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故事(优秀9篇)

时间:2023-07-14 08:49:21 综合范文

  【前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明星,在人们心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以下是热心会员“laijianghuatuozen”整理的历史人物故事(共9篇),供大家品鉴。

历史人物故事

历史人物故事 篇1

  近期我读了《中国历史故事》中《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后,心潮像连绵起伏的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故事记叙了清朝道光年间,英国商人把大量鸦片贩卖到中国牟取暴利,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健康。面对经济受损、人民受害,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并查处与英国商人勾结的贪官。林则徐到了广州后,在当地正直官员的帮助下,查处了与英国烟贩勾结的贪官污吏,并收缴了英国烟贩的鸦片,统一在虎门进行了销毁,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

  回首历史,我们倍感骄傲。虽然罪恶的侵略者在硝烟运动后不久就发动了鸦片战争,但中国人始终没有放弃坚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奋勇抗击侵略者,最后侵略者像被冲进大海的鸦片一样被赶出了中国。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中华儿女正在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也一定要以像林则徐这样赤胆忠心的英雄为榜样,好好学习,肩负起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历史人物故事 篇2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名字叫苏和。

  一天,太阳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来了,苏和才赶着羊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来是一匹刚生下来的小白马,多可怜啊,苏和就把它抱回家去养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小白马一天天长大了,浑身雪白,又美丽又健壮,人人见了人人爱。苏和更是爱得不得了,每天骑着小白马去放羊,他们真象一对好朋友,一时一刻也分不开。

  一年,草原上的王爷举行赛马会,四面八方的人都去参加。苏和对他心爱得小白马说:“小白马,小白马,人家都去参加赛马会,咱们也去,好吗?”小白马不会说话,一边点着头,一边咴咴地叫,好象在说:“咱们也去,咱们也去!”苏和别说有多高兴了,他带上干粮,骑着小白马也去参加了。

  赛马会开始了,好多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骑着棕色的、黑色的、黄色的马在草原上奔跑,可谁也没有苏和的小白马跑得快。小白马象一道闪电,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王爷一看,得第一名的是个穷小子,心里很不高兴,他让人把苏和叫来,对他说:“你是个穷小子,不配骑这样好的马。喏,我给你三个金元宝,把这匹小白马卖给我。你回去吧!”苏和怎么舍得他心爱的小白马啊,他对王爷说:“我是来赛马的,不是来卖马的!”说着牵了小白马就走。

  王爷一听发了火:“你这个放羊的穷小子,敢顶撞我王爷!来人啊!拉下去狠狠地打!”苏和挨了一顿打,被王爷赶了回去。

  王爷抢了苏和的小白马,就想在别人面前显一显。第二天,王爷摆了酒席,请了许多许多客人,王爷对大家说:“我刚得了匹小白马,奔跑起来,就象一道闪电,谁也比不过它。你们好好瞧着。”

  他说完话,就骑上了小白马,可是小白马一动也不动,王爷生气了,就拿鞭子打它,这一打可不得了,小白马猛得一跳,把王爷摔了个四脚朝天,小白马撒开腿就跑,去找它的小主人苏和了。

“捉住它,捉住它!”王爷从地上爬起来,没命地喊着。可是谁也追不上它,王爷接着喊:“别让它跑了。用箭射死它!”

  几十支箭,嗖嗖嗖嗖,向小白马射去。小白马让箭射中了,血不断地流出来。可是小白马很勇敢,它忍着痛,一个劲地向前跑,一直跑到小主人苏和家。

  苏和给打得浑身上下都是伤,躺着一动也不动,心里正想着他的小白马,忽然听见一阵咴咴咴的叫声,啊,是小白马,是小白马,是小白马回来了。他忍住痛,一个翻身爬起来,打开门一看,真的是小白马回来了,可是小白马呀,雪白的毛都让血染红了,它亲了亲小主人苏和的脸,倒在地上就死了。

  小白马死了,苏和几夜都睡不着觉,心里不停地说着:“小白马回来吧!小白马回来吧!”一天晚上,苏和刚一睡着,看见小白马回来了。苏和搂着小白马的脖子,亲了又亲,说:“小白马,我真想你啊!”小白马轻轻地说:“我的小主人,我也真想你啊!你拿我身上的东西做一把琴吧!这样,我们就永远在一起了。”

  苏和睁开眼睛一看,小白马不见了,原来刚才是在做梦呢。他含着眼泪拿小白马的骨头做了一把琴,拿它的筋做弦,拿它的尾巴骨做弓,琴杆顶上雕刻了个马头。这就是马头琴的来历。从此,苏和天天拉琴,拉了许多好听的曲子,远远听起来,就象小白马在唱歌。

