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评语共3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教学评价)

时间:2022-06-12 14:24:3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一年级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评语共3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教学评价),供大家赏析。

一年级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评语共3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教学评价)

一年级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评语共1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11个生字,正确书写3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猫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制作教学课件、动物卡片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景”,“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指着课文,可以轻声跟读。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认读。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去掉拼音,学生开火车认读。

  4、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5、说说课文一共有几句话?指名分别朗读。齐读。

  三.精读品味入境

  读中感悟体验

  1.课件展示下雪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你喜欢下雪吗?为什么?指导朗读第一句话。

  2.出示雪地里走来一群“小画家”的情景 (1)理解什么叫“一群”?

  (2)小画家分别是谁?用直线在书中画出。他们分别画了什么?用曲线在书中画出。

  (3)学生汇报。

  2.指名上台贴图(将小画家和他的作品对上号) 3. 完成书上的连线题。

  4.边看课件“小画家”们画画的情景,说说他们用什么画画?夸一夸他们。 5.拓展练习:我会说

  6.还有哪些小动物的脚印是什么样的?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还有哪些小动物像青蛙一样冬眠? 四.指导背诵课文

  1.出示课件,指导背诵。

  2.说说自己学了这课的收获。 3.唱一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五.巩固自主识字

  加强写字指导 1、认写3个生字。 2、(1)

  学生观察课后“我会写”的生字,读一读,在全班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教师提醒学生“几”、“鱼”在书写上的不同点,重点指导练写“鱼”字。

  (3)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摹3个生字,教师巡视及时加以指导。

  (4)展示部分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再各自练写。

  教学反思:

  教师在范读指导中,巧妙地利用了探究性的阅读方式。在范读“下雪啦,下雪啦!”一句时,教师通过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感悟,说说自己听出了什么?学生的感悟真实、自然地流淌出来,而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他们先后听出了:老师朗读这句话时声音越来越大,语速越来越快,心情越来越高兴。学生们在教师的朗读示范中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地探究,老师是怎样读好这句话的。教师范读的第一个作用就要是让学生“知其然”。

  学生不是被动吸收的“机器人”,也不是咿呀学舌的“小鹦鹉”,在探究出教师是怎样朗读好这句话后,他们接着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朗读这句话。经过他们的讨论、领悟,学生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种理解又是带有个性化的。学生们心领神会了,朗读好这句话就不难了。教师范读的第二个作用就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不应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应落地有声,引起学生探究和领悟,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一年级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评语共2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

  教学设计说明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著名儿童文学家程宏明写的经典童谣,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自 1985 年就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至今已经 30 年了。其诗句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富有童趣。课文设置下雪的环境,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的形状特征,以青蛙没有参加“画画”,说明青蛙有冬眠的特点。《雪地里的小画家》生动活泼、朗朗上口的儿歌语言,十分贴近一年级儿童的阅读节奏,很容易激发儿童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当然,进入教材后,本文除了文本的原生价值,更被赋予了语文的教学价值。孩子们在这首儿歌的学习中,不仅要了解文本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文本是怎样写的”、“文本是怎样读的”、“生字该如何书写”等语文教学价值。根据《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提出的识字、写字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以及阅读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为本课第一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等 11 个生字,认识偏旁“虫、目”。正确、端正书写“几”。 2.了解小动物脚的形状特征及青蛙冬眠的知识。

  3.在情境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感叹号,读好感叹句和疑问句。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体现儿童立场,以学为本,追寻语文的学科逻辑和儿童学习心理契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努力贴近儿童的真实学情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情况去进行教学。”

  如《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要求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但作为母语教学,学生各有各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验,特别是生字教学,孩子不可能是零起点的。因此高质量的识字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加强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前,我对我校一( 3 )班孩子进行了一次生字前测,该班共 44 人,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上表中不难发现,“几、加、为、啦”因为是高频字,班级中绝大多数的孩子都已经能正确认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再具体展开,而是通过读儿歌提供复现即可。而“用、参、洞、睡、蛙、成”等字则成为真正的生字,陌生率均在 50% 以上,如“睡”“参”这两个字,有 % 的学生不认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将这些字集中进行教学,先让认识的同学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再有重点地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识记,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这样的识字教学既尊重学生的元认识,承认差异的存在,又巧妙的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互助识字,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有效性。而陌生率最高的“用”因为是本课要书写的生字,因此在集中识字环节不做重点指导。

