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作文3篇(《灯下漫笔》)

时间:2024-02-20 11:22: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灯下漫笔作文3篇(《灯下漫笔》),供大家阅读。

灯下漫笔作文3篇(《灯下漫笔》)

灯下漫笔作文1

  一直以来,我都喜欢灯下漫笔的这种感觉。

  很久以前,家里没有电脑,白天要上班工作,晚上就喜欢拿出日记本,一只笔,一本日记本,我就把自己的心里感受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写作成了自己离不开的一种习惯,我感觉灯下漫笔是我情感的宣泄,我的快乐和痛苦也随之在奔放着……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09年家里有电脑了,我就开始学习电脑的打字和各种写作的电脑模式,首先最早是在QQ空间写自己的文章,文字常常是诞生于这样一个平静的夜里,也许是有某种寂寞的情绪泛起,也许是有某种感动的心思涌动,又或者是一种淡淡的愁情在飘忽,于是我想到的是用文字,用文字来诉说。

  一张桌子,一盏台灯,一台电脑,习惯而自然的开始了我的灯下漫笔。

  柔和的灯光照耀我的房间,我还放着音乐,随着音乐节奏的跳动,并不影响我的写作情绪,我静静的坐着,我敲打着电脑键盘,现在它已经替代了我的笔。

  所以,我说灯下漫笔,其实也许是一种想象一种怀念。以前用过的笔当然已经不在了,在过去的.光阴里,曾经有过很多笔,它们陪我走过了很多人生的风雨,但是,如今它们都已经不知所踪,甚至能存活于我记忆中的也为数不多,但我仍然固执地准备了一支笔,它现在正安静地躺在桌上,并不以为寂寞,因为每天我依然可以看看它,看到它便会想到一些关于它模糊而清晰的往事。

  是的,我已经很少用笔了,但庆幸的是我从未没有抛弃过文字,在流动的日子里笔是我用来表达感情最亲密的朋友,当我握着的时候,我感到充实,在某种意义上,它比我的嘴还流利和勇敢,它让我更真实更勇敢的注视自己,如今代替笔的是键盘,虽然曾一度对笔也有些难以割舍的情绪,但它并不使我原有的感情流失,也并不使我原有的文字被埋藏掉,相反,它使我的十个指头充分发挥了想象,就象在弹奏一首钢琴曲一样。有时候我甚至会这样想象,现在我一篇文字的诞生,其实就是一部音乐作品的完成。

  每天要面对很多的事,也许纷杂难懂,也许平淡如水,也许情怀激烈,也许只留下一片空白。可是一到夜里,当万物都有些沉寂的时候,灯下,我仿佛便可以找到一种别样的人生,生活的味道,生活的从容,在这样的夜里,在这样的灯下才可以得到某种体味。

  于是,我会拿起笔,也许更确切讲是打开电脑,开始书写人生的苦乐。

  灯下我是专注且真诚的,我热爱文字,无论网络还是书本上,无论有名还是无名的,我可以熟读后,了解他们的情感和思想,我觉得这是种收获和认识,所以,因为我热爱生活,我热爱自己,因为灯下,因为笔,因为文字,它们让我找到自己的存在真实,找到我独特的思维方式。

  是的,在灯下我喜欢用文字牵出自己的丝丝的情感,对社会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慨,对自己的提高。

  灯下漫笔,这样想想,也是一种幸福。

灯下漫笔作文2

  夜已深,窗外的虫鸣在这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动听。幽幽暖暖的灯光下,我执笔沉思,再次打开记忆的大门,尘封的往事次第涌上心头,16年的变化在灯光下不断更换交替。

  5岁,奶奶牵着我的手,穿过好几条街,来到幼儿园。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果树都挂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篱院,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幼儿园很多家长都已在等待,孩子们也好奇打量着周围的世界。铃声响起,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孩子的哭声此起彼伏,朦胧的眼里充满奶奶凝视的眼神,在那么纷乱的人群中,奶奶似乎无比清楚地看着我瘦小的身躯——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他人就能准确听出我的位置。

