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6篇

时间:2024-01-22 19:14: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赏析。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6篇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1

  李博恒,12岁,潼关县太要镇中心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他独立自强,积极乐观。一直以来,他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事迹在太要镇中心小学传为佳话。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少年最美的孝心。

  博恒的母亲精神失常,生活不但不能自理,而且需要长期治疗,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年逾古稀的爷爷,腿脚不便,虽然忙前忙后,但对于这个经济困难的家也力不从心。因为生计,博恒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几年才能回一次家。家里的状况博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懂事的他便早早担起了大人的义务,6岁时就学会了做饭,打扫院子、收拾牛圈、照看妈妈……从那时起,这些大人要干的活便成了博恒最熟悉的生活中主要的一部分。当别的孩子在父母怀中撒娇时,他却在山沟里挖山药卖钱补贴家用;当别的孩子和伙伴们玩耍时,他却在灶膛前点火为爷爷和妈妈做饭;当别的孩子们进入甜蜜的梦乡时,他却在照顾生病的母亲……农忙时节,他和爷爷一道去田地里干活,节假日,他常常帮爷爷放牛。博恒农活、家务样样都干,样样都行。邻居提起他,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夸博恒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如果没有他,这个家也就没了,面对大家的赞扬,腼腆的他只是微微一笑说:“爷爷、妈妈是我在这个世上最亲的人,孝敬他们是我应该做的!”

  在李博恒眼里,最奢望的就是生日时吃一碗热乎乎的面条,他说:“那面叫长寿面,吃了面条后自己就健康了,也就能更好地保护爷爷和妈妈了。”每当学校里发了火腿肠,面包,牛奶,鸡腿时,他舍不得吃,都会偷偷的攒下来拿回家给爷爷和妈妈吃。爷爷每每提及此事,便会老泪纵横:“娃在我们家受苦了!唉,是我们当大人的没本事,娃太苦了,太不容易了,我们对不起娃啊!”

  百善孝为先。在艰辛的成长路上,李博恒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扛起了帮爸爸照顾爷爷,照顾妈妈的重任,用孝心诠释了中华少年应具有的美德。虽然他没有享受快乐幸福的童年时光,但正是这样的生活,使得他更加坚韧刚强。现在学习任务繁重的他,依然是怀揣坚毅与感恩,为爷爷分忧解难,用孝心、责任和坚强承担起家庭的一片蓝天!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2

  亲亲,仁也

  20xx年9月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了原本平静的天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劈痛了我们家所有人的心——白血病。那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语,可是却又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家中。雨声连成一片轰鸣,天像裂开了无数道口子,暴雨倾泻而下,那样大的雨,整整三年不曾断过。

  没有办法,爸爸辞去了工作,积极的配合治疗,乐观向上。但是现实无比的残酷,长期化疗的反应越来越明显,家庭的状况越来越难以支撑治疗的费用。家里用着四处借来的钱和妈妈在照顾爸爸之余打工赚来的钱艰难支撑。被请来照顾我的奶奶看着她儿子难受的模样和日益消瘦的面庞,原以斑白的头发更是短时之间白了大半,显得消瘦而憔悴,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像是拿刀刻上去的一样,子女的病痛凌迟的是父母的心啊!幸而爸爸的病情慢慢的好转,医生建议用免疫疗法,可以节省治疗的费用。大概经过半年的治疗竟然复发了,这个消息,意味着之前的治疗都前功尽弃,更是在拮据的家庭里雪上加霜。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尽快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祸不单行,骨髓库里并没有找到匹配的骨髓。紧锁的眉头,泛红的眼眶,是全家人常有的模样,叫人心痛。怎么会这样呢?本来好好的家,怎么就这样了呢……

  经过再三的思考,父母决定用我的骨髓给爸爸进行骨髓移植。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在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爸爸一定要好好的,我一定要让爸爸康复起来。

  手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移植骨髓前要打半个月的增白针:在半个月内每天早上5点钟就会有护士来抽血,检查我细胞的状况:提前一个星期分次抽800毫升的自体血,因为在手术中大量的失血会造成昏迷,休克的症状,所以必须在手术过程中输血。手术的当天,我被推进手术室,当看到巨大的机械和手术用具,听医生说我要用80多个针筒和几十个注射器,心中还是有许多忐忑。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看着一个长达十几厘米的针没入我的脊椎,并听见我的骨头咯咯作响的声音。

