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精彩5篇】

时间:2023-11-13 11:42:04 综合范文

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 篇1

  【摘要】要想学生乐于学习,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的特点谈起,就激发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激发学习兴趣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一、新时代的小学生特点

  新时代的小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小学生大脑处于发育阶段,各项能力逐渐加强,对新鲜事物敏感,但有厌旧情绪。二是小学生喜欢好动,一旦对事物或者其它事物没有了兴趣,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三是好胜好学,这也是小学生的共有特点。如受到教师表扬会喜形于色,受到批评则表现灰心丧气。同时,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喜欢读书,要求上进。但遇到学习困难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四是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是对于想象跟现实之间并不是分得很清楚。所以,有时候小学生的话是不合情理的,但是只要教师引导到位,小学生就会对感兴趣的问题,一问到底地进行探究。所以,在小学阶段,应该多组织一些观察活动,多观察多看,既能提高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思考能力。

  二、激发新时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情景。

  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构建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氛围。在教授《西湖的“绿”》一文时,笔者先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诵读,随后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西湖美”的风景画面,并配有优美的音乐和解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到底有多美呢,请随我们的摄像机来欣赏苏杭到底有多美吧。紧接着,西湖的美景随着大屏幕的滚动而展现到了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西湖的美”,唤起学生对文章求知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了解。这样设置教学情景,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是教学合作,教师在播放风景片时,要与学生一起观看,要面向全体学生,以便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心中有学生,从而让学生轻松、愉快、活泼地参与课堂教学;二是在观看风景片时,笔者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采用让学生回答问题,然后由教师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上提出疑问、回答问题,以便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三是在观看风景片后,笔者组织学生写观后感,课堂气氛活跃。此时,教师只需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及时给予学生提示和启发,就能够让学生深入思考,勇于发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2.遵循小学生个性特点,引发学习语文激情。

  一是遵循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比试竞争”的个性特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竞赛活动的内容涵盖单元考试成绩、读书、写字、作业质量等。然后,运用周竞赛、月小结、学期结束进行总结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进行总结评估。此举,能够让学生的板书水平、语言文字水平、诵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都有了大的提升,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二是利用学生喜欢新生事物、善于参与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语文教学与各种活动相结合的歌咏比赛、演讲、讲故事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能举办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且这些活动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那么就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过程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

  一是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适当设“疑”,给学生找“绊子”,让学生在“疑问”和“绊子”中深思,并通过探究找到答案,以此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激情和兴趣。为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面向学生要有意识地设置疑问,使学生处于“神经紧绷”的状态,以此破解学生“好动”“注意力时间短”等个性特点,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分分秒秒拨动着学生求知的心弦,从而引发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师,使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二是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应用“幽默、滑稽”的口头语言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上课时不妨用“hello”问候学生,让这种问候语言作为幽默语言来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上课时,发现某一学生有打盹的现象,教师不妨对学生幽默一下,然后用滑稽的语言“有个盹神降临到了我们班,有同学已经开始发困了,我们怎么办?”话刚说完,学生会心地笑了。这样的教学开拓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得以发展。这样才会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总之,为了更好地激发和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语文课堂是否活跃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更是构建新时代优质高效课堂的基础。为此,新时代的语文教学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想方设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认真探究、认真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得,才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豆红霞.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法初探.教育科研,2012,(03).

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 篇2

  小时候,我最重要的爱好就是阅读。因为喜欢文字,由此喜爱文学。如今,我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作为老师,我想:要是我能够做一些工作,让学生们喜欢阅读,那是多么舒心惬意的事情。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儿童的世界如果能够有书籍的陪伴,那么他们的生活将会丰富多彩,乐趣无穷。回顾过去一年里我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谈谈以下几点体会,希望以此推进日后的阅读教学。