  其它的牧民听到这优美的曲子,都学着苏和的琴的样子,用木头做了许多马头琴,他们一边放牧一边弹着马头琴。就这样马头琴传遍了整个草原。

中国的历史人物故事 篇3

  少年时代对日月星辰观察,激发了张衡努力探索天文奥秘决心。后来他两度出任中央政府专管天文太史令,在这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辞海》所记:他首次正确解释月食是由月球进入地影而产生;观测和记录了中原地区能看到2500颗星星,并且绘制了我国第一幅较完备星图;他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创造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和能飞行数里木鸟。

  渴求知识张衡总是感到自己知识不足,不满17岁时,他辞别父母独身一人到外地访师求学。在古都长安,他游览了当地名胜古迹,考察了周围山川形势、物产风俗和世态人情。在当时京都洛阳,他结识了不少有学问朋友,其中有一个叫崔瑗,精通天文、数学、历法,还是很有名气书法家。张衡登门向他求教。

  正是由于他这种虚心好学精神使得他在各方面获益匪浅。除了在天文学方面有杰出成就外,在地震学研究上也是举世瞩目,他创制候风地动仪比欧洲相类似仪器问世早1700多年。他还是东汉六大画家之一,他写《二京赋》“精思博会,十年乃成”,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张衡家族世代为当地大姓。他祖父张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称为圣童,曾把家传余财数百万让给他侄子。光武帝刘秀登基后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随大司马吴汉讨伐割据益州公孙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领兵抗击匈奴有功,被拜为渔阳太守。曾以数千骑兵击破匈奴来犯一万骑兵。此后在他任期内匈奴再也没有敢来侵扰。他又教人民耕种,开稻田八千顷,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谣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张堪为官清廉。伐蜀时他是首先攻入成都,但他对公孙述留下堆积如山珍宝毫无所取。蜀郡号称天府,但张堪在奉调离蜀郡太守任时乘是一辆破车,携带只有一卷布被囊。

  张衡像他祖父一样,自小刻苦向学,少年时便会做文章。16岁以后曾离开家乡到外地游学。他先到了当时学术文化中心三辅(今陕西西安一带)地区。这一地区壮丽山河和宏伟秦汉古都遗址给他提供了丰富文学创作素材。以后又到了东汉都城洛阳。在那儿,他进过当时最高学府太学,结识了后来著名学者崔瑗,与他结为挚友。张衡兴趣广泛,自学《五经》,贯通了六艺道理,而且还喜欢研究算学、天文、地理和机械制造等。但在青年时期,他志趣大半还在诗歌、辞赋、散文上,尽管他才高于世,却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喜欢与俗人相交。

历史人物故事 篇4

  杜康——中国酿酒始祖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 民间有多种传说,汉《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

  因杜康善酿酒,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孔颖达疏引汉应劭《世本》:"杜康造酒,"后世因以"杜康"借指酒。

  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修撰的《白水县志》记载:"汉,杜康,字仲宁,相传县康家卫人,善造酒。"位康家卫村坐落在白水县城西七八里处,村的东头有一道被洛水长年冲击而形成的长沟,当地人称之"杜康沟"。在沟的源头有一眼泉水,名为"杜康泉",俗传杜康取此泉水造酒,远近闻名。县志的略图上还标着杜康墓的位置。墓旁修有杜康庙,每年正月二十一,乡民们都要来此祭奠。

  中国的文化总是丰富饱满的,在酒的始创者尚无最终定论时,人们还在乐此不疲地做着种。种离奇的猜想。除了上面几种影响比较大的造酒说之外,民间还流传着尧帝造酒、黄帝造酒等说法。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称:"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而从考古和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夏代洛阳已经出现酒器,商代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就有"酒池肉林"的传说,到周朝,治者认为殷商灭亡的原因有很多,酗酒乱德是重要的一条。周公还颁布了《酒诰》,旨在树立和弘扬优良的酒风。可见,作为"酒祖"杜康,其生活年代应该不晚于三代时期。

历史人物故事汇总 篇5

  南宋末年的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时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才有机会读书。一次,文天祥被有钱的同学误会是小偷,他据理力争,不许别人践踏自己的尊严,终于证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过这件事,更加树立了文天祥金榜题名的志向。

历史人物的故事 篇6

  司马光

  司马光从小就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司马光努力改掉“记忆差”这个坏毛病,每当先生讲完课,其他人勉强背下来,就扔下书本去玩了;而司马光则关上门窗,聚精会神的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自己背的滚瓜烂熟。自己检查一遍,合上书背得一字不错,并且很流利,才肯合上书本,休息一小会。

  司马光从小到老这一生,一直坚持学习,做官之后,并没有放弃学习,而是更加刻苦地学习。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历史人物故事简短版 篇7

