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讲话稿共3篇 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启示

时间:2022-07-02 00:51:25 综合范文

  一份演讲稿的内容除了要围绕中心观点之外,最重要的还需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听众的接受水平,你的演讲稿准备得怎么样了?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河道治理讲话稿共3篇 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启示,供大家品鉴。

河道治理讲话稿共3篇 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启示

河道治理讲话稿共1

  双桥村河道卫生管理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按照会议议程安排,下面我就简要讲一下我村近年来村

  级河道卫生管理等工作,今年以来我村的河道管理工作,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星级村庄整治工作及卫生长效管理工作为重点,狠抓落实,克服我村河道卫生点多、线长、涉及范围广的特点。通过共同努力,做了一定的工作,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村卫生概况

  村下辖 41 个村民小组,总户数 1761 户,总人口 5240 人。 自来水普及率 100 %,农村卫生户厕配套 1480 户,卫生户厕配套率达成 97 %,公厕 0 座, 垃圾收集房 46 座,垃圾箱(桶) 50 只,垃圾清运车 2 辆。 道路硬化率100 %,现有卫生专管员 12 名,卫生保洁员5名,垃圾清运员 2名,河道管理员 7名。

一、组织到位是关键。在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下,针对

  我村实际情况首先召开村两委会议,统一思想,成立了河道整治领导小组,有村书记负总责,河道专管员亲自抓,落实队伍、打捞工具等。全面负责全村河道整治工作的组织发动、督查验收。

  二宣传到位是前提。召开党员、村民代表、组长会议,

  同时注重宣传,强化村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广播、宣传栏等宣传,教育村民不要向河道直接倾倒生活垃圾,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河道保洁工作是一项利民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并自觉地维护身边的水环境,增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逐步形成“人人监督、人人关心、个个参与”的氛围。

  三督查到位是保障。为确保我村河道治理工作有效,我村建立了规范的长效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设河道专管员7名,负责区域内河道卫生保洁,采取了明确任务、责任到人的办法,深入进行治理工作检查和督导。在河道清理的过程中,村河道整治领导工作小组人员不定期的对我村河道整治工作进行检查,抽查河道的清理情况,并做好检查记录。在做好河道长效管理和各项工作的同时,做好各类台账资料的登记、收集整理工作等。

四、存在问题和明年工作思路

  通过历年来的河道整治工作,我们也发现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村民环保意识不高,往河道里倾倒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现象等给整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在明年工作中,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1、继续加大环保宣传,提高村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杜绝乱扔垃圾行为;

2、继续做好已清洁河道的日常保洁工作,重点抓好村内聚居点附近河道的长效保洁;

  以上就是我村关于河道治理的一些工作经验,我们虽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希望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我村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圆满完成我村河道治理工程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河道治理讲话稿共2

  第一章

1.河流是指在一定气候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泄水输沙通道。 2.深泓线:是指沿程各断面河床最深点的平面平顺连线。

  主流线又称水流动力轴线即沿程各断面最大垂线平均流速处的平面平顺连线。中轴线是指河道在平面上沿河各断面中点的平顺连线,一般依中水河槽的中心点为据定线,是量定河流长度的依据。 第二章

1.河川径流的影响因素:气候,下垫面,人类活动影响 2.水系的形成及其发展阶段:

  a初期阶段:河网密度小,地面切割深度不大,支流短小,数量不多。

  b繁盛阶段:谷道伸长,集水面积扩大,河网密度增大,地面切割深度不断增大。 c并夺阶段:因各条河流发展的不平衡,出现大河袭夺,兼并小河现象,使水系原状改观,河谷地面高程降低,冲积层加厚,水系密度减小,干支流年渐分明。 第三章

1.河流径流的度量方法

2.洪水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历时。

3.河道水流的基本特性:两相性;三维性;不恒定性;非均匀性;不平衡性;紊动性;阻力复杂性;流态特异性 第四章

1.含沙量:单位体积浑水中的泥沙质量。 输沙量:一定时间段内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泥沙数量。

2.河流泥沙按运动态势分类:悬移质,推移质,床沙。

3.推移质的运动:推移质的运动来源于床面泥沙的起动。当床面泥沙由静止状态开始运动或称启动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床面往往会出现起伏不平的沙波,而沙波运动又往往是推移质运动的主要形式,沙波的运动态势是迎流面冲刷,背流面淤积,从纵剖面看整个沙波在水流的作用下往下游缓缓爬行。 第六章

1.河流的地质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2.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输沙不平衡。

3.河相关系:冲积平原河流的河床在水流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与所在河段具体条件相适应的某种均衡的河床形态,这种均衡河床形态的有关因子和表达来沙来水条件及河床地质条件之间常存在某种函数关系,这种函数关系称为河相关系。(可写少

