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名人苏轼作文7篇 苏轼的有关作文

时间:2022-07-09 10:22: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一名人苏轼作文7篇 苏轼的有关作文,以供借鉴。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7篇 苏轼的有关作文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1

  宋代可谓是词的王国,而将它推到文坛顶峰的宋代词人便是我最喜欢的词人——苏轼了。“轼”是古代车前扶手的横木,在行车过程中默默无闻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类似于汽车的方向盘。所以我和哥哥在家谈论到我们都喜欢的苏轼时,常常会开玩笑说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苏方向盘”。苏轼之所以能官至一品,流芳百世,想必有许多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他文学成就极高。首先他第一个打破了“诗尊词卑”的观念,认为诗、词本为一体,首次成功地把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他一生中共写做三千四百五十九首作品,有诗、有词、有书法、甚至还有美术作品。在二十一岁时就令当时的科举主考官欧阳修感到震撼、并且赞叹不已。有了欧阳修的帮助,苏轼立刻成了进士及弟。俗话说“行行出状元”,他却在每一行都做成了状元。他的散文豪放自如,美誉人间,代代相传;他在诗作中体现关怀民生和爱国的特点,深受大家喜爱;除了词作不拘一格,书法和绘画也特别绝妙,笔画舒展、轻重错落。实在是才华横溢,让人赞叹不绝啊!

  第二就是他的宽容大度。他在杭州上任知州时有人逃税,不上交丝绸。可当他从这名逃税犯口中知道他是为乡亲们着想,怕收税太多导致百姓没丝绸可用之后,不但没罚他,还特意为他写了一份文书,保证他一路上不会都被收税。从这件小事看出,这位知州大人也太宽容了吧!难怪当他被贬时,老百姓都依依不舍地前来送行呢!

  还有一点便是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了。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不平凡,时而名震京师,时而被贬乡野甚至锒铛入狱,就像过山车的轨道一样,起落不定。可他即使多次被贬,也从不折腰屈服于权贵,一直坚持自己的主见,这真是可敬的坚强不屈的精神啊!

  这位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代表宋词巅峰的伟人,其实也是很可爱的。他曾写了一首号称“八风吹不动,独坐紫金莲”的佳作,急忙派书童送给江对岸的佛印大师,就像我们眼巴巴期待老师表扬一样,自以为一定会等到盛赞,结果却等来一个“屁”字,气呼呼地急忙划船到对岸去找佛印评理去了。你也能想象出苏轼“一屁过江来”的可爱画面吧?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2

  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

  捧读着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黄州来的寒风。

  我意外,甚而惊悚。

  涛涛江水,将想象截成了一波又一波。泠泠的江水吟诵着生命的历程。泠泠江水,烟雾朦胧,这里唯有超然的孤独,唯有生命的绝响,唯有精神的自由。

  谁能承载着一山一水的孤寂?谁能用一觞一咏抓住绝望?谁能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付给黄州这片山水?

  我意外,甚而惋惜。

  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扬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儿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进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困境中了。

  把酒放下。端坐,起身,掸掸素衣上的灰尘。你悠然行至江边,就这样,一曲赵宋王朝被你谱写成了绝唱。

  我顿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贫困百姓有心,对官场勾心斗角之人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你的英雄气概,注定这你要被有心之人推向黄州。这样,你便贴近了滚滚东去的赤壁,你便吟诵“殷勤昨夜三更雨,有得浮生一日凉。”你的随遇而安使你所有的悲哀全然在这儿消解,所有的哀怨,愤懑全然在这里沉淀,所有的英雄气概全然在这儿升腾。

  三尺黄绢,就将瘦弱的你意外推向了黄州。我想你临去的那一天,一定很潇洒,一定很坦然。黄州,赤壁似乎已等你许多年。可你恰恰在这里留下了生命最美的注脚,一切那么顺利成章,又那么必然。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你的词表达了你被贬黄州的孤寂。或许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愿与世随波逐流。

  随时一场狂风暴雨,冰冷了流失的时间,但我不再意外。因为我明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守候永远!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3

  花败了,蝶散了。只有那若有若无的香,尘土飞扬间,轻轻地提及,千百年前的往事,却也终不过是词中一梦罢了。我带着怎样的心情,轻轻地踏过……

  故事的一开始,他不过是十来岁的青年才俊。他生在名门世家,父亲和兄弟都在文学上有颇深的造诣,而他本人,在后来的日子里,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抹壮丽的色彩,经久不衰。

  苏轼在年幼时,便表现出超高的文学天赋,他诗、词、书、画皆工,且将儒、释、道三家文化中最好的品格和修养融到自己的修养当中,这让他成为了一个不吐不快的人,由此,也铸造了苏轼在文学上豪放派代表词人的地位。

  但苏轼的一生,却并不如此,甚至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也便能从他在红尘中留下的足迹看出来了。苏轼一生有过三个最为特别的女人,从他的生命走过。

