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书笔记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大全三)

时间:2023-02-22 14:05:19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红楼梦》读书笔记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大全三),以供借鉴。

《红楼梦》读书笔记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大全三)

《红楼梦》读书笔记1

  我不得不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是,不是有句话说吗?塞翁失马,焉之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少女来说,死,是她的解脱,是她所有悲剧的终结,是她的幸福。当她在地下安静的沉眠时,看着宝玉仍在凡世寻找出路,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或许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可是也许你会说,黛玉死的很悲惨,一点也不浪漫,关于这点,我是不赞成高鄂的续书的,也许曹雪芹的本意非此,也许黛玉确实应该泪尽证前缘,这样不是更好吗?她牵挂着宝玉,用她全部的热情为这一知己痛哭,怀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何尝不是高贵神圣的,然而高鄂没有这样写,他最终让黛玉很庸俗的指天愤恨,气极而亡。这不象我们认识的那个高傲自赏的黛玉,反而象个情场失意的一般女子。

  尽管如此,她最终是在贾府垮倒前离开这是非之地的,否则以她的脆弱,恐怕受不了那么大的刺激。宝玉是个纨绔子弟,他不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能给予黛玉的其实很少,谈不上保护与安慰,他自己尚且是需要别人保护的弱者,所以在他身边,黛玉是得不到幸福的。

  所以能带着回忆离开他,是一种幸福。宝玉自己能给予黛玉的只是几句好话,他连痴情都谈不上,看看宝钗的下场,不得不说黛玉是幸福的,当然有人说宝钗需要的只是宝二奶奶的宝座,她并不在乎宝玉,是这样吗?难道有一个天生喜欢孤独的女子吗,不管怎么说,寂寞的独守空房总是悲惨的。何况所谓宝二奶奶的宝座她是不是坐上了还是个问题。

  如果贾府不倒台,至少宝钗还有容身之地,至少没了丈夫还有富贵,但是不是这样呢?最终贾府沦落到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地步,那宝二奶奶的头衔之于宝钗还有何等意义呢?没有幸福的生活,没有丈夫的关爱,寂寞的独自生,独自死,难道不是更大的悲剧吗?

  我一直疑心宝玉并不是因为黛玉而离开贾府的,否则他不会娶宝钗。他最终的出世是因为他的世界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他的象牙塔坍塌了,他终于明白他的斗争,他的思想其实全部是依附着家庭,他的家倒了,他的一切也完了,什么思想啊,斗争啊,统统没了,他不得不离家出走,也许是为了避祸。

  可以试想一下,你能想象黛玉洗手下厨做羹汤的场景吗?穿着破衣烂裙,甚至是要依靠袭人的救济,然后她当然无法再刻薄人,说闲话,只能独自垂泪,不关爱情,而是生活。当生活给宝黛的爱情画上巨大的问号时,黛玉能一如既往的爱着宝玉吗?我想不会,恐怕是要大水狂淹龙王庙的。然后宝玉最终受不了家庭的压力,还是一走了之,这是很有可能的,他没有照顾好宝钗,负担不起生活,同样对于黛玉,他也不过如此。

  另一种可能,万一贾府能重整旗鼓,兰桂齐芳,黛玉和宝玉依旧过着他们幸福的日子,多少年以后,宝玉也许会突然发现黛玉皱纹满面,然后会发现身边的袭人竟如同当年的赵姨娘,然后爱情就在岁月中流逝,然后宝玉会回忆那个珠圆玉润的宝姐姐。

  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红楼梦》读书笔记2

  女人之间的斗争相比男人来的更加隐秘而恶毒。大观园内除了贾王薛史四大家族及其连连关系的皇亲国戚,其余的都来自底层,是下等人出生,可是下人之间也分高低贵贱。为了争宠博得主子的信任或者给自己谋个好前程,彼此之间明争暗斗往往表现的更血腥。

