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实施方案共6篇 教研活动规划方案

时间:2022-06-05 16:25:0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研实施方案共6篇 教研活动规划方案,供大家阅读。

教研实施方案共6篇 教研活动规划方案

教研实施方案共1

  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东港六中

  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教研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教育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教研活动。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为了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迎接新课标实施,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校本教研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为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推动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校本教研总体要求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推进新课程实验的实施及提高教师素质。因此,校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节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上,努力推进新课程实验。

  切实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教学研究工作的领导,教研处负责,教研组具体抓,建立层层管理、逐级落实、全国参与的教学研究管理与活动机制,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校本教研主要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协作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自我反思。教师的自我对话,对自己行为进行思考、审视、分析。结合 -1-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自定专业提高学习、个人教研学习计划,并根据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制定对策。

  2、同伴互助。以教研组或课题组为互助载体,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以教师或学生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内容,将问题入组,以组为单位制定计划开展研究。

  3、专业引领。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引进名家教研思想,聘请校个教育教学研究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本校进行专业指导。将教研专家的新理念和教育思想引进学校,促进我校教师素质提高,形成我校“优势专家群体”。

  四、校本教研具体制度

  一级—校长、处室主任校本教研工作要求:

  1、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

  2、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指导各部门开展校本教研,校长及中层领导应坚持深入课堂听课,每学期不少于10节,其中教学管理人员不少于30节,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

  3、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制定学校的培训方案,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及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4、根据新课程改革,与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并逐级落实。

  5、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

  6、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组织校、市、省级课题的论证、申报工作,选编学校的教科研论文集。及时检查各项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教研工作交流。及时安排和及时总结本部教研工作情况。奖罚分明。

  7、要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整合,教研处、教研组等机构的教研力量,形成教学、科研、管理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要求 -2- 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1、组织好每周一次的教学研究活动。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四有”:定时间、定场所、定内容;有记录、有存档、有反馈、有检查。

  2、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新课标等理论,明确本学科的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年级教学要求,制定学期教研组计划。组织领导全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教学科研计划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计划,并严格执行。

  3、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常规建设,实现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核及课外文化、科技活动等基本教学环节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教学实际,围绕学校教科研课题确定教研组、备课组和个人每学期的研究课题,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组织教学研究课、公开展示课,及时总结、交流、推广教学经验,撰写论文。

  5、校本教研课题应主要来自学校所面临的突出实际问题,一般来说是与学校的改革发展相关,那些从文献资料中寻找出来的,与自身学校实际关系不大的问题不能称之为校本课题。因此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确定每个学科组的教研中心和教改课题,组织全组成员学习新理念,不断总结教学成果,推广教学新经验。

  6、每学期组内开展2~3次观摩评议活动,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活动要有记录和总结材料。

  7、做好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要落实到人,加速培养新教师和青年教师。坚持师徒之间每周互相听课。

  8、继续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各学科信息员要主动且经常性的做好教学资源库的整理、充入工作,实现网络资源共享。

  9、教研组长要保证上述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开学时定好教研组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平时勤检查,期末做好工作总结,并定期向学校行政领导和和教师汇报工作。

  三级—备课组校本教研工作要求

  备课组长在教研组长领导下,负责本年级备课和教学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本年级学科的教学质量。 -3-

  1、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学科教材和教法,贯彻执行教研组计划。

  2、组织制定本年级学科教学进度计划、教研专题,报教研组并组织实施。

  3、组织备课组教师在个人独立备课的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

  4、做好学科的复习、命题、考试、试卷讲评和质量分析工作。

  5、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落实本组教科研课题,以教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要求

  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手段。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承担者和受益者,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质量影响到全校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教学工作的质量,教师必须主动、认真地进行教研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

  1、认真参加学校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交给自己的任务。

  2、每学期都要有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计划。

  3、认真完成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4、认真参加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每周写教学反思或教学随笔或教学日记,保证完成学校要求的听课节数。

  5、在教学实践的同时,要努力做到“六个一”;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制作一件多媒体课件,撰写一篇教研论文,指导一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制作、撰写一篇小论文、小作品、小发明。

  6、要了解新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计划、教科书及必要的教参资料,认真制定好一学期的授课计划。

  7、把握好大纲、考纲和教材要求,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备课时,既要备教材课标,又备学生实际,既备知识能力点,又备德育心理渗透点,既备有效教法,又备学法指导,既备书面练习、作业,又备实验实践材料。

