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7篇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

时间:2024-03-08 12:21: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7篇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供大家参考。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7篇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1

  我叫xx,今年43岁。幼儿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下肢萎缩干瘪,开始只能靠一张小木凳挪步,后来靠双拐行走,从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长大后,我勉强上完了初中就因为身体原因辍学在家中,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处求事。有一句话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事业成功靠奋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从亲戚那里学会了服装设计和制造的手艺。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学习时,我格外卖力,在满师后凭着扎实的手艺功底,在镇江市区一家服装厂一干就是好多年。九十年代初,这家服装厂倒闭了,遭受双重打击的我并没有退却,靠着厂里给予的一笔很少的经济补偿,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钱买了一辆残疾车,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为启动资金,想自谋出路,开一家服装加工厂。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历尽艰苦,光是拉客就翻车过好几次,命都差点丢掉。

  20xx年底,我在丹徒区政府和区残联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找到了地皮,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厂,盖起了新厂房,还购进了三十多台新自动缝纫机,在上党镇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缝纫技术的女工和部分残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装厂的人员配备,搭起了框架,同时也解决了一批和我一样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经过各方筹备,我的“国方”制衣厂开张了。可“万事开头难”,创办之初举步维艰,由于对进货渠道的陌生,对顾客需求的不了解,我真是吃够了苦头,甚至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但我并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精湛的服装设计手艺,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渡过了难关。我的生意日渐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边远地区和国外加工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20xx年7月,我厂生产的第一批出口到日本的服装就赢得了对方的好评和称赞,10月初,又有一批出厂服装全部达标合格。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一个人常常需要兼顾里外的事情,忙起来一天只吃两顿饭,从早到晚,常常累得直不起腰,为的只是能够把厂发展起来,壮大起来。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服装厂效益很差,工人的.工资都发不起,我一度有过放弃的念头,但人活一口气,我要为残疾人这个群体争那么一口气!最终咬着牙坚持了下来。今年,服装厂的效益稳步回升,难关最终度过了,实实在在让我松了一口气。如今,面临发展的良机,我迫切地希望能够将厂发展壮大,我打算今年把服装厂申报福利企业,再招一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到自己的厂里来就业。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是党和政府给了我们残疾人地位和尊严,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省委省政府和镇江市,丹徒区的领导都来慰问过我,鼓励我自强自立,将服装厂办好。我的心里暖和和的,下定决心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厉,不辜负大伙的期望。

  服装厂创办至今,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经济方面,虽然我渴望扩大规模,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相应的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跘脚石。在这个节骨眼上,恳切希望各级领导能在百忙中关心一下,帮我解决一点实际困难,好让我这个展翅跃飞的小鸟不折翅夭折。有道是“天时、地利、人和”。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通过我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度过困难,走出一条残疾人创业的阳关大道。

  天道酬勤,我相信付出终会有回报。回想起自己这么多年来的风雨相随、寒暑奔波,唯有爽朗一笑。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只要有志向,一样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2

  我叫小郭,肢体残疾,初中文化,阳城县东冶镇窑头村人,现年47岁。从一个怀揣梦想的懵懂少年,到一个崭露头角的残疾创业带头人,坎坷经历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诠释出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路。

  “梅花香自苦寒来”,我所走过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创业历程充满了荆棘,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身残志坚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造出发挥自身价值的事业平台。

  1992年初中毕业后,我认为:一个人要有真本事,就应该闯一闯。于是,我和朋友到北留砖厂工作,努力学技术,由于机器出现故障,导致了我左臂残疾,当时心灰意冷,后来在父母和朋友的开导下,慢慢走出了阴影,决定努力奋斗,改变自己。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没有胆怯,自小养成的不屈的性格让我坚持了下去,20xx年在郑州太行物流作为装卸工,一年多后,成为装卸部主任。20xx年回来阳城,注册了晋惠装卸搬运部。

  注册了晋惠物流装卸搬运部后,我知道,干事业最重要的是要先人一步、快人一拍、高人一筹,更要有耐心。在晋惠物流工作几年来,压力较大,一直在想着如何能让更多的客户选择晋惠物流,如何维护客户。无奈我走出去和同学、朋友各方人士交谈、考察,到许多建材市场,服装城,小商品城宣传,经常到晋城、沁水等网点向同事和老员工请教管理经验,主动向一线员工了解业务细节和遇到的'问题,细心听取员工意见和建议,向新员工讲授各项业务知识和技能,和一线员工一起送货、分拣,和技术员共同研究物流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的,客户也越来越多,晋惠物流也发展越来越好。