  第一个是王弗。王弗是他的结发夫妻,两人可谓是性情相投,彼时的苏轼,在官场上初露锋芒,而王弗则是那“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她精明能干,可以给予苏轼建议性的指导。这时的苏轼可谓是春风得意啊。但好景不长,王弗27岁时便去世了,她只伴了苏轼11年的光景,却在他心头留下最难磨灭的印记。这让十年后的苏轼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千古绝唱。

  而这时,早已物是人非,他身旁的那个她已然变成了王弗的妹妹——王闰之。王闰之并不如王弗那般精明能干,但她却最能明白苏轼需要的是什么,她伴他从得意到落魄,又从落魄重新回到顶点。但依旧好景不长,王闰之没来得及坐享繁华,便甩手归西,但这次,她没有只留他一人,她帮她纳了小妾,常伴他左右,名唤朝云。

  王朝云可以说是最懂苏轼的女人了,她伴他左右,哪怕穷困潦倒,依旧不离不弃。苏轼这样评价过王朝云:“不合时宜,唯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王朝云大概是最爱他的人,最后,朝云却先苏轼而去了。

  苏轼这一生,大起大落不停,但他却依旧“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此不平凡之人,惟苏轼一人。我沉浸在这诗词中,一遍遍地缅怀他……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4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关于宋代文坛领袖苏轼的《苏东坡传》。

  苏轼的一生大概分为在朝—做官—被贬,大宋第一“惨”,苏轼20岁的时候参加科举,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苏轼写的文章是他弟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只好大义灭亲给了个第二名,但没想到那是眉山苏轼的,第二就第二,好歹成为科举第二名,可是这一年她妈没了,他得回家守孝三年。

  第二次科举获得第一名,得到宋英宗的赏识,结果他爸又没了,他只好又回家守孝去了,接着赏识他的宋英宗驾崩了,接着宋神宗即位,老王(王安石)变法开始,苏轼当官跟王安石不和,跟他吵了一顿认为他的变法太急躁了,被流放到杭州,苏轼在杭州为老百姓们做出了好多贡献,接着新党看他不爽,给他搞了一个乌台诗案,差点把他的脑袋都不保了,还好宋朝有一个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再加上好多苏轼的好友向皇上请奏,希望皇上不杀苏轼,于是苏轼又活了下来。

  但是呢,苏轼又被贬到了黄州,他在黄州开垦了一块地,叫东坡,并且还当了回美食家,发明了东坡肉,小日子不要太好哦,接着还去当地著名的赤壁山,写出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赤壁赋》还有《后赤壁赋》,足够我们背上一阵子。

  可是后来宋神宗又给了他重出江湖的机会,坐了回火箭,官位飞速上升,成为了翰林学士,可是新党还是看他不爽,又把他给贬到杭州去了,接着他又去当了回工程师,把西湖给治理了一番,又修建了苏堤,真可谓优秀啊!

  后来又被贬英州,惠州,最后到谵州,每到一处,总能发现美食,比如岭南的荔枝非常好吃,为此还写了一首诗,一天吃荔枝三百颗……此时我只想说苏轼真牛!

  在我从他一路被贬,但是他靠着自己的坚强不屈,坦坦荡荡,为人正义,苦中寻乐,上能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人生态度,和一心向佛的虔诚,淡泊名利,但是却一心为国着想,最终成为一代文坛领袖,名垂千史,世人皆夸他是伟人!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宋代大文豪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长江边,英姿勃发、豪情满怀、手执羽扇,诵出了这首传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在我眼里,苏轼永远是一个豪迈、骁勇的人,他一生坎坷,历经风雨却不忘初衷,直至暮年仍心怀壮志,在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仍唱出”老夫聊发少年狂“,一手执着雕鹰,一手执着弓箭,读到此,仿佛看到一个庞大的身躯站在原野上,皓月当空,他拿着一支弓箭,将弓拉得如满月一般圆,直指天穹,发出”西北望,射天狼“的誓言。在他的《赤壁赋》中,他提出了万物变化和守恒的观念并坚信造物者之宝藏人人享有。可见苏轼为人是多么豪放,每每读到他的诗,我便不禁对之肃然起敬。

  这么一位豪放、充满斗志的人,现实生活中却是饱经风霜、坎坷挫折的,在他而立之年,他最亲爱的妻子离世,他的一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可见他当时内心是多么痛苦,然而,正当他悲痛欲绝之时,一场毁灭性的打击向他袭来,乌台诗案,在保守派与改革派中保持中立的他,不仅触怒了改革派的王安石,而且还遭到了保守派的排挤,他的诗词被诬告为”讥讽文字“”愚弄朝廷“,因此冒犯龙颜而一再被贬,最远的甚至是海角天涯的琼州,即便如此,苏轼仍用他钢劲有力的毛笔和豁达豪迈的情怀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流传千古的著名诗篇。在被贬黄州的那段日子,他没有因政治失意而沉迷失落,而是恢复心态甘愿做一个像陶渊明一样的闲人雅士,夜游长江,闲话桑麻。面对朝廷的屡次贬黜,他既不埋怨朝廷,也不自暴自弃,而是以一副平常心态面对坎坷周折的人生,这是怎样一个豁达而积极向上的文人。

  苏轼风雨一生、豁达一生、多情一生、美丽一生。他的名篇诗词扮演了一个古代诗文风格中与众不同的角色,他的诗词不像李白那样崇尚自由,也不像杜甫那样为民而悲,也不像李清照那样凄凉悲苦,更不像陆游那样悲愤痴狂。他的诗文充满豪放的风格,具有无限的英雄气概,因此,我心中的苏轼永远是一个千古一人的完美学者。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6

  苏轼,人生的四季

  水飘风飏,布衣竹杖,黄州落难;大江一词,前后二赋,赤壁突围——

  苏轼,冲出寒冬,走进春天!

