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_日月潭的传说故事【精选7篇】

时间:2023-07-11 21:37:58 综合范文

  【导语】每当我们聆听关于日月潭的传说故事时,仿佛置身于神奇的世界,这些传说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也让我们对日月潭充满了敬畏和向往。那么,让我们一同探索日月潭的传说故事,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与魅力吧。下面是热心会员“krdas49860”分享的日月潭的传说_日月潭的传说故事(共7篇),以供借鉴。

日月潭的传说_日月潭的传说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日月潭的传说故事 篇1

  很久很久以前,台湾岛上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男的叫大尖,女的叫水社。他们住在一条大河旁,以打鱼为生。

  有一天,红彤彤的太阳挂在湛蓝的天空,大尖和水社正忙着收网。忽然,天空轰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一眨眼,太阳不见了,大地顿时一片黑暗。大尖和水社摸着黑,好半天才回到了家。

  晚上,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夫妻俩借着月光补网。突然,又一声轰隆巨响,月亮也不见了。

  从这天起,天上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花不开,草不绿,鸟不叫,庄稼也不长了。

  大尖和水社决心去找回太阳和月亮。他们点起火把,翻过一座座高山,越过一条条河流,穿过一片片密林。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换了多少火把,终于来到一座大山下。他们向前一看,啊,不远处忽明忽暗!“太阳和月亮一定在那里!”他俩想。

  夫妻俩往前跑去,路上碰到一位老爷爷。老爷爷告诉他们:那边有个很深的水潭,水潭里有两条恶龙,公龙吞了太阳,母龙吞了月亮。它们俩像玩儿球似的,把太阳和月亮,一会儿吞进去,一会儿吐出来。

  大尖和水社说:“我们翻山越岭,就是来找太阳月亮。恶龙再凶,我们也要跟它们斗。”

  老爷爷说:“好,有志气!你们先到阿里山去,那里埋着金斧头和金剪子,有了这两件宝物就能降伏恶龙。”

  大尖和水社一口气跑到阿里山,把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子挖出来,又马上回到大水潭边。两条恶龙正好又在玩儿太阳和月亮。大尖马金斧头往水潭里一扔,公龙的脑袋被劈开了;水社把金剪子一扔,母龙的脑袋被剪掉了。太阳和月亮从它们的嘴里滚了出来。

  大尖抱起太阳,抛向空中,又拔起一棵棕榈树,把太阳顶上了天。水社抱起月亮,往天上一抛,也拔了一棵棕榈树,把月亮顶上了天。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水潭叫日月潭了。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篇2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俺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是民间故事。从第一课时,俺提问同学了解哪些民间故事,同学纷纷举手,急着谈到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就可以看出来,同学对民间故事的兴趣很浓。所以在第二课时的公开课教案中,根据三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与同学对民间故事的赶兴趣程度,俺采取了引导同学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中说到,两条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天地间漆黑一团。俺提问:“恶龙吞吃了太阳和月亮,此时人间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引导同学想象,失去了太阳和月亮,人间漆黑一团,人们生活极其不方便;没有了太阳和月亮,植物、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要忍受饥饿和寒冷等,认识到失去日、月的不便,发生

  与人们相同的感受。同样地引导同学想象,在这份设计中,还运用了些,这就算是这节课处置得当的地方吧!

  当然,这节课也有些缺乏的地方。上完课后,张老师的一句话立刻点醒了俺。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心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俺先引导同学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边总结边反复地反问:“他们能停下来吗?”而张老师建议俺,在教师边总结的同时,边引导同学反复读这句话。教学这句话时,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这样,但张教导的方法效果更胜一筹。教学无定法,但法与法间也有相通之处。

  还有“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在谈到读完这句话的感受时,同学只说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与恶龙激战的时间很长,其实这儿俺也可以充沛运用想象的工具,使他们加深对“激

  战”一词的理解。

  “学无止尽”,虽然说俺现在上课有进步了,但还应“更上一层楼”吧!例如,张老师建议俺多看特教的语文教案,丁老师认为语文的教学应该再拓展开去等。在学习中进步,在进步中学习!