  点)

5.河型分类及其演变规律(论述):

  a河型分类有:顺直型,蜿蜒型,分汊型,游荡型。

  b演变规律a顺直型:河身较顺直,犬牙交错状边滩分布于河道两侧,在洪水期,边滩整体向下游缓缓移动;深槽与边滩相对,深槽位置也随边滩位置缓慢下移而下移;上下深槽之间的浅滩,洪水淤积,中·枯水冲刷,深槽则相反,洪水冲刷,中枯水淤积。b蜿蜒型从平面变化看,随凹岸冲刷和凸岸淤长进程的发生,其蜿蜒程度不断加剧,河长增加,弯曲度随之增大;横向变形特点表现为凹岸崩退和凸岸淤长;纵向变形特点是弯道段洪水期冲刷,枯水期淤积,过渡段相反,洪水期淤积,枯水期冲刷;突变现象是可能发生自然裁弯,凹岸撇弯,凸岸切滩。c分汊型:其共同的演变规律汊道外形的平面移动,洲头洲尾的冲淤消长,汊道内河床的纵向冲淤,以及主汊的易主。d游荡型:多年平均河床逐步抬高。b内汛期主槽冲刷,滩地淤积;非汛期则主槽淤积,滩地崩塌。主槽平面摆动不定,河势变化剧烈。大水出好河,中小水容易发生横河斜河和形成畸形河湾。 第七章

1.河道治理规划设计的要素:设计流量与设计水位;整治线;河槽横断面

种典型类型的河段整治措施:a蜿蜒型的整治措施:一是稳定现状,防止其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二是改变现状,使其朝有利的方向发展。b游荡型:主要有险工和控导工程组成。c分汊型:汊道德固定,改善和堵塞。d顺直型:稳定边滩不向下游移动多采用淹没式丁坝群。 第八章

1.生态平衡:如果生态平衡的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趋于相等,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或在轻度干扰下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原来的稳定状态。 第九章

1.生态治河:是河道生态治理或生态型河流建设等说法的简称。它是融治河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学、生态学、园林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系统水利工程,是综合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景观营造等多项技术措施而进行的多样性河道建设。2.生态河道治理规划设计要求:确保防洪安全,兼顾其他功能;增强河流活力,确保河流健康;改造传统护岸,建造生态河岸;营造亲水环境,构建河流景观;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栖息地。

3.生态河流的设计内容包括生态岸堤和生态河道两方面。生态河道的设计要求:平面布置;剖面设计;水边处理。

4.生态护岸技术措施:固土植物护坡;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技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多孔质结构护岸;自然型护岸

  其他补充

1.河堤的分类:干堤,支堤,民堤

2.对河堤渗流控制措施包括:

(一)临河截渗措施:防渗铺盖;防渗斜墙;堤基截渗墙

(二)背河导渗措施:压渗盖重;反滤排水槽;减压井

3.蓄滞洪区:指河道周边辟为临时贮存洪水的湖泊洼地或扩大行洪泄洪的区域。

4.蓄滞洪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内容包括:蓄滞洪区的规划;水工建筑物的布置;区内安全建设;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安排等 1/2?m2?(2)向量模法(平均和的平方根法) S???Si??i?1?此法所求某监测点的综合评价指数S可表达为

  式中,S-在某监测点的综合评价指数。

  Si-污染物i在某监测点的标准指数。 S?(6)内梅罗指数法已知多项水质参数的监测数据,计算与x

  计算步骤:

1、计算各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即单项水质参数评价方法。

2、使用各项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采用多项水质参数综合评价方法计算综合评价指数S1。

3、计算x类水质标准的综合评价指数、结论S1﹥S2,不符合标准。S1≤S2,符合标准。

河道治理讲话稿共3

  浅析城市河道治理与环境影响

1、国内城市河道污染现状

  我国的许多城市河道、湖泊80%已受污染或严重被污染,由此每年损失约377亿元。河流污染以生活污水为主,主要是有机污染,尤其是COD和氨氮污染最为严重,河道脏、乱、臭、黑、塞现象普遍存在。河道综合治理已引起了政府和人们的广泛关注。

2、城市河道的治理方法简介

  国内外河道治理常用的方法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各种方法的详细介绍如下: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是指疏挖底泥、机械除藻、引水冲淤和调水等。疏浚污染底泥意味着将污染物从(河道)系统中清除出去,可以较大程度地削减底泥对上覆水体的污染贡献率,从而改善水质。调水的目的是通过水利设施(如闸门、泵站)的调控引入污染河道上游或附近的清洁水源以改善下游污染河道水质。此类方法往往治标不治本。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如混凝沉淀、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对浊度、COD、SS、TP去除效果较好,对TN、重金属等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日药剂用量少。但该方法易造成二次污染。

