城镇周边的弃耕地、湿地,每县市至少建设一处面积在3000亩以上的森林公园;山区县选择城市周边,每年完成3000亩以上的森林公园建设,确保环城周围3公里范围内全面绿化。全市规划绿化总面积25万亩。

  5、重点景区绿化工程。建设范围为全市通道出省口、出市口以及碛口、北武当山、杏花村、安国寺、交城卦山、中阳柏洼山、岚县白龙山等重点旅游景区。按照核心区一步到位,主要观景点可视范围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进行绿化。全市共建设通道绿化景点37处,其中出省口4 处、8 出市口14处;完成19个重点旅游景区绿化。全市规划绿化总面积15万亩。

  6、矿区植被恢复工程。建设范围为全市各类采矿区、尾矿堆集区、煤矿沉陷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和 “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谁恢复、谁所有”的原则,全市规划完成矿区植被恢复31万亩。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把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生态新吕梁建设摆在突出位臵,将造林绿化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总体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格局。把造林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书记抓、抓书记,市长查、查县长”的工作措施。建立林业建设年度目标责任制和林业工作考核制度,每年由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林业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当中,实行严格的激励和问责制。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捐资参与碳汇造林,体现企业和公民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尽责率。

  2、多元筹集资金。认真落实省、市相关林业投入政策,市、县两级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4亿元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其中市级财政1亿元、县级财政3亿元,每年对林业生态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9 在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市县留成部分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林业建设;在煤炭企业提取吨煤10元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中,每年拿出30%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规范“一企绿化一山”办法,按照挖一吨煤植一株树的要求,由税务部门对煤炭企业代征吨煤5元的造林绿化基金,由财政统一管理,林业部门组织实施造林;对其它资源型企业,每年从经营利润中划出5%的资金用于造林绿化。通过多元筹集,确保全市每年用于林业建设的资金不少于10亿元。

  3、严格政策落实。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逐步建立市、县两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对国有林场和重点区域的集体公益林进行补偿。建立健全林权流转市场,加快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建设,有序推进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多形式体现林地资产价值。落实林业信贷政策,延长贷款年限和实行贴息。改革林木采伐管理制度,落实林权权利人的处臵权和收益权。建立和完善农户造林补助机制,制定苗木培育补助政策。

  4、加快科技创新。加大经济林园区建设力度,每年建设10万亩核桃精品园区、改造提升10万亩红枣丰产园区。启动林业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困难立地造林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良种繁育技术、红枣抗裂果技术、仁用杏抗晚霜技术、经济林丰产技术等研究工作,提高造林成活率,提升营

  10 林质量,增强气象减灾能力。强化科技推广工作,开展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到户活动,采取科技承包、科技入股、科技人员领办等多种方式,实施好“科技入户”和“科技培训”工程。对林业工程技术人员、造林专业队施工人员和广大林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教育、指导和培训活动。

  5、强化管护能力。制定造林管护考核制度,把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管护状况和生长量指标,作为林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实行专职护林员管护制度,按照集中连片成林地5000亩、分散成林地和新造林地以及未成林造林地3000亩配备一名护林员的标准,落实护林员队伍。认真落实《山西省封山禁牧办法》相关规定,在全市林业重点工程区和新造林地实行封山禁牧,在村周、路口、沟口等人畜活动频繁区实行拦网管护。依法保护森林资源,严防森林火灾发生,严防林业有害生物扩散,严控非法占用林地行为,实现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

  6、强化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加强乡镇林业站人员配备,理顺管理体制,全额预算经费。按照省政府要求,建立市、县林权服务中心,指导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地承包、流转、评估以及纠纷调处、资产抵押等工作。结合吕梁实际,建立市、县两级经济林服务中心,全方位指导经济林建设的规划设计、技术推广、农民培训、产业开发等工作,确保全市经济林产业开发顺利推进。

  四、2011年林业工作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市委转型发展、赶超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部署,切实推动城乡生态化,着力建设生态新吕梁,努力实现大地增绿、林业增效、环境增色和农民增收,为“十二五”开好头、起好步,全年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全力实施造林绿化。一是全面完成万亩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任务,实施好国家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省级生态综合治理三川河流域、汾河流域治理修复工程。二是完成身边增绿精品工程建设任务。按照突出重点、系统绿化的原则,以“四纵六横”通道为重点,突出“一市四区”核心区,抓好主林带建设、通道两侧第一山脊线荒山绿化、沿线村庄、厂矿企业绿化和重要景区绿化;以东部平川区为重点抓好农田林网建设;以城周为重点抓好森林公园、环城林带和城乡结合部绿化;以资源开采区为重点,抓好矿区植恢复。全市完成45处精品建设,完成造林18万亩,完成植树1000万株。

  2、大力实施经济林覆盖工程。按照良种化栽植、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在经济林分布中心区域、村镇,实行整村推进全覆盖战略,在核桃分布边缘区域,突出重点,全面实施规模化连片栽植,完成好核桃林栽植50万亩,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20%的任务,抓好示范园区建设,确保全市完成10万亩以上。

  3、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一是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按照省要求,以县为单位家庭承包率达到70%以上,林权证发证率达到70%以上,林权纠纷调处率达到70%以上。针对去年林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全面开展“回头看”,保质保量完成主体改革任务。二是建立健全林权服务体系。建立起林权服务中心常设机构,配备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开展林权初始和变更登记,林权争议调处等日常工作。努力开展“林权管理、流转评估、经营方案、直补到户等工作的一卡式管理、一站式服务。三是制定实施配套改革政策。制定完善地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积极启动地方营造林补贴制度,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改革和完善森林和林木采伐管理办法,放活商品林,管好生态林。积极制定和试行林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流转市场,让农民在不采伐林木的情况下也能实现经营利益。全面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加快组织编制集体森林经营方案,因地制宜地探索林木采伐、抚育间伐、林下经济产业开发等配套改革政策措施。

  4、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力争全市不发生较大森林火灾;搞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林政执法工作,依法保护森林资源安全。

  5、加强林木管护工作。加大封山禁牧力度,做好新造林地和中幼林抚育管理。

林业生态文明工作汇报共3篇(林业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林业生态文明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