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导游词8篇 小浪底导游词沿途+景区

时间:2023-03-01 09:34: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浪底导游词8篇 小浪底导游词沿途+景区,供大家品鉴。

小浪底导游词8篇 小浪底导游词沿途+景区

小浪底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景点是黄河小浪底风景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四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组成。它南距洛阳市40公里,北距济源市30公里。310国道、207国道、连霍高速和正在建设中的太澳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陇海铁路、焦枝铁路、洛阳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景区又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区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她是一项集防洪,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全坝高208米,南起邙山北连王屋山,坝体总厂16667米,是目前我国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坝。库容量1256.5亿立方米,水域面积29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250米,最高蓄水位175米,装机容量180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51亿千瓦,完成总投资337亿元。完成后总控制流域面积92.3%,其中防洪库容40.5亿立方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总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工程采取银行贷款,国际招标兴建,共分三个阶段,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700多名外商和中国万名建设者。

  工程结构异常复杂,施工难度亦非寻常。仅主题工程开挖填土石方就达8811万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赫引税隧洞共16条。大经洞和近百条各种支洞都集中布置在北岸那一单薄山体内。其中规模最大的三条导流洞,总长3480米,每个洞的直径达14.5米,足以装下两幢四层楼房,泄洪系统进水塔上下重叠,纵横交错的蜂窝状洞室巨大而又复杂,堪称设界之最。室内的新型多孔消能装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属罕见。3条泄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体里是由缓倾角的砂岩和粘土质粉砂组成,由20多条层线,如“千层馅饼”。在山体内施工难度很大。单山体外隧道进口脸岩石加固和支护就用了12米的描杆3224根。30米到40米的描索578根,钻12米深的排水孔1382个,把岩壁钻的密密麻麻,人们形象的称谓纳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坝下,有70米厚的砂卵石,为防止泄露在坝下筑起了一道混凝土防渗墙,长439米,厚12米,最深度达81.9米,是目前我国最深的防渗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坝中还埋设几百种仪器,像眼睛一样随时检测着大坝的安全状况。整体设计施工破解10项世界难题,创造三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

  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宽,就可以绕地球三周。由此可见,其有史以来造成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治理黄河是我国人民几千年的梦想,而真正治理好黄河,唯有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不久,一代伟人毛泽东从长年战争留下的废墟中走来,望着浑浊的黄河水,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指示。从那时起的40多年里,成千上万的治黄专家为了小浪底工程作了精心勘探设计,从1990年开始动工历时10年,提前完成了大坝蓄触电工程。他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桀骜不驯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供水,供电,发点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小浪底导游词2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著名的黄河水利工程——小浪底。首先,请允许我大家介绍一下小浪底的基本情况。

  提到小浪底,不能不提黄河。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呢又是一条灾难河。自打上古时期的大禹就已经和黄河做斗争。在中国有史可载的3000年来,黄河中下游决口泛滥达1600次,大的改道达26次,吞噬了无数的生命财产,留下了无数的悲惨凄凉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便立即着手治理黄河工作,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在上游修建了一系列的水电站,中游大规模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下游修建、加固千里黄河大堤。经过大规模的治理,50年多来,黄河从未泛滥,并且成了一条造福与民的河流。

  而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孟津境内,它是一项集防洪、防涝、减淤、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完成后总控制流域面积92.3%,其中防洪库容40.5亿立方米。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1000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总容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工程采取银行贷款,国际招标兴建,共分三个标段,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700名外商和中国万名建设者。

  工程结构异常复杂,施工难度亦非寻常。仅主体工程开挖填土石方就达8811万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条。大经洞和近百条各种支洞都集中布置在北岸那一单薄山体内。其中规模最大的3条导流洞,总长3480米,每个洞的直径达14.5米,足以装下两幢四层楼房,泄洪系统进水塔上下重叠,纵横交错的蜂窝状洞室巨大而又复杂,堪称世界之最。室内的新型多孔消能装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属罕见。3条泻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体里是由缓倾角的砂岩和粘土质粉砂岩组成,有20多条层线,如“千层馅饼”。在山体内施工难度很大。单山体外隧洞进口脸岩石加固和支护就用了12米的锚杆3224根,30米至40米的锚索578根,钻12米深的排水孔1382个,把岩壁钻得密密麻麻,人们形象的称为纳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坝下,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防止泄漏在坝下筑起了一道混凝土防渗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坝中还埋设几百种仪器,像眼睛一样随时检测着大坝的安全状况。

  各位,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小浪底库区停车场,请大家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下车随我参观。

小浪底导游词3

  黄河小浪底湖区风景区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距河南省济源市西南30公里(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南距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城区40公里。

