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1周1测,第2周(语文周报高三语文模拟题二)

时间:2022-06-06 13:37:24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复习,1周1测,第2周(语文周报高三语文模拟题二),供大家参阅。

高三语文复习,1周1测,第2周(语文周报高三语文模拟题二)

  高考模拟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框架(kuànɡ) 矩形(jǔ) 车轱辘(ɡū) 解甲归田(xiè) B.锁钥(yuè) 缉拿(qí) 创可贴(chuānɡ) 铩羽而归(shā) C.豢养(huàn) 供职(ɡònɡ) 露马脚(lòu) 呼天抢地(qiǎnɡ) D.徇私(xùn) 剽窃(piāo) 潜台词(qián) 量体裁衣(liànɡ)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黑色的河流,无鸟的天空,炸耳的喧嚣,呛鼻的空气,让城市人喊累,很明显,这并不是劳作之累,而是生活空间之累。

  B.阿尔卑斯山有典型的冰川地形,许多山峰岩石嶙峋,角峰尖锐。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冰川连绵,银白色的山坡陡峭雄伟,是赏雪滑雪的胜地。

  C.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迭翠。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沏上一杯春分茶,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纯,去浊扬清。

  D.那些由斑驳笔触所生成的老照片般的油画人物,静静地在虚拟场景中或坐或站,有着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气息。这气息如一杯汤色浓浓厚厚的普洱老茶,显出生命的透彻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场中的禁忌物料堆放在一起,要是出了状况,救了这个,又着了那个,施救根本就无从下手。即便是专业的救援队来了,也只能听之任之。

  B.每年邻近春节的时候,人们如何回家的问题都会摆在铁道部的面前。虽然每年都会有新举措,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没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C.工信部指出,在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作用的影响下,我国手机用户的月均点对点短信量继续下降,而彩信已成明日黄花。

  D.新闻讲究真实性,我们可以有一说一,实话实说,但绝不能牵强附会,借所谓网民之口,说出不经之谈,那样的报道难逃哗众取宠之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选择当一名户外运动者,不失为是一种慢生活式的选择。

  B.最近,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强化行政监督、选用透明化、惩处有效化等,力图治理教材之弊。

  C.作为一档以创造欢乐为宗旨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在制造笑料方面做得可谓不遗余力,尤其是反转情节堪称一绝。

  D.这辆买来没几天的豪车本来只有一些小问题,但送到4S店修了半天也没有修理好,这可把修车的急坏了。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矮寨坡的海拔并不很高,它是武陵山脉的一个延伸,属于湘西山地。坡下是幽长的峡谷,清冽冽的峒河水伴着木楼人家在谷底蜿蜒而行,________,红花绿树、田园牧歌随着岁月更迭浮沉。

  A.而高山台地在坡上 B.而坡上是高山台地 C.坡上被高山台地铺满 D.高山台地把坡上铺满 6.请将下面的诗句扩写成一段文字,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方法,想象合理,表达形象生动,40字左右。(4分)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注:五湖,指太湖) 答:

  7.下面是《浙江日报》发布的一则公益广告,请予以解说并概括其内涵。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个字)(5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在作品中,人物形象总是处于主体间际的交往活动或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就决定了艺术认识是一种实践活动中的认识方式,往往与活动中的感知、注意、记忆、判断等信息加工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认识过程。

  首先我们来看注意。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交往对象的指向和集中。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人在交往活动中只有把意识有选择地集中于某一对象,才能对其进行把握。这便是注意的选择性。而注意一旦指向了某一对象,便把其他信息置于意识的边缘域,甚至筛选掉那些无关的东西,这便又是注意的过滤性。可以说,在认知的信息加工系统中,注意就是一个过滤器。如英国心理学家布鲁德本特的早期选择模型便认为,外界信息经过感觉器官到达短时存储器暂存,然后经过注意这一选择过滤器,将无用的信息“滤掉”,仅让那些要认知分析的信息进入知觉。

  如在鲁迅的小说《故乡》中有一段关于作品中的“我”第一次见到闰土时的描写:“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段描写记述的正是认知前的期待和认知时的“注意”。正是注意使“我”的意识指向闰土的圆脸、毡帽和项圈。

  然而,注意仅仅是认知的开端,它往往又同记忆、想象等联系在一起。而所谓记忆就是人的意识对经历过的事物、经验、观念、情感的贮存和再现。它可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观念记忆等,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又有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之分。

