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测验整改措施共3篇 试验室整改措施和整改落实情况应该怎么填

时间:2022-07-07 12:12:0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单元测验整改措施共3篇 试验室整改措施和整改落实情况应该怎么填,欢迎参阅。

单元测验整改措施共3篇 试验室整改措施和整改落实情况应该怎么填

单元测验整改措施共1

  诗歌单元测验

一、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6分)

  yì(

)立

  磅bó (

)

  小鸟作kē(

)

  香Chún(

) hàn海(

)

  小溪cóngcóng(

)

  雾ǎi(

)

  流lán(

) 虹ní(

) 青xìng(

) 榆yīn(

) róu(

)碎

  长gāo(

)

  漫sù(

)

  斑lán(

)

  shēng(

)箫

二、填空(12分)

(1)现代诗是指1919年“五四”(

)运动前后始创和发展起来的—种新体诗,也称(

)。

(2)郭沫若,原名(

),现当代著名(

)、剧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1921年出版的诗集(《

》)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重要的诗集之一,反映了狂飙突进的(

)时代。

(3)《再别康桥》的作者是现代诗人(

),他是(

)派代表人物。 (4)山教我昂首屹立,我便(

);海教我坦荡磅礴,我便(

)。 (5)爱——不仅爱你( )  也爱你( )。

三、选择题(20分)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李瑛,当代诗人。代表诗作有《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一月的哀思》等。 B.舒婷,当代女诗人,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代表诗作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

C.徐志摩,新月派诗人。代表诗作有《炉中煤》《再别康桥》等。 D.郭沫若,现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诗集《女神》等。

2、对《炉中煤》这首诗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炉中煤》是郭沫若在日本写的一首“五四”时代很有代表性的爱国抒情诗,这首诗的主题、题材、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都具有强烈的“五四”时代色彩。 B.“炉中煤”比喻诗人有熊熊燃烧的炉火般的爱国赤心,表现出他对新生祖国的无私奉献精神。诗的副标题“眷恋祖国的情绪”正是“炉中煤”的喻义所在。

C.这首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炉中煤”向“年轻女郎”倾诉爱情,诗人赋予“炉中煤”能思念、会追求、有感情的人格。 D.“年轻的女郎”既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洗礼青春焕发的祖国,也实指诗人国内的妻子。诗人身在异国他乡,既思念祖国,又思念家人,《炉中煤》便是诗人对于祖国和爱人的恋歌。

3、比较《炉中煤》和《再别康桥》两首诗,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是抒情诗,前者托物言志,后者借景抒情。

B.两者都是格律诗,诗节相对整齐,每句音节大致固定,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C.两者都运用了表现色彩与动态的词语,具有绘画美。 D.两者都运用了比喻、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

4、比较《我骄傲,我是一棵树》和《致橡树》两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写在“文革”之后。前者热情讴歌奉献于走出“十年浩劫”阴影的祖国和人民的精神,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和人生信念;后者表现了新时代女性的觉醒与尊严,表达她们追求独立人格、平等爱情的愿望。

B.两者都采用了借物抒志的手法。前者以“树”作为诗人抒情的载体。后者以“木棉”作为诗人抒情的载体。

C.两者都运用了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增添了诗的气势,营造出浓厚的抒情氛围。 D.两者风格不同,前者慷慨、豪放,后者清丽、幽雅。

四、阅读理解(20分)

1、.阅读《炉中煤》的第三节,选择这节诗的双重象征寓意正确的两项(

)(

)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A、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只有到了“五四”以后,这股激情才得以喷发 B、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才焕发出真正的青春活力。

  C、象征经过“五四”运动洗礼青春焕发的祖国,也实指诗人国内的妻子。 D、象征煤在炉火中燃烧的过程就是它成长的过程。

  2.《炉中煤》每节都以“啊,我年轻的女郎”开头,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又都以“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结束。这种重唱与照应的表达效果是下列哪项(

) A、具有层层递进,回环往复的旋律美,并于反复咏叹中深化主题,酣畅淋漓地表达浓烈的爱国情和强烈的爱国志。

  B、是诗人故意炫耀自己的写作技巧。 C、是现代诗歌必须遵守的固有方式。

  D、为了更好抒发对自己喜爱的对象的表白。

3、《再别康桥》,诗人选择了许多景物作为描写对象以表现康桥之美,请判别不属于的一项(

  A、波光柳影 B、柔波青荇 C、榆阴清潭 D、雄伟大桥

4、《再别康桥》的开头和结尾反复用叠词“轻轻的”和“悄悄的”,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康河十分珍惜和依恋的感情。康河给诗人最美的印象是它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不忍让自己的离别破坏这种境界,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能有一点的喧哗去打破它的宁静。