  二、聚焦低段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

  “识字、朗读、写字”是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三个核心内容,具有强烈的学段性特点,这是符合孩子语文学习敏感期的,教学就应该顺势而为。本课深谙其里,无论是设计还是现场执教都努力体现这方面的思考,以期为学生的语文生命奠基。 创设情境朗读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如一开始,我创设大雪纷飞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喜爱玩雪的积极情绪,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来朗读“下雪啦,下雪啦!”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再有童谣最后两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教师则采用和学生情境问答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读好问句这一具体朗读目标。写字教学一直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为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在时间上有足够的保证,其次要有科学的指导方法。本课“几”的书写难点在于“横折弯钩”,要把横折弯钩写圆润、舒展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特点,指导时,采用添加辅助图的方式,很好地突破了这个难点。

  三、努力打造愉悦自由的课堂环境

  低段的教学首选应该是愉悦的教学,让孩子在课堂上有安全感。唯有这样的状态,孩子才是最智慧的。本课教学重在情境创设,力求无痕教学,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尤其是本课基于文本内容的课中操的设计,更是游戏精神在课堂中的很好体现。

  如在学习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一句后,教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学小动物跑跑跳跳,并通过有趣的师生对答“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鸡小鸡画什么?小狗小狗画什么?”对上面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课中操结束安静下来后,教师通过情景采访:“小马,你画了什么?你会画别的画吗?”让学生顿悟: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的画是他们脚印。接着引出下句的朗读训练:“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整个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解放身体,适时休息,更是在整堂课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想一堂课的容量是极其有限的,但我觉得作为一位低段语文教师,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天使,让孩子在安全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熏陶、享受童谣带来的美和力量。

  教学实践反思

  一、识字教学基于学情,体现差异化教学

  第一学段识字目标中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一说。为此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引导识字途径,激发孩子日常识字兴趣十分重要。经过对本课生字的前测,我确定了本节课生字教学的重点为“参、洞、睡、蛙、成”。在具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尝试齐读。事实上,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孩子是“识字先进户”,这个环节就是他们的展示平台,通过“你早就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达到“同伴教学”的目的。

  但是,学生认识一个字,并不代表掌握这个汉字,因此教师需要有侧重地进行引导。在这过程中,不仅引导孩子读准字音,还进行多种识字方法的渗透。在教学“参”时,我重在读音,让学生在“我参加过什么活动”的说话训练中,巩固正确读音;教学“洞”时,我采用扩词的方法,通过相应图片的出示,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于是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了;教学“睡”时,则通过欣赏“睡”的小篆体,了解“睡”的本义,感知“睡”的会意构字法,重在感受中国的汉字文化;教学“蛙”时,重点在字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方法来识记。根据学情和字的特点,所采用的差异化教学,在本节课中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学习的增量明显,个人觉得这是课的一个亮点。

  另外在识字教学中,也体现了较强的课堂生成意识。如学生在给“成”组词时,说出了“沉睡”一词。这时,我将“沉”写在了黑板上,并告诉孩子,这个字读前鼻音。继而告诉孩子,汉字中有许多读音相似或相同的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读准字音,看清字形。进而进行“成”的读音的巩固。

  二、朗读指导注重情境创设,实现了整体无痕教学

  创设情境朗读是本课的一大亮点。如一开始,我创设大雪纷飞的情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喜爱玩雪的积极情绪,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情绪来朗读“下雪啦,下雪啦!”学生感情朗读就水到渠成。如感叹号的教学,也创设了相应的朗读情境,使学生对感叹语气的朗读十分到位。再有如朗读最后两句“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教师则采用和学生情境问答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读好问句这一具体朗读目标,并通过童谣创编,强化了这种童谣句式的朗读节奏。

