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一拜年作文4篇(写初一拜年的作文)

时间:2023-06-01 17:0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初一拜年作文4篇(写初一拜年的作文),供大家赏析。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4篇(写初一拜年的作文)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不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这首诗,故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我的故乡位于湖南炎陵县鹿原镇,但镇旁乡村的春节才令人回味无穷。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婆婆家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精巧的对联,那鲜红纸上的一撇一捺显得龙飞凤舞,像一个笑眯眯的脸蛋,洋溢着春节欢乐的气息。听婆婆说:贴对联是当地的一门手艺,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就得在对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间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对联上藏着各种各样的笔风:有稚嫩的、潦草的、坚韧的……应有尽有。虽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着一种浓厚的风情。走进厅堂,桌子上花花绿绿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清脆的藕片铺在“宝莲灯”上,各种各样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鲜亮的油炸食品摆成奇形怪状的形状等等。丰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庆分布则越来越广泛,是来年的好兆头。

  但是食品的诱惑并不能使我馋涎欲滴,蚕豆粉丝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飘香。在故乡,贴完春联后,拜年的客人接连不断,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蚕豆粉丝。快到中午时,我和表兄弟们赶紧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爷爷婆婆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我们躲在远处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来,只因为这鞭炮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发出可怕的声音,胆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一溜烟跑回家。堂屋里弥漫着烟雾,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我们几个小馋猫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贪婪地吮吸着润滑而又带有韧性的蚕豆粉丝。汤汁的香味扑鼻而来,似乎掩盖了难闻的烟味。烟雾散尽后,我们一窝蜂冲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来到水边,用火点燃鞭炮扔入水中,随后水花四溅,一股泉水直冲上天,几条鱼儿一跃而出,翻了个跟头,一会儿,水面上又恢复了平静,我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有时候用烟屁股点燃鞭炮,还没来得及见检查是否点燃,就一闪而去,可水面上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当我们欢呼而来探个究竟时,突然,一个大浪头翻滚而来,鲤鱼打挺的景象又重现。接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叫声回响在周围,打破了山峦的寂静。这就是孩子们唱晚而又惊险的游戏。晚上,亲人团聚在一起放烟花,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雨点散开来,蕴含着一股轻松而又欢快的心情。

  故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故乡春节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人间的美好。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2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这是明代诗人文征明写的一首关于“拜年”的诗。

  拜年又有许多别称,像“见节”、“拜节”、“贺正”、“贺年”、“贺岁”等等。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监利县风俗习惯别具特色。农历正月初一这天,先拜祖仙、后拜父母、出外叫出行。初二拜丈母娘,初三家家户户互相团拜。拜年时晚辈要向长辈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那我们为什么要拜年呢?

  拜年的来历有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主要的说法是:古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地残食人群。人们只能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小时候,我们很早就起来了,出去拜访亲朋好友,碰到认识的长辈就要说一声:“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新年快乐,祝您身体健康、吉祥如意。”长辈们就会给来拜年的小孩子发红包,不管红包里包了多少钱,我们总是开心地接过,高兴地向长辈们说:“谢谢!”

  可是现在,时代的发展,信息变得发达了。不再需要很早起来,不需要出去拜访别人,不需要与别人面对面的祝福。早上躺在被窝里,拿出手机,打开QQ或者微信,把别人发的祝福语复制,粘贴,最后再发出去,年就拜完了。红包什么的也只用手机发一下就完事了。以前人们是在躲避年兽,在不久后的今天人们却被另一只“年兽”给吃掉了!

