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汇总8篇)

时间:2024-01-12 08:28:01 综合范文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1

  今天一早,我们全家就来到了位于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的蒙山大佛旅游区。终于要一睹为快了,车刚一停下,我就迫不及待地向景区跑去。

  一踏入景区,一股大自然的气息就迎面扑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顿觉神轻气爽。展现在眼前的是茂密葱郁的树林,各种各样叫不上名的野花,还有就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听着水声,伴着美景,就像走在了人间仙境,我就是那快乐的小精灵。

  顺着小溪往山上走,没觉得有多累时,就看到了一个大大的广场,在广场的正前方是一大段台阶,沿着台阶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我的心也越来越激动了,马上就要看见蒙山大佛了。怀着这样期待的心情终于走完了最后一个台阶,“哇”一个好大好大地佛像就在我的面前,他那宽宽的双肩,高大的身躯,慈祥的面容都那么让人心灵为之震动。人们都从见到他的惊奇中转变为静寂,静静地观赏他的雄伟,为他的恢弘气势所震撼。这真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

  我举起像机拍下了这一奇观,我要拿回家好好地品味,并且告诉我认识的人,让他们也快快来这里看看。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2

  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约20公里处,始凿于北齐高洋帝天保二年(551),距今已有1400多年,其开凿时间比四川乐山大佛早162年,可谓历史久远;蒙山大佛凿刻时,“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费时25载,佛像高63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高10米,可谓规模宏伟,堪称天下第一佛。

  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便开始在此建立寺院。南北朝隋唐时期,净土宗始祖昙鸾、高僧慧瓒、以及净土宗开宗三祖师之一的道绰等一代高僧,都曾在此弘扬佛法。在那很长一段时期,晋阳地区高僧云集,是中国北方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而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则是其中香火最盛的寺庙之一。在海外,特别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佛教界,都将蒙山大佛称为“交城蒙山大佛”,因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的玄中寺就是佛教净土宗心目中公认的祖庭。其实,佛教净土宗的早期道场就在蒙山大佛所在的开化寺,因为年代久远,才有了海外佛教界所称的“交城蒙山大佛”之误说。而日本佛教界更是推崇蒙山大佛,认为其历史悠久居中国佛像之首。

  大佛所在的寺院,原是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年),北齐文宣帝高洋赐名“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寺后大岩为大佛和建造上、下二寺。大佛经过五个皇帝,历时25年终于凿成。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传说,隋末李渊做太原留守时,参拜蒙山大佛的当晚梦见“化佛满空,毫光数丈”,以为祥瑞,从而坚定了起兵反隋的决心。李渊当皇帝后的唐武德三年(620),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宗李治携皇后武则天巡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及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官长“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

  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用了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特制袈裟两件,派专使驰快马飞送并州,给大佛披上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天下。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知远留守晋阳,再次重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一时蒙山大佛在皇家眼中形同国庙,在百姓眼中至灵至宝,倍受尊崇。其社会和历史地位可见一斑。这令中国蒙山大佛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显得尤为光鲜灵异!

  中国蒙山大佛自问世以来,倍受皇家关宠,僧众喜爱,为弘扬和传播佛教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山大佛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在饱受战火损毁和大自然风霜雨雪的剥蚀后,终于在元朝之末阁倾像塌,大佛的头部早在元代之前就已经崩落。从此,大佛之腹、手、腿、足以及基座和大阁遗基就被掩埋于山石、残砖和泥沙之中,不为后人所知。显赫了八百年的“蒙山大佛”从此埋没六百余年。史籍中曾记载蒙山大佛便已“荡然无存”。

  上世纪80年代,在太原南郊文化馆工作的王剑霓参加地名普查时刻意寻找失踪多年的大佛。王剑霓的祖父王建屏曾任抗战时期山西佛教会会长,是山西佛协会创始人。王剑霓从小就从祖父那里听过很多蒙山大佛的故事。为寻找蒙山大佛,王剑霓踏遍了整个晋源的西山地区,甚至差点失足掉落悬崖,终于在蒙山发现了五代后晋北平王刘知远《重修蒙山开化庄严阁记》的残碑。而他最终认定当地寺底村的“大肚崖”就是蒙山大佛。1983年,王剑霓在《地名知识》杂志上发表文章《“晋阳西山大佛”遗迹找到了》,引起了中国考古界和佛教界的轰动。