  207国道、连霍高速、长济高速和二广高速从景区边缘通过,小浪底风景区景色优美壮观交通十分便利。

  风景区位于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临晋中地区,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生态园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属国家“八五”重点项目,工程于1997年截流,2001年底竣工。小浪底位于河南省济源西南3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上距三门峡水库130公里,下距郑州花园口115公里,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

  小浪底水库位于穿越中条山、王屋山的晋豫黄河峡谷中,库区全长130公里,总面积272平方公里。小浪底大坝截流后,晋豫黄河峡谷与库区的西霞湖、大坝湿地公园、张岭半岛度假区、黄河三峡等20多个风景点及雄伟的水库大坝交相辉映,形成湖光山色、千岛星布、“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使得小浪底水库同时成为由山水自然风光和水利工程组成的大型旅游区

  小浪底水库内大量的半岛、孤岛、险峰,使自然景观近有曲折蜿蜒的河湾,远有烟色浩淼的湖面。从码头登舟,击水搏浪,出入高峡平湖,观赏沿岸山水风光,尽情领略母亲河的风采,以景观上的美、幽、奇、胜、典满足人们高尚的享受和回归自然的追求,在风格上既有田园风情的古朴典雅,又有现代时尚的豪华气魄。

  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 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气象万千。特别是九蹬莲花栈,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似出水芙蓉,号称“鲧山禹斧”。而且还有隋唐古栈道、陈谢大军黄河渡等多处丰富的文化胜迹,自然人文景点多达60 余处,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完全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

  小浪底水库截流后,已经吸引了大量慕名而来的观光游客,他们对壮美秀丽的景色赞叹不已,将小浪底誉为“小千岛湖”,认为小浪底集三峡之险与漓江之秀于一体,必将成为新兴的旅游目的地。

  游览小浪底,可以由山西、河南两侧进入景区。小浪底库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涉及山西的垣曲、夏县、平陆三个县,其中,垣曲县正位于水库回水区中段,水域面积占到库区总面积的60%

小浪底导游词4

各位来宾: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进行参观。

  “小浪底”,提起这个名字,大家觉得很好奇,许多游客问我为什么叫“小浪底”?这里民间有几种传说,我选择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解释。由小浪底大坝上溯25公里是名闻遐迩的黄河三峡,就是黄河龙凤峡,八里峡。其中八里峡河床狭窄,水流湍急,浪花汹涌,掀起一个接一个的大浪;出了八里峡,进入小浪底,河床相对宽阔,水流变缓,河面只能卷起小小的浪花。先民们就把这里称之为“小浪底”。意思是大浪到头,小浪到底。小浪底工程坝址在黄河南岸的孟津县小浪底村。按照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俗定约成的命名习惯,大都以地域命名,所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也就由这个村庄而得名。原小浪底村被湖水淹没,已成泽国;村庄已搬迁新址,更名“小浪底新村”。

  现在,我开始介绍小浪底工程的情况。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和济源市境内的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上距三门峡水库大坝130公里,下距郑州花园口12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92.3%,控制黄河输出沙量100%,书上说是“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用我们俗话来说就是控制缓和水沙的“咽喉要道”。

  小浪底水利工程业主是小浪底建管局,工程监理是小浪底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是黄委会设计院。工程计划总投资347亿人民币,实际投资309亿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贷款11.09亿美元。按照世界银行采购导则,对主体土建工程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共有九个国家的36家公司通过了资格预审并参加了投票。通过激烈的竞争,最后选定三个土建标承包商联营全体。一标为大坝工程标,是以意大利英波吉罗为责任公司,德国霍克蒂夫、意大利意大佛瑞德和中国水电十四工程局为成员公司组成的黄河承包商中标承建。二标为泄洪工程标,是以德国旭普林为责任公司、德国斯特伯克、德画WF、意大利萨利尼和中国水电第七、第十一工程局为成员公司组建的中德意联营体中标承建。三标为引水发电系统标,是以法国杜美兹为责任公司,德国霍兹曼、中国水电第六工程局为成员公司组成的小浪底联营体中标承建。

  小浪底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坝址地质被20多条断层割裂;两岸山体由一层层向下游倾斜的紫砂岩、泥质页岩构成。地质结构承载力差,极易滑坡。为什么还要在这儿建枢纽工程呢?主要是考虑小浪底坝址还优越于其他几个坝址,也是三门峡枢纽以下唯一可获得大库容的水库;更为重要的是小浪底枢纽的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等综合效益。——是党中央、国务院治理开发黄河的战略性工程,是自1975年以来,设计专家从加高堤防、下游大改道、兴建龙门水利枢纽和桃花峪滞洪工程等11个方案中进行比较和择优后最终选择了小浪底的,由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小浪底修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小浪底工程分前期准备工程和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前期工程1991年9月1日开工。前期工程主要包括:征地、移民、道路、桥梁、铁路转运站、供水、供电、通讯、生活设施及场地等。主体工程1994年9月12日开工。小浪底工程主要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3625万立方米;洞石开挖28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5574万立方米,砼浇筑337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3.26万吨。机电设备安装309万吨;帷幕灌桨21.2万立方米,固结灌桨34.7立方米;回填(接缝)灌桨24.75万立方米.1997年10月28日上午10:28分黄河小浪底截流成功,20xx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xx年竣工。

