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共3篇(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时间:2022-06-16 10:15:1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共3篇(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以供借鉴。

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共3篇(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共1

  孙乐业同志先进事迹

  杨楼镇作为萧县的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高标农田项目示范区,在萧县的粮食三大行动中做出了突出的表率作用,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该镇的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孙乐业同志。自他分管农业生产以来,带领着涉农部门的同志,以稳定全镇的粮食生产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和粮食生产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镇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011年,杨楼镇的粮食种植面积达亩,粮食总产量达万公斤,在自然灾害严重的情况下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一、抓项目建设,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2009年以来,孙乐业具体负责落实高标农田治理项目,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他不顾酷暑严寒,亲自下到田头地块, 带领水利工程人员,进行测量放线、监督工程质量,通过努力,使杨楼镇的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3万亩项目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全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抗旱和排涝能力大大增强抵御了2010年秋季罕见的特大暴雨,保证了全镇秋季粮食的丰收。在2011年春季的旱情中,新打的机井和蓄水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全镇的小麦得到了有效的灌溉,全部为长势良好的一类苗。在受灾的情况下,2011年比2010年全镇粮食产量净增加了万公斤,收到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老百姓的收入得到显著的提高。

  二、抓土地流转,增加粮食种植效益。

  为切实增加粮食种植效益,充分发挥种粮大户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孙乐业在工作中注重抓好土地流转,扶持好种粮大户,对本镇土地流转面积较大的粮食种植大户,在水利工程、科技推广、农业措施等项目上予以优先考虑,减轻了种粮大户的投资压力,有力推进了种植大户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目前,全镇已扶持千亩以上的粮食种植大户3户,土地流转50亩以上的种植户60余户。通过土地流转,在推动粮食种植效益,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三、抓良种补贴政策落实,提高作物良种覆盖率。 为切实落实好粮食补贴政策,孙乐业针对小麦良种补贴工作,坚持“专家推荐、市场认可、农民欢迎”的原则,认真筛选品种。在补贴良种供应上,采取了中标企业送种到乡镇,乡镇验收后集中送到村的模式,切实保证了供种的数量和质量,让老百姓用到了放心的种子。随着小麦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原来“远看绿油油,近看三层楼”的小麦品种多而杂的现象消失了,小麦的良种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推广优良品种,有效地提高全镇商品小麦的一致性。为进一步引导优质小麦规模化生产,推动粮食产业化开发,2011年,孙乐业又联系了知名企业皖王集团,让农户和企业合作种植优

  质小麦洲原9369,企业回收价格比其他小麦每公斤高出元钱,既推动了优质小麦生产,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四、依托专业合作社,提高科技贡献率。

  为加快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力度,提高科技贡献率,孙乐业又组织成立了光亚玉米种植合作社、华实小麦种植合作社、天福种植合作社等12个专业合作社,通过“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抓好示范带动,合作社对小麦、玉米的良种选用、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有力地推进了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的实施。2011年,全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36场次,培训农民3800余人,全镇粮农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科技对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的贡献率得以显著提高。

  五、坚持以民为本,保护粮农利益。

  孙乐业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粮农的利益为主。在高标农田项目的建设中,在不违反项目建设原则的基础上,尽量考虑粮农的实际需求。在土地平整上,把平坟、伐掉坟头杂树作为工作重点,全镇共平坟1223座,迁坟16座,伐掉坟头杂树2300余棵,保护了基本农田,受到了广大干群的欢迎。在修建水泥路和砂石路时,尽量做到少开新路,少占耕地,保护粮农的利益。在科技培训和推广上,孙乐业采取了“一村一品”的方式,针对不同村不同品种的特点,选取不

  同的培训重点,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孙德忠先进事迹

  孙奇同志先进事迹

  学习孙奇同志先进事迹

  黄德府同志先进事迹

  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

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共2

  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周忠先进事迹简述

  周忠,是龙州镇新民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该同志几年来,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为全屯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得到了全村人民群众的认同,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树立新形象脱“上访帽”

  过去,龙州镇新民村由于山林权属问题与邻近村屯发生纠纷,村民经常到镇政府和县城去上访,被扣上了“上访屯”的帽子,这给人们留下了很不光彩的印象,全屯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新农村建设落在了其它村屯的后面。2006年以来,为了彻底脱掉“上访屯”的帽子,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周忠同志主动引导群众采取互谅互让的积极态度,与发生纠纷的邻近村屯圆满地解决了山林权属纠纷问题。现在,该屯与附近的村屯群众和睦相处,已经不再存在任何纠纷问题。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村、屯党支部的思想教育下,钦王屯村民们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正努力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本屯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1、完成了人行交通道路的维修。新民村由于过往车辆相对较多,运输货物过重,使得路面变得坑坑洼洼,这给该屯群众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005年刚上任屯党支部书记,周忠就亲自驾驶自家的推土机,带领该屯群众40多人投工投劳,将该屯到公路约3公里的路面全部填平,并铲除路边的杂草,给本屯和附近村屯的群众行走、车