  自从1980年蒙山大佛被发现以来,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蒙山大佛给予了高度关注,并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对大佛进行修复保护和开发。蒙山大佛是世界佛教史上的一大奇迹,这样一尊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摩崖石刻大佛,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是其他大佛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是世界摩崖石刻艺术中的精品。湮没在尘土中的大佛端坐于蒙山南麓的石崖之间。宽大的胸肩、修长的双臂从两侧石崖中呼之欲出,残破的半截佛身仍然传达着令人震撼的庄严使命。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3

  晋阳西山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况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其原有的风采,致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伟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巳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晋阳西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大佛(Bamiyan,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三至七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时在六世纪。如按“巴”佛凿于“七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早162年。按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

  晋阳西山大佛所在的寺院,原为东魏所建的大庄严寺。北齐天保二年(551),高洋赐额“开化”,又称开化寺,并依山凿制佛像,建成上、下二寺,称“大庄严石窟二寺”,可见“西山大佛”当初是称“石窟”的位于上寺之中。隋文帝仁寿初年(602),建起了庇盖大佛的大佛阁,改称“净明”寺。唐武德三年(620),李渊留守晋阳,复名开化寺。显庆五年(660),唐高家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来幸并州,瞻仰开化寺和童子寺大佛,“礼敬瞻睹,嗟叹希奇,大舍珍宝财物衣服”,并令并州州官长史窦轨“速庄严备饰圣容”,“开拓龛前地,务令宽广”。

  武则天和李治回到京城长安后,经两年时间,由皇帝内宫做了两件袈裟,派专使驰马飞送并州,给这两寺大佛像赐披袈裟。袈裟上装饰的金银珠宝大放异彩,“放五色光,流照崖岩,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了并州。唐武宗灭佛时,大阁虽然失修破败,但大佛未损。晚唐乾宁二年(895),晋王李克用竭河东之力,“计口随钱,不可胜计”,五年用工三十万,重修了大佛阁。五代后晋开运二年(945),北平王刘智远留守北京(晋阳),又修佛阁。这次重修的庄严阁,高五层,每层十三楹,二十六间,共一百三十间,将二百尺高的大佛庇盖于内,可见阁之大。元末(1368),寺毁阁倾,火佛头部掉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便从此埋没六百余年。

  自北齐凿佛,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历代都有重修、扩建、瞻游、纪事等碑刻,除前寺址上遗有五代后晋和元、明的几通碑刻已移置太原双塔寺保存外,其余各代碑刻均未外运,当仍在其处,共处当有大量埋藏物。至于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大佛胸下山坡泥石里。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还需清理发掘。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4

  台骀是开拓太原最早的人。《左传·昭公元年》记载,说黄帝之子金天氏少昊青阳有裔孙,叫昧,任治水官,生两个儿子,叫允格、台骀。台骀能继父职,治理了汾河、洮河和大泽。大泽也称晋泽,经台骀治理后,人们始处太原,故又称台骀泽,即今晋祠之东盛产晋祠大米的`大片稻区,誉为“北国江南”。台骀治水有功,受到帝颛顼嘉奖,封于汾川,为汾河之神。台骀是一位早于大禹的大禹式治水人物,后人建庙祭祀,即台骀神庙。

  晋祠台骀由明代东庄高汝行所建,据说原因有二:一、高氏东庄地处台骀泽之西畔,东庄百姓首获其利;二、高汝行任浙江按察副使赴浙拒倭,途中涉江遇风浪,而救其脱险者,自称叫台骀。为感神恩,修建了台骀庙。