  各位来宾,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最大的土石坝,这座大坝是黏土斜心墙堆石坝。大家是否会问,为什么不在这儿建砼坝呢?因为坝址河床有70多米深是砂砾石覆盖层,若要把覆盖层全部挖出来修上钢筋混凝土坝,无疑造价太高,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在古老沉积的河床上填筑土石坝既省时又最为合算。为填筑这座大坝,建设者就地取材,挖掉了石门沟和李家坡两座大山,堪称“当代的愚公移山”。大坝所用填筑材料,来自南岸蕴藏丰富的黏土山和石山以及大坝下游的河滩沙砾石。坝体中间采用粘土,两边是砂子、卵石和砂岩等17种填筑料,一层一层填筑、碾压而成,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为防止深厚覆盖层渗漏,大坝中间浇筑起一道中国第一的混凝土防渗墙,它长439米、厚1.2米、深81.9米。同时结合固结灌浆、帷幕灌浆技术措施,形成一道稳固的防渗屏障。大坝全长1667米,坝顶宽15米,坝底宽度864米,坝顶最大高度160米,系中国目前最高、规模最大的堆石坝,坝体填筑量为5073万立方米,加上南北岸坝基开挖的770万立方米,开挖、运输、填筑总量达5843万立方米。如果把它砌成一米见方的土石堤,可围绕地球转上一圈多。被人们誉为当代的“愚公移山”。大坝施工采用了国际上一流的施工设备,其中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挖沟机为美国产品,挖掘机为日本产品,液压自选式潜孔钻机为芬兰产品,自卸载重汽车是意大利的佩尔利尼,载重量65吨。大坝用了6年时间提前13个月完工。小浪底大坝开创了年开挖1600多万立方米、月填筑强度150万立方米、日填筑6.7万立方米的新纪录。起月开挖强度超过了世界第一高土石坝罗贡大坝和第二高坝努力克大坝,走在了世界开挖填筑水平的前列。这座与南北岸紧密相连的海拔281米高的大坝,是治理黄河下游水患的一道坚强的防线;也成为小浪底的主要标志性水工建筑物,是新世纪治黄史上的一座丰碑。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所在的这座山体属于王屋山的余脉。在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山体里,我们修建泄洪工程,开凿了108条洞室,包括交通洞、通风洞、吊物井等,把整个山体几乎掏空,堪称世界水工之最。建成后主要水工建筑有6条引水发电洞、1条灌溉洞、3条多级孔板消能泄洪洞、3条排沙洞和3条明流洞,共有16条隧洞。孔板消能泄洪洞(简称孔板洞)是将完成导流任务后的3条导流洞改建而成的。3条孔板洞,均成“之”字形。孔板洞进口高程为175米,在“龙抬头”段,就是“之”字的横折处与中闸室之间,每条导流洞都设有内径小于洞径的3段孔板环。其原理简单地说,就是高速水流经过3级孔板环的一缩一张,使高速水流的能量在洞内大大消减。利用孔板消能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尚属首次。直径为14.5米的巨大孔板洞不仅是我国而且是当今世界之最!

  直径14.5的孔板洞承担泄洪和排沙任务。最大泄洪量,1号孔板洞为1727立方米/秒,2号孔板洞为1549立方米/秒,3号孔板洞为1549立方米/秒。直径为6.5米的排水洞,洞身采用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衬砌,填补了我国地下洞室衬砌工艺的一项空白。它的主要作用是排沙和调节水库下泄流量,单洞最大泄洪量675立方米/秒,它们与孔板洞一起保持进口冲刷漏斗的形成,防止进口被泥沙淤堵。断面尺寸10.5米的明流洞,主要承担泄洪和排污任务其最大泄流量:1号明流洞为2680立方米/秒,2号明流洞为1973立方米/秒,3号明流洞为1796立方米/秒。

  在洞群的最北边还有一条正常溢洪道,它由引渠控制闸、泄槽、挑流鼻坎组成。进口设计为开敞式,高程258米。库水位达到275米时,泄洪流量为3744立方米/秒。

  枢纽工程的完建可使黄河下游过去不足6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和三门峡水库、陆浑水库联合运行,可保黄河下游安澜。

