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坊溪的冬天9篇 《松坊溪的冬天》

时间:2023-02-22 21:43:42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松坊溪的冬天9篇 《松坊溪的冬天》,以供参考。

松坊溪的冬天9篇 《松坊溪的冬天》

松坊溪的冬天1

  之一

  佚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松坊溪的冬天2

  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课文各部分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体会作者看到景物时的心情。

  3、在朗读、想象中,感受和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祖国秀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雪中松坊溪的景物的特点。。

  2、学习抓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把句子写生动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喜欢冬天吗?为什么?(或者背诵冬天的古诗)

  一、 创造阅读期待。

  打开课文,快速读读9——18自然段,用一句话说说松坊溪的冬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读后交流)

  说说作者写松坊溪的冬天美,分为几个部分写?(哪里到哪里)

  (板书:雪中 雪后)

  二、读文析句赏景。

  (一)过渡:这雪中的松坊溪究竟美在哪里?找出你最喜欢的美景,在旁边写上批注

  A、飘雪图

  出示: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1、 指名读。师:你读的时候,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

  2、 提示:从“像柳絮一般,像芦花一般,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你体会到了雪的什么特点?(轻、柔、白)

  3、 读出它的轻、柔、白(指名读——女生读)

  4、 小结:在风中飞舞的雪花,洁白、轻柔、飘逸、壮观,如此美景让我们再来美美享受一下吧。

  过渡:还有哪儿也令你陶醉?

  B、溪石图

  出示: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1)品读白色

  师:雪中的松坊溪与平时的溪石有什么不同?(突出白色,比平时更美了。)

  师:谁能读出冬天溪石的与众不同?

  (2)读出动感:“读着读着,老师好象看到俩只雪白的狮子,你挨着我,我挨着你,闭着眼睛呼呼大谁呢!”你看到了什么?

  那我们怎么读才能让画面动起来呢?(突出动词)

  (3)仿说:溪石还会像什么

  小结:“这些溪石真是栩栩如生,令人浮想联翩.”

  过渡:你还觉得哪儿美?

  C、石桥图

  出示: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白玉雕出来的桥,搭在松坊溪上了。

  1、 指名读。石桥留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美在哪里?

  2、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找哪些字让你印象最深刻。品味:“雕”和“搭”。

  (雕,精雕细琢,突出像艺术品一样美观。搭:动作轻盈,不会破坏雪景的美。)作者用词多么精妙呀!

  3、 是呀,这雪中的石桥简直就是大自然奉献给我们的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啊,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件精美的艺术品送给在座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吗?

  (二)师:雪中的松坊溪美得如诗如画,令人叹为观止,难怪作者会欢呼:下雪了。/雪降落在松坊村了。/雪降落在松坊溪上了。(强调“了”和“停顿”)

  (三)让我们配上音乐,再来回味一下雪中的美景。

  (四)过渡:不知不觉,雪止了,作者迫不及待地出了门,展现在他面前的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别急,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1、白雪世界 (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

  听老师读,说说你的发现(都披着白雪)

  a、 师生合作读(就是这几个字,让松坊村穿上了冬天的服饰,读——)

  (就是这几个字,让松坊村的每个角落都成了一个白雪世界,读——)

  b、 你还发现了什么?(由近到远,再从远到近)

  小结:作者连用“六个”披着白雪,由近到远,再从远到近,起伏有变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白雪世界。

  c、 这白雪世界映在溪水中,于是,水中也有了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默读17、18小节 (过渡:再把目光移到溪水里,你看到了什么?)

  1、水中还有小生灵呢,溪鱼又有什么特点?

  生说(一群又一群、多;色彩艳丽、美;姿态、动作迅速、活。)

  指名读出溪鱼的灵动

  2、这群可爱的溪鱼给冬天带来了什么?(静中有动,洁白中有色彩,严寒中有生机)

  d、是啊,我们真该感谢那一群又一群美丽的彩色溪鱼,是它们为寂寞的村庄带来了热闹,是它们为冰冷的溪水带来了温暖,………这是多么可爱的一群小生灵啊!想不想化作一条美丽的彩色溪鱼,去溪水中畅游一番,把你的想法写成几句诗好吗?