  王郭村台骀神庙始建无考,据史、志载,早在唐代就有此庙,唐大中六至九年(852——855),河东节度使卢钧,“不欲称名”,改“汾水川祠”。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封“昌宁公”,又称“昌宁公祠”。宋真家天禧四年(1020),封“灵感元应公,赐额宣济”。明洪武七年(1374)重修。清顺治六年(1649),毁于兵火。嘉庆十七年(1812),又受汾水漫淹。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仅建正殿三间,东西耳房、厢房各五间,山门、钟鼓二楼及西偏院一所。之后失修,殿宇倾圮,古木被代,庙院荒芜,只有台骀神像为村民保护至今,藏于原废正殿改修的平房内,现在庙址东西39米,南北37米,总面积1248平方米。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5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又是一个端午时节,正是游玩避暑好时候,我们全家去晋源区的蒙山大佛游玩。 一路上,我坐在观光电瓶车上,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转眼间,就到了半山腰,走下车来,放眼望去,只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石路通向了一尊巨大的佛像。远远望去,就像在云端似的。

  我们顺着小山路往上爬,中夏的美景尽收眼底。小路两旁,小草碧绿一片,小树已能成荫,各种野花红的、白的、紫的开得到处都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路上形状多样的手工音乐盒子。它是用木头制作的,有的像蘑菇房子、有的像大象、有的像苹果,从那里发出的音乐令我心情愉悦。 到了山顶,爬上高高的台阶,一尊巨大、雄伟的石头佛像呈现在眼前,这就是有名的“蒙山大佛”。我们全家在大佛下留下了幸福全家照。

  多愉快的一次游玩啊!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6

  大佛坐落于蒙山北峰之阳,南向,依山凿制,由于年久风雨剥蚀,岩石表层风化严重,头部早在元代就已经崩落,其外露高大的胸颈部剥落之处还长出小树蒿草,失去了原有的风采。由于寺毁阁倾,大佛之腹、手、腿、足、基座、大阁遗基,都掩覆于山坡泥石里,仅现胸颈部分。对这尊大佛的考查,现仅触及其一半,剩下的还需清理发掘,无怪乎人们不知其为当年巍峨的大佛,立于大佛胸下怀间而不知;无怪以往探佛者慨叹“大佛已不存在了”“仅遗乱石而已”。

  蒙山在太原西南约20公里处,晋祠以北的寺底村附近,主峰高1325米。蒙山为古太原县八景之一,故有“蒙山晓月”之称。史籍记载这尊大佛是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551年)始凿,经五个皇帝二十余年,至后主高纬时凿成。《北齐书》记载在《后主恒纪》中:“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所以称为“晋阳西山大佛”。《北史》载:“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燃油万盆,光照宫内”。“宫”指历史上著名的晋阳宫,遗址在晋源镇古城营村九龙庙一带。据有关部门测量,晋阳西山大佛现外露胸颈部分,高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仅低我国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8米,(一说66米,一说70多米,比乐山大佛略高),比以往西方所说“世界第一大佛”———阿富汗“巴米扬(Bamiyan)大佛”(高53米)高10米。按凿制年代,西方对“巴”佛考查不清,认为“巴”佛凿于“3至7世纪”之间,这是个不精确的估计数字,而我晋阳西山大佛,史籍明确记载凿于北齐天保二年(551年),时值6世纪。如按“巴”佛凿于“7世纪”来说,我晋阳西山大佛要早一个世纪,比我国乐山大佛凿于唐开元元年(713年)早162年。据此,论高度,晋阳西山大佛是世界第二大佛,论年代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传说李渊做太原留守时曾参拜蒙山大佛,当晚就梦见佛光普照,以为祥瑞,从而坚定起兵决心。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于显庆五年(660年)幸晋阳瞻拜(此寺及南十余里的龙山童子寺瞻礼二寺大佛),次年又派专使赐大佛袈裟,以“五色光洞烛山川,道俗瞻睹数千万众”轰动并州。晚唐晋王李克用再建大阁,五年用工三十万。五代后晋的时候,北平王北京留守刘知远,重修庄严阁,共五层一百三十间。北汉刘继元在蒙山顶造避暑宫,开化峪内设御驾桥。宋时又在蒙山开化前寺建连理二塔。元末(1368年),寺毁阁倾,大佛头部脱落,残砖破瓦和山间泥石掩覆了佛像下部。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晋恭王朱棡只重修了前寺院,称“法华寺”。显赫了八百年的“西山大佛”从此便埋没六百余年。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7