  各位来宾,我们看到的这个巨大的人造池塘,叫消力池,或叫消力塘。消力池,顾名思义,就是消减、释放水能,减缓流速的水池。小浪底水库达到正常蓄水位时,进水口与出水口形成100多米的落差。水流下泄产生巨大能量如不得到释放,将会冲刷河床,甚至危及大坝和枢纽安全。

  小浪底工程的三个消力池,它由一级消力池、二级消力池和护坦组成。一级消力池总宽度为360米,总长度210米,深28米,可容纳200多万立方米的水;二级消力池水深为15米,护垣水深为10米。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消力池。

  在消力池上方,我们可以看到3条孔板泄洪洞、3条排沙洞、3条明流洞及正常溢洪道的出口。当水库蓄到正常蓄水位275米时,各泄水建筑物的闸门全部打开,上下左右10股巨大的水流腾空而出,总泄流量达到17000立方米/秒!这是多么惊讶的数字,这是整个一条黄河在腾飞!不是壶口,胜过壶口!我们不难想象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壮景呀!

  在尾水渠我们还可以看到6扇巨大的防淤闸门,它的作用是防止泄洪、排沙时的泥沙回流到厂房尾水洞。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宠大的水泥建筑物叫进水塔。塔高113米,宽276.4米,最大长度70米,是一座80多万方的钢筋砼建筑物,加上泄洪、排沙和消力池的混凝土量,相当于建造一座三门峡大坝的砼用量。它是我国首次引进美国罗泰克公司生产的塔式皮带机等现代先进设备浇筑起来的。进水塔群包括导流洞在内的19个进水口有分为50个进水孔口、55个闸门槽井、36个拦污槽井和26个启闭机室。其工程规模、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堪称世界之最。16条洞室,上部泄洪,中间引水发电,下部排沙。如果进水口前山体出现塌方,或因泥沙造成淤堵,我们可以用塔前的高压喷水枪把淤泥一层一层驱散下泄,以保证枢纽正常运行。

  各位来宾,当你远眺那浩淼湖水托起的群山时,小浪底库区的荆紫山曾是炎黄二帝虔诚祈祷上天保佑黄河安澜的祭祀圣地。你是否会诗兴大发,吟上一句“高峡出平湖,黄帝应无恙”呢?

  1952年10月毛泽东主席在郑州花园口视察时,看着滚滚东去的黄河水含沙量如此的大,主席深沉地问时任黄委会主任王化云,黄河涨上天怎么办?王化云向主席回答说:“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土堤挡不住。”

  1957年10月在黄河干流上修建了我国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当时,由于对黄河泥沙问题的严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水库内泥沙很快淤积,虽然后来进行了改建,但仍未能达到设计水平。小浪底水库吸取了三门峡水库的教训。在工程设计上布置了比较大的泄流规模,采取了比较灵活的运用,可以满足泄洪排沙的要求。小浪底水库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其中有51亿立方米是有效库容,有75.5亿立方米是死库容。在这51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里,有40.5亿立方米属于防洪库容,10.5亿立方米的库容可以用来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可以将花园口洪峰流量由34400立方米/秒,削减为22500立方米/秒,使下游防洪标准由建设前不足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第二个开发目标就是防凌。黄河有两段是从南向北流。每年二、三月间,当上游低纬度的河水解冻时,大量河水带着冰块涌向高纬度的下游河段,冰块在还没有解冻的河段前迅速堆积,形成冰坝,使水位急剧壅高,难于防范,造成河堤决口,这就是凌汛。为了保证下游凌汛安全,所需防凌蓄水库容量35亿立方米至40亿立方米。而三门峡水库最多只能承担18亿立方米的防凌库容。小浪底水库容建成后,可先由小浪底水库拦蓄凌汛水量20亿立方米,必要时再由三门峡水库控制运用,这样可以基本解决下游的凌汛威胁。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第三个开发目标是减淤。“淤”就是泥沙淤积。小浪底水库有75.5亿立方米的淤积库容。我们称之为“死库容”。一般清水河流的死库容里装的是水,而小浪底水库的死库容则是用来拦沙约100亿吨,可减少下游河道淤77亿吨,发挥巨大的减淤效益,使死库容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按设计要求,当死库容淤满后,水库进入第二阶段,即“蓄清排浑”运用,发挥天然河道泄洪排沙功能。小浪底泄洪系统,以每秒2500立方米以上的洪峰把下游河道的泥沙裹挟和冲刷到渤海里去。黄河每年往下游输沙量16亿吨,其中有约4亿吨泥沙冲入深海、8亿吨泥沙淤积在利津以下的河口三角洲及滨海地区,4亿吨被沉积于下游河床,使河床每年以10厘米速度往上抬高。现在下游黄河滩比新乡市地面高出20米,比开封市地面高出13米,比济南市地面高出5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悬河。刚才介绍过,小浪底水库的死库容可拦沙约100亿吨,可减少下游河道淤积77亿吨,相当于下游河床20年中不会淤高。为黄河的科学治理争取20年的宝贵时间。