  远游

  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生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因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江陵遇道士,鹏程万里飞。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相同,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旅伴暴病亡,庐山作名诗。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为之伤心落泪。

  旅途上遇到这样的不幸,真是无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李白来到了庐山,在此作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望庐山瀑布》。

  金陵霸气消,儿女含深情。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

  唐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首次来到南京壮游,写下《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天宝七年(748),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宝九年(750),这一阶段,李白写下大量诗作,其中以《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为著名;天宝十三年(754)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颢又一次来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离开。这一次,他留下《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等诗作。“安史之乱”后,李白避居宣城,曾经以今高淳、溧水境内石臼湖、固城湖的风景作《丹阳湖诗》。上元二年(761),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南京。此前,他曾上书朝廷《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提到南京“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是成就霸业的理想地点,建议朝廷迁都金陵,可惜,他的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当李白告别金陵时,吴姬压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频频举杯劝饮,惜别之情如东流的江水,流过了人们的心头,使人难以忘却。李白告别金陵后,从江上前往扬州,与同游诸人盘桓了一些时日。到了盛夏,李白与一些年轻的朋友“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边。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好不惬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病倒了。卧病他乡,思绪很多,既感叹自己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乡,唯一能给他带来点安慰的,便是远地友人的书信。

  姑苏城怀旧,咏诗多方游。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苏。这里是当年吴王夫差与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怀古有感,写了一首咏史诗《乌栖曲》。这首诗后来得到了越州贺知章的赞赏,称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来,李白的乐府诗有时虽袭用旧题,却多别出新意。姑苏的历史遗迹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怀古之情,美丽单纯的吴姬、越女更让李白赞美不己。李白仰慕大都市山阴会稽的贵族风流遗迹,写了大量的诗歌颂绍兴。李白由越州归,回到了荆门。

  在荆门他一呆就是三个月。虽然思乡心切,但功业没有一点成就,他自觉难于回转家园。最后,他决定再度漫游。首先,他来到洞庭湖,把吴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结识了僧行融,又从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为人,于是便去襄阳拜见孟浩然,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律诗《赠孟浩然》不久,李白到了安陆,在小寿山中的道观住了下来。然而,隐居并非长久之计,他仍然想寻找机会,以求仕进。

  在隐居寿山时,李白以干谒(游说)的方式结交官吏,提高自己的声誉。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时宰相许圉师的赏识,便将其招为孙女婿。李白与夫人许氏在离许家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岩下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是美好的生活并没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图功业的心志有所衰微减退。他以安州妻家为根据地,又几次出游,结识了一些官吏和贵公子,并于开元二十二年(734),谒见荆州长史兼襄州刺史韩朝宗。

  献赋

  李白西来的主要目的是献赋,其次是趁此游览一下长安,领略这座“万国朝拜”的帝京风光。他居住在终南山脚下,常登临终南山远眺。当他登上终南山的北峰时,眼前呈现出泱泱大国的风貌。

  封建皇帝常在冬天狩猎。唐玄宗也有过多次狩猎,每次都带外国使臣同去,耀武扬威,以此震慑邻国。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

  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远胜汉朝,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

  他深感生存在这样的国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颇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这兴旺发达的帝国内部己产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轩昂情绪又受到打击。李白进长安后结识了卫尉张卿,并通过他向玉真公主献了诗,最后两句说“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还在送卫尉张卿的诗中陈述自己景况很苦,希望引荐,愿为朝廷效劳。

  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统治阶级的上层。李白这次在长安还结识了贺知章。李白去紫极宫,在那里遇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间?”。贺知章称他为谪仙。其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

  翰林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做自己的文学侍从。三年长安生活,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在长安时,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中国,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说了不合时宜的话。与此同时,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使李白不胜感慨。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就在此时李白被赐金放还。

  会友

“李杜”遇面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也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道教的秘文)、授道。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请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的盖寮,为他造了真。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李杜”三会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

  重访江东

  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入幕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避居庐山,胸中始终存在着退隐与济世两种矛盾的思想。恰在此时,永王李U出师东巡,李白应邀入幕,犯下人生之中最大的错误。

  他认为天下乱局已定,此时大唐的情形十分类似于东晋永嘉南渡,正是割据江南的大好时机。因此力劝永王直取金陵,并在永王发动叛乱之后写下《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中有“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等语,自比谢安,怂恿李U割据称帝意图昭然。

  同在江南的萧颖士、孔巢父、刘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参加,以此免祸,李白在这点上显然不及他们。永王不久即败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浔阳狱。这时崔涣宣慰江南,收罗人才。李白上诗求救,夫人宗氏也为他啼泣求援。将吴兵三千军驻扎在浔阳的宋若思,把李白从监牢中解救出来,并让他参加了幕府。