  1辆过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2、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该屯人畜饮水问题一直是群众心中的一个结,虽经历届党支部书记多次争取项目,但该屯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2005年,周忠同志从自我做起,率先以个人名义贷款5万元来筹集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该屯的人畜饮水问题,再带动全屯群众多方筹集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在村后山上建成一座投资金额达20多万元的水塔,从此,全屯人畜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而且还对促进本屯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本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维修建成了全屯的环田路。由于每年在耕作季节,群众耙田等农用工具较为困难,工具都要自己扛,小金牛进入田间耕作需要经过很狭窄的田埂。2005年,周忠同志用自家的推土机无偿将该屯4000多米的环田路全部推平,使全屯群众农用工具能顺利进入田地,结束了该屯群众生产耕作劳动工具用人力扛的历史,大大减少了农民在日常生产耕作中不必要耗损的劳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给群众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到附近乡镇做生意。

  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群众寻找致富路子

  周忠同志是全屯经济能人的代表,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利用外出经商的有利时机,充分领会、用活上级部门出台的有关农民优惠政策,时时为本屯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第一,大力发动群众进行水田种植甘蔗。200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项目跟着甘蔗走”的新思路。他结合本屯的实际,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计算后,积极发动全屯群众进行水田种植甘蔗,向群众宣传有关水田种植甘蔗的优惠政策、经济效

  益和当前甘蔗的价格走向。在镇政府没有下达种蔗生产任务的情况下,他们积极推广优质品种,全屯水田种植甘蔗面积达100多亩。为了做好甘蔗生产工作,从临近县做生意回来后,他自己一个人到本屯甘蔗生产地去巡查有无病虫害,一旦发现,就通知该户主及时、彻底地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2006年正值龙州县范围内干旱高峰期,他大规模地组织群众用15部抽水机给甘蔗进行抗旱,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当年种植的甘蔗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全屯自发种植了120亩的甘蔗,也相应地争取到了一批项目配套资金,为全屯公益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第二,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周忠积极与县级有关技术单位联系,有针对性的邀请技术单位到本屯进行授课, 2006年共邀请了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妇联等单位对本屯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

  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壮大屯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该屯前面有一片地势较为低洼、种植农作物经常遭受到水涝而没有多大收成的20亩的田地,黄忠于2005年底组织召开群众大会,专门研究讨论利用这块田地修建一个屯级集体鱼塘。此方案一出,全屯群众无不赞同,黄忠同志立即带领农民群众利用2个月的时间建成了集体鱼塘。有些农户还在池塘上养上了鸭子。现在鱼塘第一批鱼已经上市销售,进一步壮大了该屯集体经济。

  四、修建屯党支部活动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新民村党支部不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十分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2006年,他们自发集资4万元兴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

  集资3万元兴建了屯级党支部活动室,新民村党支部也成为新民村第二个建有活动室和篮球场的屯级党支部。2007年春节,该屯成功举办了新民村的各项比赛活动。

  五、顺应新形势,组织村民开展“城乡清洁工程”

  新民村离县道公路约有公里,在公路边是看不到的,但在全区正在开展的“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为了顺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善本屯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周忠就开始组织全屯村民在本村自行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带领全村村民将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全部清除,并制定出了一套符合本屯的、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近日,他从集体经济中支出一批经费,修建2个垃圾池,并给每户群众发放一个垃圾桶,明确规定各家各户按时按指定地点倒放垃圾,全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群众卫生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名普通的屯党支部书记,周忠同志致富不忘众乡亲!他以自己的实践,信守他的誓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普通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典范,是龙州镇“新农先锋”的典型代表!

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共3

  汽车学院王忠同志先进事迹

  一、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党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做好支部书记的工作,组织支部同志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党员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

  1、发起并组织参观2009年上海国际车展

  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动力党支部发起并与学院其他支部的教师、研究生共38人,于2009年4月23日参观了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了解国际上汽车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国内外各汽车公司的汽车发展情况,为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提供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2、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一行参观内燃机实验室

  4月25日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一行30多人来我校进行科学发展观的交流参观学习。组织动力机械系老师参加了交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发展。

  3、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专家参观内燃机实验室

  5月25日下午,组织部分党员教师与参加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11-2020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会议的部分专家座谈。

  4、与学生党支部开展交流活动

  支部的教师与结对的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活动,先后资助困难学生2名。

  二、积极参加学科建设

  2007年以来,先后参与和组织申请获批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先后完成了省重点学科的申报材料的整理,申报书的撰写等工作。特别是2008年省品牌专业的验收等工作,发挥了党员带头作用。

  积极与企业联系,为汽车学院设立了“常柴学生与教学奖”。

  三、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2007年以来,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3门学位课程、2门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2项,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1项,完成部省级鉴定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12篇),培养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7名,博士学位研究生2名。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2名。教学工作量年年超过学校规定的指标。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教书育人。

  在担任系主任和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学校布置得各项教学、科研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了近100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任务和日常的教学安排工作。

  四、认真做好支部工作

  认真做好支部的各项工作,组织党员的日常学习,过好组织生活,严格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今年发展教师党员1名。

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共3篇(郑德荣同志先进事迹材料)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孙德忠同志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