  五、具体实施计划

  总体思路: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

  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4-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一)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由经验型转变为研究型、专家型的必由之路,这种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的性质。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每月每个教研组要进行1次最佳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由教学检查组进行检查评价。 (二)转变观念,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研究型、专家型转变。

  教研组的互助合作是教学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同组教师之间共同总结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教师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而是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基本形式有:

  1、交谈、讨论,每组利用周教研活动,每周集体备课,并交流一个教学片段,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问题可由组长提出,也可由其他教师提出)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组长必须做好记录,教务处每周检查做好记录评价。

  2、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完成任务,强调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在积极构建反思型教研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

  3、帮助: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提倡课堂开放,允许教师随机听课,上课教师不得拒绝,同时鼓励教师邀请他人听课。 -5- (三)立足本校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聘请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使教师与外界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并及时把教师的阶段性成果(小至典型案例)推向社会。

  (四)尝试案例分析、自学研讨,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1、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教师撰写的案例,展开论坛,形成资源共享。每学期每人须写1篇教学案例分析。

  2、开展学习新课标,实践新理念的自学研讨活动,举行1次研讨交流。

  3、强化教师的业务培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每学年学校进行两次面对全校教师的业务讲座,教研组活动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备课组要进行教学反思;利用校园网采集前沿性信息等各种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

  4、继续加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会基本技能,会制作课件,用于教学,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兴趣。 (五)实施课题牵动,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

  1、每个学科组根据本学科的教学重点、教学疑点、教学难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教研课题,写出实施方案,期末写出阶段总结或教改论文。教务处组织人员对实验人员进行跟踪听课调查,随时和实验教师研讨交流。

  2、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重点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定期举办学校优秀教研成果报告会和出版《教育教学论文集》。 (六)开发校本课程,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

  校本课程的开发作为教研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我校资源和学生实际,每个学科组开发1~2门校本课程,并写出实施方案,由教务处负责审批,予以实施。将传统的学校兴趣活动和活动课,通过提升,成为正规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课程。

  总之,新一轮的基础教学课程改革,对我们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完成任务,提高校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教研实施方案共2

  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教师同伴互助为主体,校际交流,城乡联动”的教研模式,实施以研促教,以研兴教的举措,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教师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解决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本着“工作即学习,教学即研究”的态度,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订以下方案:

  二、目标要求

  1、加强学科教学研究,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充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提高教师个人的业务水平。

  2、进行课题研究,正确把握课程性质,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提高思想认识,为全面开展课程教学打好基础。

  3、活动形式:1、名师引路;2、校际合作;3、城乡集体备课、说课、评课;4、交流汇报;5、问题会诊;6、培训;7、同课异构;8、撰写论文、教案、评析、反思。

  4、量化评价:学校教师要求人人参与,并对教师进行相关考核。 三、活动主题

  1、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新课程“新”的地方

  2、教师的角色地位,以及教师素质内函

  3、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四、具体安排:

  (1)根据教研组在学期初根据学校实际和教学要求,制定个人教研计划。

  (2)教学教研常规的落实,特别是备课组活动的落实。每位做课和听课老师都应进行教学反思,每学期积极撰写优秀的教学反思。

  (3)每位教师每学年要上4次公开课课,认真听取同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听课笔记每周至少两次,并作适当评论。,

  (4)要积极向那些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

  (5)开展新老结队活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教研组在开学初两周内要安排好互相听课,互相观摩,开展教学咨询、教学指导活动。

  教研活动实施方案

  为使初三教学常规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优化教学秩序,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改革健康深入地开展,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现结合我班和学科实际,制定出本方案。

  一、教学工作职责 1、每周听课2节以上。

  2、抓好个人的思想建设,加强师德教育,调动全组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使我们教学组成为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教师集体。

  3、全力搞好班级学风建设,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 4、做好年级内的“培优补差”工作。制订有效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对尖子生重点培养,对后进生做到“关心”、“爱心”、“耐心”、“细心”,使后进生学习上有所进步。

  5、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听评课制度 (一)听课要求

  1、以学习者的身份听课。无论听课者是何身份、何地位,一旦进入课堂听课,无论这堂课上得如何,即使是很不理想的一堂课,都要思考教学中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反思对照。