  手术完毕后我被医生和护士推出了手术室,我看见等在外面三个多小时的妈妈,她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

  妈妈是个很要强的人,自从爸爸生病以来就没有掉过一滴的泪水。那是爸爸生病这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看见妈妈掉眼泪。而我的眼泪也在那一刻倾泻而出。医生说手术后要躺在床上6个小时不能动也不能吃饭或饮水。(当时我已经空腹将近20多个小时了)对于天生好动的我而言,那6个小时实在是难熬的。但是想到如此不易的事情爸爸一个月就要做一次,我就顿时停止了哀声哀道。

  坚持,坚持!

  第二天就要抽取600多毫升的细胞。当这一切都准备有序的时候。爸爸已经做好了清髓(把体内所有的细胞都用药打成0)的准备,等待我——他的亲生女儿的骨髓植入身体……

  一个星期后,我来到移植仓透过玻璃看到因为药水而变得全身碳黑的爸爸,在微笑着和我招手。我的鼻头猛地一酸,眼泪夺眶而出,喉咙像是被哽住了,说不出话来。后来,我回到了家里又看到明显苍老了一圈的奶奶,眼泪又再一次的落了下来。

  开学后,我和奶奶都焦急地等待着爸爸的消息,后来我们得知骨髓和造血干细胞在爸爸的身体里长得非常的好,但是移植后相应的会出现一系列急性或慢性的排异,这才是骨髓移植的“生死大关”,因为医生说60%的患者将命丧于此。果然在移植后出仓的两三天后,爸爸就出现了膀胱炎,天天都要忍受尿血和便血的疼痛。与此同时,在家里的我们什么都做不了,只能焦急地等待,等待希望的出现,祈祷爸爸的健康。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事情一点一点的好转,对于我们而言“明天”是真的可怕的,无助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些什么,我们也无法去改变、创造些什么,我们能做的,就只有坚强的、勇敢的去面对明天。

  我们始终相信风雨之后终会出现彩虹。

  现在,虽然一切依然不是那么顺利,但是我们依然会对明天抱有美好的希望,家里的生活依然不容易,妈妈每天要非常辛苦的出门工作还要回来照顾依旧虚弱的爸爸;爸爸依然要坚持后续治疗,饮食起居依然需要非常谨慎,吃饭的时候碗和筷需要进过高温消毒,饭菜超过两个小时就不可以再吃了,空心菜,羊肉等很多东西都不能吃……家里的每个人都很辛苦但又很坚强。

  而我随着学习压力越来越大,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还要帮着家里做家务。生病的人最重要的不是药物上的治疗而是心态上的简单和放松,所以作为女儿,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让他宽心和欣慰。每天放学,我都会跟他讲学校和班级里发生的开心和有趣的事情,帮他按摩,削水果,爸爸的笑容是我一天中收获的最大的欣慰。我希望他可以一直快乐健康下去。

  “家”是一个温暖的字眼,我们要用心去守候和珍惜这份感情。“亲,德之始也”、“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应该去孝敬我们的父母,当他们依然年轻健康的时候,当他们还能享受我们给予他们的爱的时候,我们要力所能及地去做些让他们宽慰的事情。这是做人的根本,是每个人都要去做的事情——亲亲,仁也。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3

  1、黄凤,女,16岁,安徽五河县

  【“板车女孩”黄凤:爸在家就在】

  6岁时黄凤爸爸意外摔伤高位截瘫,妈妈离开家。11岁时她推着400斤的铁板车把爸爸带到上海治病。连续10年,她独自照顾爸爸,给他喂饭、翻身、按摩、换尿片。风霜雨雪再累再苦也不曾放弃!16岁的她说:委屈时看见我爸笑,就没事了

  2、赵文龙,男,13岁,包头市包钢八中初一五班

  【“小蒙古汉子”赵文龙:13岁的男子汉】

  贪玩调皮,本应是13岁少年的特质,而命运却没有给文龙这样的机会。没有父亲的相伴,他每天扫地、做饭,照顾患有脊椎裂和尿毒症的妈妈。面对生活的艰难,从不抱怨。他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要让妈妈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3、吴林香,女,13岁,重庆忠县