  (课件:我愿化作一条彩色的溪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请五个同学说串连成一首诗

  小结:美丽的溪鱼是一首诗,松坊溪的冬天更是一首迷人的诗。

  课件

  漫天飞雪舞村溪

  石披银装桥玉砌

  水里水外雪世界

  最喜溪鱼蕴生机

  总结:课题是《松坊溪的冬天》,可是课文除了描写冬天的景色,还写了(平时的景色),这不是离题了吗?(映衬,对比,更突出松坊溪冬天的美)

  板书:美(师:松坊溪的冬天真是美得素洁,美得高雅,美得别具一格)

  三、作业设计

  引导写:在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只要同学们有一颗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心,就一定能用自己的笔把家乡描绘得很美。

  课件:

  模仿课文的写法,选一处景物介绍家乡冬天的景色。

  篇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动静结合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重点:

  1.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味,感受松坊溪冬天的美。

  2.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冬天是守侯严寒、孕育明媚阳光的美好季节,一提到冬天,我们就会想起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雪,洁白飘逸的精灵,迈着轻盈的步子飞舞着,如片片花瓣飘飘扬扬,如缕缕柳絮轻歌曼舞。远看,一片银装素裹,天地相连。带着对雪的记忆,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作家郭风笔下南方那如诗如画的冬日美景。

  二.精读课文,体味美景

  (一)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寻找课文中自己认为松坊溪的冬天最美的句子,边想像着画,边美美的读读,然后把你美的感受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二)小组交流,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

  师:谁来读一读你认为松坊溪的冬天最美的句子?怎么美?有什么感受?

  1.溪石,生读解,师助分析;引导想像;引读;

  过渡:是雪赋予了溪石如此圣洁的颜色,这到底是怎样的雪呢?生解答、出示课件。

  2.雪

  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婀娜多姿,谁能带上这样的感受,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到这美丽而神奇的飞雪世界!

  3,小结:溪上的白雪飘扬,舞姿翩翩,溪中千姿百态的溪石身披白衣,静卧水中,聆听水声,有动有静,给人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引导想像,出示课件。

  整体想像感情朗读11自然段。

  过渡:文中哪一自然段还描写了溪石?(3自然段)

  生:读解?与后文有什么不同?

  师:把两个自然段对比着读一读,有感情地读一读,分别体会平时的美与雪时的美。

  过渡:飘飘扬扬的大雪落在松坊溪的石桥上了,石桥也覆盖着白雪了,这是一座怎样的桥?

  生:读解12自然段。

  师引读11—12:下雪了,雪降在松坊村、松坊溪、石桥上了……(生读)

  小结:此时此刻,就像无数洁白的精灵,从天而降,纷纷扬扬,悄悄地装扮着松坊村、松坊溪,为静止的山村带来了动的舞姿,让我们感觉到世界的晶莹与美妙。

  师:文中哪儿写了平时的桥?(6自然段)

  师:怎样一个发亮、彩色的溪?(4—5自然段)

  小结:真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呀!明镜般的溪水里倒映着蓝天、石桥,倒映着白云、翠绿的松林,这样多彩的画卷足以和桂林山水媲美。出示课件,生想像朗读。

  过渡:一场神奇的大雪让松坊溪成为了白雪世界,这是怎样一个白雪世界呢?

  生读解(14、15自然段)

  师小结:作者连用五年披着白雪,由近到远,又由远到近,波澜起伏,这哪里是雪,这分明是一件洁白的冬日盛装均匀而巧妙地披在万事万物上,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白雪世界,让我们把这雪的圣洁、雪域的宽广读出来。

  过渡:我们漫步在童话般的白雪世界里,当我要从桥上走开时,我又发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彩鱼嬉戏图。出示课件。

  生读解。

  感情朗读。你的朗读让我看到了一群又一群活泼机灵的彩色溪鱼!