  一、强化朗读,从读中悟美,由“读”到“阅读”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认为,在儿童读书方面,用耳朵听语音的体验是最重要的。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喜欢听声情并茂的朗读。我在平时的阅读课上,会挑选一两篇篇幅短小,可读性强的短文或者故事,声情并茂地,有时候还辅助以动作,以这种方式给他们朗读。在我朗读完之后,我会让他们自己先阅读一遍,然后再请他们自己把自己当成朗诵家,自信、响亮地再朗读一遍,朗读之后就可以自由阅读了,他们就这样开始了阅读之旅。有时候有合适的音频、视频(这些视频播放的故事刚好有为本就更好),我也会播放给他们看,并且告诉他们,这里播放的故事是非常有趣,但是更有趣的是你们阅读原原本本的故事呢。如果你想知道多有趣,那就请你翻开书本,静心阅读吧!每每看到同学们或细声讨论、或轻声朗读、或专心阅读的情景,我深深体会到阅读的体验是多么的美好。

  二、借助绘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绘本超越语音、跨越文化,它以图叙事,以图传情,既是故事书,也是艺术品。”形象可感的事物,很受孩子们的喜爱。如果时间允许,我会选一两节阅读课,专门给孩子们讲绘本中的故事。绘本多为外国作家所作,其画面色彩鲜艳,充满童真趣味,可以启发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比如,讲述《可怕的星期二》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封面上画有一个小男孩,封面上画的月亮从天上落下了,宇宙飞船飞过来了,小男孩吓得目瞪口呆,小猫吓得竖起了弓起了背。我就让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封面,进行大胆想象,并思考:“为什么说星期二是可怕的?有多可怕?”

  孩子们一下子被这样一幅画面和如此引人入目的题目吸引住了,他们讨论的时候兴趣盎然,讨论热烈。我在讲解每一幅图的时候,都不让同学们看文字,让他们尽情地想象:为什么这幅图画了这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我让他们大胆发言,等他们发言完毕,我再进行总结。在给他们讲解了几页以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去阅读了,我还告诉他们,像这样有趣的书还有很多很多,需要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我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让他们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三、适时鼓励、奖励,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

  孩子们的行为需要老师的肯定,被肯定的孩子又会更加向上,更有信心地学习,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不管是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我都会适时地鼓励他们多读书,我鼓励他们每个人准备一本自己的摘抄本,把课外阅读积累到的好词好句抄下来,有空就读一读。如果他们在学校表现好,积累到一定的红花数的时候,我会奖励他们可以借阅教室里的图书,并带回家看几天。有时候我会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比如一支铅笔,一个蝴蝶结。对于经常阅读课外书,又能自觉摘抄课外书上的好词好句,并经常找老师分享故事的同学,我会在课堂上大力表扬,让同学们以这位同学为榜样,并给予这位同学一定的物质奖励。我鼓励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常思考、乐思考,如果能把学过的课文内容结合起来思考,那就更好了。另外,通过建立班级图书管理制度,我鼓励孩子们把图书借回家去看,鼓励他们多看书,多读书,我还建议他们可以把看过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自己来当小小故事家。慢慢地,从课间有同学捧着一本书饶有兴趣地看,到他们互相比比谁读的课外书多,加上我会把本月读书最多的同学评为“阅读星”,将他(她)读过的书罗列出来,写在五角星的卡纸上贴到教室的展板,让大家向这位同学学习。这样,渐渐地,班里就形成了一股爱读书的氛围。通过种种正面的鼓励、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孩子阅读的兴趣。

  四、诵读经典,积累词汇,提升语文素养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珍贵财富,大量的诵读这些几千年积淀下来的语言,将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在二年级下学期的阅读课上,我们每天花费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国学经典的内容,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诵读材料内容简短,读起来琅琅上口。同学们既感兴趣,读起来也不会很困难。为了方便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解,我在学生每次读完之后,对其中难懂的字词、语句进行解释,这样学生们对这些内容就不会觉得陌生而难懂了。在我看来,朗读国学经典的前提就是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了解,只要这样,他们才不会在读的时候觉得内容生涩,拗口。

  早读课上,朗读适合的课外阅读文本是非常必要的。只要有时间,我们就会花一部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外阅读文本。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我会把对仗工整、讲究韵律、语言优美的语句着重提出来,让学生多读几遍。朗读这些课外文章,看似与课文中的知识毫无关联,实则是相辅相成的。经典文段积累得多了,学生就会在无形之中沉浸于祖国文化传统的熏陶之中,而且还有助于拓宽他们认识字词的渠道,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从而引导他们向着真善美的世界探寻。

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 篇3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 篇4