  本课比较遗憾的是文本的整体朗读较少,若能继续创设情境进行数次整体朗读,教学的整体感会更强。

  三、基于文本内容的课中操实施,充分体现教学的游戏精神

  基于文本的课中操设计是本课的一大亮点。本课的课中操设计基于文本内容,学习了“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这一句后,教师说:“小朋友,小动物在雪地上画画多有趣呀,让我们也学小动物到雪地上去玩一玩吧!”学生在音乐声中学小动物跑跑跳跳,并通过有趣的师生对答“小马小马画什么?小鸭小鸭画什么?小鸡小鸡画什么?小狗小狗画什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前一个环节的内容进行复习小结。而后,教师的一句“大家快坐下来吧,再跳下去,雪地上的画就乱了。”让学生从玩闹中迅速安静,教师通过情景采访:“小马,你画了什么?你会画别的画吗?”使得学生顿悟:原来小动物们在雪地上画的画是他们脚印。接着引出下句的朗读训练:“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课中操在这里不仅仅起到放松学生身体的作用,它还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玩中进行学习。我想,只有当孩子意识不到的学习才是孩子喜欢的学习吧。

  四、写字教学严格要求,力求形象化指导

  本课书写的生字“几”,字形简单,写正确不成问题。在分析试教中学生“几”的书写情况时,我发现学生将这个字写端正,写美观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书写时“竖撇”不够直,字的落脚处不够平,从而导致整个字不够端正。第二,“横折弯钩”弯钩的转弯处不够圆润,不够舒展。根据低年级形象化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在指导书写时,主要借助画辅助线和辅助图的方式来突破上面的难点,(如下图)在随后的书写评价时,我也紧紧围绕“竖撇写直”“两脚平放”“横折弯钩舒展”进行评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第一次展示的学生,在指导后,再进行投影仪展示评议,这样的教学价值会更大。

一年级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评语共3

  全文:“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啦!” 不晓得你是就要课文还是要别的东西,所以这个也附上: 背景知识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知识为一体的儿童诗.儿童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的作者程宏明是一个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2、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为了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诗就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喻,根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形状特征,因此这篇课文十分符合《语文新课标》第四条教材编写建议:“选文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3、具有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决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须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担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须规范、得体.《雪地里的小画家》文质优美,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学情分析

  1、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韵文,作者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学生一般比较喜欢读.

  2、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起点”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所有学生都不认识这些字,要求所有学生统一经历教师设计的“识字步骤”.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学生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似乎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教学理念

  1、实现学问性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强调通过图画、表演、想像、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体验的频度,加深学生体验的深度.尤其要强调让学生通过“朗读”这种语文形式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2、实现内容性知识向方法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明显提升了“过程与方法”的地位.本课的教学志在让学生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后面的结果固然要紧,但“朗读、观察、讨论、查阅资料”等得出结果的方法和过程更是凸现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之内.

  3、实现学科性知识向综合性知识的重心转移: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体现为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鼓励学生提出“真实”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到大自然中观察,进行讨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以及“虫、目”这2个偏旁,会写“几、用、鱼”3个字,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在尽情的朗读中体会“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喜悦;通过“观察”等方法理解为何“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副画”;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了解动物冬眠情况和冬天更多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内心喜欢这种朗朗上口的儿童文学作品,愿意主动背诵;向往冬天,有一种要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渴望到大雪纷飞的冬天,到雪地上去尽情地嬉戏、玩耍.教学精彩片段设计

  一、两个识字教学片段比较.

  (一)

  师:学习小组请注意了,这里有11个字,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骄傲”地读

  一读自己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并且要读得响亮,让小组内的其它同学都能听清楚.(生小组内学习)

  师:谁来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自己认识的字.生:(上台带领大家读)

  师:(生欲下)你是老师,你不抽查一下吗? 生:(抽查)

  师:你是老师,学生读好了,你不评价一下吗? 生:(抽查并评价)

  师:这么多字你们都认识了?我们没学过啊,你们是怎么认识的? 生:我在KLOK里看到过这个“啦”.