  B、突出表现了自己对康河十分憎恨和讨厌的感情。康河给诗人最坏的印象是它的喧嚣与矛盾,诗人不想生活在这个环境中,即使是挥挥手打一下招呼,也不愿意。 C、突出诗人受不了离别的感伤,想悄悄离开。

  D、突出诗人对诗歌的造诣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用这两个词表现诗人高高在上的心情。

五、诵读《致橡树》,回答下列问题。(32分) 我如果爱你——

  我们都互相致意,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但没有人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听懂我们的言语。

  我如果爱你——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像刀、像剑,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像戟;

  也不止像泉源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像沉重的叹息,

  也不止像险峰

  又像英勇的火炬。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甚至日光。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甚至春雨。

  仿佛永远分离,

  不,这些都还不够!

  却又终身相依。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坚贞就在这里:

  根,紧握在地下;

  爱——

  叶,相触在云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每一阵风吹过,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1)“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清凉的泉源”等意象分别比喻怎样的爱情观?“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等,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答:“攀援的凌霄花”比喻 ;“痴情的鸟儿”比喻 ;“清凉的泉源”比喻 。“绝不像”“绝不学”“也不止”等表达了 。

(2)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答:“橡树”象 , ,不是实指,而是虚指;“木棉”象征 。 

(3)怎样理解《致橡树》中最后三句“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答:

单元测验整改措施共2

  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测验卷

  答卷时间: 100 分钟

  卷面分:3分

  本卷得分: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家园。如果毁坏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保护地球,珍惜资源,是永恒的主题。积极行动起来,成为环保小卫士吧!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2分)

一、读句子,写词语。(5分) 1.地球上的kuànɡ wù(

)等许多zī yuán(

)都是有限的,如果人类不注意,kū jié(

)的那一天终究会到来的。

  2.只有善待hé ǎi kě qīn(

)的地球母亲,人类才会少遭受大自然的wēi xié(

)。

二、把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用“ ”并在括号中改正。(4分)

  一页扁舟(

) 流念忘返(

) 振耳欲聋(

) 生机篷勃(

) 渴泽而渔(

) 罪愧祸首(

) 风雨同周(

) 苟延残湍(

三、把括号中用得不当的词语划掉。(4分) 1.花园里(洋溢 漂浮)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2.一天早晨,巨人被(热闹 喧闹)声吵醒了。 3.孩子们爬上巨人的肩膀,(尽情 尽量)地玩耍。 4.张爷爷精心(哺育 培育)每一盆花。

四、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词手法。(4分)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

  2.大瀑布如今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

) 3.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4.印地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子幽香。(

五、句子模仿并按要求写句子。(2+1分)

  1.我们热爱大地,就像初生的婴儿眷恋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 我们热爱

  2.为学校草坪上的警示牌写一条宣传语,提醒大家爱护草坪,不要用“爱护”“禁止”等类似的词语:

六、我是小裁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 1.地球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米的星球。

  2.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

  3.“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这句话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 (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句中的“另一种东西”指老农创造的绿洲以及他的精神。(

  5.“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传达出了《这片土地是神圣的》的主旨。(

七、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试着写一个环境宣传标语。(3分) 1.善待地球就是

。 2.

  就是拯救未来。

  3.但存方寸地,

八、语文实践。(2+2分) 某公园张贴一则告示: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这则告示告诉游人什么呢?