  2、观察上课教师的教学智慧。听课时,一是要观察执教者示范、点拨、启发、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二是要观察执教者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情境的展示过程,评价方式的采用情况况;三是要观察执教者机智、合理地吸收、处理反馈的学习信息,并灵活地依据各种信息进行课堂教学的适当调整和再生教学智慧的场景。

  3、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要着重观察所开展的学生学习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如设问解答、解析教材、师生交谈、生生讨论、训练巩固、启发提高等),认真观察学生的参与广度、深度及其有序性和实效性。

  4、体味教学风格。听课时,应注意听执教者在施教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学生的知、能发展极为有利的教学风格、教学技巧等。

  5、观察学习效果。听课时,听课者应注重观察大多数学生是否掌握了符合学科特点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是否获得了发展,应注意其课堂教学行为中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解答问题的有效度和正确性,以及学生的知、能发展和自主学习的兴趣、愿望状况等。 6、规范听课行为。听课教师必须在上课铃响前进入教室,不得听课中途退堂,听课期间手机关闭或转为振动,不得讲话、讨论。

  (二)评课要求

  听课结束后要参加评课,既要认真听取别人的见解,做好记录,更要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在听课中所发现的优缺点以及自己的建议毫无保留地说出,供大家参考和评议。

  评课的重点有:

  (1)对教学目标的评议。即对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的评议,看是否达到《课堂评价量表》标准与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重点是讲授文化科学知识(德育应寓于智育教学内容之中),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评议。

  (2)对教学重点、难点的评议。看重点、难点确定是否准确,突出重点的情况及突破难点是否得当,是否通过了道道环节达到了预定目标。

  (3)对课堂教学教法的评议。看教法是否得当,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时间安排是否适度,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基本原则具有启发性,教学手段选择是否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包括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记忆定义公式法则一类的基本知识 的方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作方法,实验操作方法等。 (4)对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的评价。态度主要指教师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包括教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立场观点正确,还包括工作责任心,对学生的情感,教师言行、精神面貌、仪表等。能力看教学组织能力:组织安排好各环节,师生活动生动有序,精神面貌好,即时反馈、调节应变能力等。更主要的一方面是教学能力: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板书实验演示、绘图运算、使用教具等媒体,熟悉新课标及教材内容,运用教法和手段、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

  (5)对教学效果的评议。课堂学生学习态度、情绪及不同程度学生取得实际收获,目标实际落实情况等。

  四、集体备课制度 (一)组织形式

  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 (二)集体备课原则

  坚持“以新课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

教研实施方案共3

  那曲地区高级中学教研活动

  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

   (试行)

  一、基本理念

  开展校本教研是从我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当前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以一线教师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活动程序,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我校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贯彻执行 “加强校本教研”的精神,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挖掘学校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促进学校教育发展。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教研活动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

  三、教研目标

  增强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找到对各学科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业成绩。

  四、主要形式

  以专业理论学习、各种师生竞赛活动、学情分析与高考考情分析、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教学论文写作、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说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

  五、具体制度

  教科室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与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按年级组、学科组、校级“三级”教研制度进行。

  一级:年级组教研活动工作制度

  (1)在年级组内,所有学科集体备课是每周一次的常规教研工作,要常态化。

  (2)藏文、汉语文、英语、数学四门学科的同课异构在年级组内按学科为单位开展。

  (3)年级组内的其他教研活动主题必须围绕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找到有效学习方法、学生作业与高考结合性、期末考试复习方法、教材教法等。

  (4)开展提高教学能力的学科知识竞赛。 二级:学科组教研活动工作制度

  (1)每学期第一周组织学科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明确本学科相关年级本学期教学目的、任务,讨论并确定各学科的教研计划、教研主题,并上交教科室。

  (2)若按学科组开展集体备课,主题围绕典型课题,经典案例。平时集体备课以年级组为单位完成。

  (3)开展文综、理综、音体美学科的同课异构为主。其他学科可视情况而定。

  (4)按学科每一学期开展一次以“个人教育教学纠结问题”为题的教研活动,活动中每人提出遇到的困难,学科组长从中选取普遍、典型的2至3个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各教师互帮互助,各抒己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5)其它教研活动主题围绕高考试题研究、分析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技巧、研讨教材教法、试卷分析(高考、月考、学段)。

  三级:校级教研活动工作制度

  (1)负责全校的教研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学校教师教研的指导和监督,举办教师校本培训,开展大型主题活动。

