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3篇(山行赠刘景文古诗三首)

时间:2023-02-15 22:34:3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3篇(山行赠刘景文古诗三首),欢迎参阅。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3篇(山行赠刘景文古诗三首)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1

  教材分析:《赠刘景文》和《山行》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盎然生机。《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第二行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径蜿蜒、白云缭绕的秋山深处,有人家居住。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车观看,不禁发出“霜叶红于二月花” 的感叹。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这首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是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我设计了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读,如:初步朗读,感知大意;启发想象,感情朗读;反复朗读,感受意境;感情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欣赏意境”的训练和利用画面再现,从词义理解到理解全句、全篇,来帮助学生领悟、感受全文。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第一课时赠刘景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含义。

  2、体会诗人的写作动机,感受秋天的美丽,懂得生活总有其美好的一面,我们要积极地去面对。

  3、欣赏情意丰富的古诗,能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流程: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

  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习生字:赠、刘)

  4、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学习生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正音)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重点:①同音字“菊、橘”的区分,“菊”草字头,因为菊花是草本,“橘”木字旁,橘树是一种树。

  ②读准“残、君、橙”的读音。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所以读诗光读还不行,还要边读边想,看看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2.现在就让我们展开想象,读读诗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大家看这两幅图。

  你知道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秋天,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呢?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这是怎样的枝条?(交流,如:不怕寒冷,不怕困难,勇敢坚强,有毅力等等)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4、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__________的季节!

  5、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对朋友说:“一年好 景 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6、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再读课题,深化主题

  1.读题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

  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真美好。

  六、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山行

  教学要求: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现在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课件)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山行(杜牧)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读这首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注意节奏。(生自由朗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重点正音:径、斜)

  3、再读,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的?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打个小问号。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呢?老师把这首诗贴在黑板上,谁有不理解的字词,请你上来划一划。

  (生上台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推测提出的问题:山行的行石径斜生处晚红于坐爱)

  5、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这么多的问题,既然问题是大家提出的,愿不愿意再和大家的力量来共同解决呢?(愿意)现在,大家就利用字典、词典和手中的资料,同桌两个一起来商讨这些问题,争取人人都当老师,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对方。

  (同桌互相讨论。)

  6、交流:想不想把自己讨论的结果告诉大家。(想)

  三、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现在让我们边读边想,看看诗中向我们描绘出了哪些景物?(自由读诗,动笔圈一圈)

  2、交流:

  (1)你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枫叶红的季节应是深;从“霜”字也可看出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还有“寒”字也点明是深秋季节。)

  (2)那么,在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除了霜叶外(板书:霜叶),还有哪些景物?(指名说,板书: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

  3、请看这副画,(课件出示图画,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

  它把诗人诗中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

  4、根据学情,相机指导:

  (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

  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抓住“远、斜、白云生处”的理解,说出理由,相机操作。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了一个“生”字,有一种版本印成了“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一个更好?仔细读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想法。同位之间可以互相商量一下。(“生处”比“深处”更好,因为“生处”不仅有“深处”的意思,而且“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师:“生”是一个动词,“生”字把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种种动态给表现得栩栩如生,我们仿佛能看到白云升腾、飘浮的样子,白云好象就在我们眼前动起来了。③下面同学们也运用联想,从“有人家”三字会想到什么?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你能不能用语言描绘出来。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

  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

  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诗人没有想到,深秋的山林中,竟然有一片红红的枫林,那么晚了,诗人停车驻足,诗中说,这全是因为——sx[s?qpmb@?ouor;w小学教案课件网(生:“霜叶红于二月花”。)

  c、师:经霜的枫树叶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经霜的枫叶图。(多媒体展示一组枫叶图)你会用学过哪些词语来形容这如火的枫林?(曾林尽染,叠翠流金)

  d、看着眼前这满山如火的枫叶,诗人忍不住赞叹道——(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此时此刻,如果你也与诗人行走在山林中,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霜叶红与二月花。(指名读)

  e、枫叶似火,层林尽染。傍晚了,诗人还停车驻足,只是因为这胜于春花的枫叶,透过诗句,我们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②引导学生角色体验:这美好的秋景,这火红的枫叶,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呢,让我们也怀着对秋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读一读这首诗吧!(师生齐读)。

  ③练读,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④ 配乐朗读

  ⑥ 古人写秋,大多写秋的悲凉,凄美,而在这首诗中我们感受的是作者对秋的深深爱恋之情。能把诗人描绘的美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描述画面: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地方人家隐隐约约,秋意绵绵啊,当那一片枫林跃入眼帘时,那比二月花还红的枫叶更让诗人惊喜不已,他停车欣赏!留恋忘返!)