2.它写得好不好?说出你的理由。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只有一个地球》片段,回答问题。(10分)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

  森林资源 生物资源

  大气资源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

  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

)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报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文中划横线的空白地方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2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1分)

  随意-------(

  毁坏-------(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2分)

4、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2分)

6、读了这段话后,你有什么话要说的?请写出来。(3分)

二、阅读课外文段,回答问题。(20分)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

七、八十米,(

)拾起头,( )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常言说“独木不成林”,可在西双版纳,一棵树往往就是一片森林,有的竟是一座空中花园。一棵千年的大椿树,光它的气根就有二三十根。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直插泥土,简直就像是一根根粗壮的支柱,很难分得清哪里是主干,哪里是气根。远远望去,一棵树就是一片森林。另外,在那些高大的乔木或油棕上,往往有几十种乃至上百种依附植物。每逢春天,许多依附植物能够开出(新鲜、鲜美、鲜艳)的花朵,红的、黄的、自的、紫的……争奇斗妍,一棵树就是一座空中花园。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 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

)留下一段树桩,很快(

)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丽、美化、赞美)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 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方括号里选一个最恰当的词,打√。 (2分) 2.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填入第

二、第四自然段的括号内。(4分) A 只要……就……

  B 只有……才……

  3.“悬”在字典中的解释有:A 公开揭示 B 无着落,没结果C 挂D 挂念E 距离远。 “那些气根悬生在大树枝干上”这句话中“悬”的意思应选___ __。(2分)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2分)

  千姿百态(

)

  百花争艳 (

) 5.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用“

”划出来。(2分) 6.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开头的横线上。(2分) 7.你发现第三自然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是:(3分)

  8.读了这篇短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几句话写一写吧!(3分)

  第三部分:习作(35分)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小朋友们走进大自然,去考察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现状,倾听家园的呼唤,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然后写一份建议书或以《环保小卫士在行动》为题作文,不少于450字。(作文纸另发)

  一元整改措施

  验厂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清单

  单位整改措施

  实验室整改措施

单元测验整改措施共3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

一、二单元测验 班级:序号:姓名:评分:

一、补写下列句子。(15分)

1、,塞上风云接地寒。

2、群山万壑赴荆门,,独留青冢向黄昏。

3、。

4、大弦嘈嘈如急雨,。,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别有幽愁暗恨生,。

5、问君西游何时还,,雄飞雌从绕林间。,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舟中读元九诗

  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灯灭犹暗坐,逆风吹雨打船声。

  注:元九,唐诗人元稹。元稹曾与白居易一同倡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元被贬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白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

6、前三句,诗人以"灯前"、"灯残"、"灯灭"三个极富个性的景象前后映照,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7、诗的末句描绘的景象,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怎样的内容?(4分)

  答:

三、阅读下段文字,回答7—10题。(16分)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8、请用四个“所字短语”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4分)

  答:、、。

  9“想”字后所涉及的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10、前三句的环境描写,在文中起哪些作用?(4分)

  答:(1)

(2)

11、后一句应该怎样来理解才正确?(4分)

  答: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共21分)

  柳庆字更兴。幼聪明有气量,博涉群书,不为章句,好饮酒,闲于占对。年十三,因暴书,父僧习试令于杂赋集中取赋一篇千余言,诵之,庆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

  大统十年,除尚书都兵郎中,并领记室,寻以本官领雍州别驾。广陵王欣,魏之懿亲,其甥孟氏屡为凶横。或有告其盗牛,庆捕得实,趣令就禁。孟氏殊无惧容,乃谓庆曰:“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欣亦遣使辩其无罪。孟氏由此益骄。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言华,令笞杀之。此后贵戚敛手。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寄人居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谓主人所窃。郡县询问,主人自诬服。庆疑之。乃召贾人曰:“卿钥恒置何处?”对曰:“恒自带之。”庆曰:“颇与人同宿乎?”曰:“无。”“与同饮乎?”“日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庆曰:“沙门乃真盗耳。”即遣捕沙门,乃怀金逃匿。后捕得,尽获所失金。

  又有胡家被劫,郡县按察,莫知贼所,邻近被囚者甚多。庆以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乃作匿多书,多榜官门,曰:“我等共劫胡家,徒侣混杂,终恐泄露。今欲首伏,惧不免诛。若听先首免罪,便欲来告。”庆乃复施免罪之牒。居二日,广陵王欣家奴面缚自告牒下,因此尽获党羽。庆之守正明察,皆此类也。每叹曰:“昔于公断狱无私,辟高门以待封。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其乎!”(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二》) ⒓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好饮酒,闲于占对B、昔于公断狱无私C、卿钥恒置何处D、辟高门以待封闲:空闲 狱:监狱 恒:长久 辟:开 ⒔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或有告其盗牛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B、缄闭不异而并失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庆疑之,乃召贾人曰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D、郡县按察,莫知贼所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⒕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柳庆“守正明察”的一组是( )