  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是,使在意识中成为过去时的东西重新变为现在时,作为已有的知识对感受器所获得的外界信息做出评价或反应,人的认知过程便是把经过感受器所获得的外界信息与记忆中的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加工而做出的反应。如在上面那段描写中,当作品中的“我”看到闰土的相貌和颈上套的银项圈后接着写道:“……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无疑,这里有“我”对佩戴项圈这一习俗的记忆,也正是这记忆中的知识使“我”面对外界的信息而做出“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的认知评价。

  可见,艺术认识过程便是信息加工过程,将认知心理学引入艺术认识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看清艺术认识活动中的信息加工过程,而且有助于我们看清信息加工中注意、记忆、语义分析等环节的作用。(选自杨俊亮《认知心理学与艺术认识》,有删改) 8.下列对文中“艺术认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认识就是存在于艺术实践活动中的一种纯粹的抽象思维。

  B.艺术认识活动的结构比较复杂,有不同的环节或过程。

  C.认知心理学有助于研究艺术认识过程中感知等环节的作用。

  D.艺术认识是往往同感知、注意等相联系的认识方式。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交往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与认知、记忆、想象等联系在一起。

  B.外界信息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注意这一过滤器,无用信息被“滤掉”,剩余信息到达短时存储器暂存。

  C.注意的选择性使人在交往活动中把意识有选择地集中于某一对象,对其进行把握。

  D.记忆就是指人的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经验、观念、情感等的识记以及保持过程。

  10.请阐述文中所引用的《故乡》文段中“我”的“艺术认识”过程。(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冬之丢失 王蒙 ①这是一个失去了冬意的冬天。这两种性格和姿态全然不同的冬季的距离,对于三叉戟和波音707来说不过是两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以前,我们还在北京,两个多小时以后,我们就在广西了。冬天依旧而面目全非,伴随着惊喜的,不是还有点迷惑、有点慌乱么? ②离开南宁已经有二十天了,南国的一月给我的冲击却依旧在我的心田里引起许多余震。那究竟是一种什么声音呢?嗡嗡的,像是觅着花蜜的成群的小蜜蜂,像是奔跑着、追逐着、喧闹着的孩子们,像是远方传来的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的马达的齐声欢唱。在广西南宁度过的三个星期里,日日夜夜似乎都有这样一种声响在吸引着我、逗弄着我。而且,这弥漫着的,暂时还是含蓄和羞怯的,却又蕴含着无限活力的声音是与南宁的绿树与阳光同在的。挺拔中透露着潇洒与妩媚的桄榔,热烈中显现出朴质与尊严的芭蕉,自由的蒲葵,高贵的木菠萝,娴雅的荔枝、龙眼,个子虽大却给人以轻灵俊逸之感的小叶桉,还有执着的扁桃,洁身自好的枇杷,不愿惹人注目的丹桂,像诗一样多情、又像诗一样谦逊的木棉和红豆,当这么多脾气与外貌各不相同的树木参差和睦地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有感于同一个冬日也不减辉煌的太阳,它们能不交流吗?它们能不调笑吗?它们能不发出那神秘的、富有召唤力的嗡嗡声吗? ③而它正盛开着红花。羊蹄脚,多么富有泥土气息的名字!因为你的树叶是两瓣的,像羊蹄。一听到名字我就想起新疆来了,哈萨克牧人的小毡房,山坡上的草场,山顶的云杉和山涧里的清水,都是羊蹄踩过来又踏过去的地方。以你命名的树木把血红的花朵撒落在南宁人民公园的湖波上,双双对对的游人蹬着水上自行车在红花和绿水里穿来穿去。这一天是一九八二年新年,天气太好了,我脱掉了从北京穿来的太多的衣裳,迟疑了一阵子,又终于脱掉了我认为即使到了广西也不应该脱掉的线背心——只为了更好地靠近一下温暖的太阳。