  “创业有起点,事业无终点”。今天取得的成绩,只是明天事业的一个基点,只是人生中的一小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3

  在砚台镇汪家社区,提起xx,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

  xx,一个因车祸被夺去健全人生的不幸女人,一个肢体有残缺、行动有障碍的残疾女人,一个面对重大变故,自强不息的坚强女人。她,从社区群众那里得到的不是同情、怜悯,而是尊重、钦佩,是作为奋斗、拼搏的学习榜样。

  无情车祸,有情帮扶

  她,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就是忙碌于料理家事、张罗日子。20xx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使原本清苦日子更加艰难,看病几乎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拖着不便的身体,xx无法下田上坡,料理田间,照顾家庭;丈夫汪小春因此也不能心无旁骛的离家打工、帮补家用;大儿子小学毕业即将升入初中,小儿子也到了入学的年龄,两个孩子学费、生活费怎么办?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负载累累……

  最初那段日子,身体的痛苦、精神的压力,曾一度让xx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几乎有了天塌下来的绝望和悲痛,那年她刚刚37岁。后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的关爱下,她乐观起来、坚强起来,自信、坦然地面对发生的一切。“没有了劳力,那就用技能改变生活,日子不还得照样过吗?”xx坚定了信心、在党和政府支持以及亲友、邻居的关心下,开始了求学技能的道路。

  自谋创业,回馈社会

  在培训老师的理论面授、实践指导下,xx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凭借凡事爱思考的性格和特别灵巧的双手,很快掌握了摩托车故障排检、维修的技能技巧。学成归来,xx蒙发了在社区开办一间摩托车维修小店铺的`想法,但即使一间小店铺,也要有资金啊。正在举棋不定的时候,党和政府、邻里乡亲又一次送来了援助。就这样,20xx年,她在汪家社区街面租赁了一间门市部,开办起了摩托车维修店,一家完全属于xx的摩托车修理行挂牌了。由于诚信经营物美价廉,生意逐渐兴旺。

  生活逐渐好转后的她,却一次次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他人。她没有忘记,现在的这一切都是来源于社会、大家的帮扶,她勤学专研,技术娴熟。帮邻里乡亲修车,他总是收取零件成本和少许的维修费,遇到残障人士,她还经常免费维修。她懂得,再造为人的恩情,她还不完、谢不尽……

  同时她积极为残疾人在自主创业方面出谋划策,先后带动1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人生道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了人生最强音。作为一名残疾人,xx深知残疾人生活的痛苦,为了让那些和自己一样不幸的人能够自立自强,她总是毫不犹豫地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谈到未来,感恩铭记

  当问起xx这一生最难忘的是什么时,她总是激动地说: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孤单无助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双温暖友爱的手!当一个人绝望消沉,万念俱灰的时候,最期盼的是什么?是一颗炙热滚烫的心!这些,在我遭遇车祸的那些年,拥有的太多太多了,多到我终身受用。我唯能做的是把自己所学的维修技术无偿的传授乡亲、服务乡亲。”xx是一名残疾人,可她从来没有主动向党委政府提过什么要求,却总是怀揣感恩的心,默默地奉献着爱心,感染着别人。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4

  初见xx,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干练踏实的汉子,但是,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在石家庄将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人。而的的确确,就是这个xx,用他残缺的身躯为八旬老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博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身残志坚再苦也要干事业

  xx1968年出生,一岁时因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了右下肢的终身残疾。而从xx懂事起,他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18岁中学毕业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旧每日早晚操劳,xx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里的重担。他显示在一个村里当起了装卸工,装卸沙土、砖块,这种工作连正常人都会觉得又苦又累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许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时,咬咬牙又走出家门。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1993年又在一个村办搪瓷厂当起了工人,后来调到了业务科跑业务。在这段时间里,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饱尝了许多的酸甜苦辣。同时,他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受触动,于是,决定尝试自己创业,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创业十几万元“打了水漂”

  1994年,xx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业务工作,在所有人诧异的眼神和冷嘲热讽中开始了第一次艰难的创业。在广安街市场,他租下摊位搞海鲜批发,因为没有经验赔光了近万元的本钱。那段时间,家人的责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他去了印刷厂跑业务,每天骑着破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庄的路上。