  8岁,一个忧伤的年龄。和蔼的奶奶在这年离我而去了,想到这里,泪水又模糊了我的眼睛,孤零零的灯光下我是那么的渺小、无能。那年,我来到爸爸妈妈身边。半夜时分时常醒来,奶奶已不在身边,只有昏黄的电灯在空荡荡的房间中央明晃晃的亮着,刺痛我的眼镜,顿时,泪流如注。后来,一次次在半夜醒来,一次次发现奶奶不在,可我已经学会不再嚎啕大哭了,心里害怕时,就朝灯看看,知道奶奶的爱如这灯光般温暖,还在我身边,渐渐地也就和泪睡去。同样是9月初,我在爸爸的牵领下来到小学,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我已不会像幼时那样大哭着与家长分别,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手心里,用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铃声又响了,我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不断地回头,好像隔望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与爸爸凝望的眼光隔空交汇,内心小小的不安也随之散去。

  14岁,作为小学的`毕业生,我已明白一个定律: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的开启。没有幼时的不安,我坦然走进初中校园,在没有任何人的陪伴下反而让我觉得莫名的轻松,也许是受不了那分别时短暂的伤痛吧,初中的我有彻底改变了,变得沉默,即使有悲痛至极的事情,我也只是戴上耳机,听着一个人能听的音乐,仿佛一个紧闭的大门是我与外面的世界隔离。

  转眼间,17岁。暑假中回去看望爷爷与一些亲戚,望着他们欣慰的眼神,冰封的心再次被暖化。此刻,孤零零的灯光笼罩着我,内心的憧憬在隐约地晃动,忧伤的回忆也变成某种内心享受,不断进步的我这时留恋上了灯光,它把枯燥郁闷的写作变成某种沉浸的精神体验,像是亲人远远的地陪着我,不干扰我,却又默默的注视着我。

  经历了那些被爱的、忧伤的、沉默的岁月,终于17岁时茧蜕变成蝶,密植着繁密的心事,向心里生长,向外面开花。往事未必如烟、如梦,但将来会变得更美好。

灯下漫笔作文3

  一、“直写事实,以小见大”的特点

  这一特点表现在本文中,是写在北洋政府时代生活中一件大家都曾遇到的小事,并没有半点虚构和夸张。一般人谁会将钞票折价兑成现银之事与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联系起来呢?又怎么联系得起来呢?鲁迅就有这本事。开头谈钞票之事,作者谈得轻松,读者看得轻松,感觉是一位家庭妇女在为菜市又涨价发牢骚。可是当读到“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的时候,我们起初还觉得莫名其妙,之后便恍然大悟,拍案叫绝,从如此平凡的日常生活小事中,翻出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提炼出如此深刻的思想,非大手笔莫能为也。

  二、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鲁迅杂文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饱含着巨大的激情。他的议论是情感化的。在这篇杂文中,作者的情感和理性始终相互作用、相互渗透。这源于鲁迅对于中国历史的深沉思考和彻底否定,因为他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暴君产生了强烈的憎恨之情,对中国国民的命运和奴性人格产生巨大的同情和讽刺批判之情,他有认识和把握这—问题的兴趣;反过来,随着这一情感的增强,对中国历史实质和国民性格的`理性认识又不断深化,而理性认识越深刻,对它的情感也越真切。这就使本文具有了这样一种特点:理中生情,情中化理。鲁迅把他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鞭辟入里的理性认识融化在感情之中。

  三、语言富有力度

  鲁迅作品非常具有个人风格,他的作品不用署名,单看语言,就能辨识。他的杂文更有个性化特色。一般杂文,以说理抒情为主,语言要好,实在不容易。鲁迅杂文以个性化著称,双关、反语等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处处可见幽默、讽刺、嘲笑。而鲁迅杂文的最大特色是它的形象性,用极为形象的语言形成意象来进行高度哲理化的议论。这就使语言具有无比的力度,如匕首,似投枪。刺向敌人,使之无法招架。《灯下漫笔》中,他将中国人的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总共20个字,就概括了千百万中国人所经过的历史;它高度浓缩,胜过某些史学家的“巨著”,它有雷霆万钧的力量,砸向封建专制暴君,分量之大,实属罕见。

  这篇文章的语言力度还表现在用字用词上,如“蔡松坡先生溜出北京”的“溜”,“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的“闹”,“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的“中立”等,在文章中俯拾即是,它们准确形象,入木三分,概括了现象,揭示了本质,显示了语言的威力。鉴赏时不能不引起注意。

灯下漫笔作文3篇(《灯下漫笔》)相关文章:

高一写景作文:蓝夜漫笔共5篇(描写江面雾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