生态一生物方法

  生态一生物法主要包括河道曝气复氧、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法、土地处理法、水生植物净化法等。

①河道曝气法

  人工曝气复氧是指向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的河道进行人工充氧以增强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质、改善或恢复河道的生态环境。河道曝气复氧一般采用固定式充氧站和移动式充氧平台两种形式。该工艺具有设备简单、机动灵活、安全可靠、投资省、见效快、操作便利、适应性广、对水生生态不产生任何危害等优点,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和微污染源水的治理。但是固定充氧曝气每个曝气点的服务面积小,尤其对相对封闭、基本不流动的水体,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移动式则避免了两者的缺点。

②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技术是指使微生物群体附着于某些载体的表面上呈膜状,通过与污水接触,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吸收并加以同化,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目前,常用于净化河流的生物膜技术主要有砾间接触氧化法、排水沟(渠)的接触氧化法、生物活性炭填充柱净化法、薄层流法和伏流净化法,用得比较多是接触氧化法。该方法多使用天然材料为接触材料,花费少,净化效果好。

③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及其他生物,将水体或土壤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质现场降解为CO2和水,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的工程技术系统。用于污染水

  体治理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直接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经过培养筛选的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试验证明C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

  另一类是向污染河道水体投加微生物促生剂(营养物质),促进“土著”微生物的生长。投放药剂后,通过促生作用,促进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河道中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由低等向高等演替,生物的多样性不断增加,使污染水体的BOD5, COD迅速下降,溶解氧明显上升,黑臭消除。这种方法对于消

  除水体黑臭、增加水体溶解氧作用明显。

④土地处理技术

  土地处理技术是一种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水处理技术。它是以土地为处理设施,利用土壤、植物系统的吸附、过滤及净化作用和自我调控功能,达到某种程

  度对水的净化的目的。国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土地处理系统对于有机化合物尤其是有机氯和氨氮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⑤水生植物净化法

  该方法是充分利用水生植物的自然净化机能的污水净化方法。例如采用浮萍、湿地中的芦苇等在一定的水域范围进行净化处理。但是生活污水的排入会产生臭气、害虫和景观影响等问题,因此选用时要综合考虑上述问题,如选择在春夏季下风口的位置种植芦苇等。

3、新工艺

  随着人们的对河道处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实践,国内外出现了不少新工艺,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点就是朝着组合工艺的方向发展。组合工艺即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点相结合,改良成的多功能工艺。

①悬浮填料移动床

  悬浮填料移动床是以比重接近于水的悬浮填料直接投加到曝气池中作为微生物的活动载体,依靠曝气池内的曝气和水流的提升作用处于流化状态,它是悬浮生长的活性污泥法与附着生长的生物膜法相结合的一种工艺。这种工艺水力停留时间较短,COD和BOD5去除率较高,且具有较好地氨氮去除效果。

②生物悬浮床技术

  生物浮床技术是按照自然界自身规律,人工把高等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种植到富营养化水域水面上,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营造水上景观。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浮床技术尚处于试验阶段,它用于河湖水体修复,效果较好。

③曝气生态净化系统

  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以水生生物为主体,辅以适当的人工曝气,建立的人工模拟生态处理系统,以高效降解水体中的污染负荷、改善或净化水质,恢复水生态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是人工净化与天然生态净化相结合的工艺。它是在曝气生物塘和人工湿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污水净化与资源化相结合的技术。

④组合生物修复技术

  它是采用曝气复氧、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及生物促生液、放养水生植物等构建的组合生物修复技术。这种工艺对严重污染的水体治理效果比较好,黑臭消除,水体COD平均下降50%以上,DO平均升高2mg/L左右、透明度平均增加10cm以上;单一工程措施的修复效果不及组合技术。

⑤底泥生物氧化

  底泥耗氧是河涌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投放微生物虽然能解决部分问题,但由于外源微生物很难进入自然生态系中,其作用也十分有限。只有激活土著微生物,改善河涌微生物区系,提高其生物多样性,建立良性生态平衡,并在河涌养护过程中不断强化土著微生物活性,保持其生态平衡,提高自净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涌黑臭的污染问题。

4、结语

  城市河道整治是一项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型的城市河道,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把河道两岸建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市民的休闲地。

  参考文献

[1] 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25(1).

[2]奕兆坤,宫小燕,黎泽华,等.2001,C E P T技术处理污染河水的研究王曙光[J].中国给水排水,17(4): 16-18.

[3]田伟君,翟金波.2003.生物膜技术在污染河适治理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8):19-21.

[4]草营军,孙从军.2001.浅谈污染河道水体治理 [J].造船工业建设,(4):34-39.

河道治理讲话稿共3篇 开展河道治理工作启示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河道治理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