  随着阅历的增加,xx心中的创业热情又高涨了起来,又开始筹备创业的事情。没有资金,他就从亲朋好友手里借来了十几万,于1997年筹建了物资供应站。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毫无经验的他被人骗了,十几万元转眼间打了水漂。外面还欠下了很多外债,要账的人整天赖在家里不走,弄得家无宁日。为了还上xx创业所欠的外债,贤惠的妻子罗菊英就用自己当村医院护士的每月几百元工资,除了用于老母亲每月必须服用的药和家庭开支外全部还了债。“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严重受挫!”xx自己总结道。

  自强不息创业终成功

  两次创业的伤痛时刻刺痛着xx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梦并没有破灭。2003年,当他把重新创业的想法跟家人一说,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甚至以离婚相威胁。然而,他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xx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别人差!”就这样,倔强的他擦干眼泪,拖着残缺疲惫的身躯又一次奔波在创业的征程上。

  2004年,xx决定成立一个工贸公司主要经营化工生意。项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员手续都有了头绪,可是资金又遇到了困难,他找到了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谈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达理的表哥很快帮他从朋友那里筹措到了20万元,他自己又从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些,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工贸公司开业了。从此以后,xx日夜吃住在公司里,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他很快打开了自己的产品销路。他总结之前的失败教训,精打细算,诚信经营,理性管理,和许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并取得了国内多家优质化工产品的代理权,公司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两个事业一起抓

  规矩做人,踏实做事,良好的信誉必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慢慢地,xx还清了所有债务,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来,扩大企业经营是第一位的,而xx却决定用自己的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亲人,回报社会。

  2004年由于xx热心帮助残疾人朋友,被石家庄南高营镇残联指派为南高营村残疾人联络员,负责村内100余名残疾人的各项工作。这个工作其实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义务的。由于之前没有任何资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和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打交道,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可是他却看得比公司业务还重要。由于村子比较大,住得比较散,xx自己行动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难。为了方便联系,他做了联系卡发放到每个残疾人手里,并给每个人做了档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残联表彰。

  一方面是xx的事业顺风顺水,一方面xx的爱心事业也是处处开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xx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国助残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费组织了由南高营村残疾人和河北东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残疾人参加的游园活动;为沧州重病村妇倪玉艳捐款1000元……

  几年来,xx的无私大爱和许多助人为乐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xx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会办一个福利企业,把更多的残疾人组织在一起,让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自强不息、奉献社会!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5

  呼和浩特小孙,一个饱尝命运磨难,但是又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残疾人企业家。

  他有幸参加了北京残奥会火炬8月30日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的传递,做为一个火炬手,又是当地一位成功的残疾人企业家,大家难免对他有些好奇。于是记者采访了他。面对记者的话筒,孙海锋讲述了他动人的创业故事。

  在呼和浩特市,有一名富有传奇色彩的残疾人企业家。他就是呼和浩特市康复假肢厂厂长、内蒙古残疾人爱心艺术团团长、内蒙古爱心报社社长、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小孙。人们初次见到双腿患有残疾的孙海锋时,都很难想象这样的躯体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当初,孙海锋仅仅依靠2400元人民币,就建了一座假肢工厂,而且一干就是20年。

  孙海锋出生在山西临猗县一个贫困家庭。1974年,16岁的他来到呼和浩特,在民政部门的帮助下,开办了修理钟表门市部。

  改革的春风吹向内蒙古大草原后,孙海锋费尽千辛万苦,成功地开办了假肢工厂,以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孙海锋永远也忘不了办厂初期的困难和艰辛。

  1988年筹办假肢厂时,两把旧椅子、一张办公桌、一个水缸、一铺土炕,就是全部家当。妻子多年积攒的两千多元口保命钱被他“骗去”买了设备。而建厂后的第一个月竟亏损800多元。工人闹着要工资,妻子哭着要往回抽资金,亲戚朋友纷纷上门催还借款,心爱的'女儿饿得哇哇哭着要奶吃……孙海锋进退维谷,捶打着两条病腿彻夜难眠……