《日月潭的传说》的教案 篇3

  学生本身就喜欢读神话传说,因为它情节生动有趣,所以学生读了第一遍就激发起进一步朗读的积极性,大概10分钟后,绝大多数学生能将课文读得较为正确、流利。除了“披荆斩棘”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不大明白之外,其他的生词字面意思基本都了解。学生不懂什么叫“荆棘”,我就利用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荆棘,感受被荆棘划过以后怎样,为后面感悟人物形象作铺垫。

  解决了字词障碍以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提出了质疑,比如:恶龙那么厉害,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挺身而出呢?他们在找金斧头和金剪刀的过程中,会吃尽怎样的.千辛万苦啊?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什么要化作两座青山呢?……应该说这些问题都是围绕课文主旨提出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堂,一定能学有所获。有一个学生叹了一口气,面露难过的神色:“唉,怎么就化作山了呢,太可惜了。”可见他们对这样的课文结尾是有遗憾的。

日月潭的传说课后反思 篇4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候在潭的两边。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

  上 这篇课文时,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感兴趣程度,采取了引导学生合理想象的方式,解读课文。在教学第四自然段的“他们翻山越岭,披 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时,我引导学生想象大尖哥和水社姐一路上吃了什么苦?然后请学生来讲述,学生们讲得 绘声绘色:有的说他们有可能被野兽袭击;有的说山中天气变化无常,他们忍受着日晒雨淋的痛苦;还有的学生则联系二年级学过的《沉香救母》一课中的精彩片 段:一路上,他们不知翻过了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了多少道深涧。饿了就采几只野果充饥,渴了就捧几口泉水喝喝。脚上磨出了一个个血泡,身上划下了一道道 血痕,他们一点也不在乎……此时,他们已充分地感受到了他们这一路上的艰辛,为他们这种不怕辛苦与危险,一心要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染,在此基础上,再引导 学生反复读这句话,深化了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日月潭的传说》课件 篇5

《日月潭的传说》讲述的是关于我国台湾省最大的湖泊——日月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年轻的渔民大尖哥和水社姐为了拯救日月,挺身而出,历尽艰险,降服恶龙,最后又化作青山守卫在日月潭两边的故事。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上完了,回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对照自己的教学课堂,我审视着自己的教学过程。有获得: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进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给学生留下许多想象空间,我结合阅读教学,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训练。这样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这一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在行进的路上,是如何翻山越岭,披荆斩棘的?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想象情境,更能感受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精神。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 篇6

  《日月潭的传说》一课,故事情节非常吸引人,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挺身而出,为了解救被恶龙吞吃的太阳和月亮,用金斧头和金剪刀为民除害,最后化做了两座青山,永远地守侯在潭的两边。

  故事凄美动人,情节并不复杂,在上这节课时,我便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来自主学习课文的各段内容,并且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去梳理课文脉络。于是,学生们四人小组就忙活开了,待到汇报时,各组争相发言,百花齐放。

  有的标题是:想法擒恶龙—恶龙躲潭底—挺身杀恶龙—恶龙被降伏

  我的点评:孩子们颇有创意,会以小小标题的形式,根据课文故事的发展顺序去编写文章结构,真不错!

  有的标题是:起因—恶龙吞日月 经过—英雄降恶龙 结果—恶龙被制服

  我的点评:故事的前因、经过、结果一目了然,佩服孩子们的清晰思路。

  孩子们的发言还有很多很多,有的是以抓住任务的动作来编写,有的是以人物的行为并结合品质来批注,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着,于是灵机一动,把自己按部就班的板书改动一下,结合孩子们的意见,于是就变成了:

  恶龙吞日月,天地黑一片。聚众想办法,英雄挺身做贡献。恶龙被降伏,英雄变青山,长留日月潭。披荆斩棘过难关,精神驻心间。美名代代传!