  内容提要: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

  方法研究

  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也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有关学科渗透心理健康的要求,在现有的条件下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通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对于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可行且有效的。

  一、以学生为本,创新备课模式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过程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备课,就不能是老师单方面的事,而应该有学生的参与。不论是语文学科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还是基于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学生的有效参与。所以,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是确定语文教学各项目标的有效途径,特别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师生合作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备课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以学生为本,从学情出发,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以学定教,消除无效劳动,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以生为本的开展扎实有效的师生合作备课活动是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项任务的前提。

  经过探索,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确定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形式有三种:一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合作;二是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三是教师与个别学生合作。但教师与全班学生合作,受时空限制太大,仅可利用早读、自习课进行。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是比较省时、省事而有效的一种形式。教师与个别学生探究,比较适合于较深层次的探讨。同一次备课也可将几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

  在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教师与小组同学合作备课的形式,一般请来4至6位同学参与,他们分别是班中学习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代表,同时他们也是班上不同心理发展特征的代表。以小学中段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例,首先是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的读课文、学生词、概括课文、提问题、谈感想;更为重要的是师生合作备课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对教材的兴趣点、兴奋点、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的锤炼。比如,通过分级分类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时的问卷、访谈等方式,分析归纳总结出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找准本单元或本课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点,制定恰当的心育目标,使它更适合学生的学情,切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行意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经过我校分级分类互动式师生合作备课心育目标研究,我们归纳出影响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定的总体因素是:一是学生认知能力、智力水平的发展;二是稳定、乐观的情绪,愉快的心情;三是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四是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五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六是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以教材为载体,挖掘教材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内容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由一篇篇生动形象、富含哲理与情感的.文章构建成,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认知心理的教育,也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内容,语文教材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因素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更为重要的是现行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都不是集中有序地直接将心理教育内容表达出来,而是蕴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与其它教育因素综合并存的,所以正确而深刻理解教材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内容是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关键。

  在这些教材中,有些教材心理教育内容比较明显,可以直接利用文本,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而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教学《中彩那天》这篇课文,我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什么?”在学生充分读书解决了这一问题后继续追问“中奖汽车是留给父亲自己呢,还是还给库伯?说说你的理由。”抓住“懂得诚实,讲信用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这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不放松,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老师对话,最后达到“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有些教材所包含的心理教育内容不明显,就需要拓展,教师应努力找出言“此”与“彼”之间的结合点。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教学时为了继续在抓住人物动作、外貌描写体会父亲的伟大的基础上,达到“体谅父母,感恩父母”的心育目标,我抓住文中描写父亲坚持挖了36小时这一片段展开教学,由此及彼地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父亲苦苦挖了36小时仍不见儿子的踪影,此时的父亲最想对生死未卜的儿子说些什么?请你在书本的空白处写几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快就能站在父亲的角度用一句句饱含真情的话语体悟出父亲的不容易、担心乃至伟大,达到了“体会父母之爱,感恩父母”的效果。

  那么,在一篇篇课文的教学中,在一个个生动例子的研读中,一定能挖掘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丰富内容,收到心育的实效。

  三、以评促发展,推进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1、遵循“全程”“全员”“激励”的评价原则

  教师对学生及时、积极的评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而且能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全程全员激励原则。所谓“全程”是指所有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时间内全部实际操作过程,“全员”指的是我们所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在实施这一渗透的全部操作中,在具体某一课堂上的渗透中,我们都应该做到:适时的准确地做出评价,把评价贯穿于实施渗透的全过程,使渗透获得不断的反思达到持续的增值,另外,还要时时处处对每一个学生注意加强激励,把激励面遍及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奔赴目标的源源不绝的动力,让我们的受教育者保持着开朗、愉悦、奋进的心态,从而切实有效的落实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心育目标。

  2、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的评价方式

  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评价的方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教师与学生互动式评价,以学生评价为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为了更有效地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标准也相应转变成了教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是否能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合作意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是否能引导学生加深对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等。为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努力改变单一的教师评价模式,努力改变教师是评价权威的现象,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式自评与互评。通过互动式自评,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存在的问题,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通过互动式互评,使学生能正视自己、尊重他人,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鉴别能力、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我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生生、师生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互动交流氛围。课堂交流时我提醒学生做到: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吸取别人的长处;互相评说本组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加强了自评与互评以后,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增强了主人翁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学会了宽容、理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推进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落实。