  天生就不肯向命运低头的硬汉子孙海锋决定坚持下去,因为他坚信自己的路选对了,黑暗过后就是光明。他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职工素质偏低,不懂技术,自己不懂管理。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自己行动不便的问题。孙海锋查阅了很多资料,为自己设计了一双病理鞋。这双病理鞋以钢架卡住膝关节以下,支撑着身体,尽管穿起来疼痛难忍,但毕竟能慢慢行走。适应了病理鞋后,他便学习骑自行车,他那发育畸形的胯根本就迈不上车座,只能以右手提起右腿才能骑在车上。孙海锋跌倒无数次,摔得遍体鳞伤,终于会骑自行车了。从此以后,他亲自去购买原料,去残疾人家里承揽业务;白天登门求教,晚上在家刻苦钻研,为防止打磕睡,他就嚼辣椒。3个月后,厂子扭亏为盈了。当工人们拿到工资时,他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残疾人孙海锋艰苦创业办厂成功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成了呼和浩特的一大新闻,捐款随之而来。孙海锋得以翻修了厂房,增添了设备,扩大了业务范围,改善了职工的工作条件……一个正规化的企业像雨后春笋一天天兴旺起来。

  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孙海锋一件一件地办到了。

  回忆起当年那段艰辛创业的岁月,小孙觉得困难并没有阻挡他。开始几个月,孙海锋的假肢厂一度面临倒闭的问题。但是他并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擦干眼泪,拖着残疾的腿去求技术、求援助、找用户。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假肢厂增添了设备、新建了厂房,逐渐有了起色,还有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没有打过退堂鼓,我总感觉到顺利的事谁都容易去做,就因为有困难,我才一直做下来。”

  然而孙海锋并没有因此满足,他知道,仅靠假肢厂有限的业务量是难以持久的,仅靠赚残疾人的钱是不行的,必须走一条立足残疾人,服务全社会的道路。于是,他又想法设法成立了残疾人爱心艺术团、办起了残疾人报纸,为的是解决一部分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同时呼吁全社会更加关注残疾人,了解残疾人事业。孙海锋说:“我就感觉人应该有尊严,人应该去努力,应该有开拓精神。我努力了,面对成绩我也感觉到我成功了。我最高兴的就是我给残疾人做了服务以后,他满意,他在假肢的帮助下站立起来了。”

  发展残疾人事业总要比发展其它事业多一些困难。孙海锋每前进一步,要比健全人付出更多的心血和汗水。事业虽然发展了,但孙海锋并不满足,他依然在为他的下一个目标辛苦地奔波着。

  “我的目标就是为更多的残疾人服务,上为政府分忧,下为残疾人解愁,我一直是提倡帮助建立残疾人自我创业的机制,不要光给他们输血,而且要为他们造血,让残疾人在创业中体现人生价值。”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用这句话最能形容自强自立的小孙。他面临的困难仍然很多,但他没有丝毫懈怠,并将一直奋斗下去……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6

  小海,现年51岁,自1980年高中毕业后高考成绩全县第一,但由于视力残疾没有被录取,一直从事农牧业生产,当时刚察地区种植的油菜籽,青稞,小黄燕麦产量低,加上频繁的自然灾害,农民种植的粮食无法解决温饱,小海在种好庄稼后就外出打工,曾从事烧石灰、挖金子、搞拉运等副业来补贴家用,但当时的环境下,还是不能解决实际困难,他认为一名有文化的农民,经常思考如何在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下让土地增产。当他得知塑料大棚和温室种菜能增加收入时,就想如果在刚察地区能够建成温室和棚种植农作物就可防灾防冻,就用打工挣的钱,于1993年到海东地区学习,建设了刚察县第一幢日光节能温室,从事蔬菜种植实验工作,由于学习的种植技术和引进的蔬菜品种是东部农业区成功的经验,然而在刚察地区不适应,当年种植蔬菜没有成功。1994年他自费到海北州农科所的蔬菜温室中学习两个多月,到1995年试验成功了适应刚察地区地理、气候特征的长春秘制黄瓜、笋子、菜瓜、菜花、雪里红等20多种蔬菜品种。他把这些成功的技术和品种毫无留底的推广给尕曲村及周边农牧民群众,形成了家家有小温室,改变了刚察地区种植单一小白菜的历史,丰富了当地群众的菜篮子。由于当地气候的影响,温室种菜,在冬天生长非常困难,如果连续吹风,蔬菜就会冻坏,1996年他建设了尕曲村第一幢两用暖棚,进行夏季种菜、冬季育肥牛羊。1997年由于农产品销售难,青稞、油菜全靠外来小贩,用木头、青油等兑换,他苦思冥想,最后用贷款购置了榨油机和饲料粉碎机,收购当地生产的油菜籽、青稞,加工成菜籽油和饲料,改变了当地群众农产品出售困难的`问题,保证了当地食用油和饲料的供应。同时形成了从事种植、加工、养殖等相互依托的农牧业生产。在农牧业生产中,他积极参加培训,引进、推广先进的农牧业新技术,新品种,先后引进推广了浩油11号、白青3号、白青4号、白青6号、加拿大白燕麦、黑饲麦1号等优良品种,为本地区土地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他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广分层施肥技术、机械条播技术、大白燕麦和箭筈豌豆套种技术、绿色蔬菜种植技术等先进技术,这一系列的先进的使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使当地的农作物亩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小海的积极作为,得到了尕曲村大多数村民的认同和支持,20xx年尕曲村村支书,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积极联系上级职能部门,引进和推广了浩油11号油菜良种,白青6号青稞良种,加拿大白燕麦与箭筈豌豆套种技术;积极争取项目,先后实施了两用暖棚建设项目,建设下种、冬养的农区两用暖棚54幢,尕曲村30%农户受益,实施尕曲村人畜饮水项目,使95%的农户通上了自来水,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使尕曲村100%的贫困户收益,实施退耕还林项目,让尕曲村村民旱涝保收的同时,为环青海湖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带领尕曲村及周边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务增收,先后组织参加了网围栏安装、水泥杆制作、空心砖制作、井圈制作、栽树种草、暖棚建设、硬化路建设、公路养护、灭鼠等工程建设。每年参与人数为50—150人。对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生态保护、农牧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组织开展农机具使用培训