  小结:在这洁白无瑕、晶莹发亮的白雪世界,一群又一群的彩色的溪鱼,给这银装素裹的世界增添了勃勃生机,这又是一幅多么神奇的大自然杰作呀。

  三、总结全文:

  松坊溪给了冬天一个很好的展示舞台,冬天给了松坊溪一个完美的装扮。我们漫步在童话般白雪世界,欣赏到了一幅幅美丽曼妙的松坊溪冬景图。听到了一首首韵律十足冬日诗歌,这是作家郭风用手中的笔和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带给我们的。课下,找一找他的作品读一读,来体会作家那细腻的写作手法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可以找一些写景的文章读一读,体会其中的美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相关资料

  作者简介

  郭风,原名郭嘉桂,回族,祖籍福建莆田,1919年出生。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散文、散文诗和儿童文学的创作事业,迄今已结集出版作品50多部。

  郭风的作品写景绘物,使人如临其境,在大自然的邀游中,时时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抒发自我感知、留下心灵的轨迹。给大地、海洋、阳光、树木、花草增添了主体情感。

  郭风早期的作品质朴清新、饶有天趣,贮满诗情画意,是风景画家、风俗画家与抒情诗人才能的神奇统一。他的作品还先后两次荣获全国儿童文学作品奖,两次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并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地区出版。

  他的《叶笛集》于1959年初出版后,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冰心著文称“又发现了一个诗人的喜悦。”

  郭风突出的文学成就在散文诗方面。这类作品多表现闽南乡间风光和具有乡土特色的生活情景,抒发作者对乡土和祖国的挚情。

  新时期以来,他的作品追求自然、本色、纯朴,具有更广阔的历史感和更深沉的哲理意蕴,体现了大家之风范。

松坊溪的冬天3

  之二

  作者:林建华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课文3-5自然节,并练习写家乡的田野。

  3、领略松坊溪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3-5自然段

  教学难点:

  练写家乡的田野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板书:松坊溪的冬天(齐读课题坊的读音)

  谈话:从1993年6月浙江奉化藤头村被评为全球500佳开始,引出:

  (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够选推选出一个新的村庄参加评选。

  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

  村名

  地理环境

  景点推荐

  最佳游览时间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大意。

  1、认真读课文,给每一小结标上序号。

  2、课文写了松坊溪什么时候的景色?

  3、完成(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

  三、反馈检查

  结合(联合国最佳生态村推荐表)检查预习情况。随机板书:

  大溪石鹅卵石溪水

  四、学习课文3-5自然段

  1、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首先看到的是溪中的大溪石。请大家轻声读第三节。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溪石的句子。

  2、出示句子:那溪石多么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指名读(这是比喻句,这也是排比句)

  写出了溪石的什么特点(板书千姿百态)

  指导朗读(明快欢畅)

  3、这是一条多么好的溪涧,除了溪石还有鹅卵石、溪水。

  出示练习

  鹅卵石有、有、有,还有真是呀!

  溪水照着,照着,照着,真是呀!

  自由读4、5两节完成练习

  4、多么美丽的小溪,有千姿百态的溪石,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更有清澈见底的溪水,这的确是一条发亮的小溪。就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一遍。

  五、领略了松坊溪的美丽,使我想起了自己的家乡,虽然家乡没有松坊溪这样美丽,但家乡的景色也是动人的。

  1、课件出示(家乡四季)

  2、随音乐写(家乡的田野真美呀!)

  六、交流反馈

  七、总结: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样,秋天来了,冬天也就不远了。关于松坊溪的冬天,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大溪石 千姿百态

  鹅卵石 五颜六色 排比、比喻

  溪水 清澈见底

  这的确是一条美丽、发亮的小溪。

松坊溪的冬天4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垄”,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精彩段落。

  3、通过研读松坊溪的冬天的美景,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a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b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第三课时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溪石 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鹅卵石 五彩缤纷、赏心悦目

  平时的松坊溪

  溪水 明净如镜

  溪声 悠扬动听

  对比映衬

  雪 像柳絮……

  雪中的松坊溪 雪 像

  石桥 白玉雕出

  冬天的松坊溪

  村子

  树林

  雪后的松坊溪 远山 发亮的白色世界

  溪石

  溪水

松坊溪的冬天5

  之一

  实验小学 袁黛英

  一、教学要求

  1、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祖国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写作语言的色彩美,学习本文前后呼应、烘托的写作技巧。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松坊溪冬天特有的美景。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音乐磁带