  ④我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南宁使我不时忘记了现在正是冬天。也许就在这同一时刻,天山脚下正飞旋着特大的风雪,北京的青年正簇拥着走进滑冰场的大门。而这里,满街是绿树,是柑橘和香蕉,是水灵灵的硕大的蔬菜,是零售的为去掉涩味而用盐水浸泡着的菠萝块。满街上的行人又有谁在意这是不是冬天呢? ⑤不是冬天!那树叶和白云对我说。永是春天!那池水和游人对我说。农贸市场的“山珍”和“海味”——木耳、冬菇、冬笋、锦鸡、穿山甲、鱼、虾、蟹,以及人们身上的和百货店货架上的每一件新花色、新样式的衣服,不论是尼龙绸还是南宁特产的麻涤制品,都在应和着这绿色的欢呼。我开始听得懂南宁冬天的嗡嗡声的含义了,这是永恒的春天对生活、对人的召唤。谁听到这召唤,就会血流加速,就会心潮起伏,就会浮想联翩,就会跃跃欲试,渴望着高歌、呐喊,用辛勤劳作唤醒每一块石头和每一寸土地。爱,献身,战斗,再也不能迟疑、等待…… ⑥这篇小文的题目原本是“冬”。我是从冬天,从风中狂舞的雪开始写的,我想写一写我们祖国的美好而又多样的冬天。写着写着,我迷路了,我走失了,我不知不觉之间把冬天给弄丢了,笔底下走出来的不是冬天,而是春天。请广西和南宁,羊蹄脚和棕榈科植物,请织布机的太响的闹嚷和金红灿灿的橘、橙代我作个检讨吧,是你们把我的冬天拐走了,你们把我搞乱了,使我困惑了。我时时用朔方原野上的风,用难以逾越的冰山,用呼呼叫的炉火和铜铃叮咚响的马拉雪橇提醒我自己,但我终于忘记了冬天,分不清冬天和春天的差别了。

  ⑦反正这都是属于你和属于我的祖国。北方和南方,雪白的冬天和碧绿的春天一样的冬天以及所有的季节,所有的地方,所有的生活,反正我要为你而歌唱。(有删改) 11.简析文中第③段运用第二人称的手法写羊蹄脚的好处。(3分) 答:

  12.文中第⑤段“我开始听得懂南宁冬天的嗡嗡声的含义了”一句中的“嗡嗡声”有什么内涵?试结合全文内容加以分析。

  (4分) 答:

  13.作者“离开南宁已经有二十天了”,但“南国的一月”带给他的冲击却依旧在他的心田里引起许多余震。“南国的一月”给了作者哪些冲击?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4.第⑥段画线部分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任选两点加以分析。(5分) 答:

  15.作者说本文是从冬天写起的,而且时时以风、冰山、炉火、雪橇等提醒自己,但他还是忘记了冬天,分不清冬天和春天的差别了,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游丹霞记 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

  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厓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厓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厓下,厓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余宿静观楼,山千仞;

  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功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警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余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选自《小仓山房续文集》,有删改)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循原路下 循:顺着,沿着 B.得一佳处不偿劳 偿:补偿,抵偿 C.若因前贤偶施疏解 疏:稀少 D.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 阑禁:阻隔,禁锢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 C. D.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通行的小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就像是被锯子斜斜地锯开的一样。

  B.晚上,作者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他紧挨着窗户站立,似乎感受到山压迫着他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

  C.如果从五马峰到丹霞拉成直线行走一会儿就可到达,但大自然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作者从中深有领悟。

  D.在阐述对丹霞山与罗浮山的看法时,作者直言不讳,认为罗浮山的风景不如丹霞山的风景优美,丹霞山在游览价值上更胜一筹。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雁 宕 开 自 南 宋 故 无 唐 人 题 名 黄 山 开 自 前 明 故 无 宋 人 题 名 丹 霞 为 国 初 所 开 故 并 明 碑 无 有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4分) 译文:

  (2)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3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 虞美人 蒋捷①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②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③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南宋末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抱节而终。②断雁:失群的孤雁。③星星:喻白发。

  21.这首词以________以线索,串起了作者一生的经历。(2分) 22.请从任一角度,赏析全词。(5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面23~24题。(5分)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交闻文王十尺, 汤九尺,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注]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选自《孟子·告子下》) 注 乌获:古代传说中的大力士。

  23.“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的意思用《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句话说,就是“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这个语段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