  (2)组织开展上级部门下达的各种教研任务。

  (3)每学年视具体情况开展一次以师德、教育法规为主题的校本培训。

  (4)组织各专业教师每学年撰写一篇与自我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

  (5)每学年组织一次全校教师“高考试题测试”。

  (6)每学期组织系列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教师每月教学反思撰写、师生各种知识竞赛。

  (7)开展“骨干教师评选活动”和“学情大讨论”工作。 (8)按《新老教师结对方案》开展好新老教师结对工作。 (9)其他常规教研工作,主要为完善年级组与学科组教研工作,使各级教研工作协同开展。

  六、实施相关要求

  (1)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同课异构活动占2-3次(周)。分析讨论“个人教育教学纠结问题”活动1次(周)。其它活动每学期教科室根据教学时间等因素学期初拟定计划。

  (2)集体备课活动除同课异构活动时间以外,必须每周开展。在学校规定的每次教研活动时间内,用一定的时间开展集体备课,其余时间开展集体研讨。

  (3)每次说课、评课、听课活动按相关要求执行,评价人的评价必须公正、公平、客观。必须指出说课人或讲课人2条以上缺点与不足,后者要谦虚地对待评价意见,虚心改进。

  (4)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字数不能少于2000字。所有论文不得剽窃和网上下载,一经发现按工作不负责任处理。不写论文者从教师考核分中扣5分。每学年从教师上交的论文中视具体论文质量评选总论文数的10%-20%优秀论文予以表彰,同时适当选入校刊定稿或推荐到上级刊物发表。

  (5)集体备课要求年级组内学科负责人提出备课计划,讨论备课提纲,且每周举行1次。备下周所有课程的重点、难点、教法、作业、与高考衔接性等。集体讨论上课内容,拟好备课提纲,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要求,同时讨论出教学方法。各任课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备课提纲和各班的学生学习情况,撰写出一周的教案。

  (6)同课异构要求每次安排2-3名同专业老师根据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备课去上课,且每学期每位专业教师至少要上课1次。上课课题在大致保证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提前通知。其他同专业的教师必须按时去听课,然后回来评课,对今天所听的课进行对比,指出优点和缺点,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7)对学段、月考试卷的出卷要求具有一定的质量,要符合学校的教学实际且适当与高考接轨。每次考完后,要组织专业教师对试卷进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对试卷评出A、B、C、D四个等次。

  (8)针对我校学生实际,定出的学科教研主题必须在学校规定的框架内,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活动中,每位教师的发言要充分,要客观。研讨出适合于我校学生学业成绩提高的有效办法,且运用于每位教师的实际教学。

  (9)教研活动流程按“先总结,再开题和研讨,后布臵”的程序进行。

  (10)每次教研活动要有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结束后要分析活动效果,要有总结并上报教科室。

  (11)每次教研活动,专业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参加,不能缺旷,不能迟到,不能敷衍了事。

  七、管理机制与评价措施

  (1)按“三级”教研计划开展,保证开展一次成效一次。建立以校长为核心,教学副校长直管,教科室为主体,学科组和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网络。

  (2)学校教研活动具体由教科室组织实施。年级组、学科组必须在教科室的安排和监督下进行教研活动。年级组的教研活动由年级组长总负责,年级学科负责人协助。学科教研活动由学科组长负责。 (3)每学期年级组长、学科组长在第一周内完成教研计划并上报教科室,教科室将三级教研内容统筹考虑,制定学期教研计划;学期末年级组、学科组对本学期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上报到教科室,教科室再完成学校教研工作总结。

  (4)学科组长给予中层副主任的待遇、学科负责人给予干事待遇。

  (5)教科室按《教研活动考评表》对每一次教研活动打分,进行总结考核。每学年评出教研活动“优秀学科组”“优秀年级组”和“优秀教研员”等称号。

  (6)评选的“ 优秀个人”和“优秀学科组”的组长除物质奖励外,在教师考核中适当加分。

  (7)年级组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与年级组长的考核结合。

  教科室

  2013年9月

教研实施方案共4

  网络教研实施方案

  ——许屯镇中心小学

  为了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科研、教学研究、课改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延伸教研功能,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构建“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的教研平台,实现“民主、平等、对话、协商、共建”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 结合我校教研实际和教育技术水平,特制定《许屯镇中心小学网络教研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大连市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和《瓦房店市校本研修工作实施细则》为指导,将常规教研与网络教研结合起来,以网络为平台,实现常规教研网络化、教研管理网络化、网络教研常规化、网络管理制度化,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网络教研为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之间搭建互动平台,促进共同发展。