  20xx年小海同志与尕曲村26名农牧民组建了刚察县诚信种植养殖业协会,并被选举为协会法定代表人(会长),他领导的协会,在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于20xx年底会员发展到200户,带动辐射周边农牧户达650多户。

  自成立协会以来,小海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科普宣传和农牧区新技术推广为己任,经常参加县委宣传部、县科协、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等单位牵头举办的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科普宣传活动,累计购置并发放各类科普读物900多册。

  20xx年到20xx年连续三年,小海带领协会技术骨干,为沙柳河镇、哈尔盖镇、伊克乌兰乡的农牧民定居小区的牧民群众,进行暖棚蔬菜种植、绿色蔬菜种植技术讲授和实地培训,按每年3月份到10月底,从种植到收获、使用等全方位指导,亲自指导并带领牧民群众种植后,每7天进行一次管理指导,累计收益群众达20xx多人次,发放了藏汉两种科学种植图书1000册,通过多年富有成效的宣传,培训活动,使科普工作真正达到了“不走形式、不走过场、注重效益”的目的。

  小海,在积极应用和推广农牧业新技术的同时,积极倡导和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推动尕曲村春节社火演出。20xx年和20xx年为演出捐款计10000元,争取活动经费累计150000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每年向协会会员和周边群众,发布调查油菜籽、粮食、饲料、牛羊肉等市场行情分析资料和农牧业新技术资料,全方位开展建设文明家园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周边农牧民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0xx年小海同志配合县总工会,组建了刚察县第一个农民工工会,自工会成立以来,他积极参加县总工会的各项活动。为贫困农民工争取救助资金和慰问活动,为农民工争取体检项目;在全国助残日活动中,配合县残联,为贫困残疾人发放助残工具、慰问金、慰问品。

  20xx年他带领协会成员及周边贫困户,在党政军企共建示范村活动中,配合沙柳河镇人民政府,建设入户硬化路9公里,清理垃圾1500吨,受益群众达300多户,以上作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工作中,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对维护地区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组织开展绿色科学种植技术培训

  小海的努力奋斗和积极作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当地群众的称赞,先后当选为刚察县科技农牧扶贫开发局土地仲裁员;刚察县科学技术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海北州科学技术协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刚察县总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委员;海北州农牧协会会员;刚察县生态畜牧业协会会员。他的事迹得到省、州、县人民政府肯定,并多次受到表彰。20xx年荣获海北州“全州农牧民自主创业先进个人”;20xx年荣获海北州“信用建设先进农牧户”;20xx年荣获“全州残疾人自强模范;”20xx年荣获刚察县“农牧业集约化经营先进个人”和青海省“全省自强模范”;20xx年荣获海北州“青藏高原自强和谐号”先进个人;20xx年荣获海北州“全州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小海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普及现代种植、养殖技术知识,倡导科学种植、科学饲养方法,传播最新技术和市场信息,学习和推广使用科学技术。他在几十年奋斗历程中,遭受到多次的试验失败和自然灾害,但他从不妥协,一方面总结教训,一方面向专家请教,他从不计较一事一时的得失,始终如一地学习和推广农牧业新技术。他始终将科技推广为己任,将个人受益和带领周边群众共同富裕相结合,将成功的试验,无偿的传播给大家,将美好的信息无偿的提供给大家,他积极发扬社会主义道德观,对全县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发挥了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他以“诚信第一”为宗旨,以“团结合作、共谋发展”为出发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维护地区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模范作用。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7