  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视,并以宋的名义再次向朝廷推荐,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最终反被长流夜郎(今贵州桐梓)。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浔阳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所判罪是长流,即将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时已届暮年,“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觉忧伤。

  病逝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朝廷因关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规定死者从流,流以下完全赦免。李白经过长期的辗转流离,终于获得了自由。他随即顺着长江疾驶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早发白帝城》最能反映他当时的心情。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当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阵。乾元二年,李白应友人之邀,再次与被谪贬的贾至泛舟赏月于洞庭之上,发思古之幽情,赋诗抒怀。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旧游之地。差不多有两年的时间,他往来于两地之间,仍然依人为生。

  上元二年,已六十出头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当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榻上把手稿交给了李阳冰,赋《临终歌》而与世长辞,终年六十一岁。

历史人物故事 篇8

  公元前496年,吴王被越王勾践打得大败,受了重伤,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chāi)要替他报仇。夫差牢记爸爸的话,日夜加紧练兵,准备攻打越国。

  两年后,夫差率兵把勾践打得大败,勾践被包围,无路可走,准备自杀。这时谋臣文种劝住了他,说:“吴王贪财好色,可以派人去贿赂他。”勾践听从了文种的建议,就派他带着美女西施和珍宝去贿(huì)赂(lù)吴王。

  文种见了吴王,献上西施,说:“越王愿意投降,做您的臣下,请您饶恕他。”伍子胥(xū)站出来大声反对道:“勾践深谋远虑,文种、范蠡(lǐ)精明强干,这次放了他们,他们回去后定会想办法报仇的!”这时的夫差以为越国已经不足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听伍子胥的劝告,答应了越国的请求,把部队撤回了吴国。

  吴国撤兵后,勾践带着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吴国伺候吴王,放牛牧羊,终于赢得了吴王的欢心和信任。三年后,他们被释放回国了。

  勾践回国后,立志发愤图强,准备复仇。他晚上枕着兵器,睡在稻草堆上,都还在房子里挂上一只苦胆,每天早上起来后就尝尝苦胆,并让门外的士兵问他:“你忘了三年的耻辱了吗?”他派文种管理国家政事,范蠡管理军事,自己亲自到田里与农夫一起干活,妻子也纺线织布。勾践的这些举动感动了越国上下官民,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兵精粮足,转弱为强。

  再说吴王夫差自从战胜越国后,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过着骄奢(shē)淫逸的生活。他又狂妄自大,听信奸臣坏话杀了忠臣伍子胥。这时的吴国,貌似强大,实际上已经是走下坡路了。

  公元前482年,夫差亲自带领大军北上,与晋国争夺诸侯盟主,越王勾践趁吴国精兵在外,突然袭击,一举打败吴兵,杀了太子友。夫差听到这个消息后,急忙带兵回国,并派人向勾践求和。勾践估计一下子灭不了吴国,就同意了。公元前473年,勾践第二次亲自带兵攻打吴国。这时的吴国已经是强弩(nǔ)之末,根本抵挡不住越国部队,屡战屡败。最后,夫差又派人向勾践求和,范蠡坚决主张要灭掉吴国。夫差见求和不成,才后悔没有听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剑自杀了。

历史人物故事作文 篇9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

  祖国的强大与和平,同爱国主义者的奉献与付出是分不开的。詹天佑创建了我国的第一条京张铁路干线;茅以升在敌人的洋枪洋炮下建造了钱塘江大桥;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上做出了不菲的贡献;钱学森以自己的科学知识报效祖国;黄继光。周□。董存瑞。刘伯承。刘胡兰等烈士为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且还有许多无名英雄在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努力!

  而在中国璀璨的诗篇中,也缺少不了悠久的古代文化。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许多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文学家。医学家。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中华民族增添了许多光彩,孔子。孙子。司马迁。李白等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每一次仰望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一次唱起庄严的国歌,我的心里便想起那些让人感动的历史人物。

  我们为中华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英雄们自豪;我们为祖国的日益强盛而感到骄傲!

历史人物故事(优秀9篇)相关文章:

写历史人物故事的作文【5篇】

陈垚旭翱翔计划,不寻常的经历励志人物故事3篇

精选讲人物故事作文6篇 讲人物故事的作文怎么写

有关讲人物故事作文6篇 讲述人物故事的作文

关于讲人物故事的作文6篇 描写人物讲故事的作文

有关讲人物故事作文6篇(描写人物讲故事的作文)

讲人物故事作文3篇 人物故事演讲稿

讲人物故事作文7篇(人物故事怎么讲)

讲人物故事的作文3篇 关于人物故事的演讲稿

精选讲人物故事作文4篇 人物故事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