  四、教学设计

  1、激情引出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松坊溪的冬天》这一节,我们眼前仿佛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超脱不凡的冬季油画图,又如领略了一首深厚浓重的秋冬变奏曲,今天让我们走进松坊溪,进一步领略它的冬季的独特风光。(出示图片)

  2、复习

  课文主要描写松坊溪平时和冬季的景色,上节课我们学习《松坊溪的冬天》平时美丽的景色(出示幻灯片),谁能说说松坊溪哪些景物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如此美丽的一幅画,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对平时松坊溪的感受?(板书:溪石、鹅卵石、溪水、这是一条发亮的、彩色的)

  3、讲解课文第二段:

  (一)分析第一层

  (1)上节课有同学提出课题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还写了松坊溪平时的景色,这不是离题了吗?你是怎么看的呢?

  A、映衬、比较,更突出松坊溪冬天白雪世界的美

  B、醉翁之意不在酒,描写松坊溪平时美景是为拱托冬天素洁高雅

  (2)感受课文内容

  来,让我们跟着录音与画面亲身走入松坊溪,让身心去感受他的美丽与独特。(听录音、出示多媒体图片)

  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的?下面合作要求(提出要求)

  A、自由组合、朗读形式多样

  B、抓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C、联系自己感受,前后映照对比

  (3)生学习

  (4)生交流

  ①我们先交流哪部分?

  ②请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③说说喜欢的理由(出示平时和冬天景色的对比幻灯片)

  那谁说说平时该用什么语气读,冬天该用什么语气读,为什么?

  生说理由——指导读——平时(节奏明快、语调欢畅)——冬天(语调舒展、节奏平缓)

  ④请一生读,还有谁读得更好?

  (5)读得真好,想不想把雪中的景再一次来读一读,好,老师给你们配音(舒缓),请喜欢的同学再一次有感情的读,本来不喜欢的现在也可以加入。

  (二)雪中的景是一种动态的白雪世界,那么雪止后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1、交流(出示对比)说说理由

  2、请生读(哪组读)

  3、师生配读

  4、听一生配乐读,其他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5、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你对冬天松坊溪的感受?(板书:一条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总结、扩展延伸

  1、松坊溪的冬天美得如诗如画,作者不但用笔在写还用心在写,抒发了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赞美)

  2、其实我们家乡的冬季更美,请看(多媒体出示图片)

  谁能说说家乡的美景,说一句两句都可以,与作者比一比,谁描写得生动,谁的家乡更美。

  3、这一节课,你们和老师、作者情感交流,我们都度过了一段使人陶醉的时光,谢谢大家!

  板书:

  溪石 鹅卵石 溪水

  平时——发亮的彩色的溪(彩色亮丽)

  十五、松坊溪的冬天

  赞美、喜爱

  冬天——发亮的白雪世界(素洁高雅)

松坊溪的冬天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 pú róng 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 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 )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松坊溪的冬天7

  教学内容:1-5自然段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领会到松坊溪平时的景色“多么好”。

  2、体会作者对松坊溪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初步感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印象——地理环境

  课件1:山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山垄:山间的浅沟。

  玛瑙:矿物品,颜色美丽,坚硬耐磨,常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导课:在我国南方的高山地带,有一个小山村,名叫松坊村。村的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垄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去。这便是松坊溪。

  课件2:松坊溪

  二、第二印象——平时好景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可使咱们这节课的课题不是“松坊溪的冬天”,因为课文中有一部分内容写的不是冬天,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1—5自然段)

  2、这节课咱们要学的就是1—5自然段,既然它写的不是冬天,那这节课的课题该怎么改呢?

  课件3:松坊溪的平时

  3、全体起立,自由朗读1—5自然段,你觉得平时的松坊溪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吗?