  恍恍惚惚“微雨过,小荷翻”,谁漫步杨柳依依苏堤?依稀不忘“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谁难逾欢乐梦境?

  一声电闪雷鸣,一幕风雨突袭。乌台诗案,遭受贬谪;落魄乡野,辗转难安。你蒙冤受难,遭遇寒冬。毕竟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不愧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行者,难能有“挽雕弓”“射天狼”的雄心。你不畏“荦确坡头路”,更有“独爱铿然曳杖声”的愤世旷达;你无视四郊野草闲花,偏爱“烛照红妆”那一支独秀海棠。你忘却萧条噩梦,躬耕郡东,东坡辟荒;你艰难中自寻其乐,“东坡雪堂”酝酿激情。

  你来到赤壁,赤壁成就你。

  赤壁,绝地反击,你从此走进春天!

  还记得,曹孟德灰飞烟灭,吟叹哀歌;还记得,小周郎风华正茂,何其得意;还记得,多少豪杰志士古今情豪迈一世……阔大山川挡住无情风雨,浩浩江水冲尽人生苦难:“酒酣胸胆尚开张”,你豪情尽放,把豁达演绎成生命主调;“回首向来萧瑟处”,你乐观潇洒,将蒙冤升华为理性转换。身向壁垒,你将古今生命卑微与崇高细细倾吐;面迎江风,你把大彻大悟灵感与激情豁然绽放!

  春,掸去你素衣风尘,轻驾扁舟来到古战场;

  春,倾听你坚韧豪迈,见证你皎洁心灵;

  春,沉淀你不屈执着,记载你东山再起!

  难忘:“背绳墨而追曲,竟周容以为度”,杜甫,虽失意,仍忧国忧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坚守美政,不屈追求;“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李白,蔑视权贵,狂傲不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更是胸怀天下,豪情万丈!

  伴着涓涓清泉,沐浴习习江风,你赤壁神游。一拢银丝白发,与皎洁月光辉映;一尊还酹江月,高举烈酿酒杯。啊,消逝了,多少失意和哀伤!

  苏轼,不畏寒风呼啸,带着撕心裂肺疼痛冲出布满荆棘冬季;

  苏轼,割去郁结心中的块垒,驾着滔滔巨浪走向万紫千红春天。

  春天难以风化,时间抹不去你在我们心中永恒的背影!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7

  苏轼一生对散文用力甚勤,咳唾成章,作品宏富,今存各体散文约四千余篇。体裁有赋铭、颂赞、论议、杂著、记叙、表状、书牌、碑传、笔记等多种,略可区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小品文、杂著几类。

  议论文是苏文中的一个突出部分,它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

  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记、亭台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碑传文善用生活素材和日常细节刻划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特操,《方山子传》、《石氏书苑记》等可作代表。游记文长于在写景记游、烘染意境中,寄寓识见,融入诗情雅趣,《石钟山记》、《雩泉记》、前后《赤壁赋》等,是这方面的名篇。

  比之欧曾诸家,苏轼在散文艺术上有新的推进和开拓。

  其一,由长于议论到精于思辨。苏文也以议论见长,它的议论具有一种雄辩的气势和化隐为显的形象状述力,如苏轼的史论、政论,大多立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推倒旧案;在论证中,上下古今,援据赅博,雄辩滔滔,一往无前;而笔力纵横捭阖,腾挪变化,使文章具有一种滚滚不穷,浑浩流转的气势。东坡的议论,不同于某些政治家一味平正的开陈正见,他善于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传道义到重在写性灵。北宋古文运动从倡导尊韩崇道开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张宗经明道,至三苏强调了写胸达意。苏轼说:“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清波杂志》)苏轼写人耿介旷达,敢笑敢骂,曾自谓“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藏(《密州通判厅题名记》),故其文多写自我,见胸臆,显性灵。

  其三,由容与闲易到灵动活脱,舒卷自如。欧文“修达疏畅”、“容与闲易”,是平易自然风格的典范。东坡沿着欧文的路子迈入了工巧与天然浑化统一的新境界。

  苏轼散文不仅以议论见长,且贯于向思辩化的更高层次升华,不拘于明道议政,而尤长于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善于融众长于一炉,破旧格生新变,由此文风从自然平易一途,迈入了活脱灵动、仪态横生、出神入化、气韵天成的高境妙域。因此,我们说苏文集中体现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创作艺术的最高成就。

高一名人苏轼作文7篇 苏轼的有关作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苏轼作文   名人苏轼作文   高一苏轼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