  小浪底水库回水到三门峡水库坝下230米高程时,水库总面积300平方公里。淹没影响涉及河南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和山西省的垣曲、夏县、平陆8个县(市)、29个乡镇、174个行政村、787家工矿企业、297处文物古迹。垣曲县城是千年历史古城。搬迁移民达20万人,在国内水利工程中都不多见。小浪底水库库区移民采取就近安置和远迁安置两种方式。广大移民识大局、顾大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了小浪底工程建设离开了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对于接纳移民的地区,也因移民搬入,而减少耕地面积,增加了社会压力。这样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移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是做不到的,可以说,小浪底工程的成功建设包含着广大移民干部的辛勤汗水和20万移民的巨大奉献。

  小浪底水利枢纽还兼顾有供水、灌溉和发电功能。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占全国河川径流量的2%,却供养了全国15%的耕地、12%的人口。加之沿黄工农业的迅速发展,灌溉面积的增加、城市和工业用水的增长,水资源严重匮乏,致使黄河断流逐年加剧。近一个时期以来,黄河连逢枯水年,自1972年至1998年的27年中,有21年下游出现断流。进入九十年代,几乎年年断流,1997年利津水文站全年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上延至河口约780公里的开封附近。黄河水资源总量短缺和时空分布不均的现实,开始制约下游两岸的经济发展。

  在供水、灌溉方面:小浪底工程建成后,可以利用51亿立方米的长期有效库容,充分调节非汛期水量,为下游增加20亿立方米的供水量,不仅可以消除下游断流现象,基本解决下游5、6月份“卡脖子”旱的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下游4000万亩灌区的用水率,改善下游灌溉供水条件。20xx年到20xx年通过与其它水库的调度运行,小浪底水库下泄4700多亿立方米,从而缓解了黄河下游旱情,实现了黄河3年没有断流。

  小浪底最后一项的开发目标就是发电。由于受到来水和水库调度运用的影响,同时按照电调服从调原则,小浪底水利枢纽目前的发电量还不能达到设计要求。为满足下游用水需要,在黄河下游急需用水的时候,每年旱季都要动用水库最低发电水位以下水量。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小浪底建管局宁可牺牲自身的局部经济效益,少发电或者不发电,停机向下游供水。20xx年至20xx年的三年中,累计停机163天,三年累计发电55.4亿千瓦时,只相当于一年的设计发电量。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小浪底的引水发电系统。小浪底的6条发电引水发电洞布置在三个进水塔内,发电洞下方为6条排沙洞,以减少过机沙量。6条发电洞的洞径为7.8米,洞身长300多米,以112米的高水头水流带动水轮机和发电机旋转而发出强大的电流。小浪底水力发电厂地下厂房最大跨度26.2米,长251.5米,高61.44米(相当于21层大厦的高度),横断面积1059.84平方米。这座巨大的地下厂房,因为山体地质条件差,为了保持岩石顶拱的稳定性,顶拱施工就使用了330根25米长、1150吨的预应力锚索加固。也就是先在顶拱的岩壁上打许多深孔,并插入很粗的高强度钢筋索、灌入混凝土,然后施加很大的拉力把破碎的岩石拉紧,这一施工工艺就叫锚索加固。每根锚索的价格高达43600多美金。在整个山体施工过程中,共用了25米到40米长的锚索1300多根,锚杆用了55万米,就像纳鞋底一样,把整个山体紧销得结结实实。厂房里的岩壁吊车梁,是我国最大的岩壁吊车梁。它没有“牛腿”即没有柱子支撑,全靠1000多个应力锚杆,分别把它固定在厂房的上、下游的墙壁上,能够承受1600吨的重量。我们看到这两台桥机是由太原重型机械厂制造的,每个桥机2个大钩,每个大钩能承爱250吨的重量。厂房里共安装了6台水轮发电机组,每台30万千瓦,共计180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51公千瓦小时,所发电并入河南电网。它对于以火电为主的河南电网和华中电网,能够起到调峰填谷、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同时,为黄河下游地区特别是河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调峰电源。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小浪底,这个中西文化共创的世纪杰作,这个世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大坝屹立,令千年黄河改道,显高峡平湖奇观;洞群飞瀑,展万钧雷霆之势,绘七色绚丽彩虹。美妙的湖光山色,雄伟的水利建筑,已经成为九朝古都洛阳和愚公移山故里济源旅游热线上的一大人文景观——一个治理开发黄河的战略性工程,一颗福泽千秋的璀璨明珠,一座治黄史上的丰碑!