  唉,现在拜年再没有原来拜年的真实感和趣味了!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3

  过去,逢大年初一,作晚辈的或年少的小字辈们,一大早要来给长辈的跪地磕头,行礼拜年。我不知这规矩是从何时开始兴起的,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们可能对此印象深些。

  小时候,我在农村里还见到过这样的礼节,城里不多见了。城里的人们大多是到长辈家里串个门,鞠个躬,问候问候,说些祝福拜年的吉祥话。

  过去,人们期盼过年,过年可以痛痛快快地吃上肉,也能吃上饺子了。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春晚,也没有听说过“禁放”这个词。

  快过年了,家家户户比赛似的“砰、啪”放起鞭炮来。越是临近年关,鞭炮声更是不绝于耳,年味十足。到了初五,俗话叫破五,鞭炮会响得更密集起来。直到过了十五六,鞭炮声还稀稀拉拉的。

  过去的大年初一,年长的早早起了床,家里已收拾的干干净净,桌上摆放些花生、大枣、核桃、瓜子、水果糖,也有的摆上几盘像样的凉菜,比如凉拌莲菜、姜末变蛋等,摆上筷子、小酒壶、小酒杯,以及香烟、火柴等,以便招待来拜年的客人,觉得这样才体面。那时,大人们给小孩子们的压岁钱,大都是分钱、毛票,也有给几元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和变化,有了电视,也有了春晚,好多人热衷春晚这道“大餐”,乐此不疲。再后来,家庭装电话的多了,人们带BB机的,使用大哥大、小灵通、手机的多起来,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短信拜年,电话拜年成为时尚。

  如今,人们使用电脑、手机的那是越来越多,人们竟使出了许多的新花样来,拜年,微信拜年,声音图片都能用上。即便相隔千万里,足不出户,也能把亲情传达给远方的亲人。

  其实,无论怎样的拜年,不光是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亲情。倒不如把对亲人的关心、关爱多在平日里体现。尽管现在的年味似乎越来越淡了,但愿亲情会越来越厚。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4

  鞭炮声响后的第一天,我随父母拜年。

  下楼。昨晚烟花留下的`红纸,今天依然散在地上。商店里灯笼、春联还没有下架,售货台上依然粘着拉花。我们拣过一盒过年前没售完的蜂蜜,准备的礼品虽不高档,但情谊深厚,予人一种亲切的暖意。

  把礼物放在汽车的后背箱,简单的启程。一路依旧热闹非凡。

  恍惚间也就到了该到的地方,眼前立着矮小的防盗门,旁边有不知是谁摆放的花束。寒假以后就没怎么见到奶奶了。

  敲门后就是一些隐约的脚步声,走得很慢,她来开了门。我向奶奶拜年。她还是老样子,白发皤然,平易近人的微笑,都没有随时间改动太多。

  屋小,装饰利落,窗户很是透光。端一杯清茶坐在木椅上,光从窗外树枝桠间一片片撒下,撒落在温热的茶杯里。这是奶奶每天的生活,过年也不能改变。

  看奶奶的茶倒在一只只玻璃杯里,看被水冲到杯子里的气泡慢慢浮上。阳光下的茶泛着金色,金色又染到了茶水上白色的热气。茶不烫,温暖适口,心中浮躁减退不少,有关宁静的残片拼凑起来。这间屋子好像与时间无关,自己进行着自己的故事。

  桌上放着小碟剥好的瓜子,旁边是一张折起来的报纸。奶奶视力不好,需要借助放大镜阅读报纸上的文字。她拿起放大镜费力的看字,用一只手抓起一些瓜子,递给我一点,然后吃下剩余的。

  父母喝完茶,奶奶也就放下报纸,他们聊起天。上一年里,大家都是苦乐交织。我在一旁沉默不语。父母同我一样,也为自己的事烦恼着,也有难言之隐。

  这里没有过年的热闹,没有大喜,没有大悲,一切都平淡到令人惊奇。这里居住着一位温柔的老人,她听着一切在我们身上发生的事,笑也好,哭也罢,说出来却又全都变得清淡。

  我们的年都不太圆满。任有我们想达成,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触碰的事。奶奶说,没关系,来年继续努力,你们还年轻,可以改变很多事。

  在宁静之中,我们向新年献上美好的祝愿。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4篇(写初一拜年的作文)相关文章: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6篇(初一拜年的小作文)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7篇 关于初一拜年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