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兰亭导游词3篇(兰亭景点导游词)

时间:2022-06-16 13:30:5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绍兴兰亭导游词3篇(兰亭景点导游词),供大家赏析。

绍兴兰亭导游词3篇(兰亭景点导游词)

绍兴兰亭导游词1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的兰渚山麓。据传,春秋时越王勾践种兰于此,东汉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自然景观幽雅怡人。而东晋王羲之在此书写了著名的《兰亭序》,更使兰亭闻名遐迩。

  进入兰亭景区,布局疏密相间,建筑错落有致,小巧而不失恢宏之势,典雅而更具豪放之气。漫步其间,但见修篁凝翠,曲径通幽,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驻足鹅池,倚栏观赏群鹅戏水,能尽情体味“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野趣逸韵了。举步往前,有一开阔地,叠石为凳,插柳成荫,一条“之”字形小溪穿行而过,斯为流觞赋诗饮酒之“曲水”。正北建有“流觞亭”,其匾曰“曲水邀欢处”。

  兰亭的魅力,不仅来自山水风光的瑰丽,更来自历史文化的深厚。先是鹅池旁的“鹅池”碑,相传其“鹅”字系王羲之一笔而就,“池”字由王献之从容续成,父子合璧,千古称奇;接着是“兰亭”碑,系清康熙所题,曾一度遭受破坏,劫后重生,难能可贵;随后是有“东南第一大碑”之誉的“御碑”,碑阳为康熙手书《兰亭序》,碑阴为乾隆1751年游兰亭时所书《兰亭即事诗》手迹,祖孙二帝手迹同碑,世所罕见,令人叹为观止。

  兰亭景区的重心所在是右军祠。一进大门,便有幽雅肃穆之感。跨小桥而入墨华亭,当年王羲之临池习书,使池水尽黑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穿亭而过即为大厅,高大轩敞,其内供奉王羲之像及陈列各种版本的《兰亭序》,是历次晋圣活动的主要场所。从右军祠的天井可见到屋外葱郁的兰渚山,这一室内见山的借景手法,构思奇巧,素为人所称道。

  依山傍水而筑的兰亭书法博物馆,不时更换的书法陈列,展示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千年流变,从中可以领略历代书法艺术大师的精湛书艺,了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一处重要的名胜古迹。

绍兴兰亭导游词2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流传千古。关于兰亭的称谓,清·于敏《浙程备览》认为:"或云兰亭,非右军始,旧亭堠之亭,如邮铺相似,因右军禊会,名遂著于天下。"

  此时,兰亭正在我们的面前,你是否也感受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写诗作画时的心境?

  一千六百多年来,兰亭地址几经变迁,

  当我们来到兰亭门前,便看见"鹅池"二字,这两个字各成风格,"鹅"字看起来有着南方人的秀气,而"池"字则显得象北方汉子南洋的粗犷,人称"父子碑",据说是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共同书写的。忽见鹅池中几只白鹅悠然嬉游,颇有生趣。而王羲之书法的"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精髓就是从鹅的形体上,悟出书法的真谛。

  顺着小径前行,迎面的是一亭,一痕痕沉沉的历史的斑迹显现出来。内一石碑上书"兰亭"二字,系清康熙手书。西侧是"乐池",临池有"俯仰亭"。东侧为流觞亭,亭内有"曲水邀欢处"一匾,正下悬唐名画家李公麟的《兰亭修禊图》。一条清澈的小溪,水澄如镜,在竹影树荫下缓缓并带着轻快的节奏逶迤流过,流得那样洒脱自在。几只时而盘旋、时而俯冲的蝴蝶,几片沿溪而下的花瓣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当年,王羲之邀约41位文人雅士列坐曲水两旁,并在水上漂流起装有酒的"觞"(酒杯),水流时急时缓,觞也就时飘时停。觞停在谁面前,谁就得写一首诗。王羲之将所赋37首诗汇集成册并书写下了《兰亭集序》,从此历史登上了一个文人思想境界的巅峰。

  兰亭位于绍兴城西南13公里处兰渚山下,占地面积平方米。这一带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山阴路上的风景佳丽之处。

  早在1600多年前就是游览胜地。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文人墨客常来这里游览聚会。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书圣王羲之邀请当时的文人学士孙绰、谢安等四十一人来兰亭修禊雅集,曲水流觞,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从此兰亭的名声倍增,成为书法圣地好江南的著名园林,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书法家好书法爱好者。现在的兰亭是