  小李,男,1994年3月出生,系因民镇槽子街村村民。家庭人口5人,20xx年时因病致残,目前是因民禾佳饭店老板。

  小李从小家庭条件不是很好,家中主要依靠父亲在矿山务工的收入来维持所有生活开支。母亲在家种地,拉扯自己和妹妹长大。20xx年,6岁的小李突患重病,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生活更是难上加难。父母没有放弃他,耗尽家中本就不多的积蓄坚持为他治病,家里的牛羊全部卖完,甚至举借外债。那时的小李整日躺在病床上,看着憔悴的父母一度想要放弃治疗。是父亲布满老茧的双手扶起他病弱的身体,是母亲哭肿的双眼撑起他活下去的信念,也让他在往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定的走下去。在父母的悉心照顾下,医护人员和小李的共同努力下,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病情好转了,但小李落下了残疾。出院后的小李从不抱怨,变得特别的乐观向上,他知道自己能活下来已是父母付出心血换来的,珍惜睁开眼看到的每一天。父母看到他残疾的身体总是哀愁不已,时常伤心垂泪,可小李总是告诉父母:“我还活着,还陪着你们看每一天升起的太阳,这不是很好吗?况且残疾了并不代表我就是个废人,可以做我能做的事情,好好孝顺你们。”6岁的小李,懂事的让父母心疼又欣慰。

  转眼间到了20xx年,看着年迈的'父亲艰难的维持生计,白发丛生,年轻的小李也想为这个家出一份力。刚步入社会,因没有任何傍身技能只能走进餐厅做一名洗碗工,每月仅一千余元的收入。他至今都记得领到第一个月工资交到父母手中时候的心情,虽然少,但终于可以为父母分担家中生计。时间一天天过去,父亲的身体每况日下,工作困难。小李经历了社会的洗礼,开了眼界,知道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他从不因自己残疾轻易向命运低头,励志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家庭环境。所以他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常常利用闲暇时间学习本领技能,不管是切菜、配菜、端茶倒水,什么都学,也通过自学懂得了一些餐饮行业的管理知识。

  20xx年因民镇组织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训的的内容为美食培训,小李积极报名参加了。在培训中他学习的尤其认真,常常请老师帮忙纠正不对的操作和习惯。培训结束后,小李萌生了创业的想法。万事开头难,创业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家里能拿出的钱不多,他积极地跑银行、跑村委会、跑政府单位。在镇村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他在因民社区油炸房开起了第一家餐馆——因民禾佳饭店。因为手艺好,分量足,诚信经营,餐馆开业后收入也很理想,慢慢的还清了所有的债务。20xx年小李报名参加了东川美食大赛,荣获二等奖。他说:“这个奖项是对我这么多年付出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更加坚定的走下去。”

  20xx年,槽子街村实施了整村搬迁,小李一家全部搬到了东川城区居住,生活环境大大改善。如今的小李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妹妹马上要上大学了,女儿上了小学,生活日日向好。20xx年小李申请了残疾人就业创业补助,镇残联工作人员到餐饮店里实地核查并帮助办理了创业补助。他坚信:“在政府的关心、帮扶和自己的努力下,所有的困难、压力都会迎刃而解的,自力更生才是硬道理!”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7篇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相关文章:

修鞋残疾人先进事迹材料4篇 残疾人优秀事迹材料简短

优秀残疾人先进事迹材料3篇(残疾人优秀事迹材料简短)

优秀残疾人先进事迹材料4篇(残疾人先进个人主要事迹范文)

创业先进事迹演讲稿3篇(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残疾人自主创业励志故事3篇(成功残疾人士创业故事)

残疾人艰难的创业经历3篇(创业成功的残疾人)

残疾人创业申请书3篇 残疾人就业创业申请书

失地农民返乡创业致富典型先进事迹[范文]3篇

建筑公司总经理睿智创业先进事迹3篇 建筑公司先进人物事迹

优秀毕业生创业先进事迹3篇(就业创业优秀人物事迹)