  待到小浪底水库蓄到正常水位275米时,浩淼湖水,连接天去、邈邈山头,戏水湖心,百舸争游,百鸟和鸣……小浪底这一“北国千岛湖”将以更加迷人的风姿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届时欢迎您再一次光临小浪底。

小浪底导游词5

各位游客朋友们: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孟津县小浪底村,是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大型省级生态旅游区。说起这个小小的村落,还和一个治水名人有关呢!相传4000多年前,这里还叫做“丹阳”,大禹治水经过此处,同丹阳村村民一同舍小家为大家,终于平息水患,为纪念他们,就把丹阳村改成小浪底啦。

  黄河小浪底景区地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全长175公里,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4个片区组成,是大黄河之旅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位于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上,地跨黄河南北两岸,集小浪底工程文化、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

  治黄文化,兴利除害、福泽人民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世世代代为之奋斗不息的历史缩影。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但同时也为人类带来了灾难。众所周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但每年冲出的泥沙量很大,若堆成1米高1米宽就可以绕地球3周,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黄河自有史记载以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一定要不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从根本上治理好黄河。在世纪之交,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真正开辟了黄河安澜、造福人民的历史新纪元。它的建成,不仅锁住了几千年放荡不羁的黄龙,使其充分展示防洪、防涝、减淤、灌溉、供水、发电的综合成效,还为我国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旅游景观。

  小浪底大坝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而且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也是我国跨世纪第二大水利工程。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地下发电厂房,平均年发电量51亿千瓦时,高281米,长1667米的黏土斜心墙堆石坝是目前我国江河上修建的一座最大的土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在不足1平方公里范围内拥有纵横交错的108条洞群等,小浪底大坝工程创造了水利工程史上5项全国第一,5项世界第一。

  同时,下游防洪标准从60年一遇提高到了1000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总容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

  大家可不要觉得这些工作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的哦!其实在建造大坝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但最终都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一一克服了。在土石大坝下还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防止泄漏在坝下筑起一道混凝土防渗墙,最深达80多米,是目前我国最深的防渗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坝中还埋设几百种仪器,像眼睛一样随时检测着大坝的安全情况。整体设计施工又破解了10项世界难题,创造3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

  朋友们,小浪底的建成不仅有效地治理了黄河,还造就了许多优美的景色。比如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的黄河三峡,就是融小浪底与王屋山和荆紫山山水文化与历史文化于一体的精华景区之一。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八里峡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峡谷景观独特,兼具我国山水风光中“南雄北秀”两大特色。

  每年的6月上旬到7月上旬,景区即迎来了又一个居“五一”黄金周之后的旅游热潮――“观瀑节”。它是利用小浪底工程一年一度调水调沙资源,策划打造的河南又一新的独具特色的“旅游节庆产品”。

  调水调沙原理就是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有计划地控制水库的蓄、泄水时间和数量,把淤积在黄河河道和水库中的泥沙尽量多地送入大海,冲刷河床,减缓泥沙的淤积。经过几次小浪底水库跳水调沙的成功运营,黄河中下游“地上悬河”河床平均下降1米多,黄河三角洲湿地面积增加了6万多亩,黄河入海口向渤海推进的1公里。同时,“观瀑节”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景区内温度比景区外温度要低10摄氏度左右,可谓是“消夏”的好去处。

  好了游客朋友们,黄河小浪底的讲解就要到此结束了。接下来各位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大家可以拍照留念,谢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再见!

小浪底导游词6

  黄河小浪底风景旅游区,位于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孟津县,是河南省"三点一线"旅游的重要景点。总面积126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296平方公里),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风景区内的小浪底大坝、进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壮举,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内柏崖山、黄鹿山、红崖山、始祖山、荆紫山、黛眉山山色清秀,人文景观荟萃,八里胡同峡、龙凤峡、孤山峡峡谷幽深,号称“黄河三峡”,296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中湖汊河巷密布纵横、岛屿半岛星罗棋布、豪华游船穿梭如织,有“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的美誉,是黄河上开展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的最佳场所。