  清康熙年间根据明代嘉靖年间旧址重建的。1980年时又加以全面修复。现在的兰亭,融秀美的山水风光,雅致的园林景观,独享的书坛盛名,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于一体,以"景幽、事雅、文妙、书绝"四大特色而享誉海内外,是中国一外重要的名胜古迹,名列中国四大名亭之一。其内涵可以用"一序"、"三碑"、"十一景"来概况:"一序"即《兰亭序》;"三碑"即鹅池碑、兰亭碑、御碑;"十一景"即鹅池、小兰亭、曲水流觞、流觞亭、御碑亭、临池十八缸、王右军祠、书法博物馆、古驿亭、之镇、乐池。

  来到兰亭,不妨让我来介绍一下王羲之。

  王羲之生于公元年,山东琅琊人,卒于公元361年,葬于嵊县(今嵊州市)金庭,享年59岁。王羲之出生于书法世家,从小得

  到前辈书法家的指导。幼年时曾向他的姨妈,著名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他博采众长,自辟蹊径,创造出研美流畅的新体。

  人们赞誉他的书法"如天上的浮云,如受惊的神龙"。

  [各位,兰亭的第一部分是鹅池。王羲之爱好养鹅人所共知,故兰亭有鹅池一景以纪念这位大书法家。据说,山阴地方一位老道,想求王羲之写一本"黄庭经",他知道王羲之喜欢白鹅,于是就特地养了一群逗人喜爱的白鹅,王羲之路过,见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不由得驻足不前,进而要求买鹅,道士说:"钱我不要,只要你写本《黄庭经》"。羲之欣然答应,笔走龙蛇,不过半日,

  经成搁笔,道士已把群鹅用笼子装好。这就是"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进大门,穿过修竹小径和淙淙小溪,迎面出现一座三角形碑亭,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这是兰亭中有关王羲之的第一块碑石。相传王羲之当年在绍兴做官,一天正当他兴致勃勃书写"鹅池"时,刚写完"鹅"字,皇帝圣旨送到,王羲之只好搁笔下跪接旨。

  他的儿子王献之顺手提笔一挥,续写了一个"池"字。大家看这两个字,"鹅"瘦"池"肥。这块碑成为书法史上著名的"父子碑"

绍兴兰亭导游词3

  兰亭位于绍兴古城西南约13公里处的兰渚山下,因王羲之等人曾在此雅集,留下一篇著名的《兰亭序》而出名。兰亭地方不大,但景色非常雅致。鹅池碑、兰亭碑、曲水流觞、御碑亭是这里的主要景观。

  过了检票处不远就会看到写有草书“鹅池”的石碑,相传“鹅”字由王羲之所写,显得娟秀挺拔,而“池”字却较为粗旷、豪迈奔放,是儿子王献之所写,这块碑也因此被称为“父子碑”。来到这里的游客,几乎都会在这里拍照。传说王羲之很喜欢鹅,现在兰亭的鹅池里也养了几只白净的鹅。

  鹅池北岸即是兰亭碑亭,碑上的“兰亭”两字是康熙皇帝的御笔。兰亭碑旁边就是曲水流觞的区域,曲水流觞简单的说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行酒令,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有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当年王羲之便是趁着酒兴,挥笔成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当今很多游人来到这里,兴致勃勃地用塑料杯子,盛上饮料,放在曲水里“流觞”,体味当年曲水邀欢的情趣。

  右军祠是纪念王羲之的祠堂,祠堂四面环荷花池,是康熙年间所建,这里主要看不同模仿版本的《兰亭序》。继续往西走,可以看到御碑亭,碑的正面是康熙皇帝所临写的《兰亭集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即兴所作的一首七律诗《兰亭即事诗》,祖孙两代皇帝同书一碑,所以又称祖孙碑。祖孙两代皇帝同刻一碑,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也是兰亭的镇亭之宝。

  御碑亭背后还有十八口水缸,游人可以在此用毛笔蘸水在石桌上写字,体验当年王献之学字的场景。另外,景区西北有兰亭书法博物馆、兰亭瓷砚艺术馆,展出了不少书法作品和各种各样的砚台,感兴趣的话,不妨前往参观。

绍兴兰亭导游词3篇(兰亭景点导游词)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绍兴兰亭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