  课件4: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

  齐读。

  这个“好”字不仅写出了松坊溪的平时非常的美,而且还包含着作者对松坊溪深深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多么好”三个字一点也不夸张,非常的朴实、自然,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舒服。

  带着亲切,舒服再齐读。

  三、第三印象——好在哪里

  1、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处?请你读给大家听听,并且要说出理由。大家可以四人小组进行合作,相互探讨,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选3处重点研读,无顺序)

  课件5:那溪石多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课件6、课件7: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红的,有青的,有白色的,有彩色的,还有蓝色的。

  课件8: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3—5自然段,眼前要浮现出松坊溪平时的美景。

  课件9:音乐(配音)

  学生配乐朗读。

  四、第四印象——美的升华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不仅仅局限于大溪石、鹅卵石和溪水。我们看:

  课件10: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啊!你瞧,溪中的鱼儿游得多么,溪边的树林多么,空气多么;你听,鸟声多么。松坊村的人们生活多么。

  括号中要填写的词语,请同学们直接写在课本上。

  交流。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的确太好了!松坊溪远离城市,虽然偏僻,却没有噪声,没有污染,充满着宁静与祥和。可惜,这样的好地方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空气不再新鲜了,溪水不再清澈了,鸟儿飞走了……我们不禁要发出强烈的呼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自己。

  五、第五印象——美的对比

  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却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松坊溪的平时呢?

  作者描写平时的景色,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色互相映衬,互相比较,使冬天的景色更丰富、更充实、更富有变化。可以想象,松坊溪的冬天一定更好!

  课件11:松坊溪的冬天更好!

  下节课,咱们再一起去领略松坊溪冬天的美景。

  结束。◆[2003-12-2]

松坊溪的冬天8

  之一

  设计并执教 绍兴县秋瑾小学 俞东江

  教学内容:1-5自然段

  课时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领会到松坊溪平时的景色“多么好”。

  2、体会作者对松坊溪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初步感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第一印象——地理环境

  课件1:山涧:夹在两山之间的水沟。

  山垄:山间的浅沟。

  玛瑙:矿物品,颜色美丽,坚硬耐磨,常用来做贵重的装饰品。

  导课:在我国南方的高山地带,有一个小山村,名叫松坊村。村的四面是山,是树林,是岩石。有两条山涧从东西两面的山垄里流出来,在村前会合起来,又向南流去。这便是松坊溪。

  课件2:松坊溪

  二、第二印象——平时好景

  1、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可使咱们这节课的课题不是“松坊溪的冬天”,因为课文中有一部分内容写的不是冬天,请同学们快速找出来。(1—5自然段)

  2、这节课咱们要学的就是1—5自然段,既然它写的不是冬天,那这节课的课题该怎么改呢?

  课件3:松坊溪的平时

  3、全体起立,自由朗读1—5自然段,你觉得平时的松坊溪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吗?

  课件4: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

  齐读。

  这个“好”字不仅写出了松坊溪的平时非常的美,而且还包含着作者对松坊溪深深的依恋和热爱之情;“多么好”三个字一点也不夸张,非常的朴实、自然,读起来让人觉得亲切、舒服。

  带着亲切,舒服再齐读。

  三、第三印象——好在哪里

  1、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好在何处呢?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划出有关的句子,你最喜欢哪一处?请你读给大家听听,并且要说出理由。大家可以四人小组进行合作,相互探讨,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选3处重点研读,无顺序)

  课件5:那溪石多好看,有的像一群小牛在饮水,有的像两只狮睡在岸边,有的像几只熊正准备走上岸来。

  课件6、课件7: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玛瑙红的,有松青的,有带着白色条纹、彩色斑点的,还有蓝宝石般发亮的。

  那鹅卵石多么好看,有红的,有青的,有白色的,有彩色的,还有蓝色的。

  课件8:溪水多么清。溪中照着蓝天的影子,又照着桥的影子;照着蓝天上浮游的云絮的影子,又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3—5自然段,眼前要浮现出松坊溪平时的美景。

  课件9:音乐(配音)

  学生配乐朗读。

  四、第四印象——美的升华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不仅仅局限于大溪石、鹅卵石和溪水。我们看:

  课件10:松坊溪的平时多么好啊!你瞧,溪中的鱼儿游得多么,溪边的树林多么,空气多么;你听,鸟声多么。松坊村的人们生活多么。

  括号中要填写的词语,请同学们直接写在课本上。

  交流。

  同学们,松坊溪的平时的确太好了!松坊溪远离城市,虽然偏僻,却没有噪声,没有污染,充满着宁静与祥和。可惜,这样的好地方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厂房,轰鸣的机器。空气不再新鲜了,溪水不再清澈了,鸟儿飞走了……我们不禁要发出强烈的呼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人类自己。

  五、第五印象——美的对比

  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松坊溪的冬天”,为什么课文一开头却用这么多的笔墨来写松坊溪的平时呢?

  作者描写平时的景色,是为了和冬天的景色互相映衬,互相比较,使冬天的景色更丰富、更充实、更富有变化。可以想象,松坊溪的冬天一定更好!

  课件11:松坊溪的冬天更好!

  下节课,咱们再一起去领略松坊溪冬天的美景。

  结束。

松坊溪的冬天9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3、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富于想象的意识。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景物特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小黑板、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内容,学习生字生词。

  一、提出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带着问题朗读。

  2、标出自然段。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字词。

  4、查字典:

  (1)查出生字音、形、义。

  (2)理解词语的意思,读准字音。

  (3)扩词。

  5、提出本课中不懂的问题。

  二、学生预习:

  1、学生各自预习。

  2、教师个别辅导。

  三、订正词语:

  1、订正生字的音、形、义。

  2、读准下列生字读音:

  fāngpúróngàn

  松坊溪蒲公英绒毛溪岸

  3、扩词

  四、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思考:

  (1)哪个自然段描写了雪在风中飞舞?

  (2)哪几个自然段写雪停止后,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2、分段朗读

  五、作业、

  1、读课文

  2、积累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

  2、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雪在风中飞舞的样子,找出有关句子。

  3、分别找出描写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4、读雪后松坊溪景象的段落。

  三、细读课文,分段学习:

  1、学习1到3自然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几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习4到5自然段

  (1)指名读

  找出描写雪在风中飞舞的句子。

  (2)指名答,读句子

  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3)说说作者把飞舞的雪都比作了什么?读读这句好在哪?

  (4)指导朗读

  学习溪石上和石桥上覆盖着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有关句子。

  溪中的大溪石上和小溪石上都覆盖着白雪了: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狮睡在雪地里;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2、说说作者把被白雪覆盖后的大小溪石比作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

  (形状样子特点)写他们干什么?

  (1)生答

  (2)教师小结抓住样子的特点,细致观察

  富于想象写活了

  学习石桥上覆盖白雪的景象

  1、指名读

  2、说说作者怎样描写的?

  3、学习6、7自然段

  (1)指名读雪后松坊溪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我看见溪中映照着什么?

  (3)为什么说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指导朗读

  四、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全文

  2、想象雪中松坊溪的美景。

  3、指名说说松坊溪的冬天怎样美丽?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语文实践》第十一课

  板书设计

  松坊溪的冬天

  雪花: 向柳絮、芦花、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

  溪石上:小牛溪中饮水、狮子睡觉、白熊准备上岸(观察想象)

  雪中美景

  石桥上:白玉雕刻、到处披着白雪,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内容。

  2、进行朗诵训练。

  一、朗读课文想象松坊溪的美丽景色。

  1、读全文配乐

  2、想象画面。

  二、分别找出下列意思相关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1、雪在风中飞舞。

  2、溪石上覆盖着白雪。

  3、石桥上覆盖着白雪。

  4、溪水中有一个发亮的白雪世界。

  三、读一读,写一写。

  溪水溪中溪石松坊溪

  映照倒映反映放映

  柳絮芦絮花絮棉絮

  披着披风披散披甲

  四、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像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

  (2)好像松坊村有一座的桥,在松坊溪上了。

  五、朗诵同学们摘抄的写景文章。

  六、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松坊溪的冬天9篇 《松坊溪的冬天》相关文章:

《松坊溪的冬天》读后感3篇(冬天的松坊溪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