  2、通过网络教研,促进教师学科研究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

  3、通过网络教研,加强各学科建设,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4、通过网络教研促进校本教研工作的大众化普及,促使学校人人参与教研的局面,从而构建良性的学校教研文化。

  三、主要措施

  (一)、组织建设

  成立专门的网络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的网络教研实施方案,有健全的信息发布和审核等平台管理制度,建立鼓励广大教师参与网络系统教研的激励机制。

  组 长:

  周二龙(许屯中心小学校长)

  副组长:

  张述波(许屯镇中心小学副校长)

  马永广(许屯中心小学副书记)

  吕军(许屯中心小学副校长)

  成

  员: 杨成林、王永泽、陈大治、刘平、于奎丽、

  姜丰波、范圣巍、于辉、关晓慧

  网络教研技术管理

  组

  长:吕军、陈立洹

  (二)、硬件建设与管理

  办好栏目,构建平台

  现在开通的教研平台有:许屯中心学校政务平台,教师教育及时应答平台、许屯中心小学工作群、许屯中心小学党员群、语言文字工作群、小数之家、地方课程群、小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群。各村小及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平台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探索网络教研的新途径,使这些平台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示舞台。

  (三)、强化网络技术学习与培训

  (1)加强学习,转变教研观念

  教师加强学习,转变传统的教研理念,树立新的资源观、教研观和共建合作观,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做到会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能在网上收集、整合、发布各种教育信息和教学资源,不断提高网络教研的能力和实效。

  (2)加强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要加强对教师的网络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网络知识、电脑处理文字、资料上传、学会在网上收集各种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

  (四)、开展互动式网络教研

  (1)开展联动式网络教研

  教学能手、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定期总结其先进的教学经验;定期发布讨论的专题,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论坛”。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网上总结教学经验和参与“教学论坛”每期不得少于2次,其参与面要达到100%。各村小要积极引导本校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积极参与“经验交流”和“教学论坛”的活动,力争有精品作品在网上发布,逐步形成教师与专家在网上对话的教研方式。

  (2)开展网上论文评选活动

  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网上评选活动。参加论文评选的教师,除交纸质文稿以外,还必须将论文的电子文稿在网上“教学论坛”栏目发贴。

  三、实施步骤:

  为促使网络教研工作在我校顺利开展和深入进行,学校将分阶段组织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 2017年3月~4月)

  1、组织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成立学校网络教研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学校网络教研制度及制定学校网络教研实施方案。

  2、召开教职工大会、教研组活动向全校教师传达教育局关于开展“网络教研”的有关通知精神。学习宣传《左权县网络教研实施方案》宣传网络教研的优势,发动全体教师参加网络教研。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2017年5月~2018年1月)

  学校及各教研组全面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1、根据学校的安排进行教研活动,全体教师上传资源、发表文章、回帖或者评论。上传优秀论文、教案、反思、总结、试卷等,也可以上传图片或视频资料,但一般应该是与教育教学、教师研修有关的内容,不提倡发表其它无关的内容,禁止从事违法活动或发布低俗的信息和言论。

  2、组织各学科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网络教研活动和各项评比活动,记录每个成员的活动轨迹,定期发布学科组教研简报。

  3、教师要通过“教师博客”来记录自己的教育教学实况,跟踪自己的专业发展历程,积累和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同时也可通过“教师博客”来收藏、整理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掌握教学研究的前沿动态。

  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

  1、各教研组上交网络教研总结。

  2、学校统计各组以及每名教师参加教研情况,并公布。

  3、总结评选学校网络教研先进教研组和先进个人。

  4、学校上交网络教研工作汇报。

教研实施方案共5

  《幼儿园游戏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探索与研究》

  教研课题实施方案

  燕王明日星幼儿园

  一、课题名称:幼儿园游戏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目的: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题”,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就特别强调环境的作用,而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生动性,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自主性发展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

  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工具,是幼儿的第一本书。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指导是一项创新工作,教师如果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成长,就必须随时关注孩子,在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后,去创设更好、

  更贴近孩子的区域活动和教育内容,并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指导,让孩子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获得经验,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必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领导,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不是“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教育不应是“灌输”,而是“分享”。每个幼儿按照他自己的“大纲”走下去,成人要做的,就是发现每个孩子的大纲规律,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幼儿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本课题的开展将引导教师进一步理解新《纲要》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区域实践活动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此项课题研究,顺应了我园园本发展的需要,能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