  孩子们看着我写的朗朗上口的板书,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有个学生挺认真地站起来说:“麦老师,我觉得‘英雄变青山’的‘变’没有‘化’字用得好,‘化’字非常恰当地体现出英雄的`高大形象。”哇!真不可小看这些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于是我立即虚心接受意见,把“变”改成“化”字。这也可谓是“推敲推敲”吧!看着这样的板书,孩子们大声自豪地朗读起来。最后,他们还不忘夸我一句:“老师,读了这个新颖的板书,我很快记住了课文的内容。真好!”

  是的,我也觉得真好,板书是文章的眼睛,同样也可以充满人文的色彩。

《日月潭的传说》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大尖和水社不畏强暴,舍已为人的高尚精神。

  2、学会本课生字词,并注意积累和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

  4、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自身尝试编有关日月潭的传说,培养同学搜集、处置信息的能力和想像力。

  二、同学分析

  俺校属于一所普通的公办小学,同学多半来自农村,很少有机会外出旅游,同学对祖国名胜的了解主要来自读书、看电视、听他人说,但本文浅显易懂,因此同学对它非常感兴趣,而且同学通过学习《葡萄沟》、《小镇的早晨》已经对塞北江南的风景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关于名胜古迹的传说,同学会更感兴趣,本班同学非常喜欢个性化阅读,善于从读中感知、感悟、敢于质疑,因此根据同学实际,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给同学提供充分的读书考虑的时间。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交流资料,感受美景

  1、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日月潭的资料。

  师:同学们,在俺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美丽的湖,那就是日月潭(结合谈话出示中国地图、日月潭图,并板书:日月潭)关于日月潭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生:通过读课外书俺知道了日月潭中心有个小岛。

  生:通过读课外书俺知道了湖中心的光华岛把湖分成了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生:俺知道了要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了轻纱,周围的景色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

  师:日月潭的景美,传说更美,让俺们一起走进《日月潭的传说》。(板书:传说)

  (同学通过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感受日月潭景色的秀丽,教师由此导入新课,过渡自然。)

  2、同学读题质疑。

  师:读完课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这是一个怎样的传说?

  生:传说中有谁?

  ......

  (引导同学对课题质疑,使同学发生强烈的读书欲望。)

  (二)初读,感知传说

  1、同学自读。

  师:同学们的脑瓜里写满了问号,你想不想自身来读一读《日月潭的传说》呀?

  生:(异口同声)想!

  师:那就一睹为快吧!读后和大家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好吗?

  生:通过读俺知道了这个传说中的人物是大尖和水社。

  生:俺知道了大尖和水社寻找太阳和月亮,历尽千辛万苦。

  生:俺还知道了大尖和水社最后变成了一座高山。

  ......

  (给同学自主读书的时间,使同学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三)抓住关键词,巧设疑点

  1、教师谈话引导。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一找哪个词重复出现了,出现了几次?

  2、同学默读课文,边读边考虑。

  3、同学汇报。

  生:(迫不及待)老师俺发现了“终于”出现了三次。

  师:你能读一读它们所在的句子吗?(生读,教师适机出示带有“终于”的三句话,并引导同学质疑)

  生:大尖和水社为什么去找太阳和月亮?

  师:这是问原因。

  生:他们是怎样找?找回后又是怎样做的?

  师:这是问经过。

  生:第一句中的省略号有什么用处?

  师:对标点符号质疑,了不起!

  生:恶龙是怎样被制服的,制服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师:结果是怎样的。

  ......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开始,教师不只引导同学对重点词语,句子的质疑,更可贵的是给予指导、评价,这样同学还会不时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日月潭的传说_日月潭的传说故事【精选7篇】相关文章: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2篇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及改进方向

除夕的来历传说故事_除夕节日的由来简介3篇(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故事)

2023年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与习俗3篇 关于除夕守岁的传说故事

年春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3篇 春节的来历关于年的故事

七夕节有哪些传统活动_七夕的传说故事3篇 关于七夕节的有关的故事都有什么

寒衣节的传统习俗及传说故事3篇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说故事3篇(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春节剪窗花的传说故事_春节适合吃什么蔬菜3篇 剪窗花春节的窗花

日月潭的传说教学反思12篇 日月潭的教学反思的优点和缺点

民间传说的故事在以上3篇 民间传说的故事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