  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3)逝者如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而卒莫消长也。(苏轼《赤壁赋》)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很不快乐,他动身去找失落的一角。他一路滚动一路唱着歌,因为缺了一角,不能滚得很快,所以有时候会停下来跟小虫说说话,或者闻闻花香,有时候超越了甲虫,有时候甲虫又超越了他。他穿过沼泽和丛林,他上山、下山。他找到过太大的、太小的、太方的、太尖的,就当他快要绝望的时候,突然找到了那个最适合自己的一角。他很高兴,开始向前滚动,因为不再缺少什么,他越滚越快,快得停不下来。他不能再跟小虫说话,也来不及闻闻花香,他快得蝴蝶不能在他身上落脚。于是,他停了下来,轻轻地把那一角放下,从容地走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答案解析 1.D[A项“解”读jiě。B项“缉”读jī。C项“抢”读qiānɡ。] 2.C[“峰峦迭翠”应为“峰峦叠翠”,“清纯”应为“清醇”。] 3.B[B项“邻近”指位置接近。这里为误用,应为“临近”。A项“即便”指即使,用来加强假设语气。C项“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D项“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4.C[A项“不失为”与“是”语义重复。B项成分残缺,应在“等”后面加上“措施”。D项有歧义,“修车的”有两种理解。] 5.B[从前后文语境来看,前文有“坡下是……”的提示,可见横线上所填句子的主语应该是“坡上”,由此排除了A、D两项。从用语的简练及上下文的衔接看,加上“而”更好,故选B项。] 6.(示例)一叶孤帆顺江远去,渐行渐远,渺小得就像一只海鸥;

  落日的余晖铺满太湖,太湖娇羞得满脸泛红。

  7.解说:这是幅由水变形而成的八卦图。水蒸腾而上为天,又凝水下降为地,并涵育山林湖田。构成相依相生,循环反复的生态系统。

  内涵:山水林田湖是个和谐的生命共同体,用途管理与生态修复应遵循自然规律。

  8.A[“纯粹的抽象思维”错,第一段中说“而不是一种纯粹的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认识过程”。] 9.C[A项根据原文“注意仅仅是认知的开端”可知,注意是认知的一个环节,不能将它与认知并列并说它与认知联系在一起。B项原文是说“外界信息经过感觉器官到达短时存储器暂存,然后经过注意这一选择过滤器,将无用的信息‘滤掉’”。D项原文说的是“而所谓记忆就是人的意识对经历过的事物、经验、观念、情感的贮存和再现”,而选项中的“识记以及保持过程”只是突出了“贮存”这一方面。] 10.“我”第一次见闰土,注意到闰土的圆脸、毡帽和项圈,与脑海中佩戴项圈这一习俗的相关记忆结合,做出“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的认知评价。

  解析综合全文,抓住“正是注意使‘我’的意识指向闰土的圆脸、毡帽和项圈”“无疑,这里有‘我’对佩戴项圈这一习俗的记忆,也正是这记忆中的知识使‘我’面对外界的信息而做出‘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的认知评价”等句,对其中的关键点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

  11.(1)运用第二人称的手法,如对朋友的殷切话语,给人一种亲切感;

  (2)更好地抒发了作者对广西南宁虽为冬天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的喜爱之情。

  解析作答本题,先要弄清运用第二人称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内容分析出这样写能更好地抒发作者对南宁冬天景象的喜爱之情这一点即可。

  12.既指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也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还指人们对生活越变越好的期盼。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联系全文内容来考虑,明确句子本身的含意,然后分析出词语的深层内涵。“自然界之声”可以通过第②段分析得出,“生活之声”“期盼”可以通过第⑤段分析得出。

  13.自然界生机勃勃;

  祖国南方人民生活富足;

  人们渴望着高歌、呐喊,用辛勤劳作唤醒每一块石头和每一寸土地,拥有爱、献身、战斗的精神。

  解析作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找到相关信息所在区域,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概括。文中第②段说“南国的一月给我的冲击却依旧在我的心田里引起许多余震”,由此可知“冲击”的内容应在下文中,下文主要描写了自然界的种种景象和南国人民的生活,据此即可概括出答案。

  14.(1)长句与短句相结合。如“写着写着,我迷路了,我走失了,我不知不觉之间把冬天给弄丢了”与“请广西和南宁,羊蹄脚和棕榈科植物,请织布机的太响的闹嚷和金红灿灿的橘、橙代我作个检讨吧”,长短句交叉使用,写出了自己对祖国永恒的春的感叹与赞美。(2)多处运用修辞。如“我时时用朔方原野上的风,用难以逾越的冰山,用呼呼叫的炉火和铜铃叮咚响的马拉雪橇提醒我自己”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你们把我的冬天拐走了,你们把我搞乱了,使我困惑了”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3)优美抒情而又富含哲理。如“笔底下走出来的不是冬天,而是春天”等句子优美抒情,又寓意深刻,写出了对祖国南方虽为冬天却春意盎然的感叹。

