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慨4篇(浮士德 读书笔记)

时间:2023-02-22 03:24:4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慨4篇(浮士德 读书笔记),以供借鉴。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慨4篇(浮士德 读书笔记)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慨1

《浮士德》是歌德的代表作,也是他穷其一生所完成的巨作。1768年开始创作,于1832年完成。浮士德是有原型人物的,十六世纪人们都在传有个人博学多才,传说他获得了恶魔的帮助,他于恶魔做了交易。

《浮士德》这本书构思宏伟,结构庞大,复杂的内容和多变的风格让人很难读懂他。这本书是以诗剧的形式写的,刚出场的浮士德满腹经纶,久负盛名。可他确对生活充满了迷茫和不满,久而久之这种迷茫转变成了苦恼,他想到了用自杀来结束这一切。他的计划失败后,魔鬼和上帝打了个赌,作为赌注的浮士德在魔鬼的诱惑下签下了契约。浮士德生前的一切要求魔鬼都会答应,与之相对的是在浮士德死后他的灵魂将会被魔鬼收走!

  获得魔鬼帮助的浮士德返老还童,来到了一个“酒吧”,在大街上追逐少女玛甘蕾,并扬言:“如果我今夜不能搂抱她,我们在午夜就分道扬镳。”连魔鬼都看不下去向他说到“你开口象登徒子之流”。最后连玛甘蕾都无法满足浮士德的要求,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随着与玛甘蕾的爱情生活以悲剧结束,浮士德逃离现实,返回到以追求人性完美为目的的古典美,回归希腊。

《浮士德》这本书有很多的细节,比如魔鬼和小倌的饮酒作乐隐喻了人类自身的现世享受。又通过玛甘蕾肯定了爱情的无私与纯洁。最后浮士德幡然醒悟天使用爱火把魔鬼打败,上天将浮士德解救,最终结束全篇。

  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炉的《浮士德》,将真实的描写与奔放的想象、当代的生活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杂糅一处,善于运用矛盾对比之法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时庄时谐、有讽有颂、形式多样、色彩斑驳,歌德赋予了这本书极高的艺术境界。

  最后引用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对它的评论来结尾“《浮士德》是当代德国社会的一面完整的镜子,是它的时代的史诗”。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慨2

  第一部1773年开始写,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2年临死前才完成,死后才出版。中间跨越六十年,花费其毕生心血。

《浮士德》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本书,花了我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仅读了个大概。

  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是伟大诗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纪德国历史书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术、炼金术。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发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两重性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兼有神性和魔性。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歌德认为,沉沦和进取的双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对等,他的神性要强过魔性,他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这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慨3

  这部不朽的诗剧,主要塑造了浮士德——一个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由于不满现状,进而竭力探索人生的意义。

  剧中,魔鬼靡非斯特使用魔法引诱着浮士德,先从小世界的沉迷酒色,到大世界的官场、战场、直至改造自然、为民造福……上天入地、惊心动魄,从这种种奇特的人生体验,塑造了一个不断探索人生真谛,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形象。

  浮士德说:“我只是匆匆走在这世上,任何欢乐都抓紧尝一尝,不满意的立刻将之抛弃,抓不住的干脆将它释放。”他认为,人生就是不断的体验,不断的追求,永不满足!这,也许就回答了,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魔鬼靡非斯特也说:“如果你不走错路,你就不会明事理。”与我们常说的,实践出真知相吻合——魔鬼竟然也说出了人话?其实,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坏人之分,在人性中,也是善恶共存、共生的。歌德凭借这两位主要人物,道出自己的理念:只有努力,人不怕犯错误,但怕不努力!言外之意: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人活着,就要不断的追求;哪天,追求停止了,生命的意义也就结束了。这仅仅是我自己肤浅的理解。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慨4

《浮士德》是一部以德国民间传说为主题的长篇诗剧,其作者是歌德。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场人生体验,更给予我许多人生的感悟。

《浮士德》的作者是德国诗人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他是第一个提出在各民族文学交流的基础上建立世界文学的人。他希望把近代科学的理性和古希腊审美的感性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完美审美观念。他认为古典与浪漫的区分是现实与理想之分,主张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相结合。他是一位追求自由、不断进取的“叛逆者”。浮士德这本书就完美地体现了作者的内心。

  这部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一开始是上帝与恶魔的对话,恶魔认为上帝创造的人类自私、贪婪,没有进取者,只贪图享乐,不应该有人类。而上帝则认为人类是善良的,比如人类中最杰出的浮士德就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典型。于是上帝与恶魔打赌,让恶魔引诱浮士德走入歧途。于是浮士德的生命体验,历经追求爱情、追求美,最后走向社会实践的道路。文中的内容,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瓦普几斯节。瓦普几斯节上的欢乐比起文章中的勾心斗角更加让人沉醉。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心里浮士德是博学的,拥有大智慧的。他满腹经纶,久负盛名却依然在思索和学习。他的一生都在不断进取,至死都在做造福人类的事。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因为从著名的“浮士德难题”以及面对这种困境所表现出来的“浮士德精神”上让我感动。《浮士德》让我懂得人类的进步在于不断地学习,人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要不断进取。希望大家都来读一读这本书,它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最后然我用文中的一句话结尾:人类的辉煌成就不外乎是进取、追求、奋进。

《浮士德》的读书笔记个人感慨4篇(浮士德 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左右3篇(《围城》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该怎么写范文3篇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个人心得3篇(傅雷家书的读书笔记)

优秀小说《争吵》的读书笔记3篇 优秀小说《争吵》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九年级格列佛游记的读书笔记3篇 格列佛游记读书记录

朝花夕拾一年级个人读书笔记3篇(一年级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摘抄)

关于简爱的读书笔记12篇 简爱读书笔记简书

朝花夕拾相关的读书笔记5篇 有关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

《海底两万里》的读书笔记感慨3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感悟)

《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感想与领悟3篇(朝花夕拾读书笔记读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