  以贤惠识大体出名的花袭人在排除异己为自己打算方面毫不含糊,而且做得不露声色,是个不折不扣的心机女,先不说她拐弯抹角试探自己在宝玉心中的地位,言辞恳切的想要通过王夫人分离宝黛钗三人,单说晴雯、四儿、芳官被王夫人一杆子打到,撵出大观园的事情。此事明里好像是王保善家的戳弄是非导致成的,但实际上王保善家的也只是助推了一把,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告密者花袭人。从四儿和贾宝玉私下说的混话,都能被王夫人悉数知晓可以推断。晴雯无故被撵宝玉悲伤万分,也十分不明白----自己和丫鬟平日里的私房话怎么都会被王夫人知道的一清二楚,他问袭人:“咱们私自顽话怎么也知道了?又没外人走风的,这可奇怪。”对宝玉的质疑,袭人总有理由解释圆满,可是宝玉是何等聪慧之人,他的疑问并不会因袭人的哄骗消解,他接着问:“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挑不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一时答不上来,沉默半天继续辩解,宝玉继续追问,说花袭人是出了名的一等至善至贤人,麝月秋纹又都是她调教出来的,自是找不出不毛病。

  这一段对话看似含蓄,曹雪芹没有直接点名晴雯带病被撵出去致死就是袭人从中作梗,但是透过宝玉步步追问,袭人的罔顾左右,我们能够看明白。还可以从王夫人的话中再次证明袭人的告密行为,王夫人在责骂四儿时说:“这也是个不怕臊的,他背地里说的,同日生日就是夫妻。这可是你说的?打量我隔得远,都不知道呢。可知道我身子虽不大来,我的心耳神意都在这里......”她的心耳神意就是袭人,怡红院风吹草动袭人都会纤毫不留的告知王夫人。怡红院六个丫鬟,袭人和晴雯身份相当都是一等丫鬟,曾经都是贾母身边靠得住的丫鬟,贾母送了宝玉。她们负责监管安排宝玉房内一应事务,麝月、秋纹、小红、四儿都是干活的。因王熙凤看上小红能干事就要了去。剩下三个干活的,麝月和秋纹又属袭人调教。这一次,王夫人就直接把和袭人平等的晴雯,不是袭人调教的四儿撵走了,宝玉的身边完全就成了袭人的天下。

  袭人很了解晴雯的性格,那是个爆炭,心性极高得理不让人,带病卧床四五天清水不搭牙,站都站不稳,被王夫人派人夹着胳膊拖出去,连病带气必死无疑。可是袭人安慰宝玉却说:晴雯出去才好,可以静心养病。以后请求贾母再要回来。连宝玉都知道,晴雯被撵“回家”(好赌好淫的表哥嫂家一贫如洗。)就像才抽出箭来的兰花送到了猪窝里,一定活不成。什么都明白的袭人却那样说,简直是睁眼说瞎话。当宝玉认为海棠花无故死了半边是晴雯要死的凶兆,袭人立刻就露出了真面目:“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想是我要死了。”袭人的这一番话实在值得推敲,她看似在劝解宝玉,实则是和一个被她挤兑出去已经毫无威胁的人争风吃醋,她还在摆自己的地位次序,她的次序无非就是王夫人定下的大姨娘身份,在她心里,晴雯不是东西,比不过她。这几句话一句比一句凶,直接暴露出袭人的凶相。

  袭人借助宝玉挨打事件获取了王夫人的信任,为自己挣得了准姨娘的身份,又借助贾府内部的抄检排除了姨娘身份的竞争对手晴雯。在贾府意为宝玉定亲的当儿,又在谋划怎样和正房和睦相处。曹雪芹明写她稳重实诚,平和善贤,却又在字里行间时时显露她的心机。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塑造出一个活脱脱的家奴形象,袭人在贾府的“晋级”之路,正是一个下层人在夹缝中安身立命的成长史。