  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语言特点有哪些,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作答时,一要从情感表达的角度来分析,二要从句式的角度来分析,三要从修辞手法的运用的角度来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中,有情感深沉的句子,有长句,有短句,有运用修辞的句子,将其找出后加以分析即可。

  15.一是因为南国的冬天没有冬意,有的是一种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自然之美,作者对其十分喜爱;

  二是为社会物产丰富、人们生活蒸蒸日上所感动,对祖国充满着希望。

  解析从文中来看,作者从冬天写起,并时时用冬天特有的事物来提醒自己,最后却分不清是冬天还是春天,是因为南方的冬天没有冬意,而且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此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6.C[疏:对古书的注解。] 17.D[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它/助词,的。D项均为动词,是。] 18.D[“认为罗浮山的风景不如丹霞山的风景优美”不合文意,原文只是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胜出。] 19.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 20.(1)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步下山。

  (2)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参考译文 甲辰年暮春时节,我到达广东东部,听说仁化县有风景优美的丹霞山;

  于是在五马峰下停船,另租一艘小船,顺江而下前往丹霞山探访。

  船行了一天一夜,到达丹霞山。只见丹霞山到处是绝壁,没有可通行的小路,只有山的一侧裂开了一条缝,(这条缝)就像是被锯子斜斜地锯开的一样。人侧着身子进入,很久才找到路。拉着铁索向上攀登,见到另一番天地。借助露出地面的松树根作为斜坡的梯级,天然的参差起伏,绝不会使脚下打滑。没有树根作为梯级的地方就开凿山崖石头作为梯级,细数一下共开凿三百级台阶。到阑天门时山路最为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山路的尽处上面横放着一块铁板作为进出的门,若一人拿着长矛守卫,连一只鸟也飞不过去。山上的楼台庙宇很坚固也很宽阔,开凿山崖形成沟渠,把水引到寺庙的厨房,十分巧妙。有佛塔建在悬崖之下,悬崖像高高张开的布覆盖着它。佛塔的前面群山环抱,就像是各国的诸侯拿着玉帛来朝见。其间夹杂的山岭像巨大的牦牛或丑陋的犀牛,像大秦国魔术艺人的表演,像张开两翅的鹞鹰或舞蹈的蛮人。(晚上,)我借宿在静观楼,山高千丈;

  (我)紧挨着窗户站立,(山)压迫着人的魂魄,连梦中也觉得沉重。山的中部凹陷进去好几丈,泉水如珠子般悬空滴落,躺在床上听着泉水叮咚的声音连绵不断。山涧中有很多身上有着美丽花纹的鱼儿在游动。我放下笔砚静坐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已忘记了有外面的世界,忘记了有家,也忘记了这是哪里。

  第二天,(我)沿着原路下山,就像在整理旧书,更加觉得很有滋味。站在高处眺望自己上山的路,从江口到这里,就像蛇盘伏着,蚯蚓弯曲着,纵横交错无穷无尽,大约有一百里那么远。如果用郑康成“虚空鸟道”的说法,拉成直线行走,那么从五马峰到丹霞,一会儿就可到达。这时我才明白大自然是故意做出回转曲折的样子,正如文章如果不曲折就不是好文章。但从高处俯视山下,丹霞山确实十分陡峭,人不能不感到害怕,于是我坐在石阶上一级一级地挪步下山。

  僧人问我:“丹霞山与罗浮山比较怎么样呢?”我说:“罗浮山的风景分散,找到一处美景的快乐补偿不了付出的辛劳,丹霞山凭着美景的集中胜出。”僧人又问我:“丹霞山上没有古碑是为什么呢?”我说:“雁荡山从南宋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唐代文人的题名;

  黄山明代开始开发,所以没有宋代文人的题名;

  丹霞山是本朝初期才开发的,所以连明代的碑刻也没有。从大禹时期到现在大概有四千多年了,名山大川,还有混沌而没有被开辟的,像黄河的源头,到元代才被探访到,这就是它的明证。然而从这点来看,山尚且如此,就更加明白圣人们的学说是无限广阔的。如果因为前代的贤士们偶然对经典作了一些注解,就马上想小心谨慎地禁锢后来的学者,不让他们再增加一点新的观点,这真是浅薄而荒谬啊,大概不应该这样吧!” 21.听雨 22.这首词运用了对比、反衬的表达技巧。少年时买笑歌楼是浪漫欢乐的,壮年时漂泊客舟是孤苦忧伤的,暮年时避居空门则是灰心麻木的。这三种处境、心情两两形成对比,而少年时的欢乐又反衬了后两个时期的孤苦、麻木。作者以此反映了南宋亡国前后自己心境的变化。