  【吴林香:逆境中她始终微笑】

  重庆忠县的吴林香六岁时父母离异,20xx年母亲被检查出肺癌晚期,继父外出打工,小林香成了唯一的劳动力。小林香本来不爱笑,但是从妈妈病了之后,她便总是用笑容面对妈妈,逗她开心。虽然妈妈最终离开了人世,但她依然微笑着生活。

  4、徐沁烨,女,13岁,浙江长兴县林城镇

  【徐沁烨:一夜长大】

  13岁的徐沁烨原本有个幸福的家,20xx年她的母亲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她便一夜长大。她放弃了县实验中学的升学机会,全心照顾妈妈,用自己乐观宽慰着母亲。对她而言,妈妈治愈的希望不论有多渺茫,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不会放弃。

  5、弟弟何秀巡、姐姐林章羽(母姓),湖北恩施

  【茶园姐弟林章羽、何秀巡】

  湖北恩施州的林章羽、何秀巡姐弟俩,在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常年坚持代父母行孝,照顾着年事已高的外婆,用稚嫩的肩膀支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姐弟相依为命,姐弟手足亲情,在磨难面前姐弟俩依然快乐面对。

  6、高雨欣,女,11岁,黑龙江望奎县

  【高雨欣:卖烧烤的小女孩】

  在家庭陷入困境时,她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咱家我顶着。”自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担子,成了家里的顶梁柱。“生活虽然苦了点,但是,只要我勇敢地往前走,我就一定能走过风风雨雨……”高雨欣这样说。

  7、路玉婷,女,16岁,四川成都

  【路玉婷:在奔跑中坚强】

  成都女孩路玉婷一边上学、一边骑车送机票以维持家用。这个“奔跑女孩”的高中生上个月迎来变故:母亲离世……坚强独立乐观的玉婷,孝敬长辈,勇担家庭责任,自强不息、阳光向上,看似柔弱却一直迎着苦难坚强飞奔!

  8、龙花,女,17岁,湖南凤凰县

  【龙花:开在吊脚楼里的小花】

  17岁的龙花是湖南凤凰县的苗族女孩,为了照顾重病的母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妹妹,她选择了放弃学业,勇敢担起一个家。然而,龙花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梦想,这朵开在吊脚楼里的坚强小花用她的乐观照顾着家庭,用她的坚持守望着梦想。

  9、邵帅,男,16岁,江苏徐州

  【邵帅:少年捐髓救母】

  12岁,正是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时候。可12岁的邵帅却面对着一个连大人都会皱眉的抉择。为照顾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母亲,休学到北京为母亲捐献骨髓。最终在医生劝说下,妈妈同意了接受移植儿子的骨髓。邵帅少年捐髓救母,孝心感动社会!

  10、王芹秀,女,13岁,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

  【王芹秀:爱比血缘更美丽】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七里村的13岁养女王芹秀,个头不大,却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一个家。她逼着自己坚强起来,养活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养父和80多岁的奶奶。上山打柴、照顾养父……她自己节俭,却厚待家人。她用爱阐释着超越血缘的亲情。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4

  姓名:王语麟

  性别:男

  所属地区:山东龙口

  简介:山东龙口15岁的男孩王语麟,做家务、干农活已坚持6年。因王爸患类风湿病,关节严重变形,如果环境低于30度就会全身肿胀,语麟三伏天也坚持生炉子、睡火炕,为爸爸试温度。后背热出水痘,他也不怕:能让爸爸睡安稳觉,让妈妈安心打工。

  【孝心故事】

  见到王语麟已经是6月份,屋外的温度已经有27度,但语麟还在不断地给炉子填火,把火炕烧得暖暖的。炕上躺着的就是语麟的父亲。父亲患有类风湿病,并且越来越严重,现在关节已经严重变形,连筷子都拿不起来,而且只要所处的环境低于30度,父亲就会全身肿胀,骨骼疼痛。

  小小的屋子有序地堆满了干树枝、玉米棒等用来生火的材料,这些大部分都是语麟捡来的。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父亲生火烧炕。

  每天语麟会根据温度的变化选择生炉子的时间,调节炉子的温度。为了能及时掌握温度变化,语麟坚持和爸爸睡在一个炕上,即使是三伏天浑身淌汗也不例外。

  王语麟:因为那天太热了,我烧的炕也挺热的。热得第二天就起了水痘。就在后背上边这里,现在就比较轻了。

  记者:这个屋子还是很宽敞的,你为什么不在炕的边儿上支一个小床,自己睡在小床上?

