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说明文9篇

时间:2023-12-06 10:45: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颐和园说明文9篇,欢迎参阅。

颐和园说明文9篇

颐和园说明文1

  位于北京西郊的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它主要由昆明湖和万寿山两大建筑群组成,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远望昆明湖,画舫如织。蜿蜒曲折的西堤绕湖而行,十七孔桥宛如一道美丽的彩虹映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弯弯的杨柳探着身子把长长的头发垂在湖面上,如同揽镜梳妆的少女。湖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羞涩地把脸庞躲在碧绿的荷叶里,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整个昆明湖尤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引人入胜。

  万寿山是颐和园中建筑最多、最为华丽的地方,其中山顶的佛香阁最引人注目。拾级而上,树木葱茏,凉风习习,两旁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花,若有若无地眨着眼睛。仰视佛香阁,雕梁画栋,气势磅礴,香烟袅袅,伴着绵绵不绝的钟声,更给这个皇家园林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整个园林亭台楼阁,构思巧妙,环境幽雅,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颐和园说明文2

  颐和园里千姿百态的亭

  亭,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常见的一种景点建筑,仅颐和园里就有各式亭子40多个。这些亭子,有的建在湖畔,有的隐于林间,有的浮于水上,有的立于山巅,有的夹于廊中,有的位于桥头……它们不仅把美丽的湖光山色点缀得更加娇艳动人,又为游人提供了一处处停留休息领略周围景色的场所。

  位于昆明湖东堤旁的朗如亭,不仅是全园中也是我国现存亭子中最大的一个,面积有130多平方米,远远望去,犹如一个巨大的圆形宫殿,朗如亭通过十七孔桥与南湖岛遥相呼应,显得格外壮观。

  而在佛香阁旁有一个小巧玲珑、十分逗人喜爱的小小亭子,它的高和宽都仅有一米多,只能供人观赏。

  在小小亭的西边则有一个极为珍贵的铜亭,它全部用青铜铸成,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复杂为世上罕见。

  在铜亭东边有一个甚为奇特的敷华亭,它的外形并不奇特,而是在亭内有一山洞直通山下,并有一个小木亭位于其中。亭中有亭,真是奇妙无比。

  敷华亭东边有一个很是别致的蝴亭。它造型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由两个相连的六角单檐亭组成。那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 熠熠发光,甚为美观。从昆明湖东岸通过一座小桥有一小岛,岛的中心坐落着全国最佳的知春亭。它造型美,四面环水,周围满是绿叶红花。站在亭上向远处望去,四周景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

  颐和园的亭子千姿百态,它 们和着山水树木,和着周围的建筑及变幻莫测的天空,又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葱茏苍翠的万寿山及许许多多的殿堂楼阁融为一体,组成了一幅生动清新、美丽动人的画面。

  19、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2分)

  20、本文介绍的亭子有哪些?请依次写出它们的名称。(2分)

  21、本文第二段所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请举例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9、颐和园里的亭 千姿百态(2分)

  20、朗如亭、小小亭子、铜亭、敷华亭、蝴亭、知春亭(2分。每少1个扣0.5分,扣完2分为止)

  21、作比较 列数字 打比方 (2分,答对3个得2分,答对2个得1分,答对1个得0.5分) 如把“朗如亭”比作“巨大的圆形宫殿”,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朗如亭”壮观的特点。(1分)

颐和园说明文3

  颐和园是远近闻名的.挂带园林。园中有许多建筑和桥,它们样式不同,也有不用的用途和寓意。

  绣漪桥在北京颐和园南如意门内,位于昆明湖与长河、东堤与西堤交界处。它是颐和园中最南的桥,是东堤链接西堤的起点。绣漪桥的设计和建造都十分讲究,桥型精美。因此,来观赏此桥的游客众多。绣漪桥全长44.8米,高10.7米,宽5.9米,最宽处19米;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约12米,高约10.3米;桥身两侧各有30个桥栏杆,栏杆长78厘米。桥位于昆明湖上,岸边有许多树木和芦苇,西侧有一座位于湖面上的长亭,环境优美。绣漪桥的桥柱引人注目,桥柱上刻满“祥云仙鹤纹”。“仙鹤”是最早且流传广泛的吉祥图案之一,柱上描绘了仙鹤在云间飞翔或以祥云为背景的仙鹤浮雕。“鹤”在中国文化中有长寿、吉祥、高雅的象征,灵动洒脱,端雅大气。