  23.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4.人皆可以为尧舜。成为圣人并不难,每个人只要有向善之心并努力去做,就能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德行高尚的人。

  参考译文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有这说法吗?”孟子说:“有。”(曹交说:)“我听说周文王身高一丈,商汤身高九尺,如今我身高九尺四寸,却只会吃饭罢了,要怎样才可以(成为尧、舜)呢?”(孟子)说:“这有什么关系呢?只要去做就行了。假如有个人,他的力气提不起一只小鸡,那他便是一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有个人说自己能够举起三千斤,那他便是一个很有力气的人。那么,举得起乌获所能承受的重量的,也就是乌获了。人难道该为不能胜任发愁吗?只是不去做罢了。在长者身后慢慢走叫做悌,快步走到长者前边去叫做不悌。慢一点走,难道是人做不到的事吗?只是不去做罢了。尧、舜之道,就是孝和悌而已。你穿尧的衣服,说尧说的话,做尧做的事,你便是尧了。你穿桀的衣服,说桀说的话,做桀做的事,你便是桀了。” 25.(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3)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4)竟无语凝噎暮霭沉沉楚天阔(5)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26.审题提示这是一道以寓言故事为材料的作文题,对于这类材料,我们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相关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从而提炼出观点。写作时,我们不妨把“缺了一角的圆”看作有缺陷的人,把圆寻找一角的过程看作有缺陷的人们奋斗的过程。写作时以下角度可供参考:(1)要学会取舍。舍弃有时也会变成得到,失去很少却获得很多。(2)勇敢面对缺陷,顽强绽放生命之花。(3)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成功,存在于每一天的前进途中,存在于每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小小的收获之中。(4)珍惜不完美的人生。有时人生就是一个发现缺陷然后去填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得到成长,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意义。(5)放慢脚步。虽然前行的道路上风光旖旎,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拥有一份心境来驻足欣赏这景致。

  佳作展台 不完美的完美 乔钰 缺了一角的圆的经历,何尝不是你我的经历!我们总是跋涉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认为只有理想实现的地方才是完美的所在地。事实往往是当我们真正到达,回头来看,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就像这个圆,在未找到自己的另一角的途中它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尽管它沿途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于当时的它来说寻找另一角更有吸引力。当它找到缺失的一角,诚然它有一瞬间的快乐,以为自己终于“完美”了,“完美”后疾驰的人生该是它曾认为的完美人生了,可它最终却选择了回归“不完美”的状态。

  无论是圆也好,是人也好,常常就是这般不完美的完美。

  最近听到一句话:凡事最忌讳完美。细细品来,不无道理。我们虽然想尽善尽美,但我们都明白并且不得不承认,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所谓完美只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基础的一种满足。我们可以努力地去追求它,但是要拒绝它带来的追求脚步的终止。就如最终放弃那一角的圆,不完美更好。

  作家蒋方舟的人生,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似乎是完美的人生了,但她却说“三十岁之前犯完所有的错,各种错误都要经历一番”。如果说完美意味着少犯错误,那蒋方舟简直是在执拗地追求着“不完美”,我们却偏爱她这“不完美”的“完美”。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一帆风顺者有之,但这样的人生就叫完美的人生吗?要我说,经历让生命丰富,错误让人生厚重,这样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我们的生活,要不完美的完美。不完美的完美,是真正的完美,它给人生的不是满足的止步不前,而是新鲜的活力,让生命的颜色更加鲜艳。

  圆扔掉那一角,回归不完美,使那不完美时的历程更加丰富多彩,是完美之后的再次启程。蒋方舟三十岁之前打算多犯错,不是为了标榜自我,而是为了更多地去体验人生,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

  当我们以完美的心态走在不完美的追求之路上时,那路两旁的鲜花、流水、树木,将丰富我们的人生,它们留不住我们追求的脚步,但它们是我们追求的一部分,它们使我们的路程更完美。

  监理周汇报(1),2

  高考历史复习,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

  大学语文复习,(1)

  高三年级职高语文周测试卷

  高考历史复习,高三历史自测试题1-4答案

高三语文复习,1周1测,第2周(语文周报高三语文模拟题二)相关文章:

2021高三语文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备课组计划

高三语文复习学习计划5篇(2022届高三语文备考计划)


相关热词搜索:高三语文复习   1周1测   第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