  3、配乐背诵

  (1)让我们把这美丽的景象深深的印在脑海里,配乐齐诵(配乐:《秋日的私语》)。

  (2)谁能看着画面,背出这首诗?(指名背诵)

  四、指导书写

  五、阅读在线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书河上亭壁(寇凖)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2

  课文标题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

  情。

  3、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 字母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

  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荷尽、菊残 霜枝——荷叶一般是夏天开放,秋天花都谢了。菊花一般是秋天开放,所以,有“秋菊”的说法。菊花都凋谢了,说明已是深秋。文中说“菊残犹有傲霜枝”,注意,霜是什么时候才有的?是天气很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才有,霜一般是深秋时节才有,所以有“秋霜”的说法。“霜降”是我国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一般是在每年10月23日,它表示天气更冷了,就要进入冬天了。)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 荷尽 菊残 霜枝

  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学生书写)

  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提示:橙黄 橘绿——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诗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此外,作者在第一诗里也作了说明:菊残犹有傲霜枝,大家注意这个“傲”字,“傲”是高傲,不屈服的意思。“傲霜枝”说明菊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的枝干还在,天气很冷,但是它怎么样了?它不怕,毫不屈服。说明它很坚强。作者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好景 橙黄橘绿 傲霜枝

  3、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荷、菊、橙、橘

  师:这首诗里,作者写到了秋天的哪几种颜色?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橙黄 橘绿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景致丰富多彩,在凋敝中又富有生机。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荷花已谢,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菊花凋谢了,还残留着花枝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4、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这首诗描写了荷、菊、橙、橘的姿态与颜色,展现了秋天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苏轼的《赠刘景文》。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四川眉山人。他写了很多诗。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读。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杜牧的《山行》。“山行”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这首诗和《赠刘景文》一样,也是写秋天的景致。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牧的情况?

  (提示: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字牧之,陕西西安人。他是晚唐时的诗人。也写了很多诗,大家课后找来读读。)

  二、学习《山行》

  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注意:课件中的第一句诗第四个字“上”字应为“山”字。)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寒、径、斜、枫、于

  (2)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

  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秋天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提示:深秋 寒山 霜叶红。“寒山”说明天气很冷。作者路过一片枫林,说它“红于二月花”,枫叶是什么时候变红?枫叶一般是十月底十一月初变红,是深秋时节变红。)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 寒山 霜叶红

  师:这首古诗也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通过描写寒山和红红的枫叶,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2、学生朗读全诗。

  3、解释重要词语。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倾斜、弯弯曲曲。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

  爱:真爱,留恋。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霜叶: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比……还红。

  4、内容分析

  师:作者通过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师: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秋天的枫叶在寒山与白云的衬托下,格外夺目。这首诗以“霜叶红于二月花”而被广为传诵。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枫叶会变红?

  (提示:枫叶变红是因为叶片中含有大量花青素。我们知道,叶子含有叶绿素,叶子还含有让叶片呈现黄色的叶黄素、类胡萝卜素,使叶子呈现红色的花青素。春夏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所以呈现鲜亮的绿色。叶黄素进行光合作用,随着气温的下降和白昼时间变短,叶绿素被大量分解掉,其他色素也就显现出来。到了秋天,气温降低,光照减少,对花青素的形成有利,枫树等红叶树种的叶子便呈现红色。)

  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首诗的含义?

  (提示:深秋时节,有一条石板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白云飘浮,隐隐约约地看得见有人家居住。我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林,停下车子不走。被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花还要红艳。)

  师:学习这首诗,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是先写远处的风景,再写近处的风景,由远而近地描写景物。大家说说远景写了什么?近景又写了什么?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远景:寒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近景:枫林 霜叶

  5、小结

  这次课,我们学习了杜牧的《山行》。这首诗描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展现了秋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五、学生自读课文、背诵课文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3

  赠刘景文

  山行

  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3篇(山行赠刘景文古诗三首)相关文章:

赠刘景文教案9篇(《赠刘景文》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课堂教学解析12篇

古诗两首《江南春》9篇 江南春古诗二首

《古诗两首》《江南春》、《春日偶成》教学设计13篇

《古诗两首》字词12篇(两首古诗)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9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

13古诗两首12篇 12古诗三首的诗意

4、古诗两首11篇

《古诗两首》|人教版9篇 人教版古诗二首

古诗两首示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4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意思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