  颐和园昆明湖内外湖与后溪河的分界处有一座桥,叫“界湖桥”,它是西堤最北的桥梁。界湖桥长31.43米,桥身最宽处6.52米,最窄处4.28米,桥高约5.84米,两端各有20级台阶,桥身两侧各有27个栏杆。这座桥与绣漪桥不同,它没有带有弧度的拱,桥上像是一个平台。桥拱有三个,都是方拱,既能节省材料,减轻桥的重量,又能更快速的通水。从北如意门进去,一直往前走后右转·就能看到界湖桥,站在界湖桥上,可以在岸边的树木之间看到与它相临的半壁桥。界湖桥连接两条河和湖,使本来需要走一条对角线过河的人们只需要通过这座桥就可以到达对岸,为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桥的周围种满了树木和芦苇。如果是春夏,岸边满是花草;而到了秋冬,地面和湖面上掉满落叶。很多人们在此观赏平静如镜的湖面映出的倒影,到了傍晚,落日余晖打在桥上,吸引着游客们驻足。

  这些桥梁集结了古人们的智慧与设计。半月形的绣漪桥和方形的界湖桥虽然从样式上看完全不同,但是每座桥的设计都别具匠心、特色分明,桥柱和栏杆上的雕刻精美细致,体现出工匠们的心灵手巧和奇思妙想。虽然年代已久,但也不失美丽和壮观,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颐和园说明文4

  今年7月9日,学校夏令营带领我们去首都北京的举世闻名的颐和园。

  从白石桥往里走了大约5公里,就到了颐和园。此时,已经到了夏季。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中的海棠树上的花儿已泛黄。一座琉璃瓦的盖顶,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主力在我们的眼前,宏伟壮观。建筑物的周围奇花异草,形态各异,颜色不一,真令人赏心悦目啊!

  接着,辅导员带领我们走了一条凹凸不平的石子路。石子路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一面大镜子;有的,又像一个大三角……真有趣。

  沿着小路往前走,一幅画面呈现在我的眼前:一条长廊笔直地伸向远方,长廊的左右,便是闻名中外的昆明湖。在书上了解道:这条长廊是慈禧太后当年为了更好地观赏昆明湖而下令建造的。长廊很长,一眼望不到边。长廊的两侧,有一些围栏,围栏很低,经常有人坐在上面观看昆明湖。我观看着昆明湖:昆明湖湖面平静,静的像一块镜子。不知是哪位调皮的风儿,将这美好的宁静打破。一阵阵风而伴随着湖水的清凉迎面而来,感觉无比的清凉。那种感觉,只有一个字来形容:“爽”!一阵微风吹过,水面泛起了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那块“翡翠”上出现了点点金光,真是一位超级的大“佳人”啊!

颐和园说明文5

  今天,我来到了颐和园,一进大门就看到了几块石头,中间的一块刻着四不像(貔貅),旁边的石头都代表“寿”。导游说:“慈禧太后是一个很看中寿命的人,她想长命百岁,所以才在门口放了那么多寿石。”看完石头,旁边有一口井,导游说:“这口井里的水,是从万寿山上留下来的,所以这也是慈禧长寿的原因。走到一个宫殿,导游指着墙说:“这个墙在以前夏天是很凉快的,因为以前在这个宫殿底下挖了个冰窖,冬天的时候把冰放里面,夏天的时候又拿出来。相当于现在的空调。”

  导游还告诉我们整个颐和园,昆明湖占四分之三,陆地占四分之一。我走到了长廊,看长廊上面的画,画的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看到了水浒传,在长廊上远远望去看到了一座十七拱桥。想一想慈禧真爽啊,吃饭的时候,摆三桌,两桌吃,一桌看。她吃一顿饭就吃60大洋,她的一顿饭够4家一年吃的了。而吃完饭就散步太爽了。

颐和园说明文6

  颐和园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建于乾隆年间。它坐落在北京西郊,占地约为二百九十公顷。颐和园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它风景秀美,令人流连忘返,它是我最喜欢的公园。

  一进公园的大门,就会看到一片广阔的水域,它就是闻名北京的昆明湖。昆明湖的总面积有三千亩之阔,大约两平方公里,比五个北海公园还要大。我最喜欢的活动是在昆明湖里开船,此刻,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船长一样在湖里巡航。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开船,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坐在船上能看到远处的玉泉山和宝塔,在蓝天和白云的映衬下若隐岩现。爸爸也诗兴大发,吟诵出李商隐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超超,秋尽江南草未凋。”