  3、把握恰当的评价时机

  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教师要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进行激励性评价,还要引导学生也学习在评价时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同时要注意评价的语气要诚恳,要用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去熏陶、感染学生,让学生沐浴在教师富有个性的评价中,促进学生个体的良性发展。

  四、以活动为突破口,拓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小学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在制作、设计、组织、表演、辩论等活动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有着丰富的体验,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学生的心理状态是随着活动的过程和参与程度而呈发展变化的状态。这些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愉悦性、自主性和活动性的特征,它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拓宽了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老师要善于把握机会,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教育渗透,这种见缝插针的教育渗透,耗时少,针对性强,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我在教学中,以“活动”为“教材”,敏锐地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用行动去感染学生、影响和暗示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愉快地感悟、体验。例如: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跳蚤市场”的实践活动,把同学们平时不玩的玩具、看过的书本等带到教室来,让学生模拟交易市场进行以物换物的公平交换。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这样的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树立了学生变废为宝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又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在活动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内容:学会通过劳动获得成功的喜悦,遇到挫折的懊丧这样的实践活动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进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不仅有利千提高每个学生与人共事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还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适应社会心理品质的养成,使他们从小便能树立起自我生存的观念。

  总而言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语文老师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因而这就更需要我们去探索,去研究,开辟出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片天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就像古诗所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要像春雨润物那样,悄无声息地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和运用的同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智育、德育、美育和心育的统一。

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 篇5

  摘要: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学会读书;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培养兴趣;群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群文阅读是教学创新,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和优化;同时在师生的平等互动下,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群文阅读

  小学

  价值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的一种形式,与传统的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教学即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在文章之间形成结构化的互文关系,让学生在探索群文时,发展学生阅读技能和发现能力。归结起来,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的探索性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方法,阅读兴趣与自主阅读的习惯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一、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学会读书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中小学生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最重要的部分,群文阅读要促进学生学会阅读。多读书、多积累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但就目前的学习情况来看,许多学生的阅读量都远远达不到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课程目标”中规定,第一、二、三学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不少于5万、40万、100万字。世界各国也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量,美国纽约州规定小学生每年必须读25本书。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仍然比较重视语文教材中课文阅读的教学。以小学语文12册教材、每册教材平均30篇课文、每篇课文平均500字计算,阅读总量只有15万字左右,这样的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准备。但同时,关于阅读仅仅依靠量来取胜是远远不够的,在大量的阅读中,只有学生通过对大量的信息的提取、整合、消化之后,真正的与阅读文本交流、对话,不断总结阅读心得与体会,才会在大量的阅读中学会阅读。

  二、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培养兴趣

  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感到枯燥。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传统语文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强调:“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节课教一篇文章,学生很快读完,内容基本理解,教师只好不停地问、不停地讲,学生被动地答、被动地听,主体意识缺失,阅读兴趣降低。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在一节课中读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阅读内容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教师不得不少问少讲,学生忙着进行看书、思考、陈述、倾听等语文实践,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成为语文课堂上的“主体”,主人翁意识得到提高,便于学生转换角色,带着兴趣与求知的欲望,主动的去学习语文。

  三、群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有了阅读兴趣之后,重要的一点在阅读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这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就学习习惯而言,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新课程标准下,大力提倡群文阅读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是在一定条件下经常地完成阅读行动的需要,它使阅读者遵循一定的阅读方式去行成阅读习惯的培养,既有阅读本身的意义,也有教育的意义。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阅读实践,自己去积极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中得到营养,群文阅读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感受,建立一种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觉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总之,群文阅读立足点在于学生的基础上,在大量的阅读中,让学生学会阅读,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从而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群文阅读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语文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生成和提高。群文阅读是教学创新,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和优化;同时在师生的平等互动下,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精彩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7》教案(合集4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7篇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优秀9篇】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神圣的土地》

我的语文老师优秀作文12篇

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心得体会5篇(《小学语文教师》 心得)

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

小学语文珍珠泉教案5篇(《珍珠泉》教案)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汇总8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整理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