  王语麟:如果我睡在小床上的话,我就不能感觉到这个炕的温度高低,就不能及时来调节温度。

  记者:那你是怎么判断这个温度适不适合你爸爸呢?

  王语麟:就感觉这个温度,炕上的温度很适合我了,也就意味着不适合爸爸了。

  像这样的一大杯水,语麟基本上每次都是一口喝掉一整杯,一晚上不知道要醒多少次。夏天热得睡不着,他就点灯看书学习,有人劝他给爸爸单独插个电热毯,但语麟不同意。

  王语麟:一来是电费很高,二来开电热毯的话,只有屁股暖和,鼻尖儿不暖和。

  语麟的父亲没有劳动能力,母亲王淑红为了每月不足两千元的收入,在30多公里外的工厂打工,语麟9岁时就慢慢学会做饭、洗衣,生火,干农活,这一干就是6年。

  王淑红:把他爸爸照顾得也挺好的。我就觉得这个心,欢喜得要命。就觉得这个孩子挺懂事的,把家里打理得也挺好的,我就挺安心的。

  在父母的眼里,语麟是个懂事的孩子,但他偷偷地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却想过不要这个爸爸了,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挺愧疚的。

  王语麟:我爸爸一开始是经常住院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回来,不去住院了。回来以后,他就去找一些偏方,买一些中药回来熬。我后来就渐渐明白了,他原来是为了省钱,来供我读书。我感觉,我爸爸挺伟大的。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语麟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更能感受到父母内心的无奈。

  王语麟:对于现在这个阶段的我来说,能让爸爸每一天都睡上一个安稳觉,让妈妈能在外面安心的工作,我感觉这就是我应该尽的孝心。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5

  这些天,河北廊坊11岁少年姜沅昊悉心照顾生病外婆的事迹引发网友点赞,今日最网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孝心少年。

  6点半起床,7点吃早饭,7点20给外婆洗脸,8点开始每隔两小时给外婆翻一次身,清洗床单衣物、为外婆做全身按摩,这就是我每个节假日铁打不动的时间安排。

  外婆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母都是军人不在家,我就是托起家庭的小战士。

  外婆喜欢我弹奏悠扬的琴声,我录下写给外婆的歌儿,看着外婆流下开心的泪水。

  拿出积攒多年的压岁钱,我给外婆买个轮椅,让她走出家门看到蓝天。

  亲爱的外婆,愿你能擦干泪水面对生活,愿你能战胜病魔笑着望我。网友点赞:孝心少年姜沅昊,仁孝坚强,大爱忘我。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6

  安中宇,男,汉族,12岁,石岛实验小学五年级六班的学生。校园里,他是一名刻苦学习的小学生;生活中,他是一个充满孝心的好孩子;同学中,他是一位助人为乐的好朋友。面对父亲常年出海打渔,姐姐异地工作常年不能回家,母亲又体弱多病的家庭情况,他用爱心和孝心,演绎了一段有关孝心少年的佳话,而这>故事的背后,是安中宇对家庭的爱和呵护,是对母亲的爱和孝敬,更是他自己朴素传统价值观的体现。孝顺,就是把快乐带给母亲。

  安中宇出生在一个普通渔民家庭,父亲为了家庭的生计,常年出海打渔,很少回家,姐姐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一年最多回家一两次。所以,平时家里只有他和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而母亲有严重的心脏病,常年靠吃药维持生命,犯病时常常一卧床就是一整天甚至两整天的时间。小小年纪的安中宇知道家庭的情况,从不和别的孩子攀比。去超市也不像别的孩子一样总是闹着买玩具,买零食,除了生活上必须要用的学习用品之外,他从不额外要求别的物质上的东西。虽然没有丰厚的物质,但是他却从未因此在学校自卑,相反,在生活中他一直保持着阳光、开朗、积极的心态和同学们交往,和老师们沟通;在学习上,他也积极进取,用一个个优异的成绩回报母亲的辛劳和付出,小小年纪的他知道能够不让母亲多劳心,就是最大的'孝'。而这个家庭,母亲勤劳,孩子懂事,从未缺少过欢声笑语。