  从昆明湖上远远望去,有一座石桥,它就是闻名远扬的十七孔桥。它犹如一道长虹横跨在碧波之上。桥的石栏上有一百多个小柱子,上面雕刻着许多精美的石狮子。有的在回首遥望,有的在照顾孩子,还有的在嬉戏玩耍……生动逼真,栩栩如生,真的像活了一样。

  昆明湖畔有一座山,叫做万寿山。据说是由昆明湖挖出来的土石堆砌而成的,是乾隆皇帝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时改名为万寿山的。颐和园自万寿山顶智慧海向下,构成了一条层次分明的中轴线。

  万寿山下是蜿蜒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到石丈亭,共二百三十七间,全长七百二十八米。长廊的每根房梁上都有精美的绘画,有风景、人物、花鸟鱼虫等。这些画色彩艳丽、取材丰富、活灵活现,引得游客连声赞叹。

  颐和园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不愧为“园中之园”,它是我最喜欢的公园。

颐和园说明文7

  颐和园是个非常美丽的旅游景点,那里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

  我刚进颐和园,就看见一座极有园林特色的,由白玉汉石砌成的拱桥就出现在眼前:石拱桥护栏雕着许许多多的龙,栏柱上雕刻着一只只威武的,形态不同的小石狮子。经过石拱桥,便看见了昆明湖了。

  昆明湖里的湖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湖水真绿啊!绿得像一块无暇翡翠。湖水真清啊!清的看得见鱼儿在水中嬉水。

  然后我又来到长廊,长廊大概有700多米呢!有1万多幅画。而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我看的眼花缭乱。

  我最后来到了老佛爷住的地方,门口有一块石头叫“败家石”,因为它败了许多人的家,所以就叫“败家石”了,不过先在改叫“青芝岫”了。

  我走出颐和园,我很流连忘返。我感到今天玩的非常开心,颐和园真的是个有山有水,有亭台楼阁的旅游景点呀!希望大家都去颐和园参观。

颐和园说明文8

  大家好,欢迎今天来到北京颐和园游玩.我是这次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李导游,如果有什么事可以来找我。请大家注意了,进了颐和园的大门,请不要乱扔垃圾,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颐和园里有山有水。山是万寿山,水是昆明湖。进了大门,看到的是彩画长廊。大家请看,长廊有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长廊很长很长,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横槛上都画着五彩缤纷的画,这些画画得栩栩如生,一共有几千幅画!大家抬头看一看。很美吧。

  来到了万寿山。从万寿山下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金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从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部分都看到了。大家往左侧看,那就是昆明湖。昆明湖的水很清、很静。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这就是十七孔桥,河两岸还有许多柳树。湖水波光粼粼,十七孔桥像一条长龙,横卧在湖面上。

  今天,我们的旅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大家有时间还来颐和园,我还做你们的导游,再见!

颐和园说明文9

  古老、美丽的颐和园

  我的桌子上摆着一幅照片,那是我4岁那年在北京颐和园照的。

  那天清晨,下着蒙蒙细雨,我们去了颐和园。我们一进园门就看到了镇水铜牛。镇水铜牛是用铜做的,非常逼真。我站在铜牛前远远地就看见了一座桥。我问爸爸:“这是什么桥?”爸爸说:“这是十七孔桥,看它有十七个孔。”我想:“原来十七孔桥的名字是由十七个孔得来的,怪不得这名字这么怪。”

  在十七孔桥上,一眼望去,雨中的昆明湖无边无际,微风吹来湖面上荡起层层涟漪,雨水滴在湖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纹向四周散开。雨雾中的万寿山变得朦朦胧胧,像披上了一层白纱。山上长满了茂密的树林,苍松翠柏,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在桥上我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坐落在山顶的宫殿-排云殿,如果你站在排云殿上眺望,美丽的颐和园就会尽收眼底。

  每当我又看到这幅照片时,仿佛我又回到了古老、美丽的颐和园。这幅照片给我留下了永恒的回忆。

颐和园说明文9篇相关文章:

颐和园世界遗产导游词(合集5篇)

颐和园导游词9篇 颐和园石桥导游词

北京颐和园导游词 10篇 北京颐和园导游词讲解三分钟

颐和园导游词11篇(颐和园导游讲解收费标准)

实用的颐和园导游词作文6篇 关于颐和园的导游词三百字左右

《颐和园》教学反思10篇(颐和园 教学设计)

颐和园导游词11篇(颐和园石桥导游词)

颐和园的导游词5篇

颐和园导游词9篇(颐和园的宫廷区导游词)

北京颐和园导游词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