  生:我在爸爸吃的“洋参丸”里看到过这个“参”字.生:我在背古诗的时候看到过“梅”字.师:哪首诗? 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

  师:是啊,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可以识字.师:还有哪些同学,其中一些字不认识,请站起来.(有个别学生学生站起来)

  生:我发现所有的学习小组,都有同学全认识这些字,那么请学习小组内的同学相互帮助来识字.生:(小组内学习)

  (二)

  师:同学们,《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非常有趣的儿童诗,你们是希望老师一句一句教你们读呢?还是自己把它读会.生:自己读.师:老师非常欣赏你们的选择,你们自己试着读读看.生:(自己读)

  师: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一定碰到了“生字宝宝”,谁到黑板上来,把“生字宝宝”画出来? 生:(到黑板上画)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生字宝宝,怎么办呢? 生:可以读一读拼音.师:借助拼音识字是个好办法,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生:可以问自己的同桌.生:可以问老师.师:老师要强调,当自己确实没有办法时,可以及时请教别人.但老师不喜欢,自己一点也不努力,马上就去麻烦别人.……

  师:下面同学们就以自己的方法去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吧!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

  师:刚才很多同学在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宝宝下面划了线,现在如果认识了,就请上来把这条线给擦去.师:既然都认识了,我就请一位同学读读这首儿童诗.(指名读)

  师:我还是不相信你们都会读(表情夸张),因为读整篇课文容易,读不出的字可以顺下去读.师:这些词语谁会读.(老师把诗中的有些字擦去,剩下了一些词语和短句:下雪啦梅花几步青蛙为什么参加睡着) (指名读)

  师:如果谁能认得这些单个的字,那真叫有本事了.(老师把词语中的有些字擦去,留下单个的字:啦梅几蛙参加睡) (指名读)

  师:我不得不佩服你们,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了这么多“字”朋友.但是你们谁又能为这几个字找朋友呢? (老师和学生玩起了“一字开花”游戏,例如让学生给“参”这个“花心”组词:“参加”、“参谋”等,学生每组一个词,老师就增加一个花瓣.评析:

  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起点是不一样的,同样是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甲同学面对的可能是生字表中列举的11个生字,乙同学面对的可能只有5个生字,因为其余他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已经认识了,而丙同学可能面对的是15个生字,因为有些字虽然已经学过,但他已经忘记了.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巧妙的利用这种差异,让学生互助识字,课堂识字效率就比较高,至于教师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些字没教过你却已经认识了?”志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识字,例如看招牌识字,剪报识字等.但是,第一个识字教学片段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即注重了识字的结果,却淡化了识字的过程,淡化了识字方法的指导,学生的识字主要以“听读”的方式实现的.而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方法的指导上就比较注重,那种教学程序让学生意识到可以通过“读拼音、问同桌、请教自己信得过的朋友、听读、查生字表、查认字表、猜一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生字宝宝”.而且,第二个识字教学片段在识字目标达成情况的检验上也比较落实,即让学生识读单个的字,因为对字真正的认识应该是脱离具体语言情境的.总之,识字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前面两个例子都是集中识字,有的老师要采用分散识字也当然可以;识字的程度也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定,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应具体对待.

  二、一个阅读教学片段及变式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

  生:老师,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哎,这倒是个问题,但老师不回答.我要先看看大家课外收集的动物脚印.(老师在几天前就布置了一项有趣的作业,将小动物的脚涂上墨汁,把它们的脚印印在白纸上.)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鸡的脚印.师:谁能看着这个脚印说一句很美的话.生:小鸡踩出来的脚印很有趣.生:小鸡的脚印很可爱.师:谁还能在这句话中加一个“像”字.生: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生:老师,这是我收集的小狗的脚印.师:谁继续用一句话描述这副画.生:小狗的脚印像梅花.生:小狗在白纸上踩了一朵梅花.(继续用语言描述其它动物的脚印)

  师:听说有同学把自己的手印、脚印也印在了纸上,让我们看看好吗? 生展示(学生笑)

  师:你用手、脚画画的时候开心吗?(生答开心,笑)同学们别笑,真有画家有手画画呢,那叫指画.师:对了,刚才你提了一个什么问题?(面向刚才提问的学生) 生: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为什么会画画呢? 师:这个问题你们现在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师:既然明白了,那我们就来读读它们师怎么作画的.生:(读)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副画.评析及变式:

  他们为什么能在雪地里画画?他们是怎么画画的?——这些在我们看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对于缺乏相关生活经验的小朋友来说,却是需要探究才能得到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建议教师用简笔画分别画出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的脚印,再画上竹叶、梅花、枫叶合月牙图案,请学生观察,了解脚印与图案的相似之处,连线理解为什么称小动物们为小画家,最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上面这个课堂实录中的教师,由于在备课时已经“预测”到学生会提这样的问题,因此,他指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显得由为巧妙,具有艺术性.整个过程教师都没有作正面的解释性回答,而是让学生描述直观的自己收集的小动物的脚印,在言语实践中自然感悟问题的答案.当然,一旦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问题就会五花八门,但学生的问题出来了,我们就必须重视,不能搪塞.因此,学生提的问题不同,教学过程就会有所改变,下面是对各类问题的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谁?他们画了哪些画?——一年级的小朋友经常会问这些能在文章中直接寻找到答案的“是何”一类的问题.当学生问出这类问题时,教师最好温和地请他再读读想想,让他自问自答.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画画的时候高兴吗?——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时,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化处理,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下雪天的“幸福生活”,从而进入“小画家”的情感世界.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哪些动物也会像小鸡、小狗一样,来雪地“画画”呢?(你还见过哪些小动物的脚印?它们像什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啦?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冬眠的动物?)——这是一类需要学生查找资料或者到生活中亲身观察以后才能获取答案的“为何”一类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肯定这些问题的价值,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引发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更多的事物,并且把认识事物与理解课文结合起来.

  三、朗读、背诵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朗读时,要激发学生的朗读情趣.读前两句可启发学生回忆,下大雪了,你们怎么做的?由此想象出“小画家”们和我们一样兴奋地跑向雪地,边走边欢呼,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读第三句的四个分句语速可稍快,语调一起一伏,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画画场面.第四句要表现出“小画家”们的自豪感,突出“几步就成”这个词语.最后一句中“睡着啦”要读得轻松、稍慢,突出青蛙在冬眠呢.当然,可以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出趣味,例如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配着欢快的儿童舞曲读等等.指导背诵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让学生看着课件或者课文的插图来背诵;可以采用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如:下雪啦,( ).小鸡画竹叶,( ),小鸭画枫叶,( ).不用颜料(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也可给学生一个顺序:“一群小画家来了——小画家们画画——青蛙呢.” 重要练习题举例

  1、连一连,读一读 一群一副一只一片如果学生读出“一群可爱的小鸭,一副美丽的图画” 小狗小鸭枫叶图画等,教师要特别表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鼓励学生连好后创造性地有个性地读,例如“小鸡在 枫叶竹叶月牙梅花雪地上画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等.

  2、读一读,继续往下说词语,看谁说得多.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动物类:小羊、白兔、松鼠等) 竹子、梅花、枫树……(植物类:白菜、桃花、樟树等) 篮球、乒乓……(体育器材类:足球、橄榄球等) 红色、绿色……(颜色类:黄色、紫色、蓝色等)

  3、你能将下面的词语从新排列说一句话吗?相信你能做到! (1)脚印小鸡像竹叶(小鸡的脚印像竹叶.) (2)非常脚印小狗梅花像(小狗的脚印非常像梅花.) (3)脚印枫叶像小鸭红红的(小鸭的脚印非常像红红的枫叶.) (4)月牙在雪地小马留下脚印像(小马在雪地留下的脚印像月牙.)

  4、做一做(课前)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下雪,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吧! 你的家乡下雪吗?如果不下雪,就和小伙伴一起去收集雪景的图片吧! 不要要忘了,看了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哦! 不

  5、玩一玩

  小朋友,你听说过指画吗?就是用自己的手指来画画.如果你有兴趣,可以试

  试看.对了,用手指画画之前,你可以请教你们学校的美术老师,她一定会给你很多建议的;画好之后,不妨向你的朋友说说,你画了什么.(如果有必要,可以插一两副指画作品)

一年级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评语共3篇(雪地里的小画家课堂教学评价)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一年级雪地里小画家教学评语(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