①立读三遍,便诵之,无所漏②言毕,令笞杀之

③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④沙门乃真盗耳

⑤贼是乌合,可以诈求之⑥倘斯言有验,吾其庶几乎

A、①②④B、②③⑤C、④⑤⑥D、②④⑤

⒖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庆十三岁时,父亲柳僧习让他从杂赋集中抽出一篇文章,长达一千多字,柳庆读了三遍,就能一字不漏地背出来。

B、广陵王元欣的外甥孟氏横行霸道,偷盗人家的牛,还口出狂言;广陵王也派人为他辩解开

  脱。柳庆当众宣布了孟氏的罪状,当即下令将他打死。

C、一个商人在京城金子被窃,柳庆经过了解,断定盗贼是一个与商人两次一同喝酒的和尚,后来抓到了畏罪潜逃的和尚,追回全部金子。

D、柳庆用“攻心法”让抢劫胡家的盗贼自己写匿名信,提出先自首可免罪的要求,并假装表示同意,终于捕获了广陵王家奴,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1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9分)

(1) 若加以桎梏,后独何以脱之。

(2)庆乃大集僚吏,盛言孟氏倚权侵虐之状。

(3)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题。(25分)

  寻人启事

  金文吉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坐在长椅上,浓浓的树荫牢牢笼罩着椅子,这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挣钱之外,最大的偏爱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对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了。女孩在留下这样一张纸条后,终于把计划变成现实:“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的。能让母亲花不必要的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在B市,女孩卖报、做工。只有在离家的时候才能品味出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一些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就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眠,已经成了离家后女孩的一种习惯。在C市的两个月里,没有新的寻人启事,女孩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终于在《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泪流满面。

  合同期总算结束了,女孩风尘仆仆赶回A市,她颤抖着按响了门铃,开门却是个陌生人。原来,为了筹资找女儿,几天前,母亲将房子卖掉,去了南方。

  第二天,报纸上多了一则启事:

  寻母,速归。

17、阅读小说,参照“开端”和“结局”的样式,扼要概括小说的情节 (4分)

(1)开端:女孩离家出走。

(2)发展:。

(3)高潮:。

(4)结局:女孩登报寻母。

18、第三段“没有温暖的家”是什么意思?请你根据这篇小说对“没有温暖”作出具体说明。(4分)

  答:

19、第四段说“读这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请你挖掘一下这“留言”中所包含的“报

  复的快意”。(5分)

  答:

20、(1)把“母亲”的三次“寻人启事”看作一个变化过程,你从中读出了什么?(3分)

  答:

(2)“女儿”三次读“寻人启事”及给母亲打电话后的心态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答: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错误的两项(6分) ()()

  A、女孩出走,一是想对妈妈的“苛求”给予无声的反驳,二是想用“把铁变成钢”的事实给母亲一个惊喜,证明自己有能力独立生存下去。

  B、女孩身上体现着一代青少年的特点:他们往往不甘各种各样的束缚,敢于追求个性自由,敢想敢为,但往往容易冲动,缺乏理智的思考。

  C、本文情节虽然并不曲折,但表现的主题却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语言虽朴素,但朴素中人物个性鲜明,篇幅短小,但容量较大。

  D、作品中“寻人启事”措辞的不断变化,表现了母亲面对女儿离家不归的无奈与妥协,同时也折射出母亲要找回女儿的坚定信念。

  E、本文以“寻人启事”为明线,以人物的心理活动为暗线,在情节叙述中,适当点染环境和侧面描写,人物形象真实,艺术感染力强

六、请把下面的长句改为几个短句,要注意语气连贯。(5分)

  哈恩与中国足协在12月21日19:30经过4个小时的艰苦谈判正式签定了分三阶段逐个完成东亚四强赛上进决赛、亚洲杯上进入前四名、世界杯预选赛小组出线三项指标的工作合同后成为中国国家足球历史上第四位外籍主教练。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举办了“2002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评委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金庸说:“那些为正义,为国家利益和民族事业而奋斗,甚至牺牲生命的人让我感动。”敬一丹说:“有时候,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也让我们感动。”

  白岩松说:“我们应该让心时时感动;感动之于心,犹水之于花。”

  请以“感动心灵”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 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

单元测验整改措施共3篇 试验室整改措施和整改落实情况应该怎么填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单元测验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