《红楼梦》读书笔记3

  曹雪芹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后因家庭的衰败而饱尝了人生的辛酸。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十年创作了《红楼梦》并专心致志地做着修订工作,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他或许是今生注定要写《红楼梦》不可,上天将写《红楼梦》的重任交给了曹雪芹。一个奇怪的梦、一块石头,将传世不朽的《红楼梦》带给了我们。它是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文学水平最高、最值得一读的名著作品。他的文化价值可以称得上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它不仅将自己对世俗的看法、对封建社会风气的厌恶、蔑视抒怀的淋漓尽。中间还穿插着贾宝玉、林黛玉凄美的爱情故事,以及书中人物跌宕起伏的人生波折。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宝钗、李纨……在他们身上,曹雪芹发挥了他的写作才能。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各种表现形式、谐音法、谶语法、影射法……把《红楼梦》写成带有奇幻色彩,扑朔迷离的大家之作。

  单说他的“谐音法”,大家都知道,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脂批非常明确地指出,这“元迎探惜”那四个字,是谐音“原来应该值得叹息”那个“原应叹息”四个字,就是她们的命运是非常可悲的,是值得同情的,你要为她们发以叹息。还有甄士隐的女儿甄香玲,原名“甄英莲”,本是书香墨一族家的小姐却因一次上街游玩成了薛蟠这个花花大少掌中的蹂躏之物。“甄英莲“就是“真应怜”。从文章开头就为结局作了铺垫的曹雪芹可谓是“深谋远虑”。

  文章中更吸引我的还是它楚楚动人的诗词。“水滴涟漪终消散,木记轮回恋此生”。“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把读者引入一个迷离倘恍的神话世界,借人们都熟悉的女娲补天的神话,巧妙地虚构了一个顽石“幻形人世”的故事。石头的经历,便是贾宝玉的经历;石头,便是贾宝玉的象征,也含有作者曹雪芹的影子。“无材可去补苍天”,是作者对自己处在封建社会末世不能有所作为的悲愤和感慨。他从自身的经历中看到他出身的贵族社会的腐败、堕落,他曾经心爱的美好的一切也都随着无可挽回地破败下去了。这些诗,以及诗句中包含深奥的寓意,是我的笨笔乃至现在红的发紫的偶像作家郭敬明都写不出来的。我们不得不佩服曹雪芹的诗词造诣。虽然我们现在没什么科举,但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学,不学怎么续写自己心目中的《红楼梦》?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描写也是别具一格,无懈可击。《红楼梦》第三回写王熙凤出场是极其精彩的一笔。“只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里,作品不但具体细腻地刻画了王熙凤的外貌,而且通过外貌描写,透露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世界。作品注重了在服饰方面的细描,先选取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要点来细描,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从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然后细描她的容貌,着重写她的那一双“三角眼”,两弯“吊梢眉”,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启先笑的“丹唇”,表现她美丽的外表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运用工笔描绘的技法,既求“形”似,又求“神”似,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如果我能巧妙地运用曹雪芹的写作手法,有他这样的诗词造诣,我想我也要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一本厚厚的书。

  可惜的是,如此完美的一本书是没有结局的,正如张爱玲所说的“一恨鲫鱼多刺,二恨海棠花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虽然诸多版本的后八十回层出不穷,但多多少少与曹雪芹的原意不符,或许他写了后八十回,或许没写,谁知道呢?没准是他故意要让我们欣赏这个“断臂维纳斯”。我们只能凭着自己的认识来续写、想象这个后八十回。

  不妨我也写写这大结局?让曹雪芹看看我写的结局是否堪称完美?

《红楼梦》读书笔记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大全三)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书笔记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

《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慨心得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感悟)

《红楼梦》读书笔记12篇(红楼梦读书笔记简书)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个人领悟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红楼梦》读书笔记12篇(红楼梦读书笔记大全三)

年中学《红楼梦》读书笔记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

初中生《红楼梦》读书笔记大全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

有关《红楼梦》读书笔记大全3篇 红楼梦的读书笔记

《红楼梦》精选读书笔记摘抄3篇 红楼梦读书笔记摘抄大全

初中《红楼梦》读书笔记3篇(红楼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