  小浪底景区

  由小浪底大坝、荆紫山、八里峡、三门峡大坝四个片区、13个景区、113个景点组成。景区处在国家黄金旅游线路河南“三点一线”的中心部位,该景区地跨南北两岸,南岸为崤山的东北余支,西接汾、渭盆地,东临华北平原。北岸有太行山和王屋山,景区是以小浪底工程为依托,以山、水、林、草为特色的大型生态园林。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景区内最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地下发电厂房,1667米长的堆石大坝,巍峨的进水塔,壮观的出水口等,使小浪底具备了防洪、防凌、发电、排沙等多项功能,是旅游者观赏黄河沧桑巨变的一大景观。水库蓄水后在大坝上游所形成的浩淼水面、曲折河巷同雄伟山势相结合,构成黄河小浪底一派北国千岛湖风光。黄河三峡是小浪底与王屋山所孕育的精华,位于小浪底水库大坝上游20公里处,总面积40平方公里,是小浪底风景区的精华所在。八里胡同位于黄河中下游最窄处,两岸断壁如削,中间河水奔涌,三条峡谷各具风采:孤山峡鬼斧神工,千仞壁立;龙凤峡盘龙走蛇,曲折迂回;大峪峡开阔舒展,气象万千。特别是九蹬莲花栈,九蹬九级,次第升高,望之若莲花盛开,似出水芙蓉,号称“鲧山禹斧”。是我国北方少有的山水景观,可以和长江三峡媲美。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场所。

  风景区内的小浪底大坝、进水塔群等大型水工建筑是中华民族治黄史上的壮举,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内柏崖山、黄鹿山、红崖山、始祖山、荆紫山、黛眉山山色清秀,人文景观荟萃,八里胡同峡、龙凤峡、孤山峡峡谷幽深,号称“黄河三峡”,296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中湖汊河巷密布纵横、岛屿半岛星罗棋布,有“北方千岛湖”、“中原北戴河”的美誉,是黄河上开展观光度假休闲旅游的最佳场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这里有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这里又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地区。抗日武装“杜八联”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建有著名的留庄“英雄民兵营”陈列馆及抗日战争时期济源县委所在地泰山庙纪念园。西滩是万里黄河唯一有人居住的河心绿洲。由于河水阻隔,其上空气清新,林畴丰美,村舍幽静,犹如世外桃源。张岭半岛高大坝直线距离仅2公里,四周碧波荡漾,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是旅游度假、休闲避暑胜地。黄河三峡景区因可与长江三峡相媲美的黄河三峡得名,大峪峡、孤山峡、龙凤峡优美的自然风光与民间传说故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小浪底导游词7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河南观光游览!我叫XXX,是河南旅游集团的一名导游员,大家叫我小伟或者小、耿就好,我代表我们河南旅游集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我身旁的是我们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和娴熟的驾驶技能,我们的安全问题大家可以放心,在车上大家可以尽情欣赏沿途的风景,我们俩个都很荣幸也很乐意的为大家服务,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者是什么建议都可以给我们提出来,我们都会虚心的接受,尽心尽力给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务,预祝各位河南旅游愉快,万事如意!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给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我们业可以是说是百年修得同车行吧!相聚就是一种缘分,我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份情谊,在相聚的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爱护,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首先,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河南省地处黄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简称“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称,在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9800万的中原儿女,厚实的文化底蕴,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结,优美的自然山水,使这里成为凝聚华夏文明的地方。古时,河南处于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长达3000余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和商都郑州。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资源,四通八达的交通,灿烂的文化,快速发展的经济成为中国重要的省份之一,GDP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国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产品转化大省,第一劳动力输出大省,俩句话: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过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现在!

  中华之源,锦绣河南热切地欢迎你们的到来!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大家请有秩序的下车,关好车窗,带好自己的贵重物品。小浪底提起这个名字,大家觉得很好奇,许多游客会问为什么叫小浪底呢?我在这里给大家作个简单的解释,由小浪底大坝上溯25公里是闻名遐迩的黄河三峡,其中八里峡河床比较狭窄,水流比较急,浪花汹涌,掀起一个接着一个的大浪,但是出了八里峡,进入小浪底,河床相对宽阔,水流变缓,河面只能卷起小小的浪花,居住在这里的先民们就把这里称为小浪底,意思是大浪到头,小浪到底。小浪底工程坝址就在黄河南岸的孟津县小浪底村,按照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命名习惯,大都是以地域命名,所以,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也就是由这个村庄而得名的。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即可较好的控制黄河供水,又可以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它是一项集防洪、防涝、减淤、供水、发电等综合效益为一体的特大型控制性,防洪库容40.5亿立方米,下游防洪标准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解决了对下游的洪水的威胁,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亿立方米,改善黄河沿岸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条件,抗旱面积可维护2500万亩,年使用发电量可节约煤炭210万吨以上。这是中华民族治理黄河史上的一个奇迹,工程采取银行贷款,国际招标兴建,共分为三个标段,涉及51个国家和地区,700名外商和中国万名建设者。