  三、研究任务:

  1.各年龄班区域设置及材料投放的研究。

  2.如何丰富区域活动,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的教育课程。

  3.研究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形式和组织策略,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价值、功能。

  四、研究内容:

  1.如何通过投放材料使活动区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率。

  2.研究投放材料的种类、来源。

  五、研究思路:

  1.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

  符合这一要求。在我们看来,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及活动后的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然而,在这其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丰富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否满足幼儿的种种需求,是否给幼儿带来真正的收获。 此外,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投放活动材料,提高区域活动的教育实效性。

  2.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在尊重幼儿个别差异的前提上,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适合的环境,让幼儿能在此环境下主动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此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准备者,其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在于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活动时由幼儿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独立、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区角活动是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的整合,不仅能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探索、求知、并掌握方法,而且可在满足幼儿善于模仿的特性的同时学会交往。

  3.材料投放——材料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关键,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六、课题研究措施:

  区域活动通俗地说是幼儿活动的小区域空间,它是通过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的场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而

  创设环境和材料提供则是开展的关键之关键。因此,以区域活动为切入点对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鼓励幼儿与材料交互作用,分析总结激发幼儿探究材料的性质、特点,进一步丰富区域活动,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的教育课程,为以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提供依据。

  1.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2.在区域活动中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兼顾个别差异,避免一刀切。

  3.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丰富且功能多样性。

  4.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补充材料。

  5.区域活动材料的分类:如将材料分成成品材料、自然材料、废旧材料。

  6.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制作。如通过家长和幼儿收集、教师引导收集、制作

  七、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八、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

  12、09—20

  12、10):

  (1)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课题组成员培训,并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及实践资料进行学习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20

  12、10——20

  13、05):

  (1)组织教师开展各班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投放情况的调查。

  (2)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各班(大、中、小)区域活动设置及投放材料的活动,做好活动观察记录。

  (3)开展一系列区域活动评比活动,班级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区域活动设置中的经验。

  (4)分析课题进展情况, 举行相关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

  3.总结汇报

  (20

  13、05——20

  13、07):

  (1)教师根据自己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的经验及反思,及时总结小结,形成理论,并能互相交流讨论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

  (2)收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九、课题组人员分工:

  郭红利:负责课题的设计、实施、撰写研究报告。

  甘冰绒:负责课题的实施、协调和资料收集。

  詹丽:负责中班组课题的研究实践和定期的总结。

  许莹:负责大班组课题研究实践,提供各种档案资料。

  刘玉霞:负责小班组课题研究实践,提供各种档案资料。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六日

教研实施方案共6

  教研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研工作我校以“综合质量管理”为带动,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核心,质量为中心,服务为宗旨,管理为保证,提高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使教育科研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生长点,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新的支撑点,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应用年长效机制,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坚持教学教研一齐抓,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在教育改革中的灵魂作用,力争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课程改革迈出一个新的步伐,教学研究工作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大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研究工作目标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教研活动;

  2、着眼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教研骨干;

  3、依托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研成效;

  4、抓实课题实施过程,丰富教研成果。

  三、教研形式

  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等活动为基本形式

  围绕教学主题,需要理论指导。理论学习做到组内学习与自己自学相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进行反思交流,促进教师与同伴的对话,注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提高。

  四、具体教研方向:

  1、每一个教研组一学期组织教研活动不得低于8次;

  2、每一个教研组每一期至少开展两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困惑进行反思交流,组内成员必须具备有发言稿,发言稿说明自己的观点及解决办法或者独到见解。由教研组统一存档;

  3、公开课或者观摩课具体实施方案:

  A、教研组长提前一周通知到公开课或者观摩课上课教师,上课教师认真专研教材,备好详案,并把备好的详案拿到组内交流,听取组内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再次修改。上课教师在上课前交一份教案给教研组长存档。组内教师听课后至少指出两个缺点,教师再次进行反思。如果上课在组内感觉不好或者不合格,经教研组修改后继续打磨。

  B、组内一学期组织两次有平行班的班级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组内进行评比。教研组应提前一周定好课题并通知主讲教师。

  C、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上好汇报课。

  五、本教研计划于2018年3月1日起实施。

  营山县大庙完全小学校

  2018年3月1日

教研实施方案共6篇 教研活动规划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3篇(学校校本教研方案)


相关热词搜索:教研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