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秀华的诗《我爱你》什么意思(余秀华的我爱你诗)

时间:2022-02-03 01:03:13 综合范文

不少人持这样的观点:读诗就如同人们眼中的哈姆雷特,千人千样。我们不妨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词句为例,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醉里挑灯看剑。

挑灯:(1)挑着灯笼(2)把灯芯挑长(3)把灯拨亮(4)把灯芯挑长,把灯拨亮。

挑灯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方便把剑看得更清楚。

看剑:(1)看剑(2)查看剑上的花纹(3)表达对剑的偏爱(4)通过看剑,表达了对过去战争场景的追思。

看剑不是目的,追思才是目的。

就是千人千样,也有对错之分,高下之别吧?

无论什么样的文学作品,包括朦胧诗,也都离不开表达和思维。而表达只不过是思维的“快递”,如果出现了差错,不是思维的问题,就是“快递员”失职,总得有人背锅,不可能用一句话说不清楚就搪塞过去。语言发展到今天,这个问题应该不是问题了。

言归正传,把诗请出来。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叫“云溪书屋”的荐诗人的诗评《诗人余秀华的诗》。由于文章较长,引两句就可见“一斑”了。

“诗人的坚持和感恩的心深深地打动了我”。

朋友:你是评诗还是评人?人是谁并不重要,关键是诗歌的质量。

“我觉得你可以把这些诗歌结合作者的背景当作励志诗,当然他是现代诗,随你怎么想,总之大家都说是诗歌”。

朋友:这段话究竟是褒还是贬?大家都说冬瓜做得碓嘴,你也认为做得?

“这首诗城市晚报评论:这么清纯胆怯美丽的爱情诗!我被震动了。我接着往下读,一共十首诗,我看了第一遍,第一个感觉就是天才——横空出世的一位诗人在我们的面前她写得真的好。我又再读了一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读完了,我在床上坐直了立刻在上转这位女诗人,并写:这才是真正的诗歌”。

诗评者被震动了,而且是“横空出世”般震动。雷声在上头乒乒乓乓,毫无具体内容,只掉下八个字:虚张声势,泛泛而谈。

下边该做自己的事了。

标题:“我爱你”。

为什么爱?爱什么呢?请细心的读者自己去诗中找一找。最后一句“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这里告诉我们的不是去爱,而是一棵稗子面对春天的胆怯和卑微——不敢爱。“我爱你”好像没有着落。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读到这两句诗,我由衷地为诗人鼓掌。生活虽然有难处,但快乐还是会像阳光一样,时常住进诗人的心房。人生不缺美好,只要敢迈步,春天近在咫尺。阳光和春天伸手可及,同打水,煮饭,按时吃药、菊花,茉莉,玫瑰,柠檬等日常生活相伴。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诗句的确优美,但是为什么要“按住内心的雪”?“过于接近春天”不好吗?让冰凉消融步入春天不好吗?这一“按”同上下文的语义完全相悖。

“在干净的院子里读你的诗,这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而光阴皎洁,我不适宜肝肠寸断”。

由读诗,想起同诗人的一些情事,既然都“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来得快,去得也快。也晓得人生美好,不要纠缠过去的伤心事,就不应该出现开篇的“我爱你”。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我要给你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告诉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胆的春天”。

单从诗句来看,的确很不错。联系上文,就不难发现创作思维的紊乱。“人间情事恍惚如突然飞过的麻雀儿”。前边如此洒脱,后边为什么还如此的纠缠不清?给他寄书,还要教他辨别女人的好坏。而且,无论你怎么做,只要是”稗子“,不管怎样的”提心吊胆“,稻田都不是你的家园,春天都会理直气壮地把你抛弃。

诗是心灵流淌的泉水,虽然清澈,却也流露出辨不清方向的犹豫胆怯。诗中既有麻雀儿般来去自如的洒脱,也表露了纠缠不清的”稗草“情感。这两种情感的并存,既折磨了生活中的自己,也为难了读者。

在生活中,诗人可能是一个情感思维碾压理性思维的女人。相信自己,不要轻看自己,你就是一树饱满的稻谷。

绞尽脑汁地说了几句,希望诗人能够面露悦色,也欢迎评论。

余秀华的诗《我爱你》什么意思(余秀华的我爱你诗)相关文章:

起草讲话稿,掌握的5个要点,领导对你刮目相看(怎么写领导讲话稿要点)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