  具有世界第一大佛之称的佛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就是位于 四川省的乐山大佛,佛像高71米。那如果问你,有世界第二大佛之称的佛像在哪里,恐怕就不是那么多人知道了。这尊佛像位于 山西省 太原市的蒙山,因此名为蒙山大佛(也叫 西山大佛),它虽然比四川乐山大佛矮8米,但建造时间却早了162年,建成于北齐时的公元551年,距离现在已经有1455年的历史,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露天 摩崖石刻大佛。

  历经五代皇帝建成大佛

  公元551年,历史上有个叫做高洋的皇帝,他在 河南 安阳市北当时叫做邺城的地方建都,除此以外,他还把当时的 晋阳城作为别都,也就是现在的太原市 晋源镇 古城营村。高洋为人骄傲、奢侈,大修宫苑,把远离邺城的晋阳城修得富丽堂皇,而且在西山的开化寺后,依山开凿一尊大佛像。他征集天下的农夫,动工开凿大佛,日夜不休息。晚上的时候,就拿油灯照明,整个山上,有万盏油灯被点亮,光焰甚至可以照射到山下的晋阳宫。到了冬天,天气十分寒冷,他就命令工人烧开水来和泥,大规模地动工,让老百姓的生活穷困不堪,死伤无数。高洋死后,他的儿子高殷即位,工程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搞越大,直到公元577年,高洋的第五代子孙高纬执政时,大佛才得以完成。

  大佛是由北齐皇帝高洋赐建,历经高殷、高演、 高湛和高纬四位皇帝的督 建始成。在史书上也有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二年在晋阳蒙山建寺,赐额开化”、“凿石迎溪,依山刻像,历时20余年,纬时造成”。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 篇8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是我们的沂蒙全蝎。沂蒙山区盛产蝎子,别的地方的蝎子都是2钳6足。只有我们沂蒙山区的蝎子是2钳8足,号称十足全蝎。蝎子的营养价值极高,从全蝎中提取出的蝎子毒液一盎司为27万美元,在医药方面有广泛的用途,可治疗抽慉、中风、半身不遂等疾病。用全蝎放在酒里造成的十足全蝎酒可以增强免疫力,祛除风湿、排除毒素。另外,八百里沂蒙山上有很多的山蘑菇、草鸡蛋。这些纯天然的大自然赠品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礼品。

  刚才提到酒。来到临沂一定要品尝一下我们临沂的兰陵美酒,“兰陵美酒郁金香”的佳句几乎人人知晓。但知道兰陵美酒产地的人可能很少,它出产于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兰陵美酒有限公司。三千多年的酒文化使兰陵美酒不仅在口感上独具特色,而且使其兼备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07年兰陵集团新出产的“兰陵王”是山东省“省宴”用酒。

  不喝白酒的朋友别着急,我们毫克的沂蒙人民也为您准备了清爽的啤酒——银麦啤酒。

  蒙阴县银麦啤酒厂出产的银麦啤酒是用蒙山上的麦饭石矿物质水和著名的中草药——金银花酿造而成的。口感清爽。如果说青岛啤酒是名震全国的大家闺秀的话,银麦啤酒则养样在深山的小家碧玉。对于习惯了大城市山珍海味加青啤的人们来说,来到我们沂蒙山区,喝着银麦啤酒,品尝着这里的特色小吃,也别有一番滋味。

  好了,俗话说“烟酒不分家”,提到酒一定要说一下烟,现在将军卷烟集团出品的沂蒙山香烟原来是沂水县出产的一个香烟品牌。在广大临沂地区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如果您是个烟民,花10块钱买盒沂蒙山香烟,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好了,还有很多的特产,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提出,我回家大家一一解答。

山西蒙山大佛导游词(汇总8篇)相关文章:

乐山大佛导游词9篇(乐山大佛船游导游词)

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通用5篇】

山西平遥古城的导游词4篇(平遥古城导游词5分钟)

山西普陀山西天景区导游词12篇

山西大同导游词(精华8篇)

乐山大佛导游词8篇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最新11篇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汇总12篇

蒙山大佛导游词5篇(灵山胜境大佛导游词)

山西的导游词3篇 山西导游证必背12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