  孝顺,就是把'好吃的'留给母亲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安中宇很小的时候就听姐姐讲过很多关于孝心的故事,并深深的受这些故事的影响。幼儿园大班的一天中午,中宇照例和小朋友排着队去小餐厅吃饭,刚刚走到餐厅,中宇就闻到了浓郁的肉包子的香味。家里可是好久都没有吃肉包子了。看到前面的小朋友吃得津津有味,中宇的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真想一口气吃两个大包子解解馋。可是,在包子拿到手里的这一瞬间,中宇想到了妈妈——这段时间妈妈身体一直不太好,精神状态也很差,早上他上学的时候妈妈还在床上躺着。妈妈会不会病了?妈妈吃没吃饭?中宇的脑海里瞬间挂满了问号。想到每次自己生病时,妈妈都会做好吃的给他吃,如果妈妈吃了这两个包子,应该病情马上就会好起来。想到这里,小小年纪的他悄悄咽下口水,将两个包子放进书包,自己饿着肚子坚持到晚上放学,一路飞奔回家将两个包子拿给妈妈。妈妈看到书包里已经被压得有些变形的包子,感动的留下眼泪。而他一边给妈妈擦眼泪一边奶声奶气的说:'妈妈,小朋友们都说很好吃,你吃吧,你吃了身体就变好了,到时候爸爸姐姐回来,我们一家人就都能够开开心心的了。

  对他来说,孝顺妈妈,就是要把'好吃的'留给妈妈,而他小小年纪的想法和举动,让我们看到'孝'之情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绿色的种子。

  孝顺,就是不乱花家里的钱

  平凡而幸福的生活让安中宇逐渐成为一个小学生。尤其是上小学之后,他知道自己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小小男子汉,自己不应该在家人的呵护下理所当然的享受,相反,自己应该为母亲着想,为这个家庭着想。对小小年纪的安中宇来说,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就不应该在物质上要求过多。这么多年来,他也没有一个自己的小书桌,每天回家后,总是自己趴在炕上写作业。眼瞅着一天天长大,妈妈觉得有必要给中宇买一张书桌了。

  于是,在几经权衡后,在中宇生日的这天,妈妈花了一百多元为他买了一张小书桌。本想等他放学后给他个惊喜,没想到中宇回家看到后,却跟妈妈生起气来:'妈妈,跟你说过了,不用学习桌,我自己趴着写也能做好功课的!一百块钱省下来,能给你买多少药吃啊!'这是中宇从小到大第一次跟妈妈闹脾气,母亲听了他的话心里既心疼又感动:长这么大,中宇从来没有一件象样的生日礼物,但他从来没有怨言,对比其他的孩子来说,小小的中宇过早的承受了成年人需要承载的家庭重担。是的,在安中宇小小的内心里,只要母亲身体健健康康的,父亲出海打渔平平安安的,姐姐工作顺利就是这个家庭最大的幸福。

  光阴有限情无限,孝亲敬老是美德。对小小年纪的安中宇来说,大爱无疆,大孝无言。每个人的生活本身就是平平淡淡的,自己做的是一些最简单,最平凡的事情,而自己身为一名小学生,能够为这个家庭做的还很有限,能够回馈父母,报答母亲的也很有限,但是他一直努力着,在学习上不让母亲劳心,在生活上艰苦朴素,让自己用内心的懂事来带给母亲快乐和温暖,虽然这一切都显得很平凡,但我想生活正是因为这样的平凡而伟大,因这样的伟大而精彩。

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

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事迹材料3篇 铁路安全生产示范岗主要事迹

青年示范岗事迹材料3篇 青年示范岗心得体会

青年示范岗事迹材料4篇 青年示范岗创建成果

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事迹材料3篇(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事迹材料)

优秀小学生先进事迹材料6篇(知法守法小学生先进事迹)

小学生先进事迹材料8篇(优秀小学生先进事迹)

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优选5篇 青年文明号简要事迹材料范文

平安家庭事迹材料6篇 平安示范家庭主要事迹范文

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材料4篇(最美孝心少年事迹材料100字)

看《最美孝心少年》的心得体会4篇 《最美孝心少年》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