  小浪底工程结构异常复杂,施工难度亦非寻常,仅主体工程开挖土石方就达到了8811万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条,大径洞和近百条各种支洞都集中布置在北岸那一单薄的山体内。其中规模最大的3条导流洞总长3480米,每个洞的直径达到了1405米,足以装下两栋四层楼房,泄洪系统流进水塔上下重叠,纵横交错的蜂窝状洞室巨大而复杂,堪称世界之最。室内的新型多孔消能装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是属于罕见的。3条泄洪洞口建有世界上最大的消力塘,而山体是由缓倾角的砂岩和粘土质粉岩组成,有20多条层线,如千层馅饼,在山体内施工难度很大,单是山体外隧道进口岩石加固和支护就用了12米的锚杆3224根,30米至40米的锚索578跟,钻12米深的排水孔1382个,把岩壁钻的密密麻麻,人们形象的称为纳鞋底子工程。在土石大坝的下面,有70米厚的沙卵石,为了防止泄露在大坝下面筑起了一道混泥土放渗漏墙。人们称其为地下长城。另外,土石大坝中还埋设了几百种先进的仪器,像是眼睛一样随时的检测着大坝的安全状况,整体设计施工难度破解了10项世界难题,创造了3项世界第一,6项全国第一。好了,大家在此休息一会,不要走远,我们20分钟后集合!

小浪底导游词8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一路辛苦啦!

  首先,我代表我所在的旅行社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我是本次大家河南之旅的导游员XX,这一路上,不仅有我给大家介绍我们河南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还有一位性格稳重的老大哥为大家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那就是我身旁正在专心开车的李师傅了。他可是我们旅游车队的金牌司机!各位就尽管敞开心扉,迎接我们河南人民的热情吧。在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当中,哪位对我或李师傅有意见或好的建议,随时可以提出,我们会以更优质的服务来满足大家的合理要求。最后,我预祝本次旅行能够在各位的支持下圆满结束。

  现在我们的车已经行驶在连霍高速公路上了。一直向西,经过上街、巩义、偃师,大约2个小时到洛阳市的孟津县下高速就到了我们今天的旅游目的地――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

  说话间,我们已经进来到了巩义境内。说到巩义,就不得不提这里的陵墓。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纳闷,好好的提陵墓干什么?因为啊,我国著名的北宋时期共有9位帝王,除了宋徽宗赵佶以外,其余的8位皇帝都埋在巩义,加上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父亲的陵墓和宋徽宗的衣冠冢在内,就形成了大家通常所说的'“八帝十陵”。除此以外,巩义还葬有皇后陵20多座,名将功臣墓9座,皇子公主、亲王夫人等皇室宗亲陵墓上千座,在巩义形成一个庞大的陵墓群,成为了当地一大旅游特色。我们所熟知的名臣寇准、包青天包拯、杨家六郎杨延昭都长眠在这里哪!

  接下来,我把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古都洛阳给各位简单地介绍一下。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它像一颗辉灿烂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东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从商周到隋唐时期,洛阳曾是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与欧洲、北非和亚洲各国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广泛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儒、佛、道的产生和发展与洛阳密切相关,中国四大发明与洛阳息息相联。周易八卦在此发祥,老子在此著《道德经》,左思的《三都赋》曾经使"洛阳纸贵"、许慎作《说文解字》、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司马光修改《资治通鉴》等等。洛阳因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 所谓“九朝”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众多的王朝。这一种说法不确切,在中国古代,讲究阴阳之说,单数为阳,“九”为至尊,它是虚数,泛指最大、最多的意思。二是指九个王朝。这种说法又不符合历史事实,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依据史实和专家考古发现,认为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算起,先后被作为国都时间长达一千五六百年,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

  洛阳丰厚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给后人留下了不尽的思想财富和供人凭吊的遗迹旧址。河南第一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2006年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5A级景区;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被誉为"释源"、"祖庭";北部邙山有东周以来诸皇陵形成的我国最大的古墓葬群,出土了40余万件珍贵的文物,建成了目前全国第一座地下式的古墓博物馆。而我们今天要去游览的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河南省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现黄河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是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的最佳场所,它不仅是中国治黄史上的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有挑战性的杰作。

  好了朋友们,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停车场到了。请大家关好车窗,带上自己的贵重物品随我下车。我们在黄河小浪底风景区的游览时间是2个半小时,请大家记住我们的车牌号是豫A*****,希望2个半小时后各位准时在车上集合,不要迟到。

  谢谢!

小浪底导游词8篇 小浪底导游词沿途+景区相关文章:

洛阳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导